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因果 今日的果昨日的因
第二日朝会之后, 文靖安这些隶属詹事府的东宫官员,再次被萧慈祐召集参加会。
文靖安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天早上出门时, 他直接去的是翰林院, 主要是找凌世心, 拉拢这位和他同科的状元郎加入农事处, 接替严素光的位置,本来双方相谈甚欢, 文靖安感觉到凌世心有极大的兴趣,但还没敲定,詹事府那边的联络官便急匆匆找来请他去议事。
不得已, 他和凌世心先行告辞,约定回来之后再谈,便跟联络官去了詹事府。
他到场时, 周洵、林宁宴、陈崇章和崔琰都已经到了, 萧慈祐和礼部尚书赵仲明还没来, 其他詹事府的官员,在六部之中有任职的都已聊开,厅堂之上议论纷纷,每个人脸上都有专属的神态,显然知悉了某种消息,或者嗅到了某种风向。
文靖安找到自己位置坐下,他的左手边是林宁宴, 再左边是周洵, 周洵是四品京官,有上朝的资格,他刚才就是从宫里出来直接到的詹事府。
文靖安便问周洵和林宁宴:“什么事?”
周洵道:“今□□会出事了, 都察院十七位御史联名弹劾殷平海手底下三位三品大将,圣上直接把人绑了发送诏狱,让温仪良主领三司会审。”
文靖安:“……”
林宁宴侧头过来,压低声音道:“肯定是温仪良和萧弘治子联手操弄,很快就轮到殷平海了。”
文靖安:“他们动作好快。”
林宁宴:“萧弘治手上不必然有其他证据,你的账簿只是针对殷平海的部分,所以他才三番四次找你。”
文靖安了然,这时,萧慈祐和礼部尚书赵仲明以及其他一些三品大员陆续到场,这些人匆匆而来,面色凝重,文靖安与林宁宴等人起立迎接,萧慈祐伸手压了压示意不必多礼,随后依次落座,萧慈祐和赵仲明耳语了几句,然后道:“今天宫里的事都听了吧?”
众官皆颔首,萧慈祐道:“朝廷花天量军费在剑州组建新军以对抗西海狼子野心,此为国之大计,士兵们风吹日晒,昼夜操练却被上头的将军克扣军饷,最要紧的是这些将军还跟西海人蝇营狗苟!这是要毁我大盛根基,置天下安危于外族,圣上震怒,勒令严办!”
萧慈祐很少用这么重的语气,看来元景帝和温仪良要通过殷平海整治旧党是一回事,殷平海和他那些手下自己不干净又是另一回事,今日的果昨日的因,且不殷平海当年杀师叛门投靠旧党,从白身一跃成为官员之后更是结党营私贪污舞弊,为了富贵荣华无所不用其极,落得今日的境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咎由自取。
萧慈祐完之后,文靖安和林宁宴便随着其他官员一起称是,有些官员甚至站起来当场咒骂,有些机智的官员看清了朝堂局势,趁机在萧慈祐面前露脸,顺势提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理论,含沙射影,把矛头导向殷平海。
等这些官员骂完批评完,萧慈祐放缓了语气,开始进入真正的正题。
“圣上命温代相主领三司会审都知道什么意思吧?殷平海和他手底下那些将军都是旧党党羽,这次的事没这么容易完,我在这里两件事。”
“第一,詹事府全力配合温相办理此时,诸位在六部衙门或者其他官署能帮忙的,尽可以给温相提供助力;第二,自己跟旧党有牵扯的赶紧切割,无论师友还是亲戚,我把话在前头,詹事府不允许和旧党有丝毫关系,以前有的我不管,以后绝不能有。”
在场都是聪明人,萧慈祐把话到这个份上差不多就相当于明温仪良要开始整治旧党了,还不明白的,或者还执迷不悟的,到时候萧慈祐不会管。
礼部尚书赵仲明在萧慈祐的发言上进一步点明,“你们在吏部、刑部和兵部任职的尤为注意。”
吏部是六部之首,掌管天下官员的升迁调用,严同在时,吏部牢牢掌握在旧党手中,是旧党官员的“重灾区”,刑部和兵部也是一个意思,基本都由旧党官员掌控,这次风波,最后很有可能招致这三部尚书下台。
赵仲明站得高看得远,一句话就包含了这诸多信息,他跟萧慈祐一唱一和,就是要告诉詹事府的官员——朝廷开始整治旧党,接下来不会太平,各自清扫门前雪,不要惹祸上身。
随后就是由赵仲明讲解分析如何具体在目前的形势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比如,如何获取旧党官员被处理之后空出来的职缺,如何给温仪良卖人情,如何精准上奏弹劾旧党党羽等等。
文靖安没心思听这些权术,如果非要他有什么私心的话,那就是希望温仪良和现在的中书省尽快把条约审理完给他们盖章,他和林宁宴等人迅速去江州,离开这风雨欲来的京城。
他把这份心思和林宁宴、周洵了,林宁宴表示他已经考虑过了,现在温仪良不是要拉他们林家上船么?林宁宴自己坚决不跟温仪良搭伙,但可以给温仪良提供部分“证词”,指正某些旧党官员当年是如何压他们林家人,这份证词的交换条件就是快速审核。
林宁宴这么文靖安自然放心,现在他心里就只剩下严素光这件事了,毕竟他身上还有严同生前交给他的“罪证”。
等赵仲明在前边滔滔不绝讲完,萧慈祐再叮嘱了几句宣布散会,临了特意让文靖安和林宁宴留下来。
萧慈祐一改会上的严肃,恢复往常的光风霁月,跟文靖安笑言:“靖安,我见过王叔了,他对你很是赞赏,是以前只喜欢你的诗作,现在更喜欢你这个人。”
文靖安疑惑:“殿下的王叔是?”
