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报喜
*
日子一晃而过。
到了五月一日, 五一满两周岁了。
吃得胖乎乎的,手上都是窝窝,胳膊跟藕节似的, 白生生的。
孙梅英抱着嫌累, 五一跟个猪娃子似的。田苗也背不动了, 五一长大了, 她跟冬子合力才能抬起来。
这天中午, 田大旺驮着娃娃去食堂, 苗端着饭盆跟在后面。
那里有磅秤, 田大旺把五一搁在上面称了称。
“欧呦, 二十三斤了。”
田苗瞅瞅五一,这个娃娃能吃得很,难怪背不动了。
田苗也上去称了称。
五十二斤,标准体重, 营养搭配合理。
回到家,吃了午饭。
孙梅英心血来潮, 拿着皮尺:“苗, 来量一量……”
田苗站在门后面, 贴着门板。
孙梅英拿尺子压着头顶, 用铅笔画了一道杠,再用皮尺一量, 一米三五。
“苗又长高了。”孙梅英乐呵呵的。
田苗也抿着嘴,很得意。
按照这个长法,蹿到一米六六以上没问题。大旺同志个子高, 梅英也不矮,基因在那里摆着呢。
九岁的田苗,留着齐眉短发, 眼睛大大的,脸圆乎乎的。
这是她自己设计的发型,由梅英同志操刀,半个月理一回。跟初来乍到时的土气不同,现在的她穿着白衬衣、蓝裤子、黑方口布鞋,既朴素又大方。
日子很平和,可战争还未结束。
就在五月中旬,米国飞机再次侵犯我东北领空,炸死炸伤居民二百五十七人,炸毁房屋一千一百多间。(注1)
田苗听着广播,握紧了拳头。
这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之前发生的。米帝国主义有多蛮横无理?可见一斑。
道理是讲不通的,唯有拿拳头话。
而“抗美援朝”战争堪称立国之战,出了国威,出国人的志气和决心,也为后世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
外界纷纷扰扰,阻挡不住前进的步伐。
上面开会明确了方向,制定了总路线,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注2)
沪上开始推进公私合营,从订单、原料、利润、资金等多方面入手,制定了规范。田大旺忙得脚不沾地,不是开会,就是下去调研。
粮店也办了一个加工厂,孙梅英一连加了几天班。
这一忙,就到了六月底。
刚喘了口气儿,孙梅英发现自己怀孕了。
跟上次不同,这一回没做啥努力,自然而然就怀上了。从医院检查回来,田大旺抱着孙梅英了几个转转。
“梅英,你好好养着,可不能再加班了……”
“嗯。”
孙梅英很开心,脸上飞起了红晕。
她今年三十岁,怀上娃娃的喜悦无以言表。
田苗瞅瞅孙梅英,准备生几个啊?
建国初期,普通家庭五、六个娃娃很常见,甚至还有七八个、十来个的。想着后续一串弟弟妹妹,田苗有点头大。她想跟梅英同志聊一聊,三个刚刚好,不能再生了。
就像约好了似的,孙玉华也传来了好消息。
她怀孕两个月了。
柳进军激动得手忙脚乱,还把孙梅英请过去传授一下经验。
按照习俗,未满三个月不好公开。
冬子和梅子都不晓得,柳进原也被蒙在鼓里。
苏红霞倒是知道,可她哪好意思啊。
她跟进原同志进展顺利,已经向组织上做了汇报,算是走到明面上了。父母也赞同,:“只要你能处理好跟孩子们之间关系,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办吧。”
对冬子和梅子,苏红霞心眼里喜欢。她下了决心,要把冬子和梅子当成自己的娃娃来看待。
直到七月,柳进原才听到消息。
长兄如父,他对进军的期望很高,既有兄长的严厉,又有父亲般的宽和。
“进军,要当爹了,把毛躁性子改一改……”
“大哥,您放心吧!”
柳进军哈哈笑着,觉得自己成熟了不少。
到了七月底,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举国欢庆,载歌载舞。
柳进军想给娃娃起个名字,男娃叫柳胜利,女娃叫柳抗美,有纪念意义。
孙玉华觉得时间还早,起啥名字啊?再,娃娃跟冬子、梅子一个辈分,是不是顺着“冬”字往下顺延啊?
按照日子,娃娃在来年二月出生,跟冬字不沾边。
柳进原呵呵笑道:“名字只是个符号,家里没这个讲究,随便起……”
冬子和梅子听了,就盼望起来。
他们也有弟弟、妹妹了,可以捏着、抱着、哄着玩了。看看苗,只要捏一下五一,就急眼了。
这时候,学校放暑假了。
田大旺本想回老家探亲,可公私合营正在推进,一时半会地走不开。孙梅英怀着身孕,不便长途颠簸,就给老家写信报喜。
天很热,要避避暑。
田苗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冬子和梅子报了暑期培训班,是苏红霞联络的,让娃娃学点才艺,培养一下兴趣爱好。
冬子学绘画,梅子学弹琴。
“苗,你也去啊!”
梅子想苗做伴,孙梅英让苗也去。可田苗不舍得花钱,就摆摆手,:“娘,我不喜欢弹手风琴。”
三人组第一次分开,田苗有点不习惯。
可她长大了,不能再像时候那样跟冬子凑在一起,不分彼此。
*
战争结束了,蒋爱华回到了沪上。
赵国江又惊又喜。盼了那么久,终于回来了。
这天,赵国江陪着蒋爱华来到部队大院,拜访柳进原。这是田大旺提点的,:“爱华同志最好去部队上。”
柳进原很看重蒋爱华。
蒋爱华是电码专家,在战场上立了功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刮民党反动派跟米帝国主义勾结起来,不间断地往东北地区空投特务,刺探情报,破坏交通设施、破坏生产。甚至还投放了先遣队员和一大批武器装备,妄图在深山老林里游击。
作为大本营所在地,蒋爱华多次破解电码,为抓捕特务做出了贡献。东北边防军那边挽留她,可她想着赵国江,还是回到了沪上。
蒋爱华的关系在志愿军接待处。柳进原出面,把她的关系转到了军区。
军区有无线电部门,专门负责无线电侦听、电子干扰等工作。部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在跟米国人对垒时,因为无线电技术方面的短板,吃了很大的亏。
徐科长很惋惜,电讯处是需要人的,可编制缩减了。
蒋爱华自己也更喜欢部队。
和平时期,得就是信息电子战,正好能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