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荀彧提出的一个问题

A+A-

    董虎的目光在北方,自一开始他就没想着十年内拿下整个江南,若不是天下局势变化的太快,逼得他不得不紧跟着局势而一再调整作战计划,否则的话他更愿意趴在雒阳安心发展,更愿意将根基夯实了后再进行扩张。



    任何大乱之初,各方势力都很弱,看似动辄征募了十万、二十万兵马,看似一个个都是上将军、大将,实则他们都还是一个个菜鸟,从统兵将领到底层兵卒,他们都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训练和装备都有很大的不足。



    董卓是征战了三十年的老将,下将领无一不是在军中打熬了十余年的将领,董虎一系将领也差不了多是如此,远比各路诸侯们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



    从董虎一开始征募两千佣兵营时,从董卓到世家子弟就没人看好他,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太年轻了,根本没有统领兵马的实战经验,可却从未有人在意过他是盐驼子的事实,也从未在意过他统领的数百个弟弟妹妹往来青海贩盐。



    自董虎往来青海贩盐的那一刻,他和数百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就已经组建了一支军队,尽管听起来确实有些可笑了些,可又有谁能够想象一群娃娃在积石山马匪、河湟羌、凉州各县豪强夹缝中生存有多么艰难?



    没人在乎过,董虎甚至都不愿意去回忆盐驼子的过往,其间死了很多他供养的弟弟妹妹,多的甚至他都记不清他们的样貌了



    董虎躺在躺椅里,脑中回忆着往事,努力想着每一个弟弟妹妹的名字,最后却悲哀的发现,有些弟弟妹妹竟然连名字都记不得了



    “爹爹!”



    就在董虎有些伤感时,耳边突然传来二子董静的不满声音,下一刻,掌又是一阵震动,低头去看时,这才发现二子将自己写完的课业拍在了他里



    “唉”



    “身在福中不知福”



    看着二子噘嘴不满,董虎挺了下身体,大更是狠狠揉了下倔强的脑袋。



    “你子知不知道,为了你能安心读书,为了你能吃饱穿暖,又有多少人死于非命?”



    董虎叹息一声,但他还是低头去看儿子的课业,仅片刻,长子董宁也将课业写完了,就在他认真检查儿子们的课业时,书房外响起一阵脚步声



    “大王,荀先生求见。”



    亲随董勇一边让人将两口木箱抬入房内,又了句荀彧求见的事情,对此董虎却不怎么在意,摆了摆。



    “文若既然来了,咱也不能不见。”



    随着董虎摆,董勇低身抱了一拳后方才带着人退出了房门,仅片刻便又将荀彧带了过来,在两人进入时,董虎正翻看雒阳转送过来各州郡刺史、太守、总管的工作日志



    “文若,你不回成都,怎么又跑来了蓟县?”



    董虎皱眉将陈留郡太守张超的工作日志放下,看向荀彧时又成了笑意盈盈模样,但大却拍在二子头上,二子也将伸出的从“陈留郡太守工作日志”上收了回来。



    荀彧也不与董虎客气,随意坐到一旁的椅凳上,叹气道:“贵军杀入冀州之时,若荀某前来,你董西宁岂不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岂不张口便言荀某心怀不轨?”



    “呵呵”



    董虎不由咧嘴笑了,又拍了两下二子脑袋,示意二子为荀彧倒茶,自己却起身坐到荀彧身旁



    “还别,你若真的在咱与袁绍、公孙瓒干仗时瞎掺和,咱还真的认为你是与咱捣蛋的!”



    董虎从儿子里接过茶水,又笑道:“但你我都很清楚,你阻止不了这场战争,扯不扯腿的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要么咱战败,要么袁绍、公孙瓒死在咱的刀下,与之相反的,你越是与咱扯腿,咱越是厌恶你和朝廷,对朝廷的安全越是不利。”



    荀彧心下叹息,苦笑道:“都是天下反贼,不过是狗咬狗而已但若可能的话,荀某是愿意袁本初获胜的。”



    董虎不由咧嘴一笑。



    “呵呵”



    “文若话语里虽然将咱贬得一文不值,但咱心下是开心的,这明文若你看清了现实!”



    荀彧神色骤然一变,下一刻又一脸苦笑,正如董虎所,尚未开战之前他就不看好袁绍、公孙瓒,反过来如今的成都朝廷尚还不如袁绍、公孙瓒呢,不看好幽冀联军,又岂能看好现在的朝廷?那岂不是,将来凉州军欲要攻打成都时,他也可以坐视汉室灭亡?



    两人默默饮用茶水,长子董宁很安静坐在一旁,二子董静却不管不顾坐在董虎怀里,房内只有屋檐下雪水融化滴答声



    “荀某此次前来,是想知道一件事情。”



    荀彧突然开口,目光却盯在角落里正冒着蒸汽的坛瓮



    “若是董太师没有废立,你是否是个忠臣?”



