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动工 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A+A-

    苏长卿这番话, 文靖安听得“心旌摇曳”,没有半分教的意味却让人句句入心。

    “跟苏大哥这份情怀相比,那殷平海更显丑恶, 偏偏这种人窃居高位, 苏大哥侠义心肠却沦为刺客, 世道不应该这样。”

    苏长卿反而笑道:“你刚入官场, 后面这种事见得多了自然会习惯,我不是要你无动于衷, 而是希望你学会成长,量力而行,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跟那些恶人斗到底!”

    文靖安:“好, 这番话我会记在心里。”

    苏长卿微微颔首,将手中茶水饮尽,道:“等妙安从西海回来, 你记得转告她, 要是在京城发现剑州海阁弟子求救的符号标记, 千万不要理会,那是殷平海下的陷阱,这妮子心肠过热,城府还不够,很容易中圈套。”

    文靖安:“我会转告她。”

    苏长卿:“另外如果你有事找我,就用老办法在门口插一截柳枝,我见到自然会来找你。”

    文靖安点了点头, 问道:“苏大哥接下来怎么安排?”

    苏长卿道:“殷平海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安排, 他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朝廷把他召回京城,是要他派他到剑州带领水军吧?”

    文靖安:“没错, 今天詹事府开会的时候,太子和东宫辅臣们商量过这件事,朝廷为对抗西海花费重金造水军,就算主帅不是殷平海,他也是前三号人物,这件事不算秘密,朝廷应该很快会发诏书昭告天下。”

    苏长卿:“好!他回剑州最好,方便我带他给师父和那些死在他手上的师兄弟磕头!”

    文靖安知道刺杀朝廷三品大将是什么罪名,无论成功与否,苏长卿都会成为朝廷重犯,只是既然苏长卿没法通过官府帮他伸张正义,那么文靖安就不会阻止他使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即便这不符合程序上正义,用他们的话来,庙堂有庙堂的律法,江湖有江湖的规矩。

    “苏大哥万事心,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来找我就行。”

    苏长卿笑言:“你还叫我一声‘大哥’,还给我倒这杯热茶就行了,不需要为我做其他事。”

    文靖安:“苏大哥爽快。”

    苏长卿收敛笑意,道:“好了,我是时候该走了,你公务繁忙,注意休息,年纪轻轻不要把身体累坏了。”

    文靖安起身送他,给他开客厅大门,他却:“我是江湖浪人,来去自由惯了,不用送,下次见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官场险恶,尽量慎重。”

    罢,他执着长剑给文靖安拱了拱手,文靖安亦拱手回道:“苏大哥珍重。”

    苏长卿微微颔首,出了客厅大门,走过院子靠近大门,纵身起跳直接翻上围墙,又迅速沉了下去,兔起鹘落,跳跃之间人已消失不见。

    文靖安目送他远去,回味了一番方才的交谈,然后吹熄客厅的灯火,一同隐入了夜色中。

    翌日,翰林院果然紧张起来,文靖安也被临时征用,原因是庙堂朝会之后,朝廷正式决定组建剑州新式海军,其中需要草拟的文件就多达十几份,比如昭告天下的告文,送达各部的联络公文,具体给任命大将的诏书等等,这些都要由翰林院大学士带头撰写,将元景帝的口谕变成正式的旨意。

    但这些文书工作真的已经不适合文靖安,朝廷都开始正式组建海军了,他这边就更应该加快进度,这海军建成之后最多虚张声势再支撑几年,随着人家西海诸国工业化进程的完善,大量工业商品迫切需要出口,用武力叩开东方这个封闭市场的大门是迟早的事。

    文靖安要赶在一切发生之前挽回大局,最起码到时候也要积累公平谈判的资本,不至于重蹈前世历史的覆辙,眼看着这个朝代陷入百年泥潭。

    幸而詹事府司直郎的兼职身份给了他莫大的便利,不至于将他完全困在翰林院,他跟上面的学士清事由,也没有人会刻意为难他,一般中午过后,他还是能到詹事府办正事。

    很快,他和严素光组织起了一支成规模的“基建队伍”,他负责总路线构想,严素光负责人事兼一切主管,崔琰是技术总负责人,卢玉邻、杨玄素等人是学徒,外加工部官员十四人,户部官员五人,詹事府联络官员两人,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等等,还有一些熟悉西海工程建造的外派官员,林林总总加起来,他们这支队伍的高层就不少于三十人了。

    数日后,萧慈祐再次召开詹事府会,文靖安得知殷平海不日将离开京城赶赴剑州,当晚他就收到了苏长卿投来的一封信,内容很简单,的是他将随殷平海一同前去剑州,不再方便跟文靖安见面,书不尽言,万千珍重。

    文靖安收好这封信,然后收拾了自己的衣物和一些生活用品,明天一早他也要“离开”京城了,他已经跟翰林院的学士了招呼,从明天开始他就会搬到淮河渡口下游三十里的荒地上居住,和崔琰等人同吃同住,正式开始建造大盛朝的第一个化工区。

