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惊喜
*
抵达沪上, 已是第二天下午。
田苗穿着黑色毛呢大衣,提着手提箱,出了检票口。
站前广场红旗招展, 人山人海。
列队进站的大多是知青, 穿着军大衣, 背着行李, 提着网兜, 大呼叫, 兴奋异常。
一张张年轻稚气的面孔, 青春洋溢。
田苗看着, 很是感慨。
这会儿豪情满怀,过几年回来时,已是疲惫不堪。
五一若不是参军走了,也是其中的一员吧?
自去年开始, “上山下乡”增大了力度。运动期间积攒了三年的初中、高中毕业生,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城市, 奔赴祖国各地, 成为建设中的一员。
幸运的去了边疆农场。
都是国营的, 规模很大, 早年有农垦战士下了基础,有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等, 半机械化作业,条件相对较好。生活设施也很齐全,有宿舍、食堂、卫生院、商店、邮电所、托儿所、学校、电影院, 还有发电厂、米场、养猪场、畜牧场、加工场等等。
兵团农场采取军事编制,师级以下按照团、营、连、排、班、组划分,知青们都是兵团职工, 按月领取工资,还有边疆补贴,工资标准比城里高一截子,算是名副其实的“知识青年”。再加上,上百号人聚集在一个连队里,有有笑,热闹得不得了。
知青们的到来,带来了城市理念和文化生活,也带来了青春活力。他们跟兵团老职工一起,发挥着光和热,谱写着壮丽的诗篇。
从后世来看,意义重大。
那一望无际的大农场,成了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瓜果之乡,养活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从战略上来看,兵团上下闲时务农,战时化身为戍边战士,成为稳定边疆的一份子。
去农村“插队落户”,就不一样了。
知青们坐着马车来公社报到后,由“知青办”统一管理,一组七八个人,分到各个大队村寨。队里划出一块土地,备了几间屋子,作为知青点。知青们挥着锄头下地劳动,跟社员们一样挣工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村缺水少电,蔽塞落后,生活很枯燥。后勤也跟不上,吃喝都成问题。年纪的初中生,初来乍到啥都不会,哭鼻子的大有人在。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磨炼意志。
短期还好,如果是长期的,是一种浪费,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田苗不希望五一、三子走这一条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了文化知识,才能发挥出更大效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出了站,坐上电车。
田苗看着窗外的景致,感到特别安心。这是她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一草一木是那么熟悉。也唯有回到这里,才有家的感觉。
跟上次回来一样,田苗未电话。
她突然出现在家门口,搞了个突然袭击。
孙梅英刚下班回来,听到敲门声,以为是三子。
她过来开门,嘴里嘟囔着:“三子,咋又不带钥匙,了多少遍了?”可拉开门,看到一位年轻姑娘站在门口,穿着黑色毛呢大衣,系着红围脖,亭亭玉立。
“苗……”孙梅英又惊又喜,声音都在颤抖。
“娘……”田苗像时候那样喊着娘。
“苗,你可回来了……”
孙梅英忙不迭接过手提箱,把人往屋里让。
“苗,快坐下,跟娘,你都在忙啥啊?”
孙梅英激动得不知啥才好。
田苗抿着嘴,看着梅英同志。
两年多未见,梅英同志变化不大,还是那么精神。
孙梅英也不错眼地看着苗。
头发长长了,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下巴颏尖了,眼睛更大了,有了大人的模样。
过了年,苗就二十六了。搁在过去,娃娃都满地跑了。
想到这个,孙梅英心里直鼓。
苗忙着工作,是不是把个人问题给忘了?
她想问问,又怕苗害羞。
她憋了半天,实在憋不住了,才拐着弯问道:“苗,你们单位男同事多吗?”
“娘……”
田苗瞅着梅英一脸八卦,就明白了。
这是提醒她考虑一下个人问题。
田苗赶紧岔开话题,省得梅英刨根问底。
可孙梅英孜孜不倦,旁敲侧击道:“苗,梅子谈对象了,是你柳伯伯战友家的孩子,过去也在大院里,时候就认识梅子……”
田苗一听,竖起了耳朵。
梅子的对象,搞不好她也认识。她把过去的伙伴扒拉了一遍,却猜不出是哪一位?孙梅英也不晓得名字,刚谈的,还没带过来见长辈。
正着,三子放学回来了。
看到苗,腼腆地笑着。
三子长高了,细细条条的,跟竹竿子似的。
田苗问了学习,晓得三子成绩很好,稍稍放了心。
晚饭做好了,田大旺还没回来。
孙梅英:“你爹去市里开会,搞什么会战,忙得很,咱不等他了,趁热吃吧……”
吃罢晚饭,三子回屋办作业。
田苗跟孙梅英一边听收音机,一边话。
“苗,上一回冬子来探望,一个劲儿地听你呢……”
孙梅英突然冒出来一句。
田苗一阵紧张,就像被人窥破了秘密。
“苗,娘觉得冬子不错,知根知底的,就是离得太远……”
“娘,您啥呢?”
田苗脸一红。好在灯光昏暗,看不出什么来。
“苗,你能不能调回来啊?”
孙梅英早就相中冬子了,柳大哥也有这层意思。
可冬子在营区,苗在京城,离得实在是太远了。柳大哥,若是娃娃们乐意,就想办法调到一起。可苗一走就是两年多,连个面都见不到,上哪儿商量去?
田苗心,工作那么特殊,哪里调得回来?
可这话不能跟梅英,只好支支吾吾。
孙梅英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来。
正在这时,田大旺回来了。
看到苗,呵呵直笑。
还从屋里取出了毕业证书,显摆了一下。
“苗,爹毕业了,拿到大专文凭了……”
要,这可不容易,夜大念了好些年,终于毕业了。
田苗抿着嘴笑着。
大旺同志越来越成熟了。以前,怕大旺同志犯错误,现在想想,太看大旺同志了。
*
在家里休息了一天。
不用考虑工作,不用考虑任何事情,像个普通人那样。
田苗悠闲自在,又变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姑娘。孙梅英也宠着苗,啥都不让她干,还:“工作那么累,好好歇歇。”
到了第三天,田苗去部队大院,探望柳叔叔一家,还有梅子。
柳冬梅接到电话,就赶了过来。
她穿着草绿色军服,英姿飒爽。见了苗,一把抱住,差点忘了自己是个军人。
“苗……”柳冬梅抱着苗,舍不得松开。
“梅子……”田苗眼眶微湿,也很激动。
梦里想了那么多回,终于又见面了。
当天下午,柳冬生得了消息。
是梅子来的,跟他:“哥,苗回来了,你也快点回来……”
趁着星期六,柳冬生请了假,赶往沪上。
他想给苗一个惊喜,就像当初苗来看他那样。唯一不同的是,他那时在见习期,而现在早已经转正了,还提到了营级。
下了火车,天刚摸黑。
柳冬生急匆匆地赶到机关大院。
他进了楼栋,三步并做两步爬上楼。
站在门口,他屏住呼吸,叩响了房门。
“谁呀?”一个甜美的声音传来。
柳冬生的心咚咚直跳,是苗,他听出来了。
他想答应一声,可喉咙就像被堵住了。
“谁呀?”声音到了门口。
“是我……”
开门的那一瞬间,田苗就愣住了。
昏暗的灯光下,柳冬生站在那里,穿着军大衣,戴着解放帽,英姿挺拔,跟她记忆中一模一样。
“苗……”
“冬子……”
田苗本算星期天过去,可没想到柳冬生抢先了一步。
巨大的喜悦,充盈着内心。
那种幸福感,令人陶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