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问天下还有谁
“客星犯帝”的天象在朝野上下传得沸沸扬扬,翌日不仅边关军情甚急,近京地区亦传来急报,王氏乱军的数万前锋已抵霸县,但不清楚领兵的是不是王武、王辰二人,也难以推测其之后的行军路线。
无论是陆路北上,还是走水路卢沟河,都是兵锋直撄京畿的势头,导致京城里很有些人心惶惶。
皇帝正应钦天监之请,焚香斋戒三日,闻讯便将杨亭、于彻之、苏晏召到了斋宫,商议对策。
于彻之手中有戚敬塘刚送来的情报,乱军前锋的领军一个姓杨、一个姓齐,都是王氏兄弟的心腹爱将。他在河间府的文安附近已阻截过这支军队,把那个姓齐的将领用天工院新制的火铳给轰成了重伤。
苏晏觉得这两个姓氏耳熟,思索片刻,抚掌道:“我想起了,杨会、齐猛!齐猛人如其名,是个猛张飞,前几年王五王六就是为了营救他才攻的延安城,硬是在粥之道……不对,是在周知府眼皮底下把人劫走了。
“另一个杨会在王五王六还是响马盗时,就已经是匪寨三当家,此人行事谨慎,常负责在外接应。”
其他人没想他对王氏如此熟悉,纷纷面露异色。性情爽烈的于彻之更是直接趣:“我苏大人啊,你如此熟悉内情,可是在王氏身边安插了耳目?或者这俩兄弟已被你策反?那你早点嘛,省得我们还要头疼怎么讨贼平乱。”
苏晏轻哂:“于大人笑了,我不过是在陕西担任巡抚御史期间,与这两个贼头兄弟有过一面之缘,还差点招安了他们。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最后他们还是走到了扯旗造反这条不归路。”
到扯旗,他蓦然想到,这次王氏的队伍旗号变了,以前的是“重开混沌,替天行道”,虽听着大气,但无甚新意,军事目的也模糊。如今旗号变为了“立朝扶贤”,也就是,王氏对外宣称并不算推翻大铭,而是要匡扶贤君,把朱贺霖踹下龙椅?
他望向站在窗边的朱贺霖——年轻的皇帝因为斋戒而穿了身纯色青袍,腰带亦是深青色的乌角带,显得比平日穿红时要成熟冷峻一些。
朱贺霖很是敏锐,当即转头看过来,与他的目光撞个正着。
天子的目光中隐藏的炽烈情绪比少年时期收敛了许多,却也更坚凝。苏晏莫名觉得有些耳热,不动声色地别过脸去,继续道:“‘立朝扶贤’,想扶哪个贤?那对野心勃勃的贼头兄弟作乱数年,可不是为人做嫁衣。我记得王氏军中有个叫石燧的军师,与真空教关系匪浅。如此看来,这个新旗号背后少不得鹤先生的黑手在拨弄,而真空教死灰复燃,又怎么少得了弈者的鼎力支持?”
于彻之此刻也有些佩服他从边塞刚回京城,就对中原动乱背后几股交错的势力洞悉分明,颔首道:“的确如苏大人所言,那个军师石燧便是真空教的传头,王氏兄弟的军队近年人马日增,就有他擅长煽动民心、吸纳信徒的一份功劳。”
苏晏道:“此次逼近京畿的乱军,只是先锋。戚将军已经重创了齐猛,我们要尽快拿下杨会,以免他与主力部队汇合。”
朱贺霖最后拍板:“出动京军三大营,沿卢沟河南下,击溃乱军前锋,不能让他们踏进京畿一步!”
于彻之奉命去调动的大同、宣府与辽东精锐边军,尚未来得及赶到京师。但好在驻京的三大营能有八万人左右,奔赴北直隶的霸州去剿灭一个杨会也够用了。
杨亭有些担心京城的防守会削弱大半,朱贺霖道:“有五城兵马司,朕还有腾骧、金吾、羽林等其他亲军卫,足以镇守京城。”
天性优柔的杨亭依然担心,苏晏对他笑道:“你要相信咱们圣上,他那副金灿灿的御驾往京城墙头那么一摆,抵得过千军万马,对吧,师叔?”
