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买米
顾喜和虽然有了身孕,但是生活习惯并没有改变多少,还是早睡早起。只是章池顾及他的身体,家里活儿基本不用他插手,他能做的,就是喊安起床,给他梳头。
两个人吃过饭,送安去上学,然后去顾大哥的米铺。他们路过县衙的时候,看到孟刚召集了人手在统计灾民的数量。男女分为两队,名字、籍贯、年龄,是否婚育记得明明白白。
登记好的男子,被带着去清理河道,修葺房屋。女子则负责给这些人做饭,洗衣,照顾孩子。衙门管三餐一宿,并且承诺,等灾荒过后,他们想要返乡,一人会给一百文钱。如果他们不走,可以在此落户,允许开垦荒田。
这些都是章池想出来的,让灾民们有事做,有饭吃,才不会聚众闹事,不会心生怨怼。
章池最难解决的是他们晚上的住所,虽然现在白天已经很热了,可晚上还是冷的,再加上男女都有,还有孩子,总要让他们有个安身之所。
这个问题还是江令志解决的,他想了半天,想起在谷城镇北侧有个废弃的庙宇,虽然久未有人居住,但他一直派人维护,经历一场大雨过后,也没有倒塌。
居住的问题解决了,章池才觉得自己的计划圆满了。
顾喜和道:“这项工作比较复杂,但总算是能解决了。”
章池点头,“对,只能慢慢来了。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天气炎热,居住环境太差,可能会有瘟疫,传染病之类的。还有住处的管理问题,人这么多,不能闹出乱子。”
顾喜和听他的头头是道,不由笑道:“池哥,我有时候会想,要是你去考试的话,可能就没有我什么事儿了。”
章池嘿嘿一笑:“我对当官没有兴趣,你为国家服务,我只为你服务就好了。”
顾喜和心里暖洋洋的,“嗯。以后要是我做了官,你就是我的幕后智囊,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你来帮我解决。哎呀!想到这里,我都觉得我一定要考上,给你这个机会。”
“好。就这么定了!”
两个人笑笑往前走,路过茶馆,看天色还早,就拐了进去。
孙征和崔景顺见他们进门,喜出望外,一齐迎了上来。
章池告诉孙征,要是有衙门的人来要米,茶馆留下两袋,其他的都给他们就行。又再三嘱咐,要是有灾民进来要吃的,一定要给他们,不要吝啬。
孙征连连答应,迫不及待了最近茶馆的大致情况。整体来,是他的故事没讲好,生意比之前差了不少。
看着孙征低落的样子,章池笑道:“孙征,今年又是干旱,又是大雨的,老百姓们都忙着修房子、屯粮,很多人都吃不上饭了,谁还会来茶馆喝茶呢?我早就料到了,最近的生意肯定会受影响,等过了这阵子就好了。你做的已经很好了,比我想象的要好。”
孙征原本低垂脑袋又抬了起来。“真的吗?章池,你不是安慰我的?”
“当然不是,我什么时候骗过人?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得到章池的肯定,孙征欣喜的点了点头。
崔景顺也拿出账本来给章池过目,章池笑道:“你们这是做什么?我又不是不来了。”
话是这么,他还是坐下来,跟崔景顺一一核对了账目。
“崔叔,天热了,多做点儿绿豆沙,用后院的井水凉着,解暑消食。还有,果汁饮料一定要现榨现卖,不要做太多,卖不掉的话,您跟孙征喝了就行,喝不了的就倒掉,坚决不能存放过夜,天气热了,会变质的,喝了会闹肚子。还有,点心少进点儿,进多了放不住。”
崔景顺都一一答应下来。
茶馆的事情基本解决了,章池拉着顾喜和的手走出了茶馆的大门。
他笑着摇头,“都是些事儿,他们非要问我。”
他没有得到回答,转头看到顾喜和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禁问道:“喜和,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顾喜和神情怔忡,回过神来道:“是我耽误了你,池哥,你的才能绝不是一家茶馆能束缚住的。”
章池莞尔一笑,握紧了他的手,“我不是了吗?我就喜欢开茶馆,做老板娘。”
顾喜和还有疑问,可看着章池不以为意的样子,只能作罢。心中暗自决定,自己要更努力些,让章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两个人到了顾家米铺,伙计自然是认识顾喜和的,恭敬的喊了二少爷,正在对账的顾喜财听到声音抬起头来,见到顾喜和和章池,连忙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
他惊喜道:“喜和,章池,你们怎么来了?快请坐。李子,去泡茶来。”
伙计答应着去了,顾喜财招唿着两人坐下。
“喜和,你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章池身子不便,怎么不在家里休息?”
