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对抗
*
警报拉响时, 孙梅英正在菜地浇水。
她吓了一跳,拿着水瓢不知所措。
巡逻战士跑过来,大声喊着:“大姐, 快进地下室!”
孙梅英不晓得地下室在哪儿?就随着其他家属往公寓楼跑。途中遇到了孙同志, 穿着白大褂背着医药箱, 扯着她进了安全通道。
地下室就在下面, 聚集了不少人。
孙梅英挂念着大旺和苗, 孙同志跟她:“办公楼下面就是防空洞, 部队大院也有, 不用担心。”
警报解除后, 孙梅英从地下室出来。
田大旺朝这边跑来,一把抓住孙梅英,激动地喊着“梅英!”
“大旺!”孙梅英咧着嘴。
未经历过轰炸,不晓得厉害。看到大旺第一时间赶来, 挺开心的。
“梅英……”田大旺很动情,攥着梅英的手不松开。
他在办公楼里开会, 被紧急疏散。想着梅英在家, 要去宿舍大院, 被执勤战士拦住了。他担着心, 怕梅英出事儿。虽然是虚惊一场,却意识到生离死别就在一瞬间。他不能没有梅英, 警报一解除,就往这边跑。看到梅英没心没肺地笑着,眼眶一下湿润了。
田大旺赶紧掩饰着, 想板着脸批评几句。可话的语气,却暴露了他的内心。
“梅英,以后听到警报响, 不管做啥都要停下来,赶紧往地下室跑,记住了吗?”
“嗯。”孙梅英点点头。
大旺跟她过跑警报,可一慌张就忘了。
一切恢复正常,可影响还是有的。
到了下午,宿舍大院发了通知,实行夜间灯火管制。
孙梅英找出一块黑布,缝上带子,做了一条窗帘,用来蒙窗户。
田大旺下班回来,出于安全考虑,夜校上课暂停了,不管是学员还是老师,都在家老老实实呆着,尽量不要出门。
“梅英,咱们自学。”
田大旺不想拉下功课,就掀开被褥露出床板当桌子。
俩人盘腿坐在地板上,就着灯光看书写字。
孙梅英写累了,抬眼瞅瞅大旺。
长长的眼睫毛,高高的鼻梁,侧影是那么俊气。
孙梅英莫名有点脸热。
田大旺感应到了,就一瞪眼,:“梅英,你可不能偷懒啊!”
“谁偷懒了?” 孙梅英拿眼瞪回去。
心,木呆呆的,一点趣儿都没有。
她假装抱怨几句,可心贴得更近了。
夜深了,万籁俱寂。
整个沪上黑灯瞎火的,跟往日有很大不同。
就在这天晚上,保卫部门截获了一份电码。是从海外发来的加密电文,徐科长找到蒋如云,蒋如云轻而易举地破译出来了。
“责令在沪人员收集共军布防情报,尤其是雷达所在位置。”
徐科长看着电文,神色凝重。
蛰伏了几天,敌人又开始活动了?沪上到底有多少电台?刚掉了几部,又出现了?而这部电台藏在哪里?是老K领导的,还是另有他人?
巡逻车开出去,在几个街区扫描。
可沪上有无线电的家庭太多,各种短波信号交织着,很难判定。徐科长跟蒋如云又谈了谈,让她回想一下,有没有什么线索?
蒋如云自开口,就认定了新政权。她要将功补过,就把自己知道的都了出来。黎鸣之撤退前,留下了多部秘密电台。他有很多学生,都是电讯班毕业的,可具体谁潜伏下来了?她也搞不清楚。
“蒋女士,你慢慢想,有什么情况,就联系我。”
从学习班出来,徐科长回到办公室。
他翻阅着资料,又查看了一下沪上地图。
蒙纱巾的女子和受伤的瘸腿男子,都是行动组的,受老K直接领导,对电台的事儿不是很清楚。可他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大轰.炸之后,潜伏在郊区的武装.分子想暴.动,制造混乱,可警备部队反应很快,未等他们集结,就被按住了。他俩侥幸逃脱,就潜进市区,联系上了老K……”
也就是,郊区一带存在着漏洞。
敌人很猖狂,不但在郊区设点,还纠集了武装队伍。虽然被剿灭了,可残余分子七零八落蛰伏下来,一有点风吹草动,又会嚣张起来。还有老K的下落也耐人寻味,就像一条九尾狐狸,稍有不对就隐遁了。
徐科长抓起电话,跟行动科取得了联系。
“张科长,跟警备部队通通气儿,清剿行动要不间断地开展,防患于未然……”
放下电话,徐科长列了一份名单。
人员核查要继续,没准就抓到了线索。
*
保卫部门周密部署,特务们也不闲着。
第二天,市面上有了传言。
沪上被国军封锁了,飞机、军舰对着吴淞口,铁路也被炸断了,什么物资都甭想运进来。一座孤岛,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谣言一起,商人们闻风而动。
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立马抬高了价钱。尤其是米店,采取限售,一会儿功夫就排起了长龙。最可气的是好不容易排到跟前了,店员挂上停售牌子,:“接到米行通知,大米还没运进来,今天的限量已满,明天再来吧!”
这一限售,恐慌四起,到处都是抢购的。
不到半天,米价上涨了三成。
市里反应很快,国营粮店立马贴出告示:“平价供应大米,不限量。”市民们掂着米袋子,跑到国营粮店,果然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价钱也很公道,大米的成色也非常好。
军管会也发了通知,凡是哄抬物价的,责令退回差价。拒不改正的,一律法办。巡逻队也加强巡逻,在主要街区和集贸市场驻扎了守卫人员,防止地.痞.流.氓捣乱。
可在暴利面前,总有不怕死的。
几家米行老板暗里勾结,一边捂着不卖,一边去市场上套购平价大米。国营粮店抛出多少,就吃进多少,妄图把国营粮店拖垮。
国营粮店政策不变,米价被下来了。可恐慌情绪依然存在,库存压力颇大。
管粮食调运的首长一拍桌子,:“这伙奸商,还以为是去年啊?这一回,非得好好整治一下不可!”
国营粮店已不同于以往,底子厚不,运输能力也很强大。
在工会的领导下,铁路工人和码头工人加班加点连轴转,通过货运、船运把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几个产粮地也大力支持,把大米、麦、黄豆等包装车,紧急发往沪上。
三天下来,米行老板套购了不少大米。
可市场价格平稳,市民们的恐慌情绪消散了,也就没人抢购了。马上要进入雨季,大米不好储存,一旦受潮就会发霉长虫子,买那么多堆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
囤积大米的米行撑不住了,开始往外抛售。
米店也纷纷跟进。可市民们不相信私营米店,:“解放了,还想着涨价?”国营粮店的声誉大大提升。
这么一来,米店开始竞相压价,跟国营粮店竞争。前期高价套购的,出现了亏损。
一场因为谣言引发的涨价潮,被平抑下去了。
在这场风波中,一些不法商户联合起来,哄抬物价。为了应付检查,就在货柜上摆着样品,不明码标价。想买便宜货,就没有。想出高价,就从柜台下面拿出来。
接到市民举报,市工商局进行了查处。
可雷声大、雨点,那些商户跟办事人员早就混熟了,送点礼物意思一下,就过去了。市民们很不满,工商局跟不法商人穿一条裤子,关系好得很。
田大旺等同志实地检查,发现了这一情况。
工商处汇集起来,向市里做了汇报。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工商局是从旧政权移交过来的,一些办事人员留用了,还带着以往的不良习气。
市里批示要严查。
可这一大批人抱团行事,形成了壁垒,想一下子攻破恐怕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