一句话调侃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皇帝。杨亭吓一跳,忙去窥看龙颜,见皇帝没着恼方才定了神,朝苏晏摇头道:“谨言慎行,谨言慎行啊苏大人,君前不可无礼。”
苏晏心道:何止无礼,我把朱的脸淤青、鼻血都出来过,也没见他把我怎么地了。当然他也还手了,不过每次都放水,哪怕生气也不生隔夜气……唉,来还真有些对不住朱,回头想想从到大他待我真的没话,只除了老想睡我之外……也不知他那个障碍好彻底了没有,还能不能传宗接代?从我这抢走的三瓶回春丹,有没有胡乱吃?唔,抽个空我是不是得去关心他一下……
苏晏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连皇帝几声清咳,都没把他神游的魂儿唤回来。最后还是于彻之看不下去,一巴掌拍在肩头,才把他拍醒了。
皇帝关切地问他为何恍惚,是否身体不适,苏阁老努力把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红纱衣、金铃铛的一幕踢出去,心虚地支吾两句,就想与其他两位阁臣一起谢恩告退。
结果杨亭和于彻之退走了,苏晏在离殿前犹豫一下,忍不住问了句:“那回春丹你没乱吃吧?真不能多吃啊。”
朱贺霖微怔后失笑:“清河这究竟是关心我呢,还是关心你自己?”
“……我自己?”苏晏有点懵。
朱贺霖走近前,揽住他的后腰,往自己身前一贴:“感觉到了?放心,朕还年轻得很,远没到要靠外物才能雄起的年龄,跟了朕不会让你吃亏的。”
苏晏陡然间面红耳赤,挣扎着压低了嗓音:“什么吃亏不吃亏!胡八道,为君的颜面都不要了?”
朱贺霖反问:“金枪长闲置,宝剑久空悬。里子都填不满,要面子何用?”
苏晏在窘迫中忍俊不禁,脱口道:“不倒的才叫金枪,你那只能叫——”他猛地收口,把“快枪”硬生生咽回去,了个逆嗝。
“——叫什么?!”朱贺霖沉下脸逼问。
苏晏边嗝,边:“火、火枪……”
火枪射速快,换子弹装填也快。朱贺霖两颊肌肉微微抽动,咬牙道:“你不就喜欢摆弄火器?怎么,你那天工院可以整天倒腾着改良枪铳,就不许我这边也改良改良?”
苏晏后背被压在大殿的金柱上,强迫检验改良效果,发现对方的这把火枪许久不见后果真如更新换代了似的,任他一手怎么来回拉枪膛,另一手怎么扣扳机,就是不发射子弹。
他手腕酸得很,喘气道:“行了行了,金枪就金枪吧,我不过一句调侃而已,你就这么记仇……心眼儿。”
朱贺霖面色潮红、额角渗汗地瞪着他:“这是调不调侃的问题吗,啊?这事关男人的尊严!”
苏晏手指在枪管上颇有技巧地一捏,指尖几乎陷进枪口,终于把射速、弹道与容弹量这最后一道检验程序也完成了。朱贺霖急促低喘着向前倾身,整个人的重量都挂在他身上,苏晏后背抵着柱子无法闪躲,只好伸展双臂抱住对方。
片刻后,喘息声渐止,朱贺霖用略显沙哑的嗓子,委屈地指责:“你耍诈!”
苏晏怀疑他真吃过回春丹,嗤了声:“你用外挂!”
“外挂”一词不明其意,但这不影响朱贺霖表面委屈,实则暗喜不已,心道这回且放他半马,由他用手验枪,回头也给他喂个补药丸子,那时可就上下都得用齐了。
苏晏比其他阁臣迟了半时辰才出殿,被初春的冷风一吹,恍然回过神来:妈的,我方才为什么不推开他,不使劲揍他?还真给老老实实地验了一回枪!
想来想去,也只能归结为这子越发有皇帝威严,自己在气势上被压制了。再一想,又觉得其实与威严无关,自己只是看不得对方那湿漉漉的委屈眼神里,逐渐透出沮丧与失落之色。
苏晏心情复杂地叹了口气,喃喃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唉!”
