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 章 转变
再次到港岛,这个城市还是一样的繁华,但心情跟之前早就截然不同。
罗青梅受到了梁家人极大的欢迎。
梁思杰和梁思未两人很快就亲近她,带着她要去看他们的新宠,一直狗。
罗青梅并不是第一次当姑姑了,但是她对照顾孩根本就没经验。
秦恋恋安排得很妥当,罗青梅很快就熟悉了梁家的这栋大宅子。
在休息了一天之后,梁师傅就领着罗青梅去了他的酒楼。
这几个月梁师傅不在,但是酒楼的经营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除了红菇外,吸引顾客的就是最近一个多月因云香米而推出的煲仔饭。
酒楼的其他师傅看到梁师傅带着罗青梅,都有些好奇,问他这是不是新收的徒弟?
梁师傅每次都骄傲地告诉其他人这是他的女儿,并厨艺丝毫不比他差,罗青梅听着都有点不好意思。
在来港岛的路上,罗青梅和梁师傅就着酿猪蹄这个思路想了不少道菜,如今在酒楼,正好做起来。
....
两个人一扎进厨房里,就忘记了其他的事情。
新鲜的猪蹄去骨,对罗青梅来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剔下来的骨头,也不是没有用处。
加入处理过的猪皮、干菌,煮过一道冷却冻成块,再装入猪蹄中,封好口。
根据想法,一部分用蒸的,另一部分用炖的,之后再把熟透的猪蹄冷却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
之后且切片、装盘冷食,类似于猪皮冻的做法。
梁师傅的想法则是往猪蹄中加入去骨的鸡爪、鸭掌、鹅掌,封口炖煮,名为四宝袋。
其他的厨师在空闲之余,也忍不住跟在梁师傅身后下手,趁机问点自己做某道菜的疑点。
梁师傅也没隐瞒,都教了,至于能学到多少,那就是别人的本事了。
他到不怕教会别人饿死自己,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总有食客会好自己这一手。
而灵活的厨师,总会根据食材、节气以及社会变化而改变菜谱、味道,以适应食客们的变化。
罗青梅把稍微冷藏过的猪蹄拿出来,心地切开封口。
内里的馅料呈现浅褐色,看着并不是很好看。
罗青梅尝了一口,有点冰,但是猪蹄软糯、皮冻爽滑冰凉,比单纯的猪皮冻层次感明显,口感更好。
唯一遗憾的是,这个菜比较适合夏天,港岛的冬天看着不大冷,可到底是不大适合吃这皮冻的。
梁师傅吃了一片,眯着眼睛想了想:“蒸的这个外皮更加糯,而煮的这个,猪蹄的胶质都融在水中了,口感要差上不少。”
罗青梅点头:“还是适合蒸。”她把注意力放到梁师傅的那道四宝袋上,很是期待,“可以吃了吗?”
梁师傅点头,跟罗青梅做的这道皮冻一样,这一道也是冷食。
罗青梅迫不及待尝了一片,细细品尝许久,“您这个做得好,可直接出菜了。”
外头的猪蹄皮软糯劲道,内里的的鸡爪、鸭掌、鹅掌口感各不相同,融合在一起,滋味浓郁、满口浓香。
梁师傅尝了一口,满意地点头:“新菜很少能一次这么成功的。”他觉得这次能这么顺利,都是罗青梅给带来的好运气。
他看时间不早了,拿着两个包盒,把他们做的猪蹄都装起来:“带回家给阿端他们尝尝。”
关于猪蹄的菜还有不少,回家后他们还有时间慢慢琢磨。
港岛的春节很热闹,一些习俗也跟她知道的不一样。
每天,她和艾元不是跟着梁师傅就是跟着梁师母,在港岛的大街巷里转着。
....
在这里,她见到了一些没接触过的很众的酱料,也品尝过了之前来港岛没吃过的美食,忙得异常充实。
梁端和秦恋恋一直到除夕才闲下来,两人分别给罗青梅带回了两大箱的东西当新年礼物。
年夜饭非常的丰盛,罗青梅和梁师傅提前几天就开始备料,除夕这天早早开始忙碌,桌上的菜都是极为用心的。
电视机的声音在屋里回荡着,却没人去注意上头放的什么内容。
梁师傅和梁师母异常满足,暌违多年,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这个家中缺的那个位置终于填上了。
除夕夜话,罗青梅了许多话,那些距离感,也在这一点一滴的相处中,慢慢地消融于无形。
这次过年,罗青梅在港岛一直待到了元宵后。
在这里的每一天,她都过得异常充实。
在这样融洽的范围之下,改口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这时,罗青梅看到了梁端给自己准备的另一个身份——梁漾。
梁端,他会帮罗青梅在大陆把这个身份合法化,以后她可以利用梁漾这个身份自由来往于港岛,不
受限制。
甚至于,她可以享受港岛居民在大陆的办厂、工作的一系列政策优惠。
对于这个名字,罗青梅还是喜欢的,而且有了这层身份,对于自己来,确实是有益的。
....
