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远行
*
远在金陵城。
柳进原电话过去, 跟进军了几句。今年提倡过革命化春节,过年不休息,战略研究所没什么要紧事, 能挤出一点时间, 回沪上看看。
柳进军一听, 很高兴。
“欧呦, 还真是巧, 苗也回来了……”
柳冬梅听到苗回来了, 顿时兴奋起来。
“爹, 咱们大年初二就回去……”
“好。”柳进原点点头。
柳冬梅想赶在苗出发前, 见上一面。苏红霞赶紧张罗着订火车票,梅高兴坏了,忙不迭地收拾书包,嗷嗷着去看外公外婆。
大年初二, 柳进原一家搭乘火车抵达沪上。
孙梅英接到电话,就忙乎开了。
“和面, 包饺子……”
本来, 柳进军去他那边, 把大旺一家都请过来, 好好聚一聚。可住在部队大院,这么多人过去不方便。再, 柳进原不想露面,老同志都调走了,院里都是生面孔, 太过敏感。聚会地点,就搁在了大旺家。
到了半晌午,三家人到齐了。
不管大, 都穿着绿军装,满满一屋子。
“都齐了,就差冬子一个了!”
孙梅英晃得眼花,不由得想起了冬子。
人多地方,娃娃们都长大了,挤得插脚的地方都没有。五一领着男孩子进了北屋,苗拉着梅子进了南屋,梅和跃跃跟着,一个九岁,一个十岁,都是学生了,一双大眼睛盯着苗,特别好奇。
这就是冬子哥哥画上的苗姐姐?好像不一样嗳。
梅很纳闷,跟跃跃咬咬耳朵。跃跃捂着嘴笑笑,不错眼地盯着苗,惹得苗有点心虚。
梅子咯咯笑着,了好些梅的趣事。
“听苏阿姨,梅把冬子的画册翻出来了,一见面就缠着冬子哥哥画像,要画一百幅……”
田苗一听,心更虚了。
她不晓得冬子画了几幅素描?送给她的画册里就有一幅。
家长们在客厅里话,孙梅英忙着沏茶。孙玉华家的敏敏三岁半,圆滚滚的,从这个屋蹿到那个屋,乐颠颠的。
桌上摆着面盆和饺子馅,猪肉白菜的,调了油,香喷喷的。
孙梅英乐呵呵地:“面和好了,咱们中午吃饺子……”
柳进原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一起动手吧。”
柳进军、孙玉华,还有苏红霞都挽起了袖子,有擀皮的,有包馅的。敏敏过来凑热闹,被跃跃一把揪回去,圈在屋里不准出来。
正忙着,田大旺下班回来了。
“呦,真热闹啊!”
着,就系上围裙,准备下饺子。
“你们负责包,我负责煮!”
这边包着,那边煮着。
一盘一盘的饺子,热气腾腾的。
将们先吃,端着盘子,沾着醋汁,美味可口。
热热闹闹地吃了饺子。
将们下楼玩耍去了,大人们关着门话。
外面的事太敏感,就拉拉家常。
梅子今年毕业,在空军实习,搞宣传工作。柳进原担着心,可担心有什么用?毕业分配是统一的,不好托关系走后门。
到学生们不上课,到处串联。孙梅英叹了口气,:“这么下去哪行啊?”
“娘,不用担心,三月就复课了……”
赶在“春节”前,上面发了通知,要求师生们一边上课,一边革命。
关于五一、凯凯、三子的未来,田苗提了一句,能早点参军最好,在部队上学文化,考军校。
柳进原点点头,留意一下。
当天晚上,梅子和苗住在一起。柳进原陪着苏红霞回娘家,梅想留下又想去看外婆,对了会手指,到底还是去了外婆家。
第二天,一家人返回了金陵城。
田苗也要出发了。
她跟五一好好谈了谈,像个大人那样。
“五一,学校复课了,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用得着……”
“姐,你放心,冬子哥哥跟我过……”
五一懂事多了。他最佩服的就是柳冬生,下决心要像冬子哥哥那样,当一名革命军人。
田苗看着五一,个子蹿起来了,比她高了半头。
大年初四,田苗要返程了。
孙梅英千叮咛,万嘱咐的。
“苗,过生日记得吃个煮鸡蛋……”
“嗯。”田苗点点头。
下个月,她就满二十三岁了。或许,要在港岛度过吧?
*
跟家人道别后,田苗踏上了归程。
抵达京城时,同事们都上班了。
田苗跟江黎明去第五办公室报到。她以为要去港岛,继续那边的工作。可上面有了其他安排,让他们去西山培训。
这一回,培训时间比较短,只有一个星期。培训内容是擒拿格斗、反跟踪,反窃听等保护措施,就像上次培训的加强版。
田苗有了猜测,这是有新任务?
