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第 40 章 无名姐妹

A+A-

    姜铮忍不住悄悄凑过去边听边看, 结果惊喜地发现,这些文字的形状和发音居然和她在第一个世界里用的相差无几!

    ——那这就好办了。

    她毕竟是在更古老的时代里待过的人,还做过教书先生, 对这种过年的吉祥话自然也是手到拈来。

    眼看着等着买对联的人越来越多,大叔快忙不过来了,姜铮才适时地凑过去提议, 她可以帮他写字, 希望大叔能适当给她些佣金。

    大叔放下毛笔, 活动了几下僵硬的手腕, 笑着:“我看你这丫头是想跟我学写字吧?”

    姜铮摇摇头,认真地:“我会写毛笔字的。”

    不准还比你写得好呢。

    大叔满脸写着“我不信”:“那你怎么不支个摊子写对联呢?”

    姜铮俏皮地眨眨眼, :“还不是想先在您老这里沾点光、讨个彩头嘛。”

    大过年的, 这个法也没毛病。

    而且这句话也是在变相捧他的场, 夸赞他写得行云流水、生意红火了。

    路人们很少看到会写字的女娃,都觉得很新鲜,索性纷纷揣着手起哄道:

    “老李呀,你就让这丫头写个试试呗!”

    “是骡子是马, 得遛出来看看才知道啊。”

    “就是就是。万一她写的不错呢,你也能省点心不是?”

    “……”

    有原主的熟人路过, 不经意地往这边瞟了眼后,硬生生的折身靠过来, 惊诧道:“这不是沈光妹吗?”

    旁边人接话道:“你认识?”

    那熟人:“当然认识了。她大哥可是大学生咧!咱这镇上有几个大学生?”

    其他人瞬间更来劲了:

    “嚯, 老李你听见了吧!这可是大学生的妹妹, 不定也跟她大哥学过字呢?”

    “就是就是, 你别那么气嘛!”

    “……”

    姜铮安静地听着众人七嘴八舌,不解释也不辩解,只是认真地看着老李。

    恰好老李的手也真是写麻了, 索性把毛笔往笔架上一放:“行吧丫头,你写写试试,让我们瞧瞧你的本事!”

    姜铮从容地走过去,拿起毛笔沾了点墨汁,弓腰伏案写了起来。

    慢慢地,围观群众的语气从揶揄变成了吃惊,再到震撼:

    “丫头还挺自信咧。”

    “别,这起势还挺像回事儿。”

    “哟,居然写出了笔锋!”

    “走势也很潇洒大气啊,这个字不错,有风骨!”

    “……”

    老李两手往袖子里一揣,仔细地量起姜铮。

    一副对联写完后,当场就有人叫价要买。

    姜铮放下毛笔,恭敬地看向老李:“李老师,您随意处置就好。”

    老李眼中闪过满意神色,笑笑:“这是你写的对联,你自己决定卖不卖。”

    姜铮也笑了:“卖,当然要卖了。”

    第一个喊着要买的人喜滋滋的上来,掏出钱就要拿走对联。

    另一个人赶忙挡住他的手:“等等,我出五分钱!”

    嚯,这还竞上价了?

    姜铮在惊讶之余,想到一早上观察过的行情——镇上的对联一般是两分到四分钱一对,老李这里卖的是顶配,四分钱一对。

    考虑到这是她第一单生意,加上她借着别人的摊子总不好喧宾夺主,而且对联这种东西最好是薄利多销……所以姜铮跟因竞价而争吵的两人:“这副对联给第一位出价的先生,四分钱。”

    “这位大哥您请稍等,我马上再给您写一幅。”

    她亲自卷好对联后递给第一个人,然后冲他鞠了一躬:“感谢惠顾,祝您新年快乐,阖家如意!”

    接着,她铺纸提笔,一气呵成写了一副新的对联,念给第二个人听,在收钱交货后“感谢惠顾。祝您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众人立马笑了,你一言我一语的:

    “哟,这丫头还挺懂礼貌的。”

    “字儿写得好,吉祥话得也好。我也要买!”

    “哎我老大哥,你就这么走啦?也不给人家回个礼?”