顾喜和看看屋子,里面堆了大半屋子的米袋子。
“大哥,您最近的生意怎么样?”
顾喜财掩饰不住脸上的喜色,“好!多亏了章池的提醒,我又买了一批粮食,这几天价钱翻了一倍还多,真是赚了不少啊!”
顾喜和点头,“最近的米价是涨了不少。”
“不光是米价涨了,麦,玉米的价钱也高了不少。”
“大哥,我们这次来,是有个不情之请。”
顾喜财豪爽道:“喜和,有什么事儿就尽管,我要是能帮的,一定帮!”
“大哥,我也不跟你绕圈子了。最近城里来了很多灾民,江大人一直在衙门施粥,只是衙门里的粮食有限,您能不能拿出一部分粮食来救救急。”
顾喜财没想到顾喜和居然是来要米的,他嘴巴张了张,好一会儿没出话来。
章池连忙道,“大哥,江大人不是不给钱。只是现在的米价太高了,他虽然是知县,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您能不能稍微便宜点儿卖给衙门?虽然您少赚了点儿,但江大人欠了您一个人情,您也算不上吃亏。”
章池完,见顾喜财还是踯躅,他心生疑惑。
“大哥,您有什么顾虑,可以出来,江大人并不是强买强卖,您要是不愿意就算了。”
顾喜财叹了口气,“喜和,章池,我不是不想给江大人面子,实在是因为买这批货的时候,跟英红娘家借了钱,我答应卖了高价之后,分一半钱给她大哥。我要是卖给江大人,就没得赚了。”
章池没想到会是这样,他沉吟半晌才道:“大哥,我之前也买了些米,已经给了江大人,应该可以捱些日子。但是灾民太多,怕是不够。您要是不亏本的话,能不能再考虑考虑?实话,现在米价这么高,老百姓们的怨言很大。您就是不把米卖给江大人,米价也不能定的太高了。”
顾喜财道:“我也知道这个理儿。但是现在谷城镇的米铺、粮铺,都是这个价儿,我要是卖低了,他们会不高兴的。章池,你应该明白,做生意也有很多无奈啊!”
章池点点头,这种情况确实有,一片高价中,只有你一个人卖低价,会让其他人心生不满,反而结了仇。
“大哥,我明白你的难处。可是,如果米价一直这么高,谷城镇会大乱的。”
顾喜财不以为然,“我听江大人已经召集灾民去干活了,还承诺给他们三餐一宿。他们都得到安置了,会有什么乱子呢?”
章池还要再,就听外面有人吵闹的声音。
顾喜财皱起眉头,“我出去看看。”
章池和顾喜和也跟了出去。
只见米铺里站了一个人,手里拿着个口袋,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口里骂骂咧咧的。
顾喜财问道:“李子,怎么回事儿?”
李子连忙道:“老板,这人来买米,是价钱太贵,我那您去别的地方买吧!他就开始骂人。”
那人勐地抬起头来,恶狠狠的瞪着顾喜财。
“你们这些奸商,趁着天灾赚这黑心的钱!你们都不得好死!”
章池上前两步,发现居然是住在村东头的铁柱。因为时候得过病,一条腿是瘸的。他曾经带着女儿去茶馆听过故事,他自己长得很一般,女儿长得却很漂亮,因此虽然他只去过一次,章池对他们的印象却很深。
他连忙问道:“铁柱,你怎么变成这幅模样了?”
