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协作 昨夜笙歌今朝送行
昨夜笙歌息, 今朝送行人。
文靖安一大早先送陈崇章出西门,然后和文妙安从西门那边骑马绕到南门外的淮河渡口。
清的淮河边氤氲着一层淡淡的薄雾,路上行人稀稀落落, 河中舟船零星几只, 与昨晚詹事府繁盛热烈的践行宴会不同, 此时的淮河渡口还是空荡荡的, 能听到波浪拍两岸的哗哗声,潮水来了又去。
唯一的热闹是渡口旁的石道古亭, 林宁宴等人在那儿集结。
文靖安和文妙安到了之后不久,林宁宴开始命人核对人数,周洵在那边应付鸿胪寺来送行的礼官, 那些随行的官员和二十一个国子监监生各自与家人道别,确认人数无误之后,林宁宴先让国子监生们上船, 部分随行的官员也陆续登船。
周洵在那边和鸿胪寺的礼官交割清楚, 走到文靖安等人身边来, 周洵脸上多了几分肃然,这算是他进入办事状态的模样,他先问林宁宴:“我那边都好了,你这边呢?”
林宁宴指了指他自己,再指了指文妙安,道:“就剩我俩了。”
周洵微微颔首,又跟文靖安道:“文老弟, 话不多了, 我一定快去快回。”
文靖安道:“有劳周大哥。”
罢,他把行囊还给文妙安,叮嘱道:“路上有事及时跟宁宴和周大人商量, 自己心点。”
文妙安接过行囊,回道:“好,我记住了。”
林宁宴道:“你跟严素光共事的话,和其他官员交道的事尽量让他去出面,那样会省去你很多麻烦,有事解决不了的,或者容易得罪人的,自己心里没底的,不要强行去做,把殿下搬出来挡着。”
文靖安点头道:“放心吧,我有分寸。”
完这一句,双方拱手作别,文靖安留在原地,目送他们三人登船。
这条船将从淮河出发,然后驶入一段向北的运河,这段运河与京城北面的江水相连,进入江水之后往东顺流而下,直达江州与沪州的出海口,然后他们在出海的海港登上西海的蒸汽轮船,从沪州、浙州、南州的海岸线南下,到了南海之后西行,沿着海东州、海西州、南诏郡、泗州的海边航线到达剑州,剑州继续西行进入西海,穿越西海大洋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今天是五月十三,顺利的话,他们在七月份,最迟八月份应该就能回来了。
送走三人之后,文靖安扫去那份送别时的怅然落寞,长长吸了一口气,策马回头。
接下来他的目标很明确,第一是继续印刷报纸、推广报纸,并且筹备第二期的新内容。
第二是和严素光配合筹建化肥厂,这里边有无数的琐碎事情要考虑,要去处理,但放在他的专业上主要有两个考量,第一个是厂房和生产线规划建设,第二个是寻找化肥生产原料。
这两个方面他都有点心虚,以前他只是在实验室做一些化学检验工作,对于大型化工生产线方面的知识只记得一些皮毛,现在一下子要应用到实际,征地建厂,开矿生产,他心里确实没底,但他已经不能退,这不仅仅是他自己选的路,也是这个大盛朝需要他带领君臣百姓走上这条路。
起码目前为止,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他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想。
他先回翰林院印书局去看了报纸印刷的情况,经过他前面事无巨细的亲自操持,詹事府跟过来的记事官和印书局的官员已经把整套印刷流程走熟,即便他不在也不会有大问题,而且他实行的又是“奖金制”,亦即把从那些书商手中赚到的钱,取出部分分给这些帮忙的官员,不让他们白干活,这些人本来就是底层官,能在他文探花手底下办事又有比俸禄还高的奖金可拿,在这套“公家部门、私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激励方式之下,没有人偷奸耍滑,每个人都在脚踏实地办事。
有了这层保险,他可以放心去找严素光谈第二件事了。
严素光提前派人送了一张纸条过来,上面写着:午时之前我在中书省,午时后我到詹事府。
和聪明人共事就是让人省心,你想什么人家先一步想到了,总是让你感觉很舒服,距离午时还有一段时间,文靖安便把筹建厂房、寻找生产原料的想法和计划初步写下来,中午简单吃了点东西,准时到詹事府去和严素光碰头。
周洵和林宁宴一走,萧慈祐特意在詹事府给他们准备的这个办公室便空落落的,除了两个充当跑腿性质的待诏九品官,整个办公室就他和严素光两个人。
和严素光不用讲虚礼,直入主题就行。
他先是将自己写的“计划书”给严素光看,然后让那两个待诏找来京城附近的地图挂在墙上,他就地图上的河流走向跟严素光逐一解。
“我们先厂房,厂房的位置我有三个考虑,第一是要交通便利,选址得放在能通船的河道两边,生产出来的化肥都是以成千上万斤来计算,直接走河道运输经济实惠。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能直接与官道相连再好不过,要是不行,我们得再修一条新的路。”
严素光专心致志道:“嗯,这点好理解,第二个呢?”