果然,培训结束后,梁组长:“组织上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欧洲那边缺人,安排你们过去,为期两年……”目的地是法国,在驻法大使馆做翻译工作。江黎明是组长,汇报对象依然是梁组长。
田苗和江黎明接受了任务,就准备出发。
这一回,田苗没再隐瞒。
她给家里写信,:“爹,娘,我要出差了,恐怕不方便写信,不要挂念……”
这是梁组长特许的,外派时间比较长,让家里有个思想准备。她想跟冬子一声,可想着纪律,还是忍住了。若是有心,冬子会听到的。
办好了手续,田苗跟江黎明搭乘飞机飞往欧洲。
在港岛转机时,联络处派了两位同志过来,提着一个黑色手提包。江黎明不动声色,把一个同款黑提包交给了来人。田苗在一旁掩护,注意着周围的动静。上了飞机,没有任何异常,才稍稍松了口气。
到了巴黎,有使馆的同志开车来接。
江黎明和田苗穿着黑色毛呢大衣,系着围脖,提着手提箱。这是统一配置的,出国人员专属,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
使馆包括办公区、大使官邸、馆员公寓等。
到了地方,房间安排好了。第一个任务是睡觉,倒时差。
田苗一头扎到床上,睡了一整天,才缓过劲来。
第二天,田苗跟江黎明一起去见负责人。
负责人姓张,三十来岁,穿着中山装,风度翩翩的,很儒雅。他先介绍了巴黎及周边国家的情况,接着强调了纪律。
“同志们,外交战场上虽然看不见硝烟,但充满了危险……”
欧洲各国是老牌帝国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非常激烈。虽然跟我国建交了,更多的是出于利益考虑,在具体事务上受米帝影响很大,对立面很多。
“防跟踪,防窃听,时刻保持着警惕……”
工作纪律要求,出门要三人一路,统一行动,不能分开。一个是安全,另一个是防止跑路。不管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都出现过叛逃事件,影响极其恶劣。
短暂的培训后,田苗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跟江黎明在一个办公室,主要工作是翻译资料、收集各类信息,跟在港岛类似。她有着语言天赋,适应得很快。江黎明学得是英语和德语,后来选修了法语。当初,是想跟苗多照面,没想到派上了用场。
相比起港岛,这里更是危险。
到处是间谍,布满了陷阱,还有策反活动,拿金钱、地位加以引.诱。在这样的花花世界里,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革命理想很容易犯错误。
*
三月一号,学校开学了。
五一上了高中,学制改为两年。
高校停止招生了,改成了社会教学。工厂企业办起了职工大学,从工人中选拔人才,进入课堂学习,学期一到两年,毕业后继续从事一线工作,为技术革新下了基础。
学生们安静了,工厂单位闹腾起来。
领导干部有上来的,也有下去的,生产秩序受到了影响。上面号召“抓革命,促生产”,革命的同时不能耽误生产,不然吃啥喝啥?
可闹腾开了,就刹不住车。
这种状况持续了几个月。
稳定下来时,已是下半年。上面再次强调革命很重要,生产更重要,若是不搞好生产,岂不是违背了革命的初衷?
远在异国他乡,田苗关注着国内动向。
在以往的印象里,运动期间是乱糟糟的。可实际呢,混乱只是一部分,大部分都在岗位上从事生产。尤其是国防工业自成体系,跟地方上隔着一道防护墙,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也因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注1)
这很了不起,从原子.弹到搞出氢.弹,米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半,而我国仅用了两年零两个月。(注2)
这个速度,令全世界震惊。
这么难啃的骨头,是怎么啃下来的?
这是团队作战精神,靠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继而发挥了最大效能,这是制度的优越性。接下来,是型原子.弹、核.潜艇研发。这是在水下发射的,更隐蔽,更不易察觉,攻击力也更强,更有威慑力。
想到这些,田苗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当然,运动的不利影响也有。
外交工作受到了干扰,对外交流活动减少了,国事出访暂停了。其间发生了一些事情,很快纠正过来了。但统战工作、情报工作照旧。
田苗和江黎明收集的情报传回国内,很快送到某部门作为参考。这对下一步改变外交策略,缓和米帝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
苗出差了,柳冬生转正后才晓得。
他是从孙姑姑那里听的。
见习期满,回沪上探望,才晓得苗好久未跟家里通信了。
孙姑姑担着心,:“出差咋忙成这样?”还把那封信拿给他看。他立马猜到了,苗恐怕不在国内,可这话却不敢跟孙姑姑。
回到营区,柳冬生投入到了训练中。
也唯有这样,才能把内心的思念缓解一二。他要等苗回来,要跟苗表白。他甚至想跟父亲听,外交人员多长时间回国一趟?
到了七月,柳冬梅从军校毕业了。
她留在了空军某部,从事宣传工作。
苗跟她提过:“要想办法调到军分区……”
她答应了。父亲也有这方面的考虑,空军那边太复杂,要么去军分区,要么回军区总部。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不甚明了。
直到几年后,柳冬梅才明白苗帮了大忙。离开那里才能避开一些事情,那些事情很麻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