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相谈
从菱粉糕到鸡油卷儿, 再到荷叶羹,牛乳蒸羊羔等等, 罗青梅把《红楼梦》里的菜一道道地试着去还原。
梁师母每次都很捧场, 还特地把每一道菜给记录了下来。
此外, 梁师傅那边也寻到了不少的古书, 比如《随园食单》、《调鼎集》等, 其中也有药膳的书。
罗青梅做药膳有一手,梁师傅希望她再加强, 做成一个系列。
然而实际上,罗青梅做药膳,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加强了效果,现在有机会学习, 倒不失为一个提升的方法。
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令人对外界的关注力下降, 罗青梅许久才发现新发行的纸币,增加了五十元和一百元的面值。
与此同时, 市面上除了某些物品还有票券, 许多票已经不在发行,同时,物价又有幅度的上涨。
美味食品工厂的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有五成。
而开元食品厂,到底还是投入生产即食的香肠。
不过这个厂并不独属开元食品厂,据是和当地政府合资, 具体情况罗青梅并不清楚。
何在言一如既往的忙,两个城市来回跑。
不过罗青梅能察觉到,开元食品厂似乎并未算再继续扩大东梁市这个工厂的生产了。
她猜测何在言要转移重心了。
罗青梅见状也认真思考了下,美味食品厂到底需不需要办分厂?
这对她来可真不是容易得出答案的问题。
年底正是各种喜事多的时候,梁师傅接了几个宴席单子,带着罗青梅了解厨师的另一种生存模式。
到宴席,陈大先最是熟悉,得头头是道。
这年头大家都不富裕,宴席不会摆特别多桌,上桌的菜,成本要控制,一些菜的做法也就不一样。
罗青梅默默地看着,还真学到了不少。
时间就在学习间又过了一年,88年的春节,梁端带着妻儿来东梁市一起过年。
这一边的物资或许不如港岛的丰盛,但是热闹丝毫不输。
今年过年早,立春就在年后,罗青梅琢磨着弄春卷了,正好家里人都在,热闹。
罗青鸿过年也回来了,整个人瘦了不少,他来罗青梅这蹭了几顿午饭,听她要做春卷,
就自告奋勇地留下来帮忙。
吃春卷就是要人多,准备的菜多,这样吃起来才热闹。
罗青梅拿起一张面皮,给自己夹了一点豆芽和萝卜丝,又放了一点酸萝卜,“二哥,你要毕业了吧?”
罗青鸿点头:“今年六月毕业。”
罗青梅咬了一口手中的春卷,“那你怎么算的?还回机械厂上班吗?”
当年罗青鸿考研究生,机械厂那边是停薪保留职位,一般来,他毕业后就会该回来的。
“我应当还会再往上读。”罗青鸿想了想,机械厂现在的效益并不怎样,已经在改制了,他就算毕业回来了,也起不到什么用处。
“还读?”罗青梅惊讶地瞪大了眼,“还是在海市吗?”
“我也不确定,有可能会去东北,也有可能出国进修。”罗青鸿自己也不准。
罗青梅沉默了下,又问:“二哥,你对象的事儿呢?”
他还有可能再跑去日国找苏雯吗?
罗青鸿怔愣了会,苦笑了下:“已经散了。”他已经努力过,最终没有结果,也没什么好再提的了。
罗青梅重新拿起一张面皮,给自己包了香菇肉丝:“二哥,别难过,还有别的缘分呢。”
“别我,你和阿言真的要到后年才结婚啊?”