“化肥和农药这两种东西都有毒性,容易污染水源和土地,所以厂房必须建在人烟稀少处,且在河道下游,最好能找到一处先盛放污水的洼地,待污水处理静置之后再排放到河里,实在没有,我们也要动用人力挖出一个大池塘。”
意思就是金山银山都不如绿水青山,他们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严素光认同这条先进的环保理念,微微颔首,问道:“第三呢?”
文靖安看着地图,深吸一口气。
“第三个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来,除了化肥厂、农药厂,后面我们还要建造生产其他化工材料的厂房,还有炼铁厂、炼钢厂等等,所以这个化肥厂只是一个引子,引出后面一片巨大的工业区,我们把所有的产业都聚集在这一片地方。”
严素光:“就像集市一样,把卖柴米油盐的聚到一块,把卖布匹丝绸的聚到一块?”
文靖安:“对!所以我们选的地方不仅仅是建造一个化肥厂,旁边还要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严素光:“好,这个我记下了,我会根据你的要求,发函让工部的人去找,找到了合适的我们一起去看,最后你来定夺。”
这就是人家严素光的优势了,厂房选址的事如果没有她出面而是文靖安自己去办,能不能见到工部的人都难,更不要谈让工部的人帮忙找地方。
厂房选址三项原则他们了达成共识,接着就是寻找生产原料。
这一步最为关键,也是文靖安较为头疼的地方。
氮磷钾这三种东西,磷和钾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可能以单质形式存在,都是化合物。
比如制造磷肥就需要大量的磷矿石,制造钾肥需要钾盐矿,氮肥的制造就更加复杂,文靖安不可能自己去找,效率低不,时间上也不允许,他只能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磷矿石、钾盐矿等等相关的氮磷钾化合物是什么样子,矿物富集的地方周边植物、动物会有什么奇异的表现,以此来作为寻找的线索。
这件事需要发动的人就更多,覆盖面也更广,直接就是请大盛各州郡的官府帮忙寻找了。
只能,还好有严素光。
文靖安现在越发觉得林宁宴主动提出和周洵去西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促成他和严素光之间的合作,让他通过严素光充分利用旧党提供的便利。
找矿这件事严素光自然也一口答应下来,并且提供额外的信息:“大盛各州郡的盐矿、铁矿等等信息户部那边都有纪录,你可以自己到那边查找,这样会快很多。”
这个文靖安之前不知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确实方便得多,户部那些人虽然不懂什么氮磷钾,但磷矿石、钾盐矿这些并不像金矿罕见,户部可能有相关纪录,文靖安道:“户部那边会让我看吗?需要什么手续他们才让我看这些东西,我得尽快过去。”
严素光:“你不是有殿下的金牌?京城除了宫里哪几个地方你哪儿不能去?”
文靖安笑笑:“还是得低调行事,殿下的金牌我不敢滥用。”
严素光指了指桌面那份计划书,道:“根据你这份折子和你刚才的法,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工部和户部的人对不对?”
文靖安点了点头,严素光道:“我会另外叫几个工部、户部的官员轮流来这里坐班,你有什么疑问或者需求可以直接跟他们,他们任由你差遣,以后这里就是我们主要的办公地点,我中书省那边忙完了,基本都会守在这里,如果我不在,你要是有急事找我,派人来送个消息,我会马上过来。”
文靖安:“……”
只能感叹一句人家真的专业,在正经做事方面,真没有几个人比得上严素光有条有理又事无巨细,也难怪严同冒着欺君之罪也要培养她,这么想着,很难不用欣赏的目光多看严素光两眼,这么一看……
人家还挺好看的。
严素光问他:“你还有想的吗?”
文靖安脱口而出:“有,你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