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第 90 章 自卖己身

A+A-

    “崔家没有进项。”

    丁氏一语道破, “平时就靠崔娘子带着家里的儿媳妇还有女儿们,以及崔秀才的两个妾室做些绣活填补家用。”

    “崔娘子的绣活,比我的还要好。”

    “但是崔家有两个读书人, 崔秀才每隔三年就要去考科举,一心想着考中举人, 平时万事不搭理,今年恰好是逢三的年头, 怕是正关在屋内读书呢。而崔家除了崔秀才之外, 崔娘子的大儿子也正在书院读书。”

    “所以崔家的日子, 过得紧巴。”

    “他们家每到乡试这一年都是如此, 总有个把月交不上租子,不过等乡试一过就好了,若是不中, 崔秀才便会画几幅画出去卖。”

    “总能换个几百文。”

    “崔秀才画的画是好看。”柳二丫想起了他们成亲的时候, 崔家送来的那副栩栩如生的‘升高图’,如今那画还挂在陶砚的书房呢。

    “不过,娘,崔秀才家这么穷,怎么还有妾啊?而且你的这些人我都没见过,平时也很少见他们家的儿媳妇和女儿出来走动。就是崔娘子,也只有每个月她来交租子的时候才能见到。”

    “因为崔家讲究规矩。”

    丁氏解释, “就好像是大户人家一样,家里的女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要不然他们家也不会租了我们家的屋子。”

    “换个一些的, 每个月也能省下一两百文来。”

    “而崔秀才的两个妾啊,一个是崔娘子的陪嫁丫鬟,另外一个则是后来从外头买的丫头。这两个人别你没见过, 娘也没见过几回呢,就偶尔崔娘子出门的时候才带着,虽是妾室,其实也和丫鬟差不多。”

    柳二丫觉得不可思议。

    家里都掀不开锅了,居然还养丫头和妾,住大屋子。当然最不可思议的是崔秀才身为一个当家人,居然不养家糊口,而是整日读书。

    这让她想起了柳春生,他以前也是这样,除了读书万事不管,好像这世上除了读书就没有旁的事情了一样,难道读书人都这样的吗?

    那陶砚考中了秀才,如今也是读书人了。

    他以后会不会也这样?

    陶砚觉得柳二丫的目光有些奇怪,自从听了娘的话之后,她就时不时的看向自己,有的时候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为什么啊?

    难道她知道以前崔家想要和自己结亲,让自己娶崔秀才的女儿崔玲的事了?可是不应该啊,这件事只有娘和崔娘子知道,可娘是肯定不会和二丫的。

    那就是崔娘子?

    不不不,崔娘子就更不会了,她是一个讲究规矩的人,来家里的时候都会特地避开自己。而在崔娘子的眼里,娘才是当家太太,二丫虽然是自己的娘子,可是以前的身份只是一个捕快的娘子,还不够格和她话。

    那到底是为什么?

    陶砚百思不得其解,夜里睡觉的时候都睁着一只眼睛,时刻想着二丫若是突然问起崔玲的事自己要如何解释,这让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直哈欠。

    “你这是怎么了?”

    丁氏看看陶砚,又看看柳二丫,“你昨晚做贼去了啊?”

    陶砚又了一个哈欠,随口道:“娘,我就是没睡好,想着衙门里的事呢。”他把自己的碗递给柳二丫,“二丫,我想再吃一碗。”

    柳二丫不疑有他,去厨房再给他煮了一碗面。

    而这个时候,陶砚就趁机声地对他娘道:“娘,崔家之前想和我们家结亲的事,你可别让二丫知道了啊。”

    “我可是一直没答应过的。”

    丁氏疑惑,“什么结亲的事?”她怎么不记得崔家什么时候有和自家商量两家结亲的事,陶砚之前是过几门亲事,但没有崔家啊。

    陶砚声地了句‘崔玲’。

    丁氏恍然,“你崔玲啊,那是你才十五岁的时候,当时她不过十岁出头,有一回跟着她娘来了我们家,也不知怎么的看上了你。后来崔娘子便试探了几句,不过娘嫌她年纪太,而且崔家也不好相与,便推了。”

    “你放心,娘不会和二丫的。”

    丁氏自己是不喜欢崔家的,也不想和对方做亲家,每次和崔娘子话,她都会想起一些在唐家的旧事来,好一阵不自在。她知道若是崔玲真的进了自家的门,那家里的日子定不会像现在这样。

    更别崔玲还是庶出。

    陶砚这才放下心来,吃过柳二丫给他煮的第二碗面,就着饱嗝,骑马去上衙了。等到了衙门不久,就有人来报案,自家丢了孩子。

    于是他又派人去查。

    而在陶家,吃过饭后又休息了大半个时辰,丁氏便对柳二丫道:“二丫,我去一趟后头,和陶娘子商量一下他们家搬出去的事。”

