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游临江寺

A+A-

    大年初六,本就不浓的年味已经渐渐消去,返工的人潮陆续涨起,好在,早七点的地铁,一点儿也不挤。

    陶抒苒和姜寒栖排排坐在空荡荡的车厢里,再过几站就可以到达她们的目的地——临江寺。

    这是她们在初二那天就约好的事情。

    那天的互助学习结束后,陶抒苒就主动提出了想去寺庙上个香。

    生活在新时代的好少年,陶抒苒同学,原本从不信这些玄乎的东西,但最近发生的事情,她觉得自己已经很难用科学解释了。

    尤其是,那些梦真的太过真实了,甚至联系到了现实,仿佛就是在未来发生的事情。

    只是现在来看,陶抒苒是得到了好处,和姜寒栖有了关系上的进展,那她就应该去拜一拜,感谢一下这冥冥之中;若是会酿成什么祸事,那她早早去表个态度,也不算是毫无作为。

    但求心安。

    临江寺是申城香火最旺的寺庙,有着千年历史,是全国重点寺庙,也是申城标志性景点之一。

    听姜寒栖,大年初一抢烧头香,初五财神日,再加上年后三天的难得假期,临江寺的人流量会非常大;考虑到初八返校、初十就开学了,她们把日子定在了初六,交通工具选择了地铁和步行,以防返程时道路拥堵影响心情。

    得益于学生时代的早起习惯,抵达临江寺时,还未到开放时间,门口已经有了大批人群,陶抒苒不由感叹,要是她们稍晚点,不知道该排多久的队了。

    陶抒苒看看隔壁那一到夜晚就繁华拥挤的商业街,此时对比起来,着实冷清。

    两人出门时都只喝了一碗薄粥垫垫肚子,姜寒栖本想去附近一家中式早餐连锁店买两份早点,被陶抒苒连连摆手拒绝了:“不不不,都到了寺庙前,神仙还没有吃到呢,怎么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可以不信,不可不敬,这是陶抒苒奉行的基本原则。

    姜寒栖听了这话不由笑了出来:“苒苒,临江寺是佛教寺院。”

    陶抒苒贫瘠的宗教知识不想管那么多,她揪着姜寒栖的衣袖就去排队了。

    临江寺建筑面积超两万平,风格考究,颇有古韵,但陶抒苒既对古代建筑不感兴趣,也无意来旅游卡;因此,尽管这是陶抒苒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来临江寺,她还是拉着姜寒栖一路直奔主题。

    还未走近佛堂时,陶抒苒就已经闻到了一股檀木的浓香,从远处看过去,正堂前方的千年檀木千手观音旁,已是围满了人,可见香火之旺。

    陶抒苒排队买香时,看了看忙碌的人群,叹了口气:“你他们都是来求什么呢。”

    “都有吧,不过临江寺最为灵验的是求事业学业的,我们来这里倒是很合适。”姜寒栖靠得陶抒苒很近,轻轻答道。

    “你好懂呀,之前是不是来过?”陶抒苒好奇地看向姜寒栖。

    “我只去过寺庙一次,不是在这。”姜寒栖笑着摇了摇头,她目光游弋了一会儿,继续道,“我有个叔叔倒是每年除夕夜都会来这边,早早在外面排着队,等着烧大年初一的头香。”

    “这……有……”意义吗。陶抒苒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后半句话上,她想吐槽几句,想了想又觉得太过冒犯了,便把话憋了回去,重新开口道:“都是为了一个心理寄托吧,挺好的,毕竟是个美好愿景。”

    烧完香后,陶抒苒便去各大神像处挨个拜了一拜,临江寺的殿实在太多了,全拜也不切实际;虽没在功德箱捐钱,但陶抒苒的香买得可粗了,干完这些后,二人往里走,去请开光附身符。

    一整套流程是姜寒栖带着做的,也不知为什么,姜大佬竟然对这个都这么熟悉,不过陶抒苒转念一想,毕竟是个备忘录笔记里什么事儿都会学习的人啊。

    陶抒苒感叹道:“学神就是学神,你肯定是不用求符了。”

    “不是的,世人皆有所求。”姜寒栖垂下眼眸,这是她刚明白不久的道理。

    “为什么呀,可你都不用学习欸。”

    听了这话,姜寒栖失笑:“怎么会呢,不过现在确实比较空闲,我最近的考试在暑假,计算机决赛。”

    “?”陶抒苒震惊,“为什么高一就搞学科竞赛了。”

    “高三一般在准备保送、自招和高考了,学科竞赛尽量都会在高一高二结束,计算机和高中知识联系不大,高一参加是最合适的。”

    “……所以你高一都考完了?”陶抒苒印象里,上学期的时候确实有一段时间姜寒栖并没有来上课。

    姜寒栖平铺直叙,轻描淡写得就像在个月考:“没有,只考完了物理,数学和物理的时间冲突了,所以没考,计算机还差个决赛。”

    “我记得计算机的冬令营在寒假,是不是过几天你就要走了?”陶抒苒回忆起了初中认识的学姐好像就是冬令营结束直接被首都大学签走了。

    姜寒栖微笑着回答:“已经结束了。省队已经选拔完毕了,冬令营只是和首都大学的合作项目,为了优惠录取,所以我没有去。”

    “……”这个因果关系很恰当吗,陶抒苒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倍感罪过,“你学得这么超前还来给我补课,真是……太不容易了。”

    “没有。”姜寒栖的语气突然严肃了起来,她很快地反驳道,“学那些,只是因为无聊。给你补课,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什么不一样。

    陶抒苒感觉心跳有点快,她拉着姜寒栖三步并两步就要上前去求符。

    一整排柜子前,陶抒苒又开始犯难了——她这种情况,应该求什么?

