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白云糕
罗青梅看着两个姑娘,不知道她们会怎么选择。
....
让罗青梅惊讶的是,刘玲侨最快做出了选择:“我选第一种。”
王碧玉想的就有点久:“我也选第一种。”不过她明显还是有点别的担忧,“罗姐,你以后不管店里的事了吗?”
“也不是不管,我以后可能要忙别的事,你们有处理不了的事再找我吧。”
罗青梅拍拍两人的肩膀:“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自己规划了,我不插手。”
两个姑娘其实到现在还是有一点懵,对于自己做的第一个选择,其实也没有很大的概念。
送走两个姑娘,罗青梅关好门,检查了下厨房,才回到阁楼。
她翻出自己的笔记本,回忆并记录了在港岛那些天一些印象深刻的事。
此外,就是一道道的菜谱了。
罗青梅觉得东梁市现在还不适合开私房菜馆,甚至于以后,也不见得就一定合适。
若是她没在港岛待这么久,让梁师傅带着去了解了各种店的经营模式,她可能还没有太多的想法。
可是有港岛作为对比之后,罗青梅就觉得东梁市的发展还是不够,人们的消费水平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思来想去的,罗青梅不由把目标放在海市那。
那个地方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国内最繁华的城市,那里的人应该更舍得在吃的上花费。
除了海市,还有京市和粤省可以选择,不过比较一下,何在言和罗青鸿都在那边发展,她自然也倾向于这个地方。
现在的她,似乎也有了任性的资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做出决定。
苏庆祝帮着罗青梅梳理了下她现有的财产,美味食品公司的股份权重更改了一下,适当增加了项春的持股比例。....
而让项春感兴趣的却不是这增加的股份,她对港岛那边的经营模式更感兴趣。
书她没少看,但是落到实际上肯定是不能照本宣科的,如今有个现成的人在面前,项春自然要多请教一番。
罗青梅也不急,她现在关注的就是院那边的进度。
以后或许住的时间不会特别长,但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起来的房子,意义完全不一样。
何在言从海市回来,过了一个年,他整个人变化不,看着比以往更成熟稳重了。
两人一起吃了顿饭,聊了很久。关于事业、关于未来。
何在言是没想到罗青梅要去海市发展的,他一直以为她喜欢待在熟悉的地方,不爱变动。
但罗青梅却觉得,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没必要错过。
何在言琢磨着,如果罗青梅来海市发展,那他手里头的两家铺子就不需要操心了,交给她处理就行。
爷爷奶奶过世,他也才发现,原来家里在海市还有这么几处房产。
何家当年在海市称不上大户,却也是有资产,大部分支援、捐赠之后,后来政策改变,国家还回来的主要就是这几处资产了。
何在言想了想,跟罗青梅聊了聊自家的那一些事。
罗青梅惊讶地看着何在言,没想到他家往前数竟然也有些家底。
“我爷爷一直希望我可以把以前家里经营的点心铺子给做起来,不过我开了厂,这个事只能搁浅了。”
“方子我都找齐了,可惜的是以前的师傅靠着自己的手艺吃饭,不可能再受人聘请了。”
何在言想想也挺遗憾的,当初为什么没用心点,开家铺子也好,让两位老人高兴一点呢。
“你既然有方子,那可以在厂里生产吧。”罗青梅好奇地问。
“不成,有一些东西只能现做现吃。”何在言摇摇头。
“我觉得还是现在的保存手段不够多的缘故,不定以后就行了呢。”罗青梅觉得按现在的发展速度,不定哪天她做的菜都能卖到全国各地了。
“你的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我对这方面并不擅长,希望你可以试试。”
罗青梅有些为难地:“我的白案其实有些差。”不是她不会,而是学习的机会和时间都不够,加上精力有限,只有侧重一方。
“我觉得你能行,除了你,我也没有更可信的人了。”
“那行吧,我琢磨一下。”罗青梅想了想,反正她现在不用操心店里的事情,也有时间和空间,完全可以把这一方面练起来。
她本来知道不少的白案技巧,不学上的话也是挺可惜的。
....
项春和苏庆祝聊了之后,以前一些感到疑惑的地方,现在也是豁然开朗,着手对厂里的一些事物进行改革。
忙了几天,她就发现罗青梅来了厂里,要了不少面粉,天天在揉面团。
项春猜想罗青梅应该是在研究好吃的,顿时肚子里的馋虫就叫了。
只是她没想到,罗
《回城后的美味生活[八零]》,:
青梅竟然只是单纯的练习而已。
但罗青梅是真的有天赋,她对食材的敏·感和一些想法,总是能让她在失败后很快就抓到诀窍。
练手做了几次,出来的成品好看又好吃。
项春天天去蹭吃的,半个月的时间下来,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胖了。
她顿时纠结起来,是吃还是不吃呢?
