第 134 章 玉镯

A+A-

    苏雯拿着东西就走了,罗青鸿看着她的背影,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对于他要请罗青梅吃饭的提议,苏雯没有拒绝,但能感觉到她并不怎么高兴。

    他们见面后,他最常提起的就是青梅,苏雯不至于讨厌她啊?

    罗青鸿没空多想,师兄那边喊他去做实验了。

    罗青梅带着喜糖回了何家,何在言难得没出去,陪着两位老人看电视·聊天。

    她了声招呼先上楼洗了一把脸,等再下楼,就发现客厅里多了两个陌生的男人,何在言和两位老人看起来有些激动。

    罗青梅顿了下,转身回去,她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听到后续的那些事儿。

    后来罗青梅才知道,原来是何在言那失踪的姑姑有了消息,正准备回国探亲。

    这样的话,何在言就要继续在海市逗留,没办法和青梅同时回去。

    在离开海市前,罗青梅和何在言同罗青鸿苏雯约了饭。

    饭桌上的气氛其实很好,罗青鸿和何在言是老熟人了,两人凑在一起有各种话题可。

    苏雯的态度跟知道罗青梅的名字之前一般,客气而有礼,并没有慢待之意,但罗青梅总觉得有哪里不大对,难道是她想太多?

    实在是吃酒席的时候,苏雯知道她的名字,前后表现太明显了。

    罗青梅很确定自己没得罪过苏雯,她猜测自己有可能替罗青兰背了锅。

    这两次见面,罗青梅就知道,苏雯要是真成了二嫂,她们的关系不会特别好,也就维持着这样客气有礼的程度。

    她希望罗青鸿是有些死心眼的人,他认定了苏雯,基本上不会改变。

    罗青梅希望他幸福,并不会跟苏雯交恶而让他烦恼。

    吃完饭,罗青梅又跟钟爱华见了一面。

    结了婚的钟爱华,满脸都是甜蜜的笑容,看得人牙酸。

    她得知罗青梅和苏雯、罗青鸿一道吃饭,特别好奇他们的相处模式。

    罗青梅并未细,就挑着菜色了几句,钟爱华却一副理解的神色:“你不我也能猜得出来,你们关系肯定一般。”

    罗青梅侧头看钟爱华:“怎么这么?”

    “嫂子和姑子都很难相处好的,别看我和我嫂子很不错,那也是这些年慢慢磨下来的。更别我现在嫁人了,那姑子、大姑姐啥的,有得我费劲。”

    “他们都还没结婚呢,你这个事太早。”罗青梅并不认同钟爱华的这个观点。

    “不管我和苏雯的关系怎样,我们的关系难道还会改变?只要二哥幸福就行。”

    钟爱华撇撇嘴:“你得简单,哥哥结婚后就不是原来的哥哥了。”

    “你想太多,感情不好,但面上肯定不会难看。”罗青梅就这几次跟苏雯的接触来看,她为人处世应当还好。

    钟爱华觉得自己再多,都不如青梅亲自感受,索性

    住了嘴,“青梅,你这个鱼干到底怎么做,你送我的那瓶,都让我侄子侄女吃光了。”

    “做法比较复杂,也就是要送人我才做的。”关键是鱼干处理起来太麻烦,罗青梅想着以后一年做一回得了。

    钟爱华也不是真要问做法,“你不是有家工厂吗?做这个鱼干卖啊,肯定很多人买。”

    “以后条件允许的话,我会试试的。”目前的话,罗青梅暂时不会做,肉食的保质处理其实挺麻烦的。

    “好吧。”钟爱华有些失望,她对吃的没那么执着,最喜欢的就是咖啡,“你工厂的麦片还真挺好喝的,你有没有可能做成咖啡味的?”

    罗青梅有些哭笑不得,不懂钟爱华为什么那么喜欢咖啡,“咖啡味的麦片,应该没多少人会喜欢吧。”

    “要不你做个咖啡,像麦片那样撕开就能冲泡?就不用自己煮了。”钟爱华认真地建议道,“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海市买的人肯定多。”

    “如果今年厂里招到了合适的研发人员,那我可以考虑一下,把咖啡列入名单。”

    罗青梅虽然不懂咖啡有什么好喝的,但钟爱华那么喜欢,或许像她这样的人有很多。

    “那我就等着了。”钟爱华看出罗青梅的疑惑,她笑着,“你把咖啡当茶看待就行了。”

