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归来
*
“春节”过后。
正如田苗所预料的, 缓和关系的举措进一步推进。
这一段背景省略。
这一系列举动,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了。
可不和.谐的声音依然存在。
斗争还在持续,原则问题一定要坚持。田苗提交了分析报告, 阐明了要害, 跟米帝交道不能手软, 不能随着他们的意思, 要按照自己节奏行事。
报告递交上去了, 作为参考。
这时候, 田苗接到了回国通知。她和江黎明任期已满, 即将回国述职。
他们收拾了行李, 有大量的期刊杂志,都是科技文教类的。另外,还有一些原文版图书,涵盖了机械、化工、原材料、生物、医学等等, 都是公开发行的,不涉及到机密。
使馆这边也准备了一个外交邮包, 装满了文件资料, 封上了口, 盖上了印鉴。
“江黎明, 田苗,这个随身携带, 请务必带回国内,交给上级部门……”
出于安全考虑,随行的还有两位同志。他们是来欧洲考察的, 正好一起回国。
九月的一天,一行人登上了返程飞机。
一路上,田苗和江黎明盯着邮包, 不敢合眼。吃的东西都是随身携带的,尽可能不接触飞机上的餐饮。上厕所也很心,二人替换着,邮包跟前不少于两个人。
路上转机,也未下飞机,就在客舱里呆着。他们持有外交.护照,有一定的特权,可中途国家未跟我国建交,还是谨慎为好。
抵达京城时,已是第二天上午。
飞机落地的那一刻,二人长舒了一口气。
到家了,安全了,任务就要完成了。
旅客们下了飞机,田苗等人留在了最后。当他们走下旋梯时,看到一辆黑色汽车停在那里。
这是单位派来的,把人和邮包直接接回去。
田苗上了车,怀里还抱着邮包。
江黎明取了一大堆行李,随车返回单位。
进了办公大楼,验了封签、交接了邮包,才算完成了任务。
担子落了地,二人相视而笑。
欧洲司的领导瞅瞅二人,面色苍白,眼里布满血丝,就大手一挥,:“你们两个先回去休息,倒一下时差,明天下午过来汇报……”
田苗和江黎明各自返回宿舍,就一头倒在了床上。
太疲劳了,全靠意志撑着。
林恪静听到消息,就赶了过来,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
“江黎明,先吃点东西再睡……”
林恪静嘘寒问暖,江黎明有些感动。
他明白家里的意思,若不是心里有着苗,是该考虑一下。可他放不下苗,不想再错过了。
述职工作持续了两个星期,该汇报的都汇报了,该总结的都总结了。不管是欧洲司,还是刘主任那边都很满意。
“好了,给你们放个假,好好休息一下……”
江黎明领了假,想约苗出去逛逛。
京城的秋天特别美,蓝天白云,不论到哪儿都心旷神怡。可看到苗忙着订火车票,迫不及待地要回家,就把话咽了回去。
“苗,我送你去车站……”
“喔,不用了,我没带啥东西……”
田苗摆摆手。
心,林恪静对江黎明有意思,一天要来晃悠个两三遍,不能让人家误会了。
可江黎明不由分,执意要送。
还买了几包京城特产,捎回去,让家人尝尝。
林恪静也过来凑热闹,:“苗,我跟江黎明一起送你!”
田苗推让不过,就点了头。
大包包,都是吃的。那京城特产一封一封的,贴着大红色的封签儿,用线绳子拴着,很显眼。
林恪静开玩笑:“苗,这么着急赶回去,是不是有人等着啊?”
“恪静,啥呢?”
田苗着急回家,是担着心事儿。
爹娘可好?三子高中毕业了,是待业在家还是下乡了?跟五一那会儿不同,参军名额有限,应届毕业生挤破了头,除了特招的,主要倾向于农村地区,基本上没啥希望。
大学招生也一样。
去年秋天,高校恢复了招生,采取推荐方式,名额都分到各县、公社,从“知青”中选拔。选拔的前提是思想好、劳动好、肯吃苦,文化课也要过关。
田苗怕三子脑子一热,就下乡了。
十七岁的少年,得锻炼多长时间才合格?地方上的推荐看似简单,里面的道道多着呢。不如留在城里,等到七七年恢复高考,凭自己的本事上大学。
另外,她还想见一个人,那就是冬子。
他们有一个约定,却耽搁了一年零九个月。在这期间,未电话,未通信,全靠想象交流着。
田苗急匆匆地往家赶,连电话都没顾得上。个人私事不好公家的长途电话,去邮局电话太贵了,不如把钱省下来,买点好吃的。
路过金陵城,田苗想着冬子,还是忍住了。
搞突然袭击固然浪漫,可那是部队,要注意影响。反正,早晚都要见面,不用急着这一会儿。
列车抵达沪上,已临近中午。
田苗提着大包包下了车。
跟京城不同,九月的沪上还很炎热。旅客们穿着短袖衬衣,一副夏季装扮。
田苗到了家,热出了一头汗。
看到三子坐在桌前看书,才放了心。
“三子,你咋这么老实啊?”
