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A+A-

    这边常敬接话:“三道两年大旱,听又起了蝗灾,太后自减宫分肯定是灾情很严重。前些天圣上把两个得宠的贵主都入了冷宫,肯定是极心烦了。去了冷宫那可是生不如死,主子虽不受宠,但能在这西三院里安然度日,平日里还有王叔他们照应,日子算是不错了。”

    慧翻了个白眼:“主子压根就没见过圣上,何来不受宠一。”

    永安帝猛地去看张弦,张弦也是一脸懵。对方就住在西三院?西三院有哪位贵主还没被万岁临幸过?!他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常敬:“主子,这大旱还不知何时能休。现在宫内司查得严,王叔也没法给咱们多弄点宫分,这万一再一直旱下去,等知了猴过了,咱们可就没吃的了。”

    永安帝又看回去,双眸在昏暗的烛火下明明灭灭。

    慧叉腰:“主子那么聪明,怎么可能会没吃的。咱们跟在主子身边儿可曾饿过肚子,你别乌鸦嘴,好的不灵坏的灵,赶紧呸呸呸。”

    常敬吓着了,连忙吐了三口唾沫,还轻轻自扇了两下耳光。那人又笑了,低低沉沉的,撩人心弦。

    “你们两个别迷信了。放心吧,哪怕咱们一点宫分都分不到,咱们也不会挨饿的。”

    慧:“主子最厉害了。”

    常敬也狗腿:“主子最厉害了。”接着,常敬又叹了一口气,“这还真是祸不单行,大旱还没过去又起蝗灾,今岁那些受灾的灾民们要比去岁更难熬了。听东洛城附近已经有流民了。”

    那人:“正常。”

    “什么正常?”常敬看过去。

    那人仍旧懒洋洋地:“干旱的地方就是蝗虫的温床。三道干旱了两年,蝗灾现在才出现,已经算很给面子了。”

    “这还晚了?”两人都不找知了猴了,一起看向主子。

    那人解释道:“干旱的土壤才有利于蝗虫下崽儿。三道大旱两年,土地干得不能再干,蝗虫求之不得。”

    慧皱了脸:“那可怎么办啊。老天爷现在都不下雨,这要蔓延开来,不定蝗虫会飞到东洛来呢。”

    常敬也问:“主子,难道真的就一点法子都没有?”

    那人笑了一声:“有啊。”

    慧和常敬的眼睛亮了,偷听的张弦眼睛也一下子瞪大了。

    “主子!有什么法子?!”

    那人不徐不疾地回道:“杀不掉,就吃了呗。”

    “啊?!”慧和常敬都傻了,吃了?吃蝗虫?

    永安帝眼里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张弦却是出了一身的冷汗。那人低低笑了两声:“你们连知了猴都吃,蝗虫又算什么。”

    “主子!蝗虫也能吃?!多恶心啊!”慧第一个就受不了。

    常敬:“蝗虫不能吃吧!奴婢听,闹蝗虫的地方都要建蝗虫庙,供奉虫王,哪能吃啊!”

    那人换了支手撑下巴:“供奉蝗虫那是愚昧无知,毫无卵用。我问你们,蝗虫是吃什么的。”

    “庄稼。”两人异口同声。

    “吃树叶子的知了猴你们吃得津津有味的,吃庄稼的蝗虫你们倒嫌恶心了。烧蝗虫,油炸蝗虫,酱爆蝗虫,麻辣蝗虫……如此美味就这般放弃,暴殄天物。”

    常敬没出息地咽口水,立刻倒戈:“听起来似乎很好吃啊,主子。”

    “当然好吃。”

    “主子您吃过?”慧好奇不已。

    那人点点头:“不然怎么告诉你们。对吃货来,蝗虫只有不够吃。三道的粮食被吃了,那就发动灾民把蝗虫抓来吃,也算是点荤腥。我要是商人,就一文钱100个蝗虫收,转手卖到酒楼里,30个铜钱一盘儿。”

    “30个铜钱?!”