    “你就在家里陪蓁蓁吧,响午也不用做饭了,等下我回来的时候,顺带让外头的饭馆送几个菜来,今日我们吃顿好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

    丁氏走到门口又回来了,“我早上的时候托石嫂子去找了人牙子,让她今天过来一趟,若是她来了我没在,你就跟她一下家里要买下人的事。我想着买三个就够了,一个丫头照顾蓁蓁,一个子跟着陶砚跑腿,再买一个做粗活的。”

    “我们家人少,下人也不好太多。”

    “免得奴大欺主。”

    “你先跟人牙子一声,让她预备着,过些日子再给我们送来。”

    柳二丫抱着女儿送她出门,“知道了,娘。”她颠了颠女儿,柔声道:“蓁蓁,你奶要出门了,你要什么呀?”

    陶蓁张口,“奶,糖!”

    丁氏和柳二丫都笑了起来,柳二丫捏着她的鼻子,“又想要吃糖,天天喊着吃糖,真该让你爹给你起名叫甜甜才好。”

    陶蓁年纪,还听不出她娘话里带着嫌弃的意思,听到娘亲甜她顿时就扬起笑脸附和,“甜!”了一句还不够,又喊了一句,“糖,甜!”

    丁氏眉开眼笑,“是是是,奶待会儿就给我们蓁蓁带甜甜的糖回来。二丫你别送了,我待会儿就回来。”

    丁氏走后不久,得到消息的人牙子就来了。

    这是一位胖胖的妇人,看到屋子里只有柳二丫和陶蓁母女俩在也丝毫没有异样,热情地道:“陶娘子,你们家想要买下人,找我可是找对了!不管是大的的,还是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我这都有。”

    柳二丫是第一次买人,于是有些好奇地问道:“你这儿都有些什么人?他们都是从哪儿来的?”

    人牙子答道:“我这是官牙,在衙门里挂着号呢。我手上的人啊,有些是抄了家被官府发卖的,有些是家里活不下去了,自卖自身的,还有的就是被家里人卖了的。”

    “都能干着呢。”

    “男女老少都有,不知陶娘子想要买什么样的?要买几个?”

    她显然是注意到了一蹦一蹦走路的陶蓁,竭力地推荐她手上的丫头,“这是家里的姑娘吧?也是巧了,我哪儿有好些合适的丫头。您买一个七八岁或者十岁出头的,平时能看顾家里的姑娘,也能帮着做些活。”

    “我这价钱公道,一个十岁的丫头只要八两银子,若是五六岁的,便只要六两,您使着不满意,回头我还能换更好的来。”

    柳二丫又问。“那做粗话的妇人和子呢?”

    那人牙子做粗活的媳妇子一个也是八两,子倒是贵一些,要十两银子。也就是,若是买一个做粗活的媳妇子、一个子、再加一个丫头,最起码要二十四两银子,这还只是买人的价钱。

    再加上契银,一共要二十五两左右。

    柳二丫明白了,于是把家里的要求告诉她,让她先预备着,等确定好了崔家什么时候搬走再让她送来。

    不过人牙子一走,许婶子就找上门来,她问过了柳二丫,确定陶家是想把后面的第二进收回来自己住,然后还要买下人,顿时表情就有些古怪。

    她犹豫了一下问道:“不知可不可以买我们祖孙俩?”

    柳二丫惊讶道:“你们?”

    许婶子讪笑,“是啊,就是我和我孙女大妞。”

    “陶娘子,平时你也瞧见了,老婆子我是个能做活的,从早能忙到晚。而我家大妞也是一样,我们不怕吃苦。若是陶娘子你不嫌弃,不如将我们两个买了去?”

    柳二丫不解,“为什么啊?”

    许婶子和她孙女有吃的有喝的,又没有生病,柳二丫想不到她为什么要卖/身。卖了身那就是下人了,做下人哪有做平民百姓自在。

    不过许婶子不这么想。

    她苦笑道:“我是想着,你们家陶砚,现在是个秀才老爷了,还做了官。以后再买了下人,估计我们祖孙两个就不能在你们家住了。而没了屋子,再没了营生,我们也不知道要到哪儿去。”

    陶家人好,不但能让她们祖孙俩租住在家里,还能让她们随便用水洗衣裳,换了别家可没这样的好处。

    即便是有,那租子肯定也贵。

    所以今天许婶子一听到陶家想要买人,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过来了。

    她诚恳地道:“既然你们家要买人,我们祖孙俩也没地儿去,不如我们就卖/身到你们家。卖/身银子也不需要多少,我们两个就只要十两银子就行。我老婆子身子好着呢,还能做二十年活。”

    “就是我们家大妞只能签十年的契,等她长大了得放出去嫁人。”

    “陶娘子,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