*
皇帝在斋宫守了荤戒,却破了半个色戒,因此更加食髓知味,想要趁热铁把剩下的一半也破了。
而懊恼自己又造了孽的苏大人,这些天又开始躲着皇帝,议事也伙同其他臣子一起,尽量避免私下面圣。
朱贺霖有心给他也进进补,可惜眼下似乎不是时候。派出的京军三大营在北直隶的固安附近,与杨会所率的乱军前锋了几场仗,基本都赢了,但没杀死或俘获到杨会。
杨会也秉持了一贯谨慎而老练的风格,从不恋战,一败就退,退远了又绕回来,在山东、河南与北直隶的夹角区域起了游击。
“他是来试探京畿兵力部署,找突破口的。”苏晏研究着对方的行军路线图时,道,“同时他也在等待王五王六甩开戚敬塘的围堵,前来与他会师,然后以全军之力撕开京畿防线,直扑城下。”
“想要捕捉游鱼,便得编织一张大网。”于彻之提议,“我们得增派兵力,四面包抄,赶在乱军主力到来前灭了他的前锋。”
“三大营已尽数出动,边军精骑尚未抵京,再增派,就只能动用上率亲卫了。”杨亭摇头,“我还是觉得京城一再削弱守备,太冒险。”
朱贺霖却毫不犹豫地道:“京畿若是失陷,京城城墙就算固若金汤又能多撑几时?把朕的腾骧四卫也派出去。”
于是四万腾骧卫在指挥使龙泉的率领下离开京城,南下直奔近京地区,与三大营联手成合围之势,困住了乱军前锋。在几场鏖战之后,乱军前锋部队大败,杨会被俘,准备押往京城受审。
就在京畿官民松了口气之际,一支着“贤”字旗的队伍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保定府,从西路逼近了京畿。与此同时,一封“讨伪帝檄”的檄文传遍北直隶及周边地区。
檄文是以显祖皇帝长子(即已伏法的信王)遗孤的口吻而写,言辞极犀利尖刻地揭发了先帝景隆帝与今上清和帝并非显祖血脉,为窃帝位而谋害皇嗣的罪行,提出要为谋叛而死的信王平反、恢复身份。同时呼吁宗室们与各方仁义之师同他联手,一起推翻伪帝统治,迎请正朔归朝。
檄文的署名是——信王遗孤,宁王世子朱贤。
第一个响应这份檄文的,便是王氏兄弟的“义军”,称信王之子朱贤就是他们要扶的那个“贤”,他们兵临京畿,就是为了逼迫伪帝退位,迎回大铭太祖、显祖皇帝的真正子孙。
紧接着,宁王发了一纸声明,大意是朱贤虽被他收为养子,顶了个宁王世子的头衔,但自己重病在身,对其所作所为既不清楚,也不支持。檄文之事与他无关,恳请朝廷看在他身为宗室、又命不久矣的份上,原谅他的失察之过。
这纸声明满满的求生欲与自保之意,只自己病重不知情,至于世子朱贤是对是错、如何处置,一概不提。
像开了一扇时局混乱的大门,藩王们闻声而动,卫王、谷王、珲王……纷纷向朝廷上书,要求入京“清君侧”。
这个清君侧,含义十分之微妙。从字面上看,是“铲除君主身边的人,匡扶君主”的意思,仿佛要帮他们的侄子朱贺霖诛杀奸佞,好让他继续坐稳龙椅。
然而自古以来,那些着“诛某某,清君侧”名义的军事行动,无一不演变成自立为王的叛乱。
久而久之,“清君侧”就成了逼宫的代名词,不过是野心家一开始拿来粉饰自身、掩盖图谋的遮羞布而已。
这是藩王们的一场集体逼宫。除了病重的宁王、不久前被赐死的辽王、重回边陲的豫王之外,其他所有显祖皇帝的儿子——
那些曾经镇守九边、手握兵权,却被景隆帝逐一削藩的亲王们,终于在他们忌惮的景隆帝驾崩之后,在年轻的清和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在信王遗孤开了天潢玉牒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气势汹汹的反扑之机。
朱贺霖看着这些落井下石的叔父们“清君侧”的请愿书,满纸大义凛然、为国为民,甚至还对他表示了莫大的关怀与效忠,口口声声要进京锄奸、为君分忧,执信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富宝以为皇帝气得手抖,唯恐怒极伤身,忙过来劝解。近身后却见皇帝并非暴怒,而是在无声地笑。
笑得满脸讥诮与不屑,笑到手抖。
京师之危机,或许并不应在王武、王辰身上,而是应在别的什么上。苏晏的推测言犹在耳,字字珠玑。
“来吧……都来。”朱贺霖着,将这几封请愿书往地面一甩,从龙椅上起身,隔着空旷大殿问天下,“——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