    “30个还少了。这可是季节菜,过了夏秋就没了,想吃只能等来年。不过最好吃的还是用油,就跟知了猴一样,油炸一下,啧啧,那滋味……”

    慧和常敬一起咽口水。那人继续:“还有一个法子,用家禽。蝗虫是家禽最爱吃的食物。丢2000只鸭子过去,很快就能见成效。不过现在丢鸭子过去那是肉包子狗。所以最保险的还是人自己去吃。对于蝗虫高发地,多养点家禽可起到预防的作用。只要老百姓放下对蝗虫的愚昧观念,放开胆量去抓去吃,不定到时候,他们还要嫌蝗虫太少。地方官员也能抽出人手全力救灾,而不是一个个拿着网兜去捕杀蝗虫,成效还低。”

    常敬:“主子,您太厉害了!那蝗虫咱能吃了牠,大旱呢?老天爷不下雨,除了求雨,咱能有什么法子不?”

    “噗嗤,”那人笑了,又换了只手撑着下巴:“老天爷是谁?就尔等凡人送几样贡品就给你们下雨,老天爷也太好发了。靠老天爷,还不如靠自己。”

    “那就是有法子?”慧和常敬惊喜万分。

    “有是有,不过现在为时已晚。”

    永安帝向前迈出了一只脚,慧:“主子,晚不晚的您也嘛。”

    永安帝的脚又收了回来。

    那人似乎来了些精神,坐直了身体:“干旱的地区通常都是少雨缺水的地区。”

    常敬和慧跟学生似的连连点头。

    “少雨的地区想要解决缺水问题得从多方面入手。一个是开采地下水,再干旱的地区,深挖到地下也会有水,区别只是多与少。”

    “主子,什么是地下水?”

    “就是地底下的水。这个以后再解释。”

    “哦。”

    “第二种方法,修建水利工程,在农田修建排灌设施,提高抗旱的能力。”

    “主子,什么是水利工程,排灌设施?”

    “这个一会儿再解释。”

    “哦。”

    “第三,干旱地区平时要做好储水、蓄水工作。再干旱的地带,也会有下雨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多挖大口井、深口井、蓄水池储水,要建雨水集蓄工程。”

    “第四,培育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种植的农作物抗旱能力强,遇到旱情,不至于颗粒无收。人只要能吃饱肚子,国家就不会乱。”

    常敬和慧努力点头。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南边的水引到北方干旱地带,不过这个你们就别想了,实现不了。”

    “为什么呀?”

    “挖条运河都要花十年时间,耗费无数的银子,挖完了国也要灭了。南水北调,就更不现实了。”

    “嘶——”常敬和慧虽然还是不懂,但依稀又有点懂了。

    “而这些方法都是在旱灾出现前就要准备好的,现在都旱两年了,早晚了。”

    常敬立刻:“主子,奴婢怎么没早点问您?早点问了您,就可以告诉圣上了。”

    “你去告?”

    常敬缩了缩脖子。那人又靠了回去:“出来也做不了,何必自找麻烦。”

    “为什么呀?”

    那人:“找找地下水,弄排灌设施还能做一做,其他的,以现在的生产水平,有心无力。那些不是单有人就够的。干旱的地区多种树,少砍伐,涵养水源。现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邻近的地区花人力物力运水过去,解决灾民的吃水问题。再从南方的粮仓调粮食过去,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不过要是管理不好,全给人贪污了,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慧:“是啊。每到灾年,总能听哪个官员又趁机贪污救灾银子的。不过主子,为什么要多种树?”

    “树能保水。”

    “啊?树还能存水啊?”

    “树多的地方,往往水多。你们觉得东洛城的树多还是大旱的三道树多?”

    “……”年幼就进了宫的慧和常敬回答不出来,但,肯定是东洛城的树多吧。

    “现在想这些都没用了。灾情已经两年,当务之急是稳定受灾的老百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发动全国没有受灾地区的民众、乡绅、官员捐款捐物。最主要的是让那些有钱的商人捐款。朝廷派官妓到各地去汇演,利用汇演的机会,找些能会道的把灾民的惨状出去,要尽可能的足够煽情,足够赚人眼泪,世上心善的人还是大多数的。哪怕一人只捐一文钱,汇总起来也是一大笔的款项。最好是发动那些学子们,让他们看看受灾灾民的惨状,学子们多热血,又善文善辩,由他们来煽情最佳不过,也更令人信服。

