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裂缝 旱逢甘露春风化雨

A+A-

    很快, 便似久旱逢甘露、春风化雨,前面的铺垫终于开始奏效。

    这就相当于对方因为各自利益的争执产生了裂缝,文靖安等人窥见裂缝, 果断钻了进去, 入了对方的内部。

    最直接的转变是哈利·马尔福这个西海联合外交大使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谈判时他再也没有临时叫停, 也不再以正使身份裹挟西海诸国使臣组成“联盟”一致对抗大盛,当然并非是他不想, 而是他不可能做到,情势如此,他没有能量以一己之力促成三十六国的联合, 谈判进行到这个份上,若是要他再一意孤行,西海诸国的使臣一定会将他视为阻力, 他自己会成为大盛与西海之间的第三方, 他这个第三方就是双方的敌人。

    他是个聪明人, 他选择认清事实。

    文靖安等人和他心照不宣,于是双方进入到一个迅速利益置换的阶段。

    八月初三,《大盛与西海三十六国合资公约》形成了初步框架。

    八月初五,大盛与西海八个大国、二十八国之间的“条约”形成了初步框架。

    八月初九,包括各种合资建厂的事宜全部谈定,事无巨细,一个总的“公约”, 三十六个“条约”全部成为具有法理意义上的文件。

    别的细节先不提, 最后统计下来,文靖安这边原先预计的“六个基本要求”基本达成,且额外收获了不少意外之喜, 因为西海诸国之间实行的是弱肉强食的规则,最赚钱的行业几乎被八个大国垄断,剩下的那些国只能吃残羹剩饭,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国们私下派人和周洵接触,表示他们拥有八大国都没有的工业技术,比如有一个国能够制造一种混合型钢铁,这种钢铁既有韧性又不缺乏强度,耐腐蚀不易生锈,轮船外壳、大型机械、钢结构设备等等都有频繁使用,他们愿意把生产这种钢铁的厂房搬到大盛来,条件是——

    大盛答应帮他们消化过剩的玉米和土豆。

    各种奇怪的要求不一而足,在各种周旋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就成为了文靖安等人要考虑的问题,后面已经不是谈对等条约了,而是为各种条约制定严密的限制,就是之前考虑的关税、合作年限、土地使用等等事宜。

    具体的条款制定并非文靖安所长,这不是他的专业,他和严素光只充当其中两位领导,让下面户部、市舶司、剑州布政司和黑城府衙等等部门的税官自由发挥,他们和范先生等人只需听取下面的人最后的汇报,商议之后确认无碍,盖章签字就行了。

    眼看大事将成,文靖安为了给这件事添一把火,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了一篇评论性的报道:《我朝与西海三十六国谈判达成最终合资协议:合作共赢才是时代主题》。

    写完之后他用剑州府衙的驿马将文章快速送去京城,在八月十五那一期《新华月报》正式刊印之前交到林宁宴手中,林宁宴知道该怎么做,剑州谈判这件事很快就会传扬天下。

    终于,谈判的最后一日,萧弘治亲自到场,但此时已经没有需要谈判的事项了,而是走一个过场,最重要的节目是晚上的庆祝,萧弘治以剑州布政使的名义办了一场庆功宴会,大盛和西海的代表全部到场,后面具体的合作如何推进且不,起码在条文上双方都颇为满意,宾主尽欢,觥筹交错之间,文靖安接受大盛官员和西海各种使臣的敬酒和道贺,这次能跟西海人谈成,他的功劳居功至伟,跟过来的那些监察御史和录事官已经把这边的情况详细写成奏折发往帝京,京城那边自会论功行赏。

    当然了,文靖安已经不在意这些功劳了,促成了双方合作的事实才是至关重要,但愿大盛从此跟上工业化浪潮的脚步,不要走上闭关锁国的老路,失去转型的机会,最终沦陷进一段百年屈辱史。

    “大使大人,您为大盛和西海的百姓立下了不世功业,这杯我敬您。”

    向来不多饮酒的文靖安主动找上哈利,哈利用左手的食指托了一下他鼻梁上的圆框眼镜,举起酒杯回道:“彼此彼此,文大人,我们西海有句老话‘生意好过战争’。”

    文靖安:“大使大人高见。”

    罢两人碰了一杯,一饮而尽,文靖安道:“我们现在还只是纸面上的条约,后续的落实和执行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所以后面我们还是希望能跟大使大人这样有眼光、有魄力和执行力的精英人士合作,把我们定下的条文变成具体化,变成实实在在的成就,如果我们是‘剧作家’,我们现在只完成了剧本,距离排成作品拿到舞台上演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哈利回道:“很形象的比喻。”

    其他西海代表纷纷点头赞同,有人用蹩脚的汉语奉承道:“上帝!相信我,文大人一定是位出色的剧作家,相信我!”