    罗青梅若有所思,回去后,暗暗把这个事儿在本子上记下来。

    她开始准备回东梁市的东西,何在言给采购了一些海市的特产,他其实是希望她能多留几天,陪他见见那未曾谋面的姑姑。

    但罗青梅想了想拒绝了,这性质跟见何爷爷何奶奶是不同的,再了人家一家子认亲,她杵在中间也不像样。

    罗青梅去火车站的时候,罗青鸿特地请了半天假来送她。

    罗青鸿并不是非常粗枝大叶的人,罗青梅和苏雯相处得不咋样,他也能看得出来。

    他算等罗青梅走后,约苏雯好好聊一聊,两人能重新在一起是真的很不容易,他真的不希望再起什么波折了。

    “二哥,你找的二嫂我很满意。”她看罗青鸿的表情,知道他不信自己的话,“别想太多,珍惜彼此,尊重彼此,多交流多沟通,重要的是你们怎么想,其他人都不重要。”

    “不,你很重要。”罗青鸿摇着头,他们从就被家里忽视,罗青梅的想法很重要。

    “我知道。”罗青梅笑着,“你们好好的,希望下次我来海市,是来喝你们的喜酒。”

    她和罗青鸿完,又跟何在言了两句,这才上了火车。

    这次依然是卧铺,罗青梅先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观察起同车厢里人的人。

    火车上的时间是难熬的,人们想了各种方法发时间,扑克是最常见的,甚至还有人带了麻将。

    而唠嗑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许多人出门在外,碰到聊得来的人,那是啥话都,都快把自己的老底给掀光了。

    也有人来找

    罗青梅闲聊,但她没兴趣,基本上都是捧着笔记本看。

    一般人被拒绝后,都不会再找来,但是同车厢的一个四十多的中年妇女,性子特别热情,不断找罗青梅搭话。

    罗青梅还记着来海市的事情呢,并不因为玩了一遭就放松了警惕,这个热情的妇女,反而让她觉得这人更古怪了。

    她稍微留意了下,发现这个妇女搭讪的都是年轻的女孩,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有疑点,罗青梅跟乘警了下。

    她并未自己的猜疑,只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很害怕,希望他巡视车厢的时候,多留意下自己这个车厢。

    乘警对于一个人是否可疑,自然有自己的一番判断方式,罗青梅后续就没再关注。

    等平安踏上东梁市的土地,罗青梅不由长舒一口气,这时她特别想念自己的窝。

    虽然何在言家的房间啥的都很好,设施方便,但那到底不是自己家。

    罗青梅回到店里,王碧玉和刘玲侨马上冲上来帮忙搬行李。

    “罗姐,你要回来,怎么没提前发个电报?”王碧玉忍不住,“听现在火车上老不安全了。”

    “有乘警在,不用担心。”罗青梅把行李放到楼上,再下楼来,王碧玉已经做好了一碗卤肉面,边上还有一碗冰糖水。

    罗青梅挑了一根面条,对刘玲侨称赞道:“玲侨,拉面做得越来越好了。”

    刘玲侨高兴地咧开了嘴:“都是罗姐教的好。”

    刘玲侨的力气大,她揉的面,无论是做包子还是馒头,那味道都特别棒。

    她比王碧玉天赋还要差,做菜可以吃,但称不上美味,倒是把揉面、拉面学了个十成十。

    罗青梅知道两个姑娘不可能一直在店里做下去,她希望她们学一样一技之长可以傍身,以后纵然辛苦一些,但可保衣食无忧。

    她离开十多天,店里运转良好,卤水也养得好,罗青梅越看越满意,琢磨着等两个人生日时给她们包个红包。

    罗青梅吃完面,洗漱了一番,算整理完行李,就睡一觉。

    她翻着东西,就发现自己行李箱的一件衣服里夹着东西。

    那是一个正方形的黑色木盒子,一看,里头竟然是一个玉镯子。

    玉镯子表面有深浅不一的绿色,汇聚成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一幅山水画印在了上面。

    罗青梅皱着眉,何在言送的吗?他怎么都没一声?

    还好她收拾衣服没那么暴力,要不这个玉镯子就毁了。

    罗青梅把箱子翻了翻,没找到其他的东西,不由松了口气,但看着这个价值不菲的玉镯,她又有些头疼了。

    她改变主意,骑上自行车去了邮局,先给罗青鸿电话报平安,然后就是给何在言电话。

    他给和爷爷何奶奶安装了电话,过去倒是很方便,就是等待接听的时间有些长。

    何在言猜测来电的是罗青梅,抢在帮佣之前接起了电话,“青梅,你到了吗?”

    “到了,就是我收拾行李,发现多了一个盒子,里头装着一个玉镯子。是你放的吗?”

    何在言闻言愣了下,而后笑了:“不是我放的,你安心收下吧,给了你就是你的了。”

    “不行,这太贵重了。”罗青梅抿着唇,如果何在言在面前,她非得好好他一顿。

    “这是爷爷奶奶对你的认可,未来的孙媳妇。”何在言嘴角飞扬,高兴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