“姐……”
三子呲呲牙,有点不好意思。
原来,跟三子同年毕业的凯凯,拿了特招名额,要参军入伍了。在部队当兵的五一,通过了文化课考试,要上军校了。三子受了刺激,不再贪玩,就老老实实用起功来。
田苗问起爹娘,三子:“爸爸去干校了,周末才回来,妈妈快下班了……”
正着,孙梅英提着一篮子青菜进了门。
她看到苗,就一把抱住。
“苗,瞧你瘦了一圈,快躺下……”
孙梅英把苗按在床上,啥都不用干。田苗顾不上疲劳,悄悄地:“娘,可不能让三子下乡哦!”
“放心,娘早有算,娘准备办退休,让三子顶替……”
“娘,您还不到退休年龄……”
“苗,娘今年四十九,就差一年……”
按照规定,女职工五十岁退休,想提前就得医院开证明,按照病退办理。孙梅英想跟单位商量,让三子干个临时工,到明年满五十岁的,就办退休手续。
“苗,闭上眼睡一会儿,等饭好了,娘喊你……”
田苗的脑袋一挨枕头,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苗闭着眼,就像时候那样,乖乖的……”
孙梅英看着苗,一脸慈爱。
做好饭了,也舍不得喊人。
在家里格外安心,田苗睡了两个时。
当她醒来时,已恢复了元气。
“娘……”
“哎……”
孙梅英调休了半天,守着苗。
她最关心的就是苗的个人问题。柳大哥跟她提了,冬子来探望,也吭吭哧哧地汇报了,就等着苗回来呢。
可苗的工作太特殊,就忍不住问道:“苗,以后不会再出差了吧?”
“嗯,不会了……”
田苗怕梅英同志担心,就做出一副很有把握的样子。
孙梅英把话题转到了冬子身上。
“苗,冬子去了京城……”
田苗这才晓得柳冬生调到了总参作战部,跟她在同一座城市,看着同样的风景,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苗,这是冬子的信箱……”
孙梅英没有具体地址和电话,只有一个信箱号码。柳大哥,出于安全考虑,驻地是不公开的,电话也是保密的,京城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要求严格一些。
田苗掏出钢笔,记下信箱号码。
心,难怪没看到冬子来信,怕是不方便吧。
完了冬子和梅子,孙梅英提到了柳进原。
“苗,你柳伯伯也调回来了……”
原来,部队做了调整,柳进原调回了军分区,担任战略研究所主任。苏红霞也随着调动,回到了军区总医院。后勤处安排住处时,征询了柳进原的意见,把过去住得那套楼房粉刷一新,让柳进原一家搬了回去。
田苗一听,高兴坏了。
冬子和梅子对那里念念不忘,童年的记忆就在那里。
她呢,也对那套房子有着特殊感情。
现在梅子成家了,住在大院里,有了自己的家。柳伯伯、苏阿姨也搬回来了,真是再好不过了。
*
在家里休息了一天。
田苗跟三子一起去部队大院,探望柳伯伯、柳叔叔一家。
梅子提前得了信,就给柳冬生了一个电话。
这是部队内线,外面是不进来的。
柳冬生一听,嗓音都在颤抖。
苗回来了,马上就能见面了。
他恨不得立刻赶回去,好跟苗:“咱们报告吧!”
可理智告诉他不能冲动。
挂了电话,柳冬生掐着点儿,往家过去。
苏红霞握着话筒,忍着笑。
“冬子,苗也在,我让她听电话……”
见梅凑过来,就赶紧揪到一边,不准偷听。
柳冬生紧张起来。
当话筒里传来了苗的声音,他的心都快蹦出来了。
“苗,你回来了……”
“喔……”
田苗哼哼唧唧,扭捏起来。
隔着话筒,二人红了脸。
屋里的人都回避了,静悄悄的。
柳冬生刚想什么,就听到梅一声大喊:“哥,我把你画的画儿,都拿给苗姐姐了!”
“梅,把电话放下……”
只听“咔哒”一声,话筒被按下了。
柳冬生喏喏道:“苗,梅就是调皮……”
“嗯……”
田苗除了嗯,不晓得啥才好?
没挑破之前,大大方方的。挑破之后,反倒拘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