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A+A-

    好在此时,徐贵的声音适时响起,破了屋内的尴尬。

    “圣上,御膳房的奴才们已经备好了膳食,现已在殿外等候,可要按时传膳?”

    “传!”

    梁文帝沉声一语,接着便是数十人有条不紊地朝里而来。

    嘉回趁着宫女太监们摆膳的功夫,择了个稍远的座位坐下,缩着脖子装起了鹌鹑。

    等着宫人们再度退下,梁文帝这才出声,戏谑道:“平日里一贯是个活泼好动的性子,今日倒是生分了,在朕面前还害羞个什么劲儿。”

    嘉回坐在对面,头都不敢抬,脸上的尴尬之色不言而喻:“阿耶,我只是想到,若是日后我惹出什么是非来,给您和阿兄阿嫂添了麻烦,还请您一定不要怪罪于东宫。”

    梁文帝夹了一块蒸饼放到嘉回碗中,狐疑道:“你这口气倒像是话中有话,莫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阿耶了。”

    “没有没有。”嘉回摇头如拨浪鼓,极力否认道:“我哪儿敢呐,瞒着您那可不就是欺君罔上。”

    她缩了缩脖子,诚惶诚恐道:“我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断不敢拿自个儿的项上人头来做赌注。”

    嘉回当然不敢拿自己的人头做赌注,她赌得是梁文帝的心软,她知他自来便是贤明大义,对待子女恩宠有加,所以便抱了一分侥幸,至少也是对自己的点点安慰。

    梁文帝听完朗声一笑,道:“那你倒是要好好护住自己的马脚,至少朕目前还没那个心思去揪你的错处,也对你的脑袋瓜无甚兴趣。”

    他转了转拇指上的玉扳指,眯着眼沉声道:“朕一日尚在,东宫便可一日无虞,你的好阿兄只要不以下犯上,做出些篡位谋反等大逆不道之事,朕便不会动他。”

    嘉回品出了梁文帝口中的意味深长,总算是放宽了心。

    她转而笑得一脸谄媚,狗腿似得移步到梁文帝身后,又是捏肩又是捶背。

    好一阵儿,便把人哄得是心花怒放。

    而后又陪着他吃完午膳才起身告了退。

    等出了西暖阁,还未迈出建章宫,嘉回就瞥见一位风姿卓越的宫装女子立在殿门口。

    女子甫一转身,也瞧见了面前的嘉回,几步上前,轻唤出声:“公主殿下。”

    嘉回略一颔首,语气相当客气:“柳妃娘娘。”

    “公主也是来看望圣上的?”柳妃柔声道:“我来的倒是有些不凑巧了。”

    她的表情还隐含着一丝歉意,看起来既无害又温婉,宛如一朵高洁如玉的白莲花。

    嘉回可不会再被她表面上的功夫所迷惑,进而浅笑一声,假意道:“怎会不凑巧,我刚陪完阿耶用完午膳,正欲回宫便就碰见了娘娘,按理是赶巧了才是。”

    她又走进两步,细声提醒道:“娘娘还是快些进殿吧,外头是有些闷热的,要是暑气侵了体,免不了又是一阵折腾,难受得很了。”

    “多谢公主关心。”柳妃以帕拭面,抬眼望了望日空,看似无意,却又不经意间问候道:“只是这日子好似白驹过隙,眨眼间便已到了年中时节,不知公主准备得如何了?若是不嫌弃,我可来帮衬一二。”

    她的无非就是自己与魏卿则那桩定于年尾的荒唐婚事,明明带着试探,话一出口却满含关切之意,饶谁见了不得一句柳妃娘娘贤明大度。

    嘉回却不吃这套,只是低下头声道:“这件事情自然会有礼部和司天监的人来负责,我平日无事也只管待在殿里,哪里还会需要娘娘帮衬,您就莫要取笑我了。”

    她扭捏的样子看起来害羞极了,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只管待嫁身。

    “那便好。”柳妃面上带笑,道:“如今大梁上下皆知公主喜事将近,朝野内外也无不翘首以盼,便是本宫自己也是日日惦记着,半点都不敢含糊……”

    谁料话音未落,建章宫里跑出个太监躬身唤着要她进殿面见。

    柳妃也只能匆匆与嘉回道了安,转身进了建章宫。

    一时之间,擦身而过,两人心思各异。

    嘉回望着柳妃的背影,直至其消失不见,才收回眼里那抹复杂之色,抬步朝外走去。

    建章宫外荷月早已等候多时,看到嘉回面色如初,这才安心地跟着回了常乐殿。

    ——

    翌日一大早。

    宴绥人还尚在校苑卧房,预备收拾妥当就去常乐殿上值,正换完里衣欲加身外袍时,忽听外面传来叩门声。

    紧接着便是校苑太监的声音传来。

    “宴随侍,时有公主殿下身边的宫人来报,您今日暂时不用前去常乐殿里值守。”

    宴绥拿着外衣的手一顿,但很快反应过来,迅速规整了自己的着装,推门问道:“可有是为何?”