    “……”

    接下来,老李和姜铮分工协作,一人写对子,另一人念对子、收找钱。

    姜铮看着那个越来越满的钱盒子,想想瘦弱的沈二妹,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可写着写着,一丝香味突然传入她的鼻中。

    姜铮这才觉得很饿,顺着味道看过去后,愣了。

    没想到居然是那李老师把一个热气腾腾的烧饼放在她手边。

    姜铮吞了吞口水,回头低声:“谢谢您。”

    “快吃吧,一会凉了就不好吃了。”

    李老师边吃自己手里的饼,边补了句,“这个不算在你的工钱里面。”

    姜铮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后,心地把那块烧饼撕成两半,把其中一半放在废纸里卷好、放在一边,快速吃完另一半后就赶忙又提起笔来。

    一晃快到中午了,人们都回家吃饭去了,李老师这才要收摊了。

    姜铮手脚麻利的帮他收起桌椅,然后惊讶又高兴地发现——她居然拿到了两块五毛钱!

    之前原主卖一天玩意儿也不见得能挣到几块钱,而且那还是有材料成本费的。但这个对于姜铮来,只是投入了些时间。

    这笔巨款让她觉得很不真实。

    挣钱真有这么简单吗?

    姜铮扭头问:“李老师,您是不是算多了啊?”

    李老师摆摆手,笑眯眯道:“不多不多,明天我准备提价到五分钱一副。下午两点半,你有空的话就再来帮忙?”

    姜铮立刻“好”,然后揣着钱和那半块烧饼,准备买菜回家。

    她边走边想,这么快就要提高价格了?

    不过也对……马上就要年了,年后又马上是除夕。

    除夕后,大家就要忙着去走亲戚了吧。

    加上春联这个东西只能过年时候买,这里会识字又会写对子的人又不多,所以一副能装点门面的春联反而能抵上半斤肉。

    毕竟肉可以三天吃一顿,但对联只用买一副就能管一年了。

    生意红火是好事,人工成本和贴心服务也值得加价啊。

    看来,她和沈二妹可以过个好年了!

    姜铮忍不住愉悦的笑了起来。

    然而她刚走到果蔬摊子那里,就又被那个杂货铺老板娘给叫住了:“沈光妹,来一下!”

    姜铮只得脚步一转,面无表情地走过去。

    老板娘正在用鸡毛掸子扫去报纸杂志上的灰,忙着重新堆放书籍:“你大哥让你有空的时候,给他回个电话咧。”

    果然又是这个沈光。

    他怎么就这么执着?

    这么不要脸?

    姜铮正色道:“大娘,他要是再电话来,你就跟他我没钱,让他别再浪费电话费找我要钱了。”

    “什……?什么?”

    也不知道老板娘是被灰尘给呛住了,还是被她的话给吓到了,猛地咳嗽得脸红脖子粗。

    【你怎么能骗人呢?】

    【你今天不是刚挣了二块五,再过几天不就能挣到二十多块钱了吗?】

    姜铮骂道:“你特么闭嘴!”

    “我挣的钱和他沈光有毛线关系?”

    【你们都姓沈,是一家人啊。一家人就该互相扶持、互帮互助。】

    【再你们虽然现在省吃俭用,但能为家族捧出个大学生,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吗?】

    “‘互相扶持、互帮互助’?他沈光配吗?他啥时候管过这可怜的姐妹俩?”

    “你是青光眼还是白内障,还是非要装瞎到底?”

    姜铮继续骂道:“就算捧出个大学生很稀奇很光荣,我也不一定非要那么干吧,我就不能自己去读书考大学?我就一定要呕心沥血的捧他这么个白眼狼?”

    “他要钱我就得给他钱,好让他快快乐乐的过个好年,然后让我和沈二妹饥一顿饱一顿的,甚至是被饿死冻死?”

    “凭什么?”

    “要么你给我滚来当沈光妹,要么就给我哪儿远滚哪儿去!!”

    【……】

    见系统终于销声匿迹,姜铮这才调整了下情绪,语气平静地跟老板娘:

    “我爸妈前年人没了,我哥又去大城市上大学去了,家里就剩我和妹妹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可真是太苦了。”

    “我们每个月要给他二十块钱生活费,然后俩人靠着剩下的几块钱勉强能活。可谁知他这回居然张口就要三十块,我们上哪儿给他弄三十块出来啊……”

    姜铮抽噎了下,指着自己继续:“您看看这大过年的,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和鞋都还是破破烂烂的,家里也实在是快揭不开锅了。我妹昨天还差点被饿晕在家里,实在是没钱再给他生活费啊。听大学里都能勤工俭学的,他自己也能想办法挣钱啊是不是……”

    “大娘您以后要是再接到他的电话,就请这样实话实转告他吧,麻烦您了。”

    姜铮这话的时候声音一点也没压着,引得周围人投来了一片同情的目光和窃窃私语:

    “是哪家的大学生,这么无耻啊?”