    董虎不由笑了。



    “呵呵”



    “若是可能的话,咱是更愿意汉室继续存在的,但咱很清楚,即便咱做个裱糊匠,汉室也不可能就此中兴,除非汉室能给予我祖孙三代人足够的信任,可文若也当知这是不可能的。”



    董虎揉了揉怀里儿子的脑袋,他知道二子很想获得更多的宠爱,可他更加清楚二子的命运已经注定,也因心下有些愧疚而对浑子更加容忍



    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



    “呵呵”



    董虎轻叹摇了摇头,道:“对于咱来,什么样的性情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大汉朝自太祖刘邦开始就不容权臣存在,四百年来死了不知多少功勋权臣,有些权臣的所作所为确实混账了些,但也有真正忠贞之人可他们都无一例外的难以善终。”



    “汉室刘姓皇族就是这样的性子,皇宫之内、朝堂之上就是这样的环境,培养出来的皇帝也就注定了权臣的最终命运。”



    董虎叹气道:“世有因缘果,什么样的因,遇到什么样的缘,最后的结果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



    “四百年的朝堂环境就是如此,权臣的命运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光武帝能成为汉室的异类,很大的原因就是光武帝自幼便在民间长大,身边的文武也与官场上老油条不同,再加上光武帝是在太祖建立的汉室根基上建立的东汉王朝,种种因素之下,光武帝这才没有大肆屠戮功勋大将。”



    董虎又转头看向神色郑重的荀彧,笑了笑。



    “更何况,光武帝是独自统兵杀出来的帝王,本身就是天下最大的权臣,自然不需要斩杀另一个权臣。”



    到此处,他又摇了摇头。



    “辩弟与汉室各代帝王都不同,辩弟自幼生长在道人史子眇家中,自幼是在道家‘无为而治’环境中长大的,这也是咱为何十余年前,叔父尚闲赋在家时,咱就劝解叔父拜在何家门下的原因。”



    “拜在何家门下,不是拜在何进、何苗兄弟门下,而是拜在辩弟门下,目的就是咱想在雒阳大变故时,我凉州军能够成为辩弟安定天下的柱石”



    “只是很可惜”



    “婶娘从未给予我凉州军任何形式上的支持,以至于军中怨念颇多。”



    董虎抚摸着儿子的脑袋,心下却感慨连连,即便到了现在的境地,他的内心也是不愿意大汉朝轰然坍塌,毕竟他是后世人,知道“汉”一字代表了什么



    “呵呵”



    “不管文若你信是不信,早在十五年前,在咱刚刚征募两千佣兵营的时候,咱就知道叔父会成为帝国相国、太师,咱知道何进会与十常侍拼了个同归于尽,知道叔父会废掉辩弟天子位,知道关东诸侯会不满而造反咱知道天下会重演春秋争霸情形。”



    荀彧瞬间面色大变,骤然站起的他更是差点将椅凳撞翻



    “呵呵”



    “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一羊杂汤儿又怎么可能在十五年前知道日后天下大乱?”



    董虎摇了摇头,指了指头顶。



    “世间有因果,上苍有轮回。”



    “天子售卖虚职郎官,不会影响天下治理体系,可当天子售卖太守、三公大吏时,文若就应该知道朝廷已经完了,不管朝臣因为什么原因而坐视天子售卖三公、太守大吏,都已经表明汉室坍塌在即。”



    “天子售卖太守大吏,不以德才而论,只以钱财多寡而位居高位,一者会让无数文人士子因无法晋升而不满,二者会让花钱买官者更加贪婪搜刮百姓。”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上至文人士子,下至黎民百姓都怨声载道时,当天下十三州处处都是怨气冲天之时,改天换地也就成了必然。”



    董虎又叹息一声。



    “凉州羌人不反叛还罢,一旦反叛就不是三五年的事情,平定上一次叛乱的是凉州三明的段颎、张奂,至于皇甫规呵呵,他根本不配与段颎、张奂并列!”



    “能平定凉州羌乱的只能是段颎、张奂下一众将领,而叔父则分别在段颎、张奂下担任过一路主将,更为重要的是自上一次羌乱之后,其余人都调离了凉州,而叔父却一直在凉州任职,而当年的同级别的将领要么因党争而被清洗,要么因与鲜卑人战败而身死、罢职,所以呢数来数去,最后也只剩下叔父一人能对付得了凉州羌人。”



    看着一脸惊骇的荀彧,董虎咧嘴一笑。



    “呵呵”



    “天下不乱还罢,一旦天下大乱,仅凭天子卖官造成的民怨就不是能够轻易压下去的,统兵大将也就会成为事实的掌权者,而叔父被朝廷打压了二十年,二十年前叔父是校尉,黄巾军造反之前叔父依然是一校尉,叔父随着段颎、张奂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可与他同一级别的大将,要么做了度辽将军、护羌校尉,要么成了会稽郡太守,可叔父却如同流放一般,只是西域戊己校尉,你文若真当叔父心下没有怨气?真当叔父愿意继续被人弹头皮?”



    “所以呢,只要凉州羌人作乱,叔父一定会被朝廷重新重用,叔父也一定会本能的保住中兵权,一旦雒阳大乱,叔父顺势成为帝国相国、太师就是必然。”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三国之西凉兵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