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销量
林志文一路气喘吁吁地跑到公交站, 好不容易挤上车,到了红旗路, 他深吸了口气,找到了那一家事务所。
事务所的窗户被放大, 撞上玻璃,站在玻璃外, 可以看到里头摆放着几张桌子,有人正话。
来都来了, 不问问不甘心,林志文走进去, 没走两步就看到柜台里的年轻姑娘微笑着跟自己招呼:“你好,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林志文忐忑地问:“我听,你们这帮人招工, 要求厨艺好、爱干净,是真的吗?”
“是的。”
林志文一听, 心里有些激动:“招满了吗?”
“还没有, 你可以让你的家人来试试。这个工作需要老板考核,需要本人在场。”
“好,谢谢。”林志文双手握拳,出了事务所,激动地回了家。
林母看着坐在床上串珠子的丈夫,他伤得有点严重,需要休养好几个月。
串珠子的活好还是丈夫出事后好心的邻居帮忙找的,但能挣的钱对他们来到底是杯水车薪。
“妈, 妈。”林志文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林母,“那个事务所那么大,应该不会是骗人的,你去试试吧。”
“可人家要求的是厨艺好,我不行吧?”林母犹豫道。
“总要试试。”林父,他们找工作,听哪里招工,找过去的时候往往都迟了。
林母想到家里的情况,再差也查不到哪了。
第二天早上,林母早早到了事务所门口,等待着开门,她被邀请进去,被询问了非常详细的信息。
被问到擅长做什么饭菜的时候,林母绞尽脑汁,终于起自己擅长揉面。
事务所帮忙介绍工作并不是免费,如果她被成功应聘上,签了合约后,就需要把第一个月工资的五分之一作为介绍费交给事务所。
林母犹豫了下,这会是骗人的吗?但想想人家开门做生意,怎么能不赚钱,就应下了。
事务所就有人带她去那家店铺面试。
店铺还未正式开业,因为店铺专用的烤箱还没有送来,所以只开了一扇门。
现在有专门的大型烤箱,可以一次性做许多的饼干、面包等,罗青梅定了两个,此外灶台、蒸笼等等
,把这一家店塞得满满的。
林母过来的时候,罗青梅首先检查了下她的双手,让她去揉面,同时试着包包子。
林母并未得到明确的答复,只回去等通知,若是被录取,两天内就会收到通知。
回家后,林母面对丈夫儿子期待眼神,把今天去面试的事了,让她不安的是签合约的事。
一家子商量之后,都觉得有合约,会更可靠一些。
在这两天内,何在言罗青梅陆续面试了不少人,其中不乏一些厨艺很不错的人,能会道的更是不少。
两人讨论了一下,综合下来挑了四个人,让事务所让他们过来签合同。
这四个人两男两女,林母也在其中。
在签下合约后,四个人先被送去医院做了检查,然后跟着罗青梅学习一些传统糕点的制作。
而在烤箱来后,罗青梅就把收藏的面包、蛋糕类方子,拿出来让他们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包店增多,一些原材料也不是那么难买了,而喜欢吃面包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都流行起了过生日要买生日蛋糕、唱生日歌、许愿。
罗青梅本身不擅长西式点心,但她还是懂得品尝的。
只是让她惊讶的是,同样的一个配方和制作过程,四个人做出来的完全不一样。
练习了几次,做得最好的就是林慕和另一个年轻男人。
他们就被分出来专门做面包蛋糕,其他两人经过重复练习之后,只能做简单的面包。
罗青梅就让他们继续练习做碗糕、米糕、绿豆饼、红糖肚脐饼等等,做这一些吃食,另外两个人就利索多了。
在没有把可信的人手培训出来前,白云糕暂时不出售的。
当然,也可以由罗青梅亲手做,固定哪一天卖。
只是随着时代变化,人们的口味变了,更爱西式的糕点,白云糕还会不会重现以往的荣光,罗青梅也不敢肯定了。
何在言知道罗青梅的担忧,就安抚她:“人的喜好会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喜欢的人不多,但不代表以后就不多。”
“手艺掌握住了,其他的就看时运。”
何在言很看得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吃喝的要求也就多了,而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不可能