    虽她目前来,学业确实是最重要的吧,但这并不是此行的目的,更何况,学习更多还是由己不由天的,陶抒苒不喜欢在该努力的时候去依赖玄学。

    健康,按道理是最靠谱的,可是求全不如求精,效果估计还是会差一点。

    辟邪也不一定对,万一这根本不是什么邪祟呢,明明是给她带来了好运嘛。陶抒苒这般想着,偷偷看了一眼姜寒栖。

    至于事业啊财运啊肯定是不对的,姻缘嘛……陶抒苒暗暗晃晃脑袋,把这个危险的想法丢了出去。

    额,好像就只剩下一个心想事成了。

    但她既不做漫无边际的美梦,又没有确切的梦想,倒是想起来除夕那晚姜寒栖给她发的短信。

    “姜寒栖,”陶抒苒转过身,看着她道,“你算求什么。”

    “我不求了,前一个时效未过。”姜寒栖摇了摇头。

    陶抒苒鼓起了嘴,虽然她很好奇,但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多问来得好。

    终于,陶抒苒下定了决心:“姜寒栖,我给你求一个吧!你看你备考这么辛苦,我给你求一个学业进步,到时候一定能给你个好成绩!”

    “不必了。”姜寒栖的眉头轻轻挑了一下,笑着拒绝,却没有扛过陶抒苒的执拗,她想了一会儿,妥协道,“一定要的话,换个法吧,我想要心想事成,得到想得到的。”

    当天,陶抒苒吃完中饭后才回的家。她给姜寒栖求完符后,认认真真在上面写上了姜寒栖的名字,一笔一划,从未有过的虔诚,看着姜寒栖收入钱包后,才心满意足,毫不觉得自己早已偏离了此行的目的。

    -

    家门还没开时,陶抒苒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一阵喧闹声,开门一看,是妈妈那边的什么亲戚来拜年了。

    陶母简单招呼了一下陶抒苒便继续和大人们拉着家常。

    陶抒苒并不喜欢这种场合,道了声新年好就去厨房倒水喝了,一口还没下肚,就又被陶母叫去客厅坐着。

    陶母的两家远房表姐妹平时住在别的区,虽孩子成绩也就那样,可他们区的教育水平比起位于申城中心的城区的要好不少,话间,连腰板也挺直了。

    “要我啊,这个五中还是差了点,我们嘉也开始选志愿了,五中也就城区里算好了,去咱们区,哎,都排不上名次咯。”

    “是呀是呀,”另一个附和道,“咱们苒这次期末怎么样呀?阳阳跟我,城区卷子容易着哩,他可羡慕了,是吧苒?”

    陶母原本听着前一句面色微愠,又听到后一句时,便端了笑客套起来:“哎呀,苒也就那样,虽然五中双一流率只有80%,但实验班嘛,难出岔子,咱们也就不操心了。”

    “双一流不行的呀,不出国这个含金量上不去的,我们那边都是奔着藤校去的。”

    陶抒苒听着这海口夸的,在心里翻了个大白眼,面上却甜甜笑着开了口:“时间过得可真快,嘉和阳阳都要中考了呀。择校啊,你们区地价便宜人又多,高中体量可大了,想想就很麻烦。哦对了,竞赛成绩核定结果应该快出来了吧?一定要记得关注高中的回信噢。还好我当时只需要在几个保送学校里选,对比起来方便多了。”

    陶抒苒这一番话得陶母心里极为顺畅,陶母笑得开怀,装作埋怨的样子给陶抒苒放了赦令:“哎哟,你看你的,大人聊天,姑娘就不掺和了,你两个侄子都在书房学习呢,你也快去忙你的吧。”

    侄个鬼啊侄子。陶抒苒面上堆满假笑算退场,突然想起来有几本书还放在书房电脑桌边上,便匆匆开门想去拿回来。

    一开门,就见两个鬼围在电脑边上,不知道在玩什么,两人的书包随意放在电脑桌边上的一叠文件上。

    陶抒苒心中有些不舒服,上去就把书包拿了下来,放在了书房的沙发上,然后把自己的一叠作业抱了起来,本想回自己房间,突然发现原本昨晚被她摊开的线圈本现在被合上了,再一细看,没有白色线绳垂在外面,开从头翻到尾也没见书签在哪里,倒是那两个孩看着她一阵动作,不知为何突然嬉笑了起来。

    --------------------

    作者有话要:

    两个都是唯物主义者啦,附身符不会弄得特别讲究,就是一个美好愿景^-^都是踏实又努力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