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退位诏书
皇后下令调拨三大营进京,却迟迟不见动静,外面究竟是什么情况,无人来报,一切都静得出奇。
这般躁动的夜,越是静,越是让人心慌,她着人去叫紫骁卫回宫,信号发出去了,却等不来人。
皇后再也坐不住了:“禁卫军,把禁卫军全部调到凤仪宫来!”
禁卫军收到指令,迅速聚集在凤仪宫外,这才让皇后心安了不少。
她犹记得方才困顿,睡过去之前史卿汝和太子尚在大殿,此时却不见一人。
“史卿汝去哪了,去把他叫过来!”
内侍上前回道:“方才见史大人随太子去东宫了。”
东宫里,太子坐在书房,手里的茶喝了一杯又一杯,迟迟不语。
史卿汝在一旁相劝:“殿下,再不决定就来不及了,这当是唯一的机会了。皇后娘娘查抄了智王府,却没找到智王,明智王已经逃了。他这些年都是在装傻,若被他反扑回来,您这边怕是连太子之位都坐不稳了,更不用继承大统了!”
太子将茶杯重重地磕在桌上,口中喃道:“于礼不合,于礼不合。”
史卿汝正待要劝,书房的门却被人推开了,太子妃倚在门边,带着嘲讽道:“他哪是怕于礼不合?他心里早乐开花了,只是想给自己的虚伪找个台阶罢了。”
“住口!”太子恼羞成怒,上前狠狠给了她一巴掌。
太子妃捂着半边脸,冷笑出声。
以前他虽然冷漠,但在她面前还愿意装装样子,现在连样子都懒得装了,一言不合就要动手,这般烂人,自己当初究竟是怎么看上他的!
太子妃红肿着半边脸,仰起头,啐了他一口。
啐完之后,她自己也愣住了,没想到自己规言矩步了半辈子,到了竟然还会这般粗鄙的动作。
愣神过后,又大笑了起来,笑得眼泪直流:“可真过瘾,真过瘾!”
太子看着她疯癫得不成样子,不再管他。
史卿汝在此地看他们夫妻争吵,着实尴尬,寻着个空隙,上前劝道:“殿下,下决心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对,你得对,但此事还需得同母后商议,去凤仪宫。”
太子厌弃李家,惧怕李家,但他不得不承认,关键时刻他必须得依赖李家,单靠他一人,顶着太子的名头,就想坐上那把龙椅,是痴心妄想。
凤仪宫外戒备森严,宫里皇后坐立难安,智王出现在宫门口的消息早已传到了这里,没想到与那群书生对峙这么久,倒被智王捡了便宜,收获了名声,看来他装疯卖傻这些年,为的就是这一夜。
外面五城兵马司没有任何异动,怕是早已被智王收买了。
如今她手里的筹码,只有皇上了……
“娘娘,太子来了。”
皇后眼眸望见了光:“快请进来。”
史卿汝随着太子一同进殿,太子话含蓄,史卿汝代太子明了来意。
如今智王逼到了宫外,又掌控了大半个京城,若想与之抗衡,太子即刻登基是最佳对策。
只要太子名正言顺的登基,智王就师出无名,届时智王控制京城的防卫,未经允许闯入宫里,等同造反。
皇后亦有此意,两下一合计,首要的事便是寻皇上下一纸退位诏书,即刻传位于太子。
若皇上不从,那也有旁的法子,只是撕破脸以后难看了些。
三人商议完,摆驾往泰安殿,前行的宫女上前叫门,刚到门口,就踩到了黏黏的东西,低头一看,竟是黑红的一滩血,吓得一声尖叫,跑了回去。
皇后意识到情况不对,派人去查看,门口守卫被杀,殿里的皇上不知所踪。
皇后捏着帕子的手指渐渐收紧,冷声道:“手都伸到宫里来了,可真有本事!眼下这档口,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皇上带出宫,可没那么容易。他们必然还在宫里,给本宫搜!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
皇后一声令下,各个宫里全部点灯,所有人都在各自宫门口排开等待被查。
宫外,安国公率领书生与智王站在一起,同以首辅李或为首的朝臣对峙着。
“李大人好大一顶帽子扣下来,本王可担不起。”智王负手而立,看向李或的眼神带着凌厉,“若主张罢黜皇后,也算是造反的话,那不知李大人嘴里造的是哪个反?”