    雾中的灿阳只露了半张脸庞,照在紧闭门扉上,洒下一抹淡金色的光晕,太监刚揉了揉被反射光刺得有些流泪的眼睛,还没来得及后退两步。

    就见眼前门扉大开,一俊逸少年跨步而出,三两下止步站于门前,昂头平视前方,精神气浓烈饱满,宛如露中初升的朝阳。

    他羡慕得咽了口唾沫,才道:“荷月姑娘提过两句,似乎是府上的国公夫人念叨着大人您许久未归家,特意向公主殿下告了个假,想邀您回府吃顿便饭。”

    “马车已在宫门等候,此乃出宫的腰牌。”太监从袖中拿出一块烫金牌子,仔细着朝前递去,“公主殿下是拿着她的牌子便可少些宫门侍卫的盘查,大人也好省些不必要的麻烦。”

    宴绥手捻着这块宫牌,前后摩擦着看了半晌,与自己内侍银制腰牌不同。

    分明只见其正面金底烫字,凤凰纹路,背部篆体镌刻着公主的封号以及姓名,边角之处也无不彰显着皇家至上的尊贵。

    嘉回能放心交给自己,想来也是存了不少的信任在的。

    他攥紧着往怀里放去,继而随口问道:“殿下是否还有其他吩咐。”

    太监摇了摇头,道:“大抵是没有了,荷月姑娘只留下了这几句话,交代大人不必赶时间,可在府上短暂歇息几天,便是得了空再回宫也不迟。”

    “嗯,我知道了,有劳公公特意相告。”

    “诶,那奴才就退下了。”

    宴绥等着太监走远,这才重新回屋,换上一身便服,捏着那块宫牌,缓缓往宫门而去。

    近来他也时常噩梦连连,多了些似是而非的古怪记忆,折磨了他许久都不得消停,因状况欠佳,他已有两月都不曾再回过府上。

    但今日却不一样了,老太太亲自派人往宫里递话,嘉回又特意差人过来送腰牌,他再胆大,也不敢违背两人的旨意。

    否则,御史台便一个折子往圣上面前递去,参他一个不忠不孝,这乃是为人臣和为人子的大忌。

    思虑到此,马车已悄然驶入长安城东宣义坊,离宴府高门显然很近了。

    宴绥掀帘朝外看了一眼,对着赶车的吩咐道:“绕个路,走侧门。”

    “这似乎有点不太符合郎君身份。”赶车人有些犹豫道。

    “有什么身份不身份的,如今我还是告假出的宫,更是不能太过于招摇。”宴绥回道。

    “那便听郎君的。”赶车人鞭子一甩,调转车头往巷尾而去。

    宴绥步下马车,缓缓入了正院。

    宴府,也称宴国公府,乃是先帝为嘉奖镇守边关数年,屡次大破西凉,捍卫大梁疆土的宴绥祖父而设。

    国公赐爵位,按世袭制,不同于王府和郡府等皇家显贵,但在长安城一众高门望族中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豪门世家。

    宴老夫人孕育两子一女,长房宴凛,其妻韩氏;二房宴询,其妻文氏;还有一位姑姑宴禾,不过早已外嫁。

    长房从武,宴绥父亲早年间从已故的老国公手里继承了国公府的爵位后,便一直留在边关,镇守大梁疆域,直至每三年返京述职时才回家待上半月,对于家族之事关心甚少,以至于所有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宴绥母亲身上。

    二房尚文,宴绥二叔在朝为官,就任于门下省正四品左谏议大夫,掌谏诤得失,为官清廉刚正,隶属于朝野顶顶有名的中立一派,效忠天子,不参与任何皇子党派纷争。

    宴绥的两位弟妹,二房长子宴行测,就读于国子监,欲行科举入仕之路;次女宴行语,尚不足十六,还待字闺中。

    至于姑姑宴禾,已于四年前远嫁至西南,便是如今的宴绥也不曾见过她的面,所以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