“嗯,我觉得也行。”罗青梅点头,“趁着单身的日子,多学点东西。”
“你想的没错。”罗青鸿想,妹妹的目标可比自己明确多了。
看梁家人对她的态度,是真的捧在手心里疼的,罗青鸿终于彻底放下心来,终于不用担心她了。
还没过初九,罗青鸿就走了,过年家里在讨论盖房子的事情,他没怎么插嘴,只出两百块钱,但是其余的事不管。
他对于家里有没有自己的房间也不在意了,青梅有自己的房子,自己以后也不见得会在东梁市长住,就这样吧。
而且大哥大嫂现在有了个做饼、做酱的手艺,只要勤快一些,生活不会太差,都不需要操心。
至于罗青权,他读的师范,以后出来当老师,生活也稳定,同样不需要操心了。
罗青鸿的心里渐渐有了算。
过完了春节,秦恋恋带着两个孩子回港岛上学,梁端直飞海市,据他在那一边拍了几
块地,需要过去处理一些事情。
过年时听梁端,有的城市已经可以建房子卖了,不过想想,这倒是必然的事。
人口多,人均住房面积,楼往高了盖是必然的事情。
罗青梅算好了,哪日海市有楼房卖了,她一定要买一套的。
土地和房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最优投资价值的东西。
时间一晃而过,就到了八零末年,这个社会的变化快得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不别的,人们的消费水平就提升了,就美味食品厂来,无论是方便面还是麦片等,那销量是一年涨过一年的。
项春想在厂房原来的基础上扩大面积,但是拿地的价格相比几年前翻了不少。
罗青梅想想都觉得有些牙疼。不过再心疼钱,厂子还是得扩大生产,现在的工厂生产负荷安过大,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
相比之下,何在言就更有先见之明了,他这几年,除了东梁市、东江省一下的县市,好几个地方都拿了地。
如今整个开元食品在全国都是赫赫有名的,特别是饮料,简直是随处可见。
而东梁市的这个工厂,已经主要生产各种酱料,以及每年坚持的传统酿酒。
何在言这两年忙,罗青梅和他见面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不过因为如此,他们反而采用了传统的书信联系,感情并没因此而疏离。
到了今年,青蛙脆脆面的故事已经写到了第七部,而动画电视剧制作到了第三季,已然成为这一代孩子们的记忆。
青蛙们的形象,也出现了衣服、鞋袜、文具等身上,这等难以维权,倒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市面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产品出现,但都没能超过青蛙脆脆面的名气。
如没有意外,青蛙脆脆面应该会一直做下去,但是罗青梅觉得人的口味是会改变的,特别是在即将迈入九十年代之际,也该推出新的产品了。
这一些年,美味食品厂拥有的配方并不少,但是想要让产品令人惊艳,就特别需要琢磨了。
罗青梅这几年学习了不少东西,但一时也想不出有什么东西能让人眼前一亮。
何奶奶三年期将满,何在言回了东梁市一趟,这一回,他是算把父母的坟墓
都迁到海市,届时一同办法事。
他给罗青梅带了一包的咸鸭蛋。
“这次能在东梁市待多久?”罗青梅问道,她也在院子这边给何在言留了一间屋子,他每次回来就不用跑到春华路那边的老房子。
“一个星期吧。”何在言也不确定,“迁坟要看时间,准备的东西不少,没那么快。”
“这个咸鸭蛋不错的,你中秋不是做月饼用的咸蛋黄不好吗,试试这个。”
“看着确实不错。”罗青梅捡起一枚咸蛋黄看了又看。
“梁师傅和师母不在吗?”何在言往隔壁的院子瞅了一眼,好像没听到什么动静。
“他们回港岛了,过两天就回来了,你有事找他们?”罗青梅,这两年,两位老人家待在东梁市的时间比较多,这次回去,其实就是处理酒楼的事情的。
何在言点头:“嗯,想跟两位老人家谈谈我们的婚事。”
如今时间近了,这个也该摆上日程了。
他已经期待很久了,新的家人,新的生活。
罗青梅脸不由红了下,举起茶杯喝了一口:“过年再谈也来得及吧。”
“要准备的东西太多,先定好时间了,我好叫人去准备。再了,也得通知你二哥,让他从国外请假回来。”
“这也是。”
罗青鸿在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出国进修了,兄妹的联系久久才一次。
罗青梅每次都要给他寄不少自己做的酱,这花的邮费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你觉得我们办什么样的婚礼好?传统的还是西式的?”何在言想,在海市,这两年办西式婚礼的人还不少呢。
罗青梅想到自己看的港台剧,里头的西式婚礼的场景,到底是摇了摇头。
“我想要传统的,唔,不要盖头那种。”视线都被遮住了。
罗青梅认真地想着,她前世那个朝代的对婚礼也是蛮讲究的,事关自己,她也忍不住多琢磨两分。
“好。”何在言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捡了一块红糖肚脐饼吃,“到时我们在东梁市办一场婚礼,在海市也办一场吧。”
“可能要三场,港岛那边也要办。”罗青梅,梁家在港岛的亲朋并不少的,定然是不能少的。
“这当然没问题。”何在言想,“没想到我们是最晚结婚的。”他也没想到会拖到现在。
“哪有,还有我二哥呢。”
“不定这次你二哥回来,就给你带了嫂子了。”何在言开玩笑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