    “既然都上大学了,那肯定是成年人了。但看这姑娘都还没成年呢吧,她哥居然好意思一再伸手要钱??”

    “真是天可怜见的,也不怕遭报应哟!”

    老板娘也忍不住量了她一番,见她果然衣鞋破烂、脸皮蜡黄、头发干枯毛糙,端的一副可怜相。

    再一想她她哥居然每月要花二十块生活费,她顿时眼皮一抽,心想这沈光也太不是个东西了,学问是白读了吗,哪儿能这么对自己的妹妹们啊!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认真地:“好,我知道了。”

    “光妹儿你们也是够苦的……有啥大姨能帮上忙的,你就直啊!”

    姜铮冲她笑了下,顺水推舟道:“那您家有没有什么废报纸之类的……我家纸窗破了好多,夜里冷得不行,我正在四处找废报纸,准备重糊一下。”

    家里居然还是纸糊的窗户?

    开杂货的老板娘简直能够想象出来,两个可怜弱又无助的女孩在纸糊的屋子里抱头痛哭、嚎啕流泪的悲惨样子了。

    她眼眶一酸,转头就翻出一大堆破烂的废报纸,连带半瓶胶水一起递给她:“够不够?”

    这些报纸都是卖不掉的残次品,要么字迹模糊、要么纸张残缺。

    虽然也可以拿去卖废品,但对家底丰厚的她来,这些都不值一提。

    看到这些废报纸和胶水,姜铮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接过来:“够了,谢谢您!”

    谢过老板娘后,姜铮拿着这捆废报纸,走去远些的摊子上买了些果蔬、二两猪肉和半斤面,然后扛回了沈家。

    好在她昨晚特意提前留了几个野菜包子在锅里,沈二妹不至于一点早饭都没得吃。

    回去后,沈二妹正在熟练地毛线织手套,这是新制的加厚款,特意给她防冻疮的。

    姜铮笑着谢过,把半块烧饼递给沈二妹,让她先就着热水充充饥,然后把菜和肉放进厨房,又跑去把昨晚贴在窗户上的纸壳子撕下,换成废报纸。

    然而沈二妹接过烧饼后没有马上开吃,反倒高兴地拿着几毛钱过来:“姐,这是王大妈给的!”

    原来她早上一醒,就赶紧把昨天洗完又晾干的衣服一一叠好,送回王家了。

    上门时她也没忘记按姜铮的,笑着了几句吉祥话。

    或许是因为听得心里舒坦,王大妈居然多给了她几毛钱呢!

    姜铮边听边笑着走进厨房,温声鼓励她做得好。

    沈二妹蹲在她旁边快速吃完烧饼,然后很懂事地跑来给她下手。

    姜铮准备包些饺子,两人好好吃一顿。

    中午阳光盛烈,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姜铮就和沈二妹一起,搬了桌椅碗筷放在院子里。

    沈二妹把切好的蔬菜放在一起剁碎,放进碗里加了盐和酱后开始搅拌。

    姜铮在厨房把切的猪肉过水、下锅干炒炼出些油,然后把肉块捞到一旁备用,然后端着猪油走出来,心地滴了些在饺子馅里。

    沈二妹忍不住凑在碗边闻了又闻,直咽口水,眼睛亮晶晶的,蜡黄的脸儿也好像红润了几分。

    姜铮任她使劲儿抽动鼻子嗅来嗅去,温柔地摸摸她的头:“姐一定带你过上顿顿吃得起肉的好日子!”

    沈二妹这才不好意思的缩回头,微抿着嘴唇点头笑了笑。

    姐姐可能干了,她能就一定能!

    姐妹俩有有笑的吃完了猪肉饺子,将厨房和院子扫干净后,坐在一起着话。

    然而就在这时,只听“咣”的一声,院门被大力推开了。

    门口出现了一个怒气冲冲的年轻男人。

    沈二妹抬头望过去后,大吃一惊:“大哥,你回来啦?”

    姜铮皱起眉头。

    大哥?

    沈光?

    好家伙,他这是被她给气得连夜赶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