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丧事

A+A-

    罗青梅跟着姚雪雪拆了不少信,看了不少的故事,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她没有在春天文化公司待太久,姚雪雪要工作,不可能一直陪着她聊天或是讲解思路。

    罗青梅最终还是没看《青蛙冒险故事》后面两部的故事,不过她走的时候带走了几卷挂历。

    虽然现在距离新年还早,但是这挂历挂在墙上也是赏心悦目。

    罗青鹏和林桂美在罗青梅这边学习,当他们的手艺得到了罗青梅的认可后,两口子高兴得不行。

    加上他们又收到罗青鸿寄来的钱,这样本钱也够了。

    两口子折腾了两天,酱饼摊子开张了。

    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大圆片,放定制的铁盘里煎烤,熟了之后首先酱料,出锅前再撒上葱花和熟白芝麻,若是能吃辣,再另外家辣。

    这个酱饼有好几层,外脆里绵,搭配上这特制的酱料,香得很。切块称斤卖。

    另一种则是烙饼,做酸菜饼、青菜饼,也同样刷酱料,按个数卖。

    罗青梅知道他们选在东湖公园那卖,这天下午没事,特地过去看看情况。

    远远的,罗青梅就看到有不少人围着罗青鹏和林桂美的摊子,走近了一看,都在等新的酱饼出锅呢。

    罗青鹏做酱饼,林桂美切块、称重收钱,两人互相配合,速度倒是很快。

    林桂美招呼完了一波客人,看到罗青梅过来,忙招呼,给装了一点酱香饼:“青梅,你尝尝。”

    她脸上的挂着汗水,但是整个人的喜悦也是真的,两口子闲下来的时候没少偷笑,做生意挣的钱比他们以为的还要多。

    罗青梅接过油纸包,拿竹签叉了一块,味道还不错,两人还是很认真的。

    虽然是在街边摆摊,但罗青梅早就跟他们强调卫生的问题,罗青鹏和林桂美别的优点没有,听话还是很听话的。

    “青梅,谢谢你。”林桂美真心感谢她。

    她以前一直以为罗青梅是个冷漠的人,否则怎么会不经常回家?可是今年的几次接触,又换位思考后,换成自己,她也不想回家。

    想明白后,林桂美对罗青梅反而怜惜起来。

    “大哥大嫂不一定要把摊子固定在这,人少的时候就换个地方,工厂门口、学校门口都行。”

    罗青梅觉得林桂美的眼神怪怪的,她直接无视了,“总之,你们保持着这个味道,不偷工减料,赚的不会太差的!的。”

    “我们记住了。”林桂美用力点头。

    不只林桂美,罗青鹏也颇有感触,“青梅,后天晚上没事的话,回家一趟,我们请你吃饭。”

    “这就不用了。”罗青梅摆摆手,提醒道:“你们忙归忙,但孩子该管还是要管,特别是学习方面。”

    “我记得了。”林桂美点头,读书才有出路,像罗青鸿,现在都到海市了,那是他们做梦都想去的地方。

    罗青梅想罗青鹏和林桂美现在弄了个摊子,收入虽然不稳定,但也比在工厂当临时工高,日子过好了,糟心事就少了。

    天气慢慢转凉,又慢慢变冷,何在言那边忙,在东梁市和海市来回跑着,两人见面的次数不多,也是急匆匆的。

    罗青梅从项春那知道一点事,不过海市那边太远,她也帮不上什么。

    天气冷,正是做各种加工品的时候,她带着艾元,什么都教一点。

    艾元今年六岁,本来他想要去上学,但学校认为他太,延迟到明年。

    现在他除了跟秦志杰学一点基础的知识,就是跟着罗青梅学习,辨认食材、食材不同处理方式、一些基础技巧等。

    艾元学得也认真,这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也更讲究。

    罗青梅加工过的东西,部分是可立即食用的,部分是需要再烹饪的。

    她给罗青鸿寄的基本都是第一种,除此之外,她也给量州市帮了罗青鸿的邱灿寄了一些。

    才进入冬天,就有不少人来问罗青梅今年有没有准备除了卤味之外的年货。

    罗青梅琢磨了下,或许可以临时弄个加工坊?

