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认捐
*
出了月子, 孙梅英着急上班。
田大旺拦着,想让梅英在家多休息一阵儿。
孙梅英摇摇头,:“大旺, 我得去, 不然, 工作就让人家顶了。”
“梅英, 那娃娃咋办?”
“娃娃我带着, 一起去。”
孙梅英在家养了一个月, 白白胖胖的, 气色特别好。可上班习惯了, 在家里闷得慌。尤其是听到广播里,都在搞生产、搞认捐,更是坐不住。
拿苗的话:“跟社会脱节,就落伍了。”
孙梅英觉得自己有点落伍。
补习班不去了, 天天奶着娃娃,卧在床上。这么下去, 可别跟那位家属一样, 生了娃娃就出不了门了。因为心急, 就让进军捎话, :“出了月子,就去后勤上报到。”
柳进军跟后勤科了招呼。
后勤科的李科长:“放心, 名额留着呢!”
孙梅英急火火的,恨不得立马去报到。
田大旺不再反对,只:“梅英, 要注意身体,不能太劳累了。”
孙梅英呵呵笑道:“大旺,我身体好, 不怕累。”
田苗也很支持,冲着孙梅英树起了大拇指。
“娘,您可真厉害!”
带着娃娃去工作虽然困难,可只要坚持没有做不到的。像梅英这样的劳动妇女好不容易才从家庭中走出来,不能再回到老路上去。
赶在星期一,孙梅英去上班。
她准备了一个提篮,底子是平的,铺着垫子、褥子,把娃娃搁在里面。田大旺心翼翼地提着篮子,五一正呼呼睡着。
这个娃娃胃口好,吃了睡、睡了吃,很少闹人,可省心了。
到了伙房,孙梅英把提篮搁在桌子上。
她理着饭票,着算盘,不耽误瞅一眼。
赶上娃娃饿了,就背过身去喂两口。
柳进军听了,就去托儿所问了问。
所长:“婴儿也收。”
柳进军告诉孙梅英,孙梅英抚着胸口:“太好了!”
平时自己看着,忙得时候就送到托儿所。
田大旺安了心,:“部队就是好,跟家一样。”
当然,多亏了进军帮忙。不然,凭着孙梅英这个编外人员,可进不了托儿所。
*
孙梅英上班了,田苗也回到了学校。
班里没什么变化,唯有冬子格外高兴。
他跟苗是同桌,右边的座位空了一个月,干啥都提不起劲来。现在苗回来了,上课也有意思了。
任课老师本来担心苗跟不上,可一提问,苗啥都会。想着冬子给苗补习,虽然感到意外,却不觉得奇怪。
殊不知苗是个天才,文化高着呢。
板报组开会,田苗提议:“外面在捐飞机、捐大炮,我们画一幅宣传画吧!”
“好!”冬子立马响应。
在画画方面,冬子很在行。这是受了柳进原的影响。
柳进原是搞战术、搞情报的,经常写写画画。冬子在一旁瞅着,也来了兴趣。他对着人书临摹,画画水平提高得很快。
柳进原发现冬子的天赋后,就指导了一下。
柳进军:“大哥,要不给冬子请个老师?”
“不用。”柳进原摇摇头。
这只是业余爱好,不能当饭吃。他更希望冬子长大后参军入伍,做一名革命军人。
*
六月里,天气很热。
阁楼上通风不好,发闷,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在沪上过夏天,真不好受。
跟老家比起来,是又潮又湿。而山里很凉爽,晚上睡觉还要盖着被单子。
田苗不禁想起了家乡。
来到沪上,几乎忘了那个山村。
大旺同志给家里写了信,报告了五一的情况。老家那边难得回信,娃娃百天后,拍一张照片,给爷爷奶奶瞧瞧。
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以往写信从来不回,这是看在五一的面子上啊。
对爷爷奶奶重男轻女,田苗深有感触。
好在离得远,不照面,那些矛盾都化解了。
不管咋样,家里多了一张嘴,大人和娃娃都很忙碌。
尤其是晚上,孙梅英更是脱不开身。
田大旺要去夜校上课,补习的任务就交给了苗。
孙梅英一边看着娃娃,一边学习。
冬子也当起了老师。挺胸凹肚,煞有介事地朗读着课文。
梅子听着听着,就歪在床上睡着了。
五一也呼呼大睡。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一点一点地长大。
五一很可爱,醒着的时候,喜欢有人陪。只要看到人过来,就咿咿呀呀的。冬子和梅子都喜欢逗娃娃,一会儿学猫叫,一会儿学狗叫。
五一仰面躺着,团着手,咧着嘴笑。
“五一,来抓着。”
冬子伸出指头,想让五一攥着。
“冬子,洗手了吗?”
