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凌王「裸奔」之事很快就传入宫中,皇帝大发雷霆,把他禁足在凌王府一个月。
这原本对太子府来是一个好消息,只是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
凌王怀疑此事是太子派人干的,梁贵妃也在皇帝面前告了太子一状。
皇帝虽然不相信太子会做出此等有失皇家颜面之事,但心中对他不免也产生了猜忌。
近日来,北部边关一再告急,北戎国军队频繁侵扰东盛国边境,十分猖狂。
皇帝召集朝臣商议应敌之策,朝堂上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主战,一方言和。
以首辅顾德年为首的部分朝臣力求主战,以丞相赵迁为首的部分朝臣力求言和。
顾德年与赵迁两方人公公有理,婆婆有理,争论不休,皇帝也是难以抉择。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一圈,最后落在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吕墨言身上,“吕爱卿,你的看法。”
吕墨言走到大殿中间,回道:“启禀陛下,臣主战。”
赵迁听言,双目一瞪,“吕大学士,你一个新晋官员,对战场上的局势又不懂,你凭什么主战?”
顾德年见吕墨言与自己的立场相同,自然要维护他,对赵迁冷嘲热讽的道:“赵丞相,新晋官员怎么了?新晋官员难道就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替陛下分忧解难?你身为朝中元老,居然倚老卖老,欺压新晋官员,也不怕人笑话。”
“你……”赵迁气的吹胡子瞪眼。
皇帝怕两人又要吵起来,连忙道:“好了,两位爱卿都别吵了,吕爱卿,你但无妨。”
“是,陛下。”吕墨言沉声道:“北戎国屡犯我国边疆,其目的已十分明显,两国迟早必有一战。即便我国想要言和,北戎国恐怕也不会同意。”
赵迁反驳道:“谈都没谈,你怎么就知道他们不同意?”
吕墨言反问道:“那赵丞相我问你,战都没战,你怎么就知道我国不过北戎国?”
“战争会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言和才能避免百姓遭受战乱之苦。”赵迁大义凛然道。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我们征战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让我国能够长治久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若一味的言和,只会让对方以为我国软弱可欺,不敢与他们一战。到时候即便北戎国同意言和,换来的也只会是不平等的言和,屈辱的言和。”
“敢问赵丞相,这样的言和有何意义?”
“敢问在场的诸位大人,这样的屈辱你们可愿意忍受?”
吕墨言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以顾德年为首的一众朝臣皆情绪激动,义愤填膺。
“我们宁愿与北戎国血战到底,也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屈辱。”
“没错,六年前北戎国已夺取我国五座城池,如今还想要得寸进尺,简直欺人太甚,我们绝不能和他们言和。”
“不错,就跟他们血战到底,夺回丢失的五座城池,一雪前耻。”
赵迁的党羽之中也不乏血性之人,他们的内心也被激起了斗志,只是顾及赵迁在场,没敢表露。
吕墨言又继续道:“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我国军队已经休养生息多年,相信边疆的将士也都迫不及待想要上阵杀敌,夺回丢失的五座城池,将敌军赶出我国边疆,扬我国威。”
吕墨言着看向梁坤,“梁大将军,我的没错吧!”
“这……”梁坤心虚的直冒汗,他下意识看了赵迁一眼,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顾德年冷嗤一声,“哼,梁将军,你这般支支吾吾,犹豫不决,不会是怯战了吧?”
满朝文武百官在场,皇帝还在龙椅上坐着,梁坤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怯战。
他挺了挺胸膛,道:“顾首辅未免也太看轻本将军了,本将军身为军中主帅,又岂会怯战……”
“好。”顾德年抢先截断梁坤后面的话,“我朝有梁将军此等骁勇善战的主帅,又何愁不能击败敌军?”
“陛下,如今边关将士皆斗志昂扬,再加上有梁将军的率领,老臣相信此战我们必胜,到时候我军再乘胜追击,定能将我国北部丢失的五座城池夺回,一雪当年之耻。”
“眼下是我军与敌军交战的最好时机,还望陛下当机立断,以免延误军机。”
“臣等附议。”以吕墨言为首的一众朝臣也都纷纷附和。
李绍身为东盛国一国之君,当年之事对于他来,也是奇耻大辱,他又何尝不想将失去的城池夺回。只是这些年两国一直相安无事,他并不想主动挑起两国战争。
可如今北戎国一再来犯,实在是欺人太甚,让人忍无可忍。
他当即道:“好,朕就依诸位爱卿所言。梁坤听旨,朕命你即刻赶赴边关,率领大军与北戎国开战,不得有误。”
梁坤此时已经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接旨,“末将领命。”
……
第二天,苏烈便随梁坤赶赴边关,临行之前,在苏氏医馆与众人告了别。
与他随行的还有雷云和无霜,雷云和无霜善于隐匿踪迹,他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协助苏烈截获梁坤与北戎国来往的密信。
由于军中没有女子,所以无霜是女扮男装充当苏烈的亲兵留在他的身边。
这也是苏瑾特意安排的,一来是希望两人彼此有个照应,二来是希望两人朝夕相处,可以日久生情。
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两人对彼此应该都是有好感的。尤其是苏烈,自从入京以来,就天天往医馆跑。
是来看她和苏梁的,一双眼睛却总是控制不住追随着无霜的身影。无霜虽然依旧冷冰冰的,但时不时也会偷偷看他几眼。
这些苏瑾都看在眼里,她也有心想要撮合两人,所以就出了让无霜女扮男装充当苏烈亲兵的主意。
苏烈当然是求之不得,无霜一开始不同意,但是她家主子和夫人统一战线,她不能违抗主子的命令,便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