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查访

A+A-

    *

    在苗的撮合下, 大旺和梅英前进了一大步。

    到了星期六,田苗回到家,一眼就发现了。

    梅英面如桃花, 大旺同志神清气爽。

    看来, 自我牺牲一下是有成效的, 爹娘终于完成了任务。

    田苗暗自窃喜。

    可白奕雄和白丽雅的画皮尚未揭开, 陷阱依然存在, 还不能掉以轻心。她想写一封举报信, 举报广泰商行的违法行为, 可对一个娃娃来, 这太难了。要调查取证,要有事实依据,不能信口胡。不然,就是诬告。

    这时候, 田苗想到了一个人。

    他就是徐科长,来家里探望过大旺同志, 还把人喊下去, 不晓得在花坛里什么?凭着直觉, 田苗觉得徐科长是保卫人员, 专门抓特务的。

    如果能引起徐科长的注意,没准能发现什么?

    田苗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她记得解放后, 潜伏下来的特务拿着一大摞空白委任状,发展外围组织。一些帮派成员、地痞流氓都掺和了进去,做着加官进爵的美梦。

    工商界有没有人加入?

    她不敢断定, 但是有这种可能。不然,白奕雄哪有那么大胆子套现物资,以次充好?还顺利地跑路了?

    可怎么引起徐科长的注意呢?

    田苗还没想出来。毕竟, 在徐科长面前不敢马虎眼,稍微不注意,就把自己暴露了。

    *

    这段日子,徐科长忙得不可开交。

    先是核查市属机关单位,凡是跟刺杀行动有关的,都在核查范围之内。

    很快,圈定了几名可疑人员。

    层层筛选之后,一位叫李文宣的秘书浮出了水面。他是解放后参加革命的,因为文化高,思想进步,进了秘书处。这位同志本来没啥,可他谈的对象有问题,在报馆当记者,叫许美玉,跟李秘书认识后,火速升温,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许记者好奇心重,喜欢听各种道消息、名人轶事。

    李秘书没在意,就把各位首长的趣事儿,一一道来。还特别提到了某位首长,首长喜欢微服私访,可外型特征明显,走到哪里都容易认出来。

    者无意听者有心,许记者把情报传递了出去。

    针对这位首长的刺杀行动展开了。

    一番追踪之后,发现首长虽然喜欢微服出行,但随机性很强,行动路线很难界定,除非有内部可靠消息。

    许记者就从总务处下手,渗透了进去。

    市里的一些机构和人员是旧政权移交过来的,其中就包括总务处的调度。他负责安排各种车辆,其中包括首长用车。

    许记者利用美色,把调度员拉下了水,让其提供车辆使用情况。大部分时间,这种消息没啥用处,可关键时刻却能暴露首长们的行踪。

    正月十五那天,首长微服出行,并未安排车辆。可警卫处不放心,还是联系了一辆轿车前来接送。

    这么一来,首长的出行暴露了。

    调度员把消息传了出去,让特务最终确认了方位。而老K等人早有策划,狙杀行动立马展开。

    可惜的是,实施抓捕时,许美玉逃之夭夭。

    可见敌人的警觉与狡猾。

    这是一个教训,人员甄别不仅仅局限于关键岗位,一些辅助人员同样需要甄别。看着不起眼,可正是这种不起眼,差点酿成了大错。

    内部钉子剔除了,保卫部门丝毫不敢松懈。

    对老K的抓捕仍在继续。

    这个人很狡猾,为了实施刺杀计划,先是启动了张长岳,想从内部下手。为了保险起见,又策划了第二套方案。他的如意算盘得很精,第一套方案成功也就罢了,若是失败了,恰好能掩护第二套方案,让人防不胜防。

    徐科长觉得遇到了对手。

    可老K躲在哪里?看似逃离,却处处透着痕迹。

    张阿坤这边,也取得了进展。

    从学习班毕业后,张阿坤一心二心想着立功。他把张禀仪传授的接头暗语,回顾了一遍,又跟徐科长请教了一番。

    为了找出蛛丝马迹,张阿坤把沪上的报纸一样买了一份,专门看上面的广告、启事、讣告。这些内容看着不起眼,可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这天,张阿坤像往常那样一目十行看着报纸。突然,一则广告映入了眼帘:“我店新到湖州丝绸,花色齐全,有姑苏师傅裁剪缝制,欢迎惠顾。”

    三月里做丝绸生意,这是在寻人?

    张阿坤捋出这条线索,立马跟徐科长取得了联系。

    徐科长派人调查,那家店是去年开张的,店里的确进了湖州丝绸,掌柜的自称湖州人,带了三个伙计。猛一看没什么问题,可一个店铺,规模不大,却雇了三名伙计,就有点蹊跷。

    商人逐利,有这么不计成本的嘛?

    徐科长心,不管有没有,先盯着再。

    一连几天,丝绸店没有生意。可店铺照常开门,伙计们吃得也不错,顿顿白米饭,还有鸡鸭鱼肉。

    徐科长看着汇报,心,果然蹊跷。

    他立马跟通讯科取得了联系。这天夜里,巡逻车开到了这一片,兜兜转转,收到了一条短波信号。也就是,这里藏着一部电台。

    徐科长当机立断,进行搜查。

    店铺门开了,掌柜不慌不忙,拱了拱手,:“长官,我们是合法商户,在工商局注册过的……”

    “掌柜的,我们来查走私物品,希望你配合……”

    保卫人员扮作稽查队员,对店铺进行盘查。

    掌柜掏出两盒香烟,恭恭敬敬的,一副见惯了大场面的架势。三个伙计也在店里,一副刚从被窝里钻出来的样子。

    徐科长冷眼旁观。

    一番搜查之后,一无所获。

    可徐科长断定,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果然,徐科长让人搬开绸锭,掌柜的脸色变了,冷汗冒了下来。

    绸锭后面有一道暗门,开后,黑洞洞的。

    掌柜心一横,就想逃跑。

    可未等他跑出大门,就被两名战士绊倒在地。夹壁里藏着一部电台和武器,还有现钞、美金和一沓子空白委任状。

    证据确凿,无从抵赖。

    连掌柜在内,一共四人被抓捕。

    经过审讯,四人均为特遣人员,从沿海空投下来,扮作商人来到沪上,潜伏下来。游园活动的谣言就是他们散布的,指令是从海外下达的,通过电台接收。

    对老K,四人一无所知。

    不过,刊登广告是为了寻人。具体什么人?他们也不晓得,只知道接头暗语,在店里等着。

    听到这里,徐科长灵机一动。

    不管来接头的是什么人,只要守株待兔即可。

    保卫人员立马换了乔装扮,丝绸店照常营业。

    可一连三天,一点动静也没有。

    难道敌人察觉了?

    那位发报员交出了密码本,可电台再未接到消息,一切联络都中断了。张阿坤立了功,听到电台没了消息,就:“徐同志,要不主动发报?”

    徐科长考虑了片刻。

    让那位发报员先示范一下,几名发报员在一旁观摩。随后,就模仿着对方的发报手法,发出了请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