    崔琰这个技术总工带队完成了初步设计,第一步是建造他们的办公区和生活区,严素光已经联络好附近几个村子的里长,吆喝一声自然有民夫踊跃来报,人数先不用太多,因为文靖安那九个学生就是现成的劳动力,特别是杨玄素,他自己跟文靖安表示他一个人能顶一头牛,可以把他当牲口来使。

    少年热忱,干劲十足,文靖安和严素光又是那种以身作则的好领导,不出五天,整个生活区和办公区基本完成,来惭愧,这办公区和生活区其实就是前后两排,一共十六间草木屋,框架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砍伐的树木上取来的,墙壁和屋顶是树叶和烘干的茅草,简陋是简陋了些,但总算有了个开头,日晒雨淋不必多烦忧,看着建成的十六间草屋,文靖安和众人心里有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进场工程完成之后,文靖安和严素光用自己的俸禄请所有人吃了顿好的,并正式给这个地方挂牌命名,名字就叫“新华镇工业区”,和《新华月报》一个意思,希望华夏民族时常维新,从这十六间草屋起步,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第一顿庆功宴众人皆尽兴,酒足饭饱,文靖安起身道:“素光兄,我送你。”

    严素光却道:“房子都建好了,我为什么不能住下来?”

    文靖安一顿,看了看崔琰、卢玉邻、杨玄素等人,这些人瞬间假装什么都没听见,文靖安只得回道:“素光兄,这里条件太苦,我们建房子的时候没考虑你的。”

    其实他是考虑到严素光是“女孩子”,替严素光换位思考了一下,和他们一起住在这种地方会有不方便,但他又不好明言,所以用条件太苦搪塞了一下。

    严素光反问他:“你能吃苦我就吃不了?”

    文靖安解释:“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看了一圈崔琰等人,继续道:“现在人多房子少,崔大人他们都是两个人住一间,实在没有多出来的了,要不等过几日我们专门给你造一间,到时候你再搬过来?”

    严素光脱口而出:“不行,东西我已经搬过来了。”

    文靖安忽感为难,便问崔琰:“崔大人,还能空一间房子出来吗?或者哪一间还能住人?”

    崔琰灵光一闪,指了指文靖安,回道:“文探花你不是自己住一间么?”

    文靖安一时语塞,抿了抿嘴唇,眼睛偷瞄严素光,严素光面不改色,问他:“你住哪间?”

    文靖安咽了口唾沫,卢玉邻见状,举手抢答:“严大人,老师住那间!”

    严素光从善如流,道:“很好,你带几个人把我船上的箱子搬进去。”

    卢玉邻用手肘撞了一下杨玄素,还在找酒喝的杨玄素一下惊醒,招了招手,道:“哦对!老师和严公子住一块也方便,哥几个,走着!”

    文靖安:“……”

    于是就眼看着杨玄素等人将严素光的箱子搬到了他的屋子里。

    他吸了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拿出最大的诚意挤出笑容,道:“素光兄,我知道你向来喜欢干净,又是一个人独居,我会尽快造一间新屋子,这几天暂且委屈你一下。”

    严素光:“ 我不委屈,你觉得你很委屈?”

    其他人都感觉到了一种微妙的气氛,但涉及两位领导,他们都抱着看热闹的姿态竖起耳朵等待,文靖安想了想,略作挣扎:“我倒不委屈,不过我晚上睡觉呼噜。”

    严素光:“我还磨牙。”

    文靖安:“……”

    严素光决定的事很难再更改,无论他什么两人都得暂时住一起了,他就开始考虑如何布置房间,比如在中间放置屏风帷幔什么的,保护好严素光的隐私,严素光想的却不是这些东西,她:“都吃完了就进来开个会,明天道路和码头正式开工,我已经命附近的里长征集了上百民夫,别让人家明天过来没活干。”

    她这么众人便不再看文靖安的笑话,特别是崔琰和工部那十几个官员,赶紧回到各自的房子里把笔墨纸砚本子都带上,一行人很快在最大那间办公室集合。

    这些天文靖安对工程建造也有了一些了解,比如从开始的立项到现场勘测、设计图纸、造价预算、前期筹备、正式开工等等,有一套严密的流程,每一步都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所幸他只是“总路线设计师”,具体工作有崔琰和工部的官员解决,到了这一步,他和严素光参加会议更多是充当主持和聆听的角色。

    从五天时间把办公区和生活区建好可以看出他们这三十来人的队伍效率高、质量好,这次正式开工前的动员会也是相当顺利,在文靖安和严素光的主持下圆满完成,与会人员皆被激发斗志、跃跃欲试,杨玄素这类型的急性子,恨不得连夜下地干活。

    散会之后,荒郊野外,淮河岸边,风急天高。

    文靖安现在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

    今天晚上怎么和严素光共处一室,顺利把这个觉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