把所有的客户都抓住的。
不别的,就饮料厂,时时都在研发新口味的饮料,但推出市场却很慢,因为市场的反馈慢,推的种类太多,成本高,收益跟不上,资金链就容易断裂。
还有美味食品厂,除了青蛙脆脆面这个牌子,方便面也陆续推出新的口味、新的配料。
罗青梅点点头:“等店开了看看情况。”总体来,她还是比较看好的。
等店面的生意走上正轨,就可以考虑增加其他的品种,比如冰糖水、奶茶等。
这两者的利润,罗青梅是非常清楚的,自然不会想要放弃。
林母被录取了,而且签了正式的合同,一家子那颗心都放进了肚子里。
林志文想,要不是艾元和丁元航告知自己这个事,他·妈妈也抓不住这个机会。
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从诊所那收集到了废弃的输液管,清洗干净又高温消毒后,用剪刀心地剪开,配上弹珠等玩意,开始缠起了金鱼。
林志文的手工做得好,他做出来的金鱼,就是比别人做的好看,形状更多变。
他费了一番功夫,又把做好的大、形状不一的金鱼串起来给做成了风铃。
艾元和丁元航收到林志文送的礼物,都很惊讶,没想到他的手这么的巧。
对于这份谢礼,两人心里高兴,没有拒绝了收下了。
他们跟好些个同学透露了这个信息,不过幸运通过面试的只有林志杰家和另一个班主任以前的一个学生家。
这时,渐渐也有一些人知道,元元中介事务所专门帮人牵线搭桥,要收的佣金是按工资比例来的,听着有点心疼,但可信度也高。
但也有人心疼要抽成的钱,宁愿自己去找工作,也不想把这个钱给事务所赚了。
元元事务所并不只是帮人介绍工作。
何在言把自己这一些年的人脉都整理了一下,特别是以前开车四处跑而认识的那些人。
比如某地的桃子即将成熟,找不到卖家,元元中介事务所帮忙寻找合适的厂家。
因为电话并不普及,以及交通的不便,这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但只要坚持做下来,出名声,事务所慢慢就能开始盈利了。
罗青梅这家点心铺子找齐了员工,员
工也培训得差不多,选了一个良辰吉日,正式营业了。
这一些日子,这一家没名字的铺子经常传出各种香味,勾得周围的人馋得不行。
何在言送来了花篮,看了眼头顶的牌匾,“漾姐的点心铺”,看着还真有点不习惯。
罗青梅取名废,何在言也好不到哪去,她也不想再用美味俩字,就取了名字的一个字来取名。
其实多看几次,也就习惯了。
何在言进到店里,看罗青梅戴着帽子、口罩,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忙个不停。
开业第一天,算做点活动,需要的量只多不少,她自然要亲自下场。
店铺外很快就来了驻足观看的客人,他们看着上方的店铺名,又看着被玻璃柜台隔出来的厨房,加上那香味,顿时走不动路了。
店长把写有“开业大放送,全场糕点九折”的牌子摆到了门口。
两个年轻的女孩率先进入店里,看着玻璃橱窗内的糕点,每一样都写着名字和价格,一目了然。
负责招呼客人的妹把客人要的面包放进白色的盘子里,推给另一边负责包的妹,客人付了款,就能拿到已经包好的面包。
折的活动还是很给力的,很快的,就吸引了许多的客人进入店里。
本来还在和罗青梅话的何在言,也忙戴上口罩,围上围裙去招呼客人。
客流的高峰期就是在傍晚下班的时候,店铺外甚至排起了队。
这一天销量最高的就是面包、蛋糕等西式点心,烤箱一直没闲下来,大家累得都不想话。
除了买面包的人,买中式点心的人并不多,但是只要尝过,就会被它的口感和味道给征服住。
罗青梅想,或许自己的预估失误了,应该着重在西式的糕点上才是。
她没想到人们对面包这类的兴趣更大。
开业第一天还是很成功的,下班后,罗青梅就请店里的人去饭店里吃饭,给大家鼓劲。
每个员工除了工资,每个月还有奖金,店里的生意越好,奖金就越高。为了奖金,大家就会更努力地做事。
第二天,优惠活动就改成了满多少钱送碗糕,生意一样的好,但是面包的销量依然是最大的,幸运的是,这个做法不那么难,四人都会,要不还真跟不上售卖。
开业三天,优惠活动也做了三天,店里的点心销量也很明显出现了层次。
罗青梅她决定电话问问在港岛的梁师傅梁师母,看能不能多找到一些西式面包、蛋糕的方子。
传统的点心受欢迎程度低,这对她确实是有点击,但是她怎么都不会跟钱过不去,传统点心会缩减产量,但不会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