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感染 时代变迁世界变革
文靖安啊文靖安, 你在想什么!
他心里责备了自己一句,赶紧改口道:“我是,你还挺好话的。”
严素光:“……”
文靖安“做贼心虚”, 生怕严素光看出他的窘迫, 顺着上面的话茬继续道:“这次谈得很顺利, 接下来就按照你的做, 以后我也尽量待在詹事府,另外我要么在翰林院, 要么在家里,你有急事找我,派人到这三个地方一声就行, 我马上来。”
严素光并不回答,若有所思看着他,他眼珠转了转, 假装镇定, 问道:“你还有想的吗?”
严素光:“没有。”
文靖安:“那我去户部看资料找矿石。”
严素光:“我去工部安排人手。”
罢, 她将文靖安写的那份“计划书”装入袖袋一起带走,出门时问文靖安:“工部和户部都在一块,你要不要坐我的马车?”
文靖安当即摆手拒绝:“不行不行!我不能和你——”
他的反应太大了,大到明显不自招,严素光一脸疑惑盯着他,他顿了顿,讪讪笑道:“我中午吃多了, 走路过去正好消消食。”
严素光蹙眉不解, 了句“莫名其妙”,然后上马车往工部方向去了。
目送严素光走远,文靖安收起脸上的盈盈笑意, 开始捶自己的脑壳,捶一下一句。
“你在想什么!你在想什么!……”
这时,詹事府那两个跟出来的待诏目睹了这一幕,皆不敢言语,文靖安顿时停下来,血液凝固,抿了抿唇,假装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
两个待诏面面相觑,文靖安道:“我想起来要干什么了,你们和我一起去国子监,然后再到户部去。”
两个待诏拱手领命,文靖安好不容易把话圆回来,平复心情,把思绪拉回事业上来。
他确实要先去国子监而不是户部,刚才一时紧张忘记跟严素光这件事了,化工厂的运转还需要一批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光是靠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人造不出东西来,所以他算从国子监找一批学生带在身边,一边教导这些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一边让他们参与到厂房建设中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等周洵和林宁宴回来,这批学生就成“技术骨干”了。
本来他只是翰林院编修兼詹事府司直郎,并没有到国子监挑选学生带在身边教导的权力,但他有萧慈祐的金牌,可以用詹事府的名义挑人,加上上次和林宁宴到国子监出题考试的经历,这里的国子司业和那批文妙安的弟对他都是礼敬三分,其中还有不少是他探花诗魁的粉丝,冲着这两点,于公于私这件事都不难办成。
只是他没想到,国子监这些年轻人热烈过头了。
热烈过头的原因是这几日《新华月报》已经在国子监完全发酵,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每次时代变迁、世界变革来临之际,年轻人总是最为敏感的那一批,一点就着,看了文靖安的文章以及周洵对西海的介绍,不少国子监生被这份《新华月报》感染了,有人甚至觉醒了。
当他们得知文靖安又来国子监挑人,数百国子监生围住了礼堂,两个詹事府的待诏和国子监的训导、教谕等人死死拦住大门,文靖安这才得到正常讲话的机会,他跟身旁的国子司业道:“司业大人,你帽子歪了。”
国子司业理正衣冠,呼呼喘气道:“无妨无妨。我在国子监任职三十多年,除了前丞相修远公来宣讲剑州海贸时曾出现这般情景,再也没见过学生如此踊跃了,文探花天人之资,前途不可限量。”
文靖安道:“不敢。司业大人,现在学生们群情汹涌,这个礼堂又容不下这么多人,你让他们各自回去拿纸笔,就我等下继续出题考他们,像上次一样,优胜者可以进詹事府随我学艺。”
国子司业依他所言,外面聚拢的学生果然散开,各自回去拿纸笔,文靖安请国子司业和那些训导、教谕充当监考官,准备空余的礼堂作为考场,他则迅速想出了三道数学题目,题型和难度与上次相差无几,考试时间也是半个时辰。
一通忙乱之后,最后统计下来,一共有五百二十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三道题目都做对的竟然还有十二个人,文靖安直接把这十二个人“要走”,其他的只能暂时遗憾出局,不过为了安抚众多监生的情绪,他允诺往后每个月都会找时间来国子监授课,到时候所有国子监生都可以来听讲,讲完之后他会设置考试,成绩优异的仍然有机会和这十二位幸运儿一样跟随他学习。
这个方法既给了这些国子监生期待,也能起到传播现代科学的作用,更能让他挖到源源不断的理科人才,是一石三鸟不为过,他也不是光不练,而是直接借国子监最大的礼堂给那十二个优胜者和所有愿意旁听的学生现场上一课,他:
“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不计其数的‘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化学元素极其微,眼睛看不见,摸也摸不着,但它们确实存在,下面我的你们要用笔记下来,要考!认真听了,组成世界的化学元素有: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铝氩钾钙……”
听着他一字不漏地背诵元素周期表,底下数百学生鸦雀无声,他们明明感觉自己每个字都能听懂,但联系在一起却像听文靖安背诵天书,然而他们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们感觉到文靖安背诵的那串口诀里边蕴含着庞大又玄妙无比的知识,他们穷极一生也学不完!