苗在一旁监督着,不让冬子和梅子下手。
婴儿不怕别的,就怕不卫生,沾上了病菌。
冬子咧咧嘴,把手背在后面。
梅子也抿着嘴,瞅着苗。
自阿弟出生后,苗姐姐掐着腰,厉害多了。
*
到了六月中旬,第五次战役结束了。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战争一时半会的不会结束,要做好长期准备。报纸上、广播里宣传着爱国公约,捐飞机、捐大炮、捐坦克,掀起了竞赛热潮。
田苗对认捐很感兴趣。
为了方便群众认捐,抗美援朝总会按照当时的市价,把各种武器装备折算成了人民币。一架战斗机折合人民币1.5个亿(合新币15万元),一辆坦克2.5个亿(合25万元),一门大炮0.9个亿(合9万元)等等。(注1)
沪上认捐很积极,走在了全国前列。
不管是工商界,还是文艺界都行动起来了。
为了筹集款项,文艺界搞起了义演活动。大世界、大舞台都拉开了场子,京剧名角纷纷登场,一演就是一个月。
各单位也不甘落后,各种演出络绎不绝。
白丽雅有一副好嗓子,登台献艺,出尽了风头。
韩名义在台下做观众,巴掌拍得山响。
这时候的白丽雅,跟进步画上了等号,越发光鲜亮丽起来。人事科的崔大姐拿着一摞表扬信,:“白,快瞧瞧,都是表扬你的。”
“崔大姐,跟其他同志比起来,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白丽雅表面上很谦虚,心里很得意。
崔大姐完了正事,又提到了个人问题。
“白,大姐想问你个事……”
崔大姐关起门来,提到了韩主任。
“白,你觉得韩主任咋样?参加革命十多年了,个人问题顾不上。解放后,组织上给介绍对象,可韩主任要有革命理想,要志同道合,一直没遇到合适的……”
“大姐,我……”
白丽雅对韩主任很尊重,可真要涉及到感情,就犹豫了。
“白,先考虑一下,想好了,再给我回话。”
崔大姐很热心。
这是组织上委托的,让她帮着介绍对象。其他同志还好,韩主任的眼光很高,一般的女同志看不上。她介绍了好几个,韩主任都没点头。直到那天,韩主任提到了白同志,她才恍然大悟。
可白今年二十二,韩主任都四十二了,相差了整整二十岁,不大合适吧?
这话她不好开口,怕韩主任受击。
可韩主任很大度,:“成不成都没关系,不要委屈了人家姑娘就行。”
看得出来,韩主任是真心喜欢白,就想帮忙撮合一下。
白丽雅心神不定。
她回到家,就一头扎在了床上。
像她这样的怀春少女,是不会喜欢一个大叔的。可她现在的成就,跟韩主任有关。她不想失去这一切,可又不想把感情定下来。
白丽雅拿不定主意,就跟母亲商量。
白太太直摇头,:“不行,韩同志虽然官职不,可年纪太大了,不般配。”
白鹤鸣倒是没直接表态。
他电话给白奕雄,白奕雄兴奋地:“阿爸,这是天大的好事,对白家大大有利,快答应下来……”
白鹤鸣挂了电话,就去找白太太。
白太太摇着香扇,很生气。
到底不是亲妹妹,就这么害人。可她是继室,家里的牌位都是元配夫人的,哪里轮得到她话?
她知道奕雄少爷对她怀恨在心。
当年,元配夫人卧病在床,她就跟白鹤鸣勾搭上了,还怀了身孕。元配夫人撒手归西,她想方设法要进白家,可元配夫人的娘家势力很大,:“进白家可以,但只能做二房太太,永远不能扶正。”
她心一横,就答应了。
觉得元配夫人早就入土了,公馆里还不是她了算?可没想到,那边抛出了一纸文书,让她签字画押,不掌家务,不管家事,毫无地位可言。好在,白家对两位姐不错,锦衣玉食,受到良好教育。
可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把丽雅推出来了。
白太太不甘心,就抚着白鹤鸣的手,:“依我看啊,丽雅还是找个世家公子,养尊处优,做少奶奶……”
“太太,目光要放长远一点……”
白鹤鸣不以为然。搁在解放前,老夫少妻不是很常见嘛?
他跟太太不也相差了十多岁?
就耐心劝道:“太太,你想开一点,丽雅嫁过去好歹是个官太太啊,出门坐汽车,前呼后拥的,多威风啊……”
白太太皱着眉头,不情不愿。
白鹤鸣就去哄白丽雅,:“韩同志不错,很有才干,以后还能升一格,地位高着呢……”
白丽雅考虑良久,到底点了头。
可决心一下,心里有些发酸。
她不由得想起了田同志。当时那么喜欢,可忽然之间就丢在了一边。现在,她也有对象了,还是个革命同志,很有话语权。
白丽雅的虚荣心占了上峰。
她对自己,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有得到就有失去。那些风花雪月都是虚的,唯有攥到手里的权势地位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