    那些捐了钱的乡绅、富商,就在邸报上大大夸奖。乡绅和富商赚足了脸面,同时也是给那些商人的产业做足了广告,还是免费的,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人们做生意,自然更喜欢跟有善心的人去交道,不管是真善还是伪善,都是个‘善’。

    至于朝廷官员,太后都自降宫分了,他们也该拿出点觉悟。一品大员,每人不少于五百两。二品大员,每人不少于三百两,以此类推。各部各衙,中央地方,只要你是朝廷的官,你就得捐。只要你是在官家混饭吃,哪怕只是个杂厮,你也得捐。这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由不得你往后缩。捐银全部买粮买物支援灾区。事后,各地把捐款之人的名字贴一张大红榜,详细写明所捐款项,最大程度地减少捐款中肯定会存在的贪墨现象。旱灾总会过去,稳定才是关键,而稳定的关键,是银子。”

    “哇……主子,您真厉害!”慧和常敬的眼睛里是绝对的崇拜星星。

    那人这时却站了起来:“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

    “主子,您再嘛。”慧和常敬听得是意犹未尽。

    “我困了。”

    了个大大的哈欠,那人站了起来。常敬和慧也不敢不从了。常敬过去抬椅子,慧抱着一大盆的知了猴跟在主子身后离开。从始至终,那人都没转过身来。

    人走了,永安帝站在原地却久久不语。张弦是大气不敢出,心里又急又喜又忧又惊。突然,永安帝一个急转身大步走了。张弦急忙追上去,差点因为转身太快摔个狗啃食。

    “万岁,万岁……”张弦压低声音喊,也不上来为什么,就是不想(敢)太高声。

    “张弦。”

    “奴婢在!”

    “立刻宣……”

    永安帝一口气了十七八个官员的名字。张弦不敢耽搁,赶紧派人去宣那些大人们进宫。这一晚,止行殿内的烛火燃了一夜。

    ※

    解决蝗虫的法子是把牠们统统吃了!户部尚书年庆擦擦额头上的冷汗,怀疑自己刚才在止行殿是听岔了。问问左右和他一起从止行殿出来的同僚,都陛下确实是如此安排的,年庆拍拍脑门,这是谁给陛下出的馊主意!没听过解决蝗灾是靠吃的!可陛下都发话了,而且态度坚决,年庆可没那么大胆去抗旨,最近因为赈灾不利落马的官员、被砍头的商人不知凡几,他可不敢去触这个眉头。

    “年尚书,您今上这是什么意思?让你们户部去解决蝗灾,这户部向来不都是只管出银吗?”跟年庆一同从止行殿出来的工部尚书史玉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各级官员捐款倒是没什么,但……到底是谁出的这些馊主意!

    陛下派工部出人到三道深井,还开挖什么“地下水”,史玉也是满脑门的不解。这挖深井他理解,这地下水是个什么鬼东西,这地下要有水还能干旱了?三道两年大旱,不是没过井,出水的很少,陛下不是不知道,怎么又要挖呢?

    年庆摇摇头,叹道:“我也不知今上是怎么想的。让户部派人去收蝗虫卖钱,再用换来的钱去买粮食救灾,这算怎么个事儿?蝗虫那东西谁吃?啊?你们,谁吃?”

    史玉一想想蝗虫那样子,就欲呕,但也只能拍拍年庆,安慰:“今上交代了就不能不去办。来,还是关尚书最辛苦。”

    兵部尚书关明辉却摇摇头,:“我这儿倒好。就是再多派些人手从南方运粮,从西宁道和东宁道运水过去,就是出点苦力。户部、吏部还要相助。两位同僚可是身负重任呐。”

    年庆:“户部还好,就是恶心了些。国子监才是身负重任。”

    国子监祭酒耿宏两眼泪汪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上此言令下官惭愧。下官定不能辜负今上重托。”

    关明辉:“虽吃蝗虫恶心了些,不过今上所言却是深有道理。所提各法也颇有新意。只要能令这旱灾尽快过去,恶心便也恶心了。我等诸位还是要尽心为陛下分忧才是。”

    其他人立刻纷纷附和。因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都很多,诸位官员也不多聊纷纷离去。圣上的命令下的急,谁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怠慢。户部尚书年庆只希望真有那傻缺的会花钱买蝗虫去吃,不然他这乌纱帽真就危险了。

    全部交代了下去,永安帝也没闲着,继续看各地送上的奏报和大臣们的奏折。一直没见人影的张弦从外头进来:“万岁。”

    永安帝抬眼,放下了手里的奏报。张弦面带喜色地:“万岁,人,奴婢带来了。”

    永安帝微抬了抬下巴,张弦扭身:“进来吧。”

    一位管事公公扮的寺人低着头,神情紧张地快步走了进来。一进来就往地上一跪大喊:“奴婢给陛下请安!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安帝没叫人起来,身体往后一靠,张弦:“把你知道的都出来吧!”