这堂课相当成功,对于常年埋头在四书五经里边的这些学生来,文靖安所言无异于给他们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得以窥见不同于‘圣人之道’的新知识,文靖安看着这些国子监生一双双求知若渴又充满迷茫疑虑的眼睛,他认为自己多出了第三件要做的事——科学启蒙。
随后,他和两个詹事府的待诏将那十二个学生直接带到户部衙门。
文靖安出示萧慈祐给的金牌,户部官员当即放行,并为他们开了案牍库的大门。
大盛朝的金矿、银矿、铜铁等等之类的矿产资源基本都由户部掌管,所有的矿产资源户部便都纪录在案,文靖安先跟十二位学生介绍了化肥厂的生产计划,然后描述了磷矿石、钾盐矿等等的相关信息,让他们在堆积如山的卷宗里开始帮忙寻找。
到了傍晚,他和两个待诏将十二个学生带回詹事府,这才开始正式讲话。
“以后我们大概就像今天这样,你们每天跟在我身边做事,你们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问我,傍晚我们回到这里,我开始给你们授课,主要讲化学、数学等新科目,我先跟你们讲清楚,跟我学这些东西基本与四书五经脱离关系,往后你们会直接参与化学有关的工作,比如留在化工厂任职,或者到大盛其他州郡去筹办新的化工厂,现在看来这不能让你们获得高官厚禄,如果有人想要退出,现在就可以走。”
十二位学生听罢,皆无人离开。
文靖安道:“那好,中途要是有人想退出我也不强留,只是我有言在先,我们做的是亘古未有、利国利民的大事,你们十二个人算是我第一批学生,我必然倾囊相授,中途而废的人,趁早别浪费你我的时间,把你的位置留给可以坚持下来的人。”
十二位学生皆起立,给文靖安拱手拜了一拜。
文靖安道:“去吧,我这里不留饭,回去服你们的父母,明天早上到翰林院印书局等我。”
众学生再拜,行礼之后依次退去。
这些学生走后,文靖安让两个待诏也放班回家,他自己则到翰林院印书局那边察看印刷报纸的情况。
经过这两日连轴转,印书局的官员又从外面的私人印刷作坊招了不少师傅进来帮手,已经印好了五万多份报纸,但进度仍然是赶不及,因为之前那八万五千份的印刷量增加了,这两天陆续又有书商过来请求加量订货,现在超过了十万之数,按理京城就算是读书人云集的地方,识字的人比其他州郡要多,潜在读者群就更多,可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卖不出十多万份报纸,这里面必然有问题。
文靖安问清楚前因后果,得知这些书商已经不满足于做京城的报纸生意,有人开始把报纸倒卖到京城周边的州郡,还哄抬价格,把原本一文钱一份的报纸定为两文钱甚至更多,同时还有“黄牛”等等情况出现。
这种情况文靖安考虑到了,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在各个州郡的府城开设《新华月报》分部,让那些分部开设新的印刷线,到时候新一期的报纸出来,通过朝廷的驿马把母版送到各个分部印刷,再把成品直接卖给当地州郡的书商,这样可以尽最大限度做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件事做起来也不难,前段时间他亲自监督改造翰林院印书局这条印刷线的时候,一直跟在他身边的除了詹事府的两个记事官,还有印书局七八个官,他留心观察了几个能力出众且脚踏实地做事的,若是到其他州郡开分部,派这些人出去就行。
如此想罢,他找那几个靠谱的官员开了个会,跟这些官员清楚了自己的想法,这些九品甚至是未入流的官听闻自己有机会外派到其他州郡到出任“一部之长”,无论权力还是报酬都比现在这个的印书局芝麻官高出一大截,这种好事他们自然千百个愿意,连连答应下来。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人到了地方腐败,和当地书商勾结,文靖安要部分让利给地方,请当地官府负责帮忙监察,这些事他没办法逐一去细化完成,只能找个时间厚着脸皮再请严素光帮忙具体实施。
不过话回来。
怎么又是严素光?
第一时间就想起严素光。
明明他也可以找萧慈祐帮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