至于工厂管理的事情,罗青梅是想跟着梁端多学习一些,然而她悲哀地发现,自己似乎没有这一方面的天赋。
梁端也不逼着罗青梅学习,直接给她安排了人,帮着她处理这一些事务。
美味食品公司确实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不过这一些问题现在还没引起什么麻烦,及时处理了就行。
梁端只能感慨,罗青梅的运气好,能找到项春这种能力强、道德、责任感强的人。
元宵后,罗青梅先回东梁市,艾元暂时没跟回来,梁师傅他帮着带一段时间。
她想着自己没经验,就先让梁师傅带带,让艾元多长长见识也好。
梁端给罗青梅派的这个人叫苏庆祝,个子不高,但是能力很强。
罗青梅觉得他跟着自己委屈了,不过后来她发现是自己想多了,自己这一点事只不过是苏庆祝的一点工作,他更多的还是处理梁端给的一些任务。
苏庆祝知道罗青梅算开酒楼,他给了建议,那就是罗青梅扩大店收学徒,为以后开酒楼储备人才。
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把美味店的事情交给王碧玉和刘玲侨,她另外开一家私厨,只接熟客,为以后酒楼下名气。
罗青梅顿时有一些纠结,她还没想好要怎么做选择。
但是就像是苏庆祝建议的一样,美味店确实可以不用她再费心了。
王碧玉和刘玲侨两人的能力不能强,但经过长久是机械学习,也能掌握住大部分了。
不过自己要是想放手,那一直住在店就不适合了。
罗青梅想,她首先应该另外再找一个地方住才行,要不搬去春华路梁师傅的院子?
就在她犹豫的事情,苏庆祝已经把这个事情给办好了,他直接就把两家院子隔壁的那栋院子给买下来了。
然后着手安排人开始改造,把两栋房子重新修整改造,更方便住人。
罗青梅确实是喜欢院子,特地跟苏庆祝提了自己的要求,地窖、菜地、储藏室等等。
这要求一提,苏庆祝就觉得,这房子还是推倒重建吧,这样比较方便。
房子的事情有着落了,罗青梅也开始安排店的事情。
不过首先还是隔壁租书店。
这个租书店罗青梅并不是很看重,现在她也不算再弄这个,就让算全都让白梦给盘走。
罗青梅给的价格并不高,白梦自然是欣喜的,她拿出自己积攒的积蓄把这一些书、包括书架都带走了。
王碧玉和刘玲侨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是有一点忐忑不安的。
罗青梅不算开店了吗?那她们要去哪里?做什么?
习惯了店这样忙碌而安稳的生活,两人其实是排斥去外头工作的。
特别是她们从一些同龄人口中得知,在别的地方上班,工资低不,活比她们做的更苦更累。
这天关了店门,罗青梅把刘玲侨和王碧玉留下来谈话,两人忐忑不安,眼眶都红了。
“罗姐,你不要关店,我们会努力干活的。”王碧玉猜测罗青梅可能是要去港岛再也不回来了,所以才处这一些事情。
罗青梅笑了笑:“我不关店,但是我有别的算。”
“这样吧,你们跟着我也学了不少,现在去厨房做一道你们自觉最拿手的吃食,我尝尝。”
王碧玉和刘玲侨一听罗青梅不关店,瞬时绽开了笑脸:“我们这就去。”
这一家店看着,但实际上利润还是不的,罗青梅这里头有两个方案,就看两个女孩选择什么了。
不一会,刘玲侨端了一碗手擀面上来,而王碧玉送上的则是蛋羹。
这分别是她们认为自己最拿手的菜。
蛋羹配手擀面,罗青梅都吃完了,她指了指凳子:“都坐下,我们聊聊。”
“店也开了几年的时间,你们待的时间也不短。如今我有别的算,店的事应该不会再怎么管了。”
“罗姐,你放心,我们会帮你管得妥妥帖帖的。”王碧玉认真地。
“现在店里的事情,你们两个都能够独当一面了。”罗青梅,“我有点想法,一是这家店由你们负责,收入按店里的收益来分成。”
“另一个就是每一个月我只收固定的费用,其余的收益你们两个分。”
“你们想想,要选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