最后,她到底没有战胜过肚子里的馋虫,只能把以前学的军体拳给捡了起来。
罗青梅觉得自己练习得差不多了,决定尝试做何在言给的方子中的白云糕。
据这个白云糕的成品松软,捏起来如同棉花一般,热着吃的时候,能瞬间融化在口中,冷着吃,白云糕就松软有嚼劲。
罗青梅本想自己先试做的,如果成功了再告诉何在言,只是没想到那么巧,他难得过来看一看,就撞上了。
何在言在的时候吃过白云糕,那是何爷爷做的,只是那一次后,何爷爷就一脸遗憾地失败了,从此没再做过。
所以他特别想知道罗青梅做出来的白云糕是什么样,真的如何爷爷手札里的那样吗?
罗青梅其实挺紧张的,这能成功吗?
蒸笼上散出丝丝的白气,一股淡淡的甜香飘在空中,项春闻着味进来:“青梅,你在做什么?这个味道真好闻。”
罗青梅有些紧张地:“在做白云糕,不知道有没有成功。”
她眼睛紧紧盯着蒸笼,好久没这么紧张过了。
罗青梅一时间到了,何在言抢在面前,率先开蒸笼的盖子,一阵白色的水蒸气逸散开来。
“哇,好漂亮!”项春也没落后,看着蒸笼里犹如一朵朵棉花的糕点,忍不住惊叹出声。
蒸笼里一个个碗里的白云糕膨胀开来,它并不像碗糕那样会在顶端裂开。
何在言不怕烫,马上捡了两个出来,又找来两根汤匙,分给罗青梅一根,“先尝尝。”
项春落后一步,瞥了何在言一眼,呵,速度竟然比自己快。
罗青梅接过汤匙,挖进白云糕里的时候非常轻松,有点挖蛋羹的感觉,再一品尝,确实是入口即化。
她又多挖了两口,就觉得有点不对,没膨出碗的那部分口感有点糙。
何在言则是一脸惊喜:“成功了。”
罗青梅摇头:“没有成功,你再尝尝碗底的,口感比较粗糙,不知道是什么问题。”
何在言也发现了,他想了想:“会不会是容器的原因?”
“也有可能,我用别的试试。”罗青梅把蒸笼里的白云糕都拿出来,换成浅口的盘子,继续上锅蒸。
在等待新一笼白云糕的时候,上一锅的白云糕也冷却了。
何在言再用汤匙去挖,就发现不如之前轻松,吃的时候也跟爷爷过的口感一样,松软有嚼劲。
现在就看重新蒸一遍,它是否会恢复刚出锅时的口感。
若是能,就成功了。
当年何家就是靠这个白云糕在海市名声大噪,并借此涉足其他生意,渐渐积攒下大批的家业。
如今海市的白云糕,是以前在何家做事的师傅做的,然而它根本就无法呈现出白云糕真正的模样和口感。
项春吃了两个,“青梅,这个糕不能做成其他口味的吗?”
“应该可以,不过我要尝试下。”罗青梅不确定地。
然而何在言却摇头:“我爷爷,白云糕做成其他颜色,它的口感就不一样了。”
“可以在白云糕的基础上延伸出别的糕点,既要守成,也要创新。”罗青梅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开了蒸笼。
浅口盘里的白云糕膨胀起来,非常大的一团,似乎下一秒就要脱离盘子飞到半空。
罗青梅拿刀轻轻一划,白云糕就分成了几份,碗底的部分确实没再有刚才的问题。
这时候,再把第一锅已经冷掉的白云糕放进蒸笼里重新蒸,若是还能保持形状和口感,就成功了。
罗青梅并不怎么抱希望,虽然配方很完整,但她第一次做,失败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开蒸笼的瞬间,何在言有些激动,“成功了。”
他仰起头,又觉得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想到让罗青梅把白云糕做出来呢?让爷爷奶奶少一分遗憾。
罗青梅却不怎么满意,加热后的白云糕比起刚出锅的口感还是差了,得再调整。
都有详细的配方了,她希望尽可能地做到完美。
一样的配方,在不同的人手中,做出来的食物总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