    还没等她做好决定,梁师傅那边收到于春阳的邀请,两人一起主办几场酒席,他就把罗青梅、陈大先、林友谊都喊过去。

    酒席也是很锻炼人的,梁师傅有心让他们学一学。

    除此之外,梁师傅和梁师母还带着罗青梅各个地方去。

    生活在东梁市几十年,他们最清楚哪个地方藏着上好的食材,就是做豆腐的豆腐坊,他们都能分出好几种来。

    罗青梅只对新鲜的食材或是自己陌生的处理手法感兴趣,跟着梁师傅,她又长了不少的见识。

    而艾元再次惊叹,厨艺这一道要学习真的太多了,没有足够的敏锐力,是很难走上一个高度的。

    这个冬天的日子过得悠闲而欢快,就在罗青梅以为要持续到年后时,冬至后的一天!天,她收到一个消息,远在海市的何奶奶病情加重,已经在医院住了好些天。

    罗青梅犹豫了下,还是启程前往海市探望何奶奶,为此她特地弄了一个调养身体的养身米糊。

    海市最好的医院里,何奶奶躺在病床上,脸色不是很好,何爷爷陪在身边。

    他们看到罗青梅和何在言从病房外进来,同时笑眯了眼。

    “好啊,我最喜欢青梅做的肉了。”何奶奶笑呵呵的。

    罗青梅开瓶子,拿着一个碗冲米糊,何爷爷接过碗,用汤匙一口一口地喂着何奶奶吃。

    罗青梅看了一旁的何在言一眼,许久没见,他的精神并不是很好,人也瘦了许多。

    这时,看护的中年妇女饭回来,罗青梅也跟着吃了一点。

    何在言伸手抹了一把脸:“她的身体一直不好,我一直都有心理准备。”

    “我能做点什么?”罗青梅轻声问。

    “你能来奶奶她已经很高兴了。”何在言确实没想到罗青梅会自己来海市。

    “我看何奶奶的胃口不怎么好,要不我熬点汤给她老人家喝?”

    何在言想了想:“你尽量熬素汤吧。”

    “骨头汤也不行吗?”罗青梅惊讶地问,她一直都不知道何奶奶是什么病,似乎一直在忌口。

    “可以,但不能常喝。”

    罗青梅心里有数了。

    她连续熬了几天汤,天天不重样,何奶奶喝得也高兴,脸色好看许多。

    罗青梅又抽了时间去找罗青鸿,兄妹俩坐下来仔细聊了聊。

    罗青鸿看到罗青梅对待自己的态度不变,心里很高兴。

    他得知罗青梅是来看何奶奶的,突然想起一个事:“我记得你们订婚、结婚的日子都还没定吧。”

    罗青梅点头,自从她带何在言见家长后,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这个事情也就没再提起。

    罗青鸿犹豫了下:“青梅,如果可以,我不希望你现在结婚。”

    因为老人病重而把结婚赶上日程,因为赶,一些地方反而被忽略了,这就很让人不爽了。

    罗青梅愣了下,“不会的。”她觉得何奶奶经过治疗!疗,肯定能看着何在言成家的。

    罗青鸿没话,他怕多了,引得罗青梅不喜,反而伤了他们的兄妹情。

    罗青梅在海市待了五天,何奶奶出院了,她把煲汤的技巧交给家里做饭的保姆,就买票回了东梁市。

    就在她开始熏腊肉、灌腊肠的时候,突然得知何奶奶过世的消息。

    她想了想,先询问了梁师傅梁师母,自己这样的情况,是否能去奔丧。

    一些人情往来上的事情,她并不清楚。

    让罗青梅意外的是,梁师傅梁师母竟然要跟着她一道去海市。

    等一切事情都忙完,罗青梅有心想要跟何在言话,可是他似乎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她根本就没找到机会。

    只是让罗青梅没想到的是,何爷爷没几天也住进了医院。

    或许是因为何奶奶的过世,引得老人悲伤过度,病情发展迅速,药石罔效。

    何爷爷坚持要出院,何在言没办法,只好同意了,他那时甚至都在想,要不要请罗青梅配合自己一下,让老人开心点,好撑过这一个坎。

    然而何爷爷却消了何在言的念头,并让他把罗青梅叫来,私底下话。

    “我这把老骨头也要撑不住了。”何爷爷遗憾地,“阿言以后就交给你照顾了。”

    “何爷爷,您的病会治好的,难道您不想抱到曾孙吗?”罗青梅连忙道。

    何爷爷摇摇头,扭头看向窗外:“你们在一起要好好的,阿言有些坏毛病,你多担待一些,有什么事情,你们有商有量的。”

    何爷爷摸出一个盒子给罗青梅,“这个东西,等你们结婚后再开。”

    “这……”罗青梅有些无措,总觉得这盒子有点烫手。

    罗青梅看着老人的模样,走出房间让何在言进去。

    她不知道老人了什么,何在言哭得非常大声,也很悲伤,听得人心里难受,忍不住红了眼眶。

    过了两天,何爷爷过世,何在言忍着悲痛办了丧事,把两位老人合葬在一处。

    等一切事情全部都尘埃落定,罗青梅和何在言也终于能坐下来聊一聊了,比如何爷爷给的木盒子。

    她不知道里头是什么东西,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这个盒子,她收下真的没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