    另一个道:“谁不是呢?文大人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年纪轻轻的,听才十八岁。”

    “十八岁?天呐!十八岁我还在为舞会的燕尾服发愁呢。”

    这些带着浓重翻译腔的汉语让文靖安忍俊不禁,跟这些西海使臣寒暄之后,他请哈利借一步话,两人来到了一个私密的偏厅,文靖安直言道:“哈利大人,我之前的法依然有效,我们不会食言。”

    哈利知道文靖安指的是给他奏请“外相”那件事,他回道:“我只是顺势而为,我永远站在西海人的立场做事,文大人不要以为收买了我,这有损我家族的荣誉和我个人的品格。”

    文靖安:“当然不会。我刚才了,我们后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还是希望和哈利大人合作。”

    哈利蹙眉道:“什么意思?”

    文靖安:“现在谈判已经完成,双方合作在即,西海那些国我不敢,但那八国的使臣还肯听你的吗?我们大盛有句老话叫‘狡兔死,走狗烹’,谈判完成之后,八位国主恐怕要抛开哈利大人单独行动了吧?毕竟没有谁肯把自家的海外利益交给一个不完全属于自家的官员身上,而你这个外交联合大臣就是那样一个人。”

    哈利顿时陷入沉默,他无言以对,因为这是他面临的事实。

    文靖安道:“如果我们给你奏请大盛‘外相’,并放出消息要招揽你为大盛所用就不同了,西海那些国主知道你的能力,肯定不会让你到大盛任职,必定会对你委以重任,到时别‘九国相印’,以你们西海那边的政治制度,盛名之下,恐怕一国国主你都能当。”

    哈利久久不语,文靖安也不着急,给足了他时间思考,虽然直到最后哈利也没有再回复,但沉默已经代表了该有的言语,文靖安离开之前道:“最迟月底,大盛庙堂就会发来擢封‘外相’的文书,到时剑州这边的官员自会找你,同时也会把消息散播到西海去,我们两天之后启程回京,在那之前你还可以拒绝。”

    罢,他转身从正门离开,脸上恢复了参加宴会该有的轻松惬意,回到自己的座位时,严素光问道:“了?”

    文靖安:“了,没给回复,我觉得可以当他默认了。”

    严素光默默点头,给哈利请“外相”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还是她给文靖安出的主意。

    此时宴会临近尾声,陆续有人离场,严素光眼见如此,道:“我累了,先走了。”

    文靖安:“你等会,我和你一起走,我去跟萧弘治、范先生他们一声。”

    正要起身,文妙安拉了一下他的袖子,给了他一个眼神,暗示他不要跟严素光一起走,严素光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便道:“不了,我自己回去。”

    严素光走后,文妙安凑到文靖安耳畔来,道:“等会我俩一起走,我有事跟你。”

    文靖安会意,过去跟萧弘治、范先生、周洵、黑城知府等人道了别,随后和文妙安从相对少人的侧门离开。

    刚出门文妙安便拽着他往行馆方向走,也不话,提高警惕观察四周,回到行馆进了房间还要仔细看一圈,确定没有人跟着,这才神秘兮兮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书册”递给文靖安,文靖安看了一眼,是一本账簿。

    文靖安:“你一直带着这东西?”

    文妙安:“我拿到这账簿之后就一直带着!这么重要的东西我敢放其他地方么?”

    文靖安一边翻看一边问道:“什么重要的东西……!!!”

    发现不对劲,他赶紧连续翻了几页,仔细核对之后,脸色大变,啪一声合上账簿,问道:“从哪儿来的?!”

    文妙安:“师父给的。”

    文靖安:“???”

    文妙安于是把在军营里和苏长卿见面,苏长卿盗取账本,然后萧弘治刻意带她去军营的事情仔细了一遍,文靖安听罢恍然大悟,把一系列事情都串了起来,道:“难怪萧弘治要严素光亲自写弹劾殷平海的奏折,这么他和殷平海是死对头,他是真想把殷平海赶出剑州。”

    文妙安:“可不是嘛!在军营那边我见过殷平海,其他军官对萧弘治都客客气气的,唯独殷平海摆一副臭脸!我估计两人私底下见面都得掐架了!”

    文靖安:“这件事关系太大了,一个正二品布政使,一个从二品都指挥同知,处理不好要出大事,朝廷都要慎之又慎,我们现在牵扯进去很不明智。”

    文妙安:“对!所以师父让你们不要轻举妄动,等朝廷处理殷平海的时候再把账本拿出来,反正他让我把账本转交给你,让你和林宁宴商量着办。”

    文靖安:“我知道苏大哥的好意,但萧弘治既然找上了你,这件事没那么容易过去。”

    文妙安:“他总不能来抢我们吧?”

    文靖安:“不至于,他要是想抢就不会单独放你回来了,他不是那种人。”

    文妙安:“那他会怎样?”

    文靖安摇了摇头,道:“等吧,等他来找我们。”

    果然,第二天萧弘治就找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