言外之意,若罢黜皇后也算是造反的话,那不就是把皇后等同于皇上?
李或何尝听不懂,在此番上理亏,冷笑道:“王爷装疯卖傻十几年,实乃常人之不能忍,隐忍十几年的居心叵测,欺上瞒下,为的就是这一刻吧?”
“本王行事,自由本王的道理,还犯不上同你解释一二,你我在此争辩属实无意义,李大人既然来了,咱们便一同进宫面圣吧,由父皇定夺。”智王罢,侧身让出道路来。
李或甩了袖子,不与智王相让,径直入了宫门。
安国公安抚书生们道:“如此已夜深了,谁人家中无有老,社稷为重,亲人亦不可轻,如今智王爷在此,诸位应当放心,王爷自会为诸位发声,为百姓请命,大家不妨先回去歇息一番,且看明日。”
安国公此言中肯有理,书生们听进了心里,事实也确实如此,一群白衣书生在此呐喊,都不如一个王爷在朝堂上话的分量足。
锦衣玉食堆里长大的王爷愿意替被权势压迫之人发声,实乃万民之福。
书生们不再相抗,接连向智王和安国公行过礼后,回家去了。
白日里,与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斗嘴的书生,临走时朝总指挥使脚上踩了一脚。
总指挥使疼得弯腰,又不敢大声叫唤,只能低吼道:“咋?你兔崽子还演上瘾了?白天没演够不是?”
那书生总算是报了白天被吊起来的仇,眉眼带着得意,嘚瑟地走了。
内务府总管太监将各个宫里搜了一遍,没有找到人,回去复命。
皇后张口便问:“冷宫呢?”
总管太监摇头:“余下几处冷宫还不曾去过。”
“那还不去搜?!”
“是是是……”总管太监应声而退。
宫里的冷宫无人居住,平常也疏于扫,院子里荒草丛生,屋内空荡荡的,一眼能望到头,搜起来也不费力。
总管太监最后带着人,来到了贵妃生前住过的宫殿,宫门紧闭,无人敢上去敲门。
传闻皇贵妃自缢后怨气不减,阴魂不散,尤其到了秋冬,冷风虎啸,似鬼哭狼嚎,夜里经过此地的人,都觉得颇像贵妃的哭声。
在这群太监看来,如今这宫里阴盛阳衰,皇后当权,少了龙阳之气,定是镇不住这些鬼怪,但禁不住总管太监的威压,站在最末尾的太监,只能壮着胆子上前推门。
太监推门前,心里默默地把天上的各路神仙都拜了一通,抖着手推开了宫门。
一缕冷风顺着开的门缝钻了进去,门开的越大,灌进去的风呼呼地响,直冲进去吹得屋里的木门吱呀呀地晃。
太监吓得往人身后躲。
总管太监拿眼横他:“有什么好怕的?!”
嘴上这么着,他脚下却是往后退了半步,吩咐后面人道:“进去看看!”
太监被人拖着,大家互相挽着手,往那门内走去。
总管太监跟在最后面,前面的互相气,脚下踩着枯草根和地上的残雪,发出了稀碎的声音。
突然起了一声呜咽。
太监了个哆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
又一声呜咽。
这下大家听得清晰,齐齐顿住了脚,警惕地看向四周,尤其是那扇半开着晃动着的木门。
屋里黑洞洞的,哭声渐大。
大家听得真切,声音是从屋里穿出来的,有几个已经准备往回跑了,碍于总管太监在身后,不敢动。
突然一声巨响,一个白衣女鬼出现在门后,半吊在空中,长发覆着脸,呜呜咽咽地哭着。
院子里的太监吓得连滚带爬往宫外跑,总管太监溜得最快,第一个跑出了宫门,跑得最远。
太监跑出来时,哭得满脸泪:“我……我尿裤.裆了……”
总管太监瞟了一眼他湿漉漉的裤子,掩住了鼻子:“瞧你那点出息。”
又转身指了另一个人:“去把门锁上。”
“啊?”
“啊什么啊,不锁上,那东西万一跑出来怎么办?”