林宁宴声提醒:“萧弘治。”
实际上萧弘治年纪比萧慈祐还要几岁,但他辈分高,算起来还真是萧慈祐的“叔叔”。
文靖安了然,回道:“萧大人抬举我了,在剑州和西海人谈判的时候,他帮了我不少忙。”
萧慈祐笑道:“嗯,你们这就叫英雄惜英雄。”
文靖安和林宁宴皆陪笑,当然,心里都清楚萧慈祐把他们留下来不会只是为了这些闲话,太子殿下可不是这么无聊的人。
果然,萧慈祐很快收敛了笑意,问道:“刚才我和赵尚书的事,你俩怎么看?”
文靖安和林宁宴对视,然后由林宁宴回答:“自然依殿下和赵尚书所言行事。”
萧慈祐颇为满意点头,又问文靖安:“你呢?”
文靖安:“宁宴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萧慈祐却不点头,反而是脸色稍加凝重,问道:“我记得没错的话,之前你和严素光的关系最好?”
文靖安:“……”
林宁宴见状,主动帮他回话:“殿下,靖安更多是欣赏严素光的才干,严素光从农事处离职之后,他们便……”
萧慈祐抬手断林宁宴,跟文靖安郑重其事道:“靖安,农事处需要你。我不否定你和严素光的交情,你们私下结为挚友我也不反对,我甚至乐于看到你们患难与共,但这是官场,目前形势如此,希望你能放下个人感情,多为农事处和宁宴这些同僚想一想。”
文靖安拱手作礼,回道:“殿下能这么足见推心置腹,这番话我会牢记,殿下放心,我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职责,不会牵连旁人。”
萧慈祐听他“不会牵连旁人”,那就是有“自己扛”的意思,便道:“我算看出来了,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还年轻,有些东西你得多跟宁宴学学。”
林宁宴道:“我和靖安互相取长补短罢了。”
萧慈祐:“好了,该的我也了,后面庙堂不会太平,我找时间催一催温仪良,让他尽快把条约审理完,你们两个早点去江州,京城这边不要管了。”
文靖安和林宁宴拱手道谢,萧慈祐领着一位心腹内官退入了后堂。
两人从詹事府出来,周洵、陈崇章和崔琰照常在门口等他们,五人找了家馆子详谈,文靖安和林宁宴将萧慈祐的原话了一遍,周洵道:“也好,温仪良那边一放行,你们马上去江州,京城这边是是非非太多,早走早好。”
文靖安道:“我们三个一走,京城这边你就只剩你和崇章了,你时不时要去西海,崇章一个人能力和精力都有限,我算找一个人顶替严素光的职位。”
这件事周洵早就想过了,严素光离职之后他一直在物色人选,但要找一能顶替严素光的人谈何容易?这不是找一个花瓶,而是要找具有真才实干、眼界高远的人才,文靖安提及此事,他即刻问道:“你有人选了?”
文靖安道:“对,和我同科的凌世心。”
周洵等人异口同声道:“状元郎?”
文靖安点头,“今天早上我在翰林院和他聊过了,感觉他很有兴趣。”
周洵求之不得:“继续聊!把他聊进来,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我这个从正卿给他都行!”
文靖安笑道:“这倒不必,他出身宁州将门世族,对钱权看得不重,只要我们提供足够的舞台,他大概率会过来。”
林宁宴等人都知道把凌世心拉进来的妙处,首先文靖安看准的人能力和人品自然不成问题,其次凌世心还有状元和宁州世族的身份,从仕途出身来比严素光还要高,把他拉进农事处完全可以填补严素光的空缺,但问题是这件事文靖安之前都没有他们过,况且找人也不是文靖安的主要职责,现在忽然出一个凌世心来,他们难免会问:“你怎么想到凌世心的?”
文靖安道:“之前去相府吊唁,严素光跟我的,她凌世心替她最合适,她离开农事处时为我们考虑好了。”
众人皆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