    那人的身体抖了抖,却没马上开口,张弦怒瞪:“怎么,还想让万岁亲自问你不成?”

    那人明显了个哆嗦,磕头:“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张弦:“那你就快!”

    那人的眼里是挣扎,但他面对的人是当今圣上,又如何能不。用力咬了咬嘴,那人开口:“陛下,奴婢,王保,是宫内司立膳堂的管事。”

    永安帝开口了:“住在西三院的,是什么人?”

    对方又是一个哆嗦,却不敢隐瞒:“回陛下,是,是卓宝林。”

    “碰!”一声,王保吓得手臂一软趴在了地上。接着他就听到前上方的那位九五至尊冷怒地开口:“他既是朕的宝林,那为何朕从未见过他!”后宫的妃嫔、侍嫏要给皇后和太后请安,还有每年后宫的大庆典,即便是地位最低下的宝林、答应,都要出席。如果对方是自己的侍嫏,他没理由从未见过!

    被吓破了胆的王保猛磕头,一边大声:“奴婢不敢有半句谎言!卓宝林入宫之后就一直住在西三院!奴婢听,是,是卓宝林得罪了人,被,被囚在了,西三院……”

    “他得罪了谁?”永安帝的神色莫测。

    “奴婢……奴婢……”王保不敢。

    张弦声音很轻地:“万岁,那位卓宝林得罪的好像是……慧嫔娘娘。”

    王保感激地抬头看了一眼张总管,他只是一个管事,绝对招惹不起得宠的贵主。更不要慧嫔娘娘是淑妃娘娘的表妹,而淑妃娘娘又与皇后娘娘关系亲厚。

    张弦出慧嫔,永安帝就马上想到了其中的关联,他记得:“慧嫔是三年前入宫的?”他记得自己没有给过卓家的人位份,那就只可能是皇后代他封的卓季宝林!

    张弦点头:“是。慧嫔娘娘和卓宝林是同一年入宫的。入宫的头年,陛下您就封了慧嫔娘娘贵人。”年初慧嫔生下三皇子,母以子贵,被皇帝册封为嫔,成为一宫之主,从淑妃的祈樱宫搬到了怡惠宫。淑妃在宫里得宠,慧嫔因为这层关系,加上会撒娇,会讨皇帝欢心所以也很受宠,又有皇后娘娘这个靠山,如今又有皇子傍身,现在可谓是风头无两。

    永安帝却又问:“他是怎么得罪慧嫔的?”

    “这……”王保是真不敢,他怕他得多了,出去就被人找个由头给杖毙了。

    永安帝看向张弦,张弦好人做到底,回道:“万岁,好像是卓宝林还是端嫏的时候对慧嫔娘娘出言不逊?”张弦的口气是疑问,可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出言不逊,怕也不是什么太严重的得罪。张弦是端嫏,那和卓宝林同时进宫的慧嫔也还只是一个秀女。进宫选秀的秀女和端嫏互相之间,彼此之间有矛盾正常的很。但素来以纯真可爱吸引陛下的慧嫔就因为卓宝林言语上得罪了她,就利用自己的背景把对方囚在了西三院……张弦在心里唏嘘,悄悄看圣上的脸色,又急忙低下头。

    “只是出言不逊?”永安帝还是多问了一句。

    王保磕头,张弦也不再话,他之所以好人做到底实则也是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卓宝林有好感。对宫里的任何一个寺人来,卓宝林的那番话都会让他们感动。

    永安帝接着审问:“这三年,他一直住在西三院?”

    “是,卓宝林一直住在西三院,身边有两个贴身伺候的,一个是叫常敬的寺人,一个是叫慧娥的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