铁柱看到章池,眼圈红了。
“章老板,因为大雨,我家里的田被冲了,庄稼眼看着要收获了,可、可全没了!我媳妇儿一着急,病了,家里又没有粮了,桃饿的直哭。我来买点儿米,谁知道、谁知道居然这么贵!”
他的情绪勐地高昂起来,“都是他们这些奸商!故意抬高米价,他们实在是太可恶了!现在这城里的灾民这么多,不光有外来的,还有本地的,我要去联合他们,把你们的米铺砸了!看你们还赚什么!”
“现在的粮食就是这个价,你买不起……”李子还要再,被顾喜和给喝退了。
他上前两步,柔声道:“铁柱大哥,你不要急,衙门正在登记,你这样的男子,可以去疏通河道,只要做一天,就管三餐。”
铁柱是认识顾喜和的,知道他是茶馆的老板,章池的男人。
他的情绪稍微平缓了些,“可是,我家里还有病人和孩子,没法儿去。”
顾喜和叹了口气,回头道:“大哥,你先给他十斤米,我明天给你钱。”
顾喜财连忙道:“喜和,我怎么能要你的钱呢?”
他吩咐李子给铁柱称米。
铁柱收了米,擦了把眼泪,千恩万谢的去了。
章池看着铁柱的背影,若有所思。这些灾民中,很多是老弱病残,他们不能做事,难道只能饿着吗?
他勐地生出一个念头,“大哥,我买你三百斤大米,你一会儿让李子给我送到茶馆去。”
顾喜和看了他一眼,大约猜到了他的想法,却是什么也没。
顾喜财纳闷,“章池,三百斤大米,钱可不少啊!你要这么多米,要做什么?”
“大哥,您放心,我会给您钱的。”
完,拉着顾喜和出了门。
“我不是这个意思。”顾喜财话没完,顾喜和和章池已经出了门。
章池一路走,却没话。
顾喜和握住他的手,用力握了握。
“池哥,你买米,是要给灾民施粥吗?”
章池不意外顾喜和能猜到他的心思,他点头,出自己的想法。
“喜和,我想在咱们茶馆门口施粥,让那些年老体弱的人能吃上饭。你、你会同意的吧?”
“我当然支持你。只是,三百斤米,可不便宜啊!你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吗?”
章池突然一笑,“当然有,咱们回来的时候,江大人不是给了咱们一笔钱吗?”
顾喜和也笑了起来,“嗯,就算还给他好了。”
章池见顾喜和能够理解自己,松了口气,觉得两个人之间更加默契了。
章池想去看看其他米铺的情况,顾喜和自然要陪他去。
跟他想象的差不多,那几家米铺的粮价也很高,来买粮的老百姓都十分气愤。
章池摇头,“喜和,这样下去不行。”
顾喜和果断道:“走!我陪你去衙门找江大人,最好能让他下令,把粮食的价钱下调。”
“江大人会这么做吗?”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好。我们现在就去。”
他们又回到了县衙门口,灾民登记的工作还在进行。但是刚才登过记的男子女子已经不在了,想来是已经去工作了。
章池昨天问过刘湘,这谷城镇里有多少灾民,刘湘,怎么也得有千儿八百的。他惊讶于人数的数量,也知道这项工作不是那么快能做完的。
江令志听顾喜财不想卖米,心里虽然失望,但也能理解,毕竟人家是生意人,不能做赔本的买卖。
再,章池给的那些米,也能坚持一阵子。
“章池,人家不愿意卖就算了。”
章池点头,“大人,现在的米价太高了,这是很危险的。我想让大人下令,城里米铺的价格全部下调五成。”
“这个……”江令志摸着颌下稀疏的胡子,迟疑道,“之前没有先例啊!我怕那些米铺的老板会不高兴。万一有那本事人,往上头告我一状,我这个知县可扛不住啊!”
“可是,大人,非常时期,总要有非常的办法。米价这么高,老百姓都买不起了,迟早会出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