那人直接跪在了地上:“师父,奴才不敢。”
“得了,你只要去把门锁上,咱家就升你当掌案。”
他要是升了掌案,就是连升两级,好歹是个官儿了,没人敢欺负了。
巨大的诱惑面前,他还是提起了胆子,决定去锁门。
“你们……你们在这等着我,可别走远,我一个人怕。”
他迅速的跑到宫门口,快速关上门。
关门的时候向里面瞟了一眼,屋里黑乎乎的,什么都没有。
他吓得手指冰凉,锁了两次才锁上。
总管太监又吩咐道:“此事不能向任何人提起,记住了吗?”
“记住了。”
总管太监满意的点了点头:“嗯,不错,走吧。该怎么向娘娘复命,都知道吗?”
“知道。”
到凤仪宫复命时,自然掐过了这一段。
整个皇宫搜了一遍,没到找人,活没有见人,死没有见尸。
皇后已经从恼怒转为了冷静,摆手让太监下去,没有多什么。
一个苟延残喘的人,能有多大能力,还能颠覆当下局势不行?反正玉玺都在她手上,有什么好怕的。
外面来报,首辅大人带着一干朝臣在宫外与智王对峙。
“好,很好,爹爹来的正是时候!”
……
五城兵马司的人开了宫门,首辅李或与智王景晞并肩而入。
宫里灯火通明,大殿门敞开着,禁卫军分列两侧,皇后立在当中。
“没有召见就敢闯入宫里,智王你胆子不啊!”
智王倒是按照礼节行了一礼:“与母后相比,儿臣犹不可及。”
皇后没有耐心同他周旋:“今日治你个造反之罪,你可有辞?”
“自然是有。”智王不慌不忙一一道来,“你挟天子以独揽朝廷,玩弄皇权而不知悔改,变本加厉,我身为皇子,自当出此一份力,拨乱反正,迎父皇归位。”
“你倒是有孝心。”皇后冷笑出声,朝一旁总管太监招了招手。
太监双手托举着退位诏书上前,大声宣读了一遍。
按照诏书上的旨意,皇上自认身体虚弱不宜操劳,决定退位,由太子即位。
皇后盯着智王的脸色,智王脸上难掩慌张:“这不可能!必定是你们作假!”
皇后悠然道:“拿给他看。”
太监将退位诏书摊开来,呈至智王面前。
智王上前细细查看,玉玺不假,退位诏书是真的。
皇后命太监收起诏书,登时变了脸色:“智王景晞胆敢造反,给本宫拿下!”
禁卫军听命而上,将智王围了起来。
皇后劝道:“智王,别在做无谓的抵抗了,今日你踏进宫门,便有来无回了。”
禁卫军人数众多,智王不敌被擒。
首辅李或在一旁煽风点火,跪地恳请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即刻登基。”
背后的文官们也纷纷跪倒:“请太子即刻登基。”
智王一干人被禁卫军困在殿外,太子在一群李氏利益集团的簇拥下,心翼翼地坐到了龙椅上。
首辅李或带领众官齐齐下跪,叩拜新君,并提议即刻召集文武百官上朝,叩拜新帝。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彻夜未眠,听首辅带人进了宫,对立党派坐不住了,但碍于宵禁令,不能动弹。
忽听得宫里召见,赶紧收拾妥当入宫去了。
天边已然泛青,漫长的夜终于退去,黎明就要来了。
百官进了宫,眼睁睁看着太子坐上了龙椅,智王被抓起来,绑在了殿门口的柱子上,每个从他身边路过的人,无不叹息。
或是叹智王计策失败,亦或是叹王朝永难再复清明,除了在心底叹息,面上不露神色,口中不言一语,每个人谨言慎行。
文武百官齐聚朝廷,正式宣读了退位诏书,殿里殿外无人有异议,紧接着太子登基。
事出紧急,一切从简。
太子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
李氏掌权已成定局,智王不过是秋后的蚂蚱,纵然有人心里有气,但又无可奈何,这么多年都忍过来了,无非再多忍几十年罢了。
百官叩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身,再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三拜还未落地,殿外突然一声大喝:“太子——”
新皇已即位,谁干这么大胆仍叫君王为“太子”。
众官循声望去,一女子推着一张轮椅缓缓行来,轮椅上之人,一身龙袍,头戴金冠,鬓边花白却威严不减。
百官怔愣许久,才反应过来,那人正是许多年不曾上朝的皇上,只是消瘦了许多。
智王景晞恰在此时挣开了绳索,立到了轮椅后,站到了推轮椅的女子身旁。
那女子一身白衣,头发松松用一根枯枝挽起,智王却悄然牵起了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