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谢谢 仁至义尽力所能及

A+A-

    林宁宴和陈崇章不了, 周洵和崔琰嘴上不什么,心里对严素光也是一致认可的,奈何现在正是风口浪尖, 他们也不能多做些什么, 因为殷平海这道口子一开, 旧党和严家也就不会太远了, 现在谁跟严素光攀扯谁就是顶风作案。

    “她还是不肯离开京城吗?”

    林宁宴替其他人问了这个问题,文靖安回道:“对, 你们都了解她,她不会走的。”

    完这句,他考虑到现在不宜多谈严素光, 他自己放在心里就行了,便道:“好了,我们先不这个, 我抓紧时间回翰林院一趟, 再找凌世心聊一聊, 尽快把他拉到农事处来。”

    林宁宴点头道:“行,我去找一趟温仪良,提一下条约审核的事。”

    其他人都有公务,便各自道别,文靖安回翰林院找到凌世心继续早上的谈话,这位状元郎并非那种泥古不化的书呆子,他自己能判断出文靖安做这些事前途不可限量, 他也有做一番事业的志向, 文靖安跟他细聊之后,特别是了关于未来世界的巨大构想,他个人早就同意了, 只是他身份特殊,便回道:“靖安兄,这件事我自己答应你了,可我还要兼顾家里的意见,你知道我家是行伍出身,家里都希望我到兵部去。”

    文靖安:“我理解,我跟我那些学生也是这么的,和家里人沟通好了之后再来,我们农事处尊重每个人的去留和意愿。”

    凌世心:“行,我这就给宁州老家写信,尽快给你答复。”

    听到他俩将这件事谈妥,一旁的张弘,也就是夹在凌世心和文靖安之中的那位榜眼,实话,这一年多文靖安几乎都快要忘记张弘这个人了,这厮中了榜眼之后直接投向旧党,这一年多在翰林院顺风顺水,风头比凌世心这位状元郎更盛,据已经预定了六部京官的职位,可惜严同死后,温仪良出任代相,他的境况便急转直下,原本的奉承反而成了他功名路上的累赘,近些天他嗅到了庙堂的风向,这时便主动贴近文靖安。

    “靖安兄,听闻你们农事处现在颇得太子殿下信任,可喜可贺。”

    张弘忽然贴上来这种话,文靖安直接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只得假笑道:“农事处隶属詹事府,殿下是农事处正卿,对我们自然会多关注一些。”

    张弘耐人寻味道:“我听见你刚才跟世心兄聊农事处职缺之事?”

    文靖安当即和凌世心对视一眼,两人心里都想:“大意了,应该找个隔墙无耳的地方。”

    只是张弘已经把事情破,他俩就不好不给榜眼爷面子,毕竟是同科鼎甲,在科举考场上他们仨是名副其实的“同科师兄弟”,文靖安便道:“张弘兄有指教?”

    张弘笑道:“靖安兄笑了,哪敢指教?我就是想问——”

    他停下来搓手四顾,确定没人才心翼翼道:“我就问一问,农事处有没有合适我的职缺?”

    文靖安:“……”

    不难猜到这厮是要通过农事处攀扯萧慈祐的关系,文靖安看他低声下气满脸逶迤,心里是一阵好笑又恶心,真的不愿多跟这种人纠缠,便直言道:“暂时没有了。”

    张弘脸皮厚,继续问道:“一些录事、书记之类的官有吗?”

    文靖安:“……”

    堂堂榜眼在翰林院求一个□□品的官令人不敢相信,凌世心这个人比较直白,直接表现出羞于与这种人同科同榜的表情,文靖安也不愿再多什么,冲张弘笑了笑,然后与凌世心拱手作别:“世心兄,我等你消息。”

    凌世心:“我尽快。”

    文靖安转身离去,张弘在后面喊道:“靖安兄,有了职缺记得通知我!我也等你消息。”

    文靖安苦笑摇头,虽然不耻张弘的为人,不过从张弘身上也是能够看出一个事实——依附旧党的官员现在是人人自危,都在寻找新的出路和靠山了。

    风雨欲来,秋末的帝京开始弥漫一股萧瑟清冷,在每个人心头弥漫着阴云。

    文靖安抬头看了看天,重重呼出一口浊气,他自己当然是无惧阴霾,只是担心严素光在里边迷了路,这是他唯一的心病。

    “事在人为。”

    他自顾自沉吟了一句,便循着阴云相反的方向往农事处去了。

    很快,京城这边的政治风向开始明朗了起来,从庙堂禁宫一直传到了市井巷陌。

    自从元景帝下旨抓了殷平海手底下三位三品大将之后,主审的代丞相温仪良办案神速,拨出萝卜带出泥,一下子查办了三十多位互有牵扯的京官,当然了,这些官员多半来自兵部、刑部和吏部,而兵部、刑部和吏部又是旧党官员扎堆的衙门,那温仪良查处的那三十多位官员无一例外便都是旧党党羽,这是什么意思已经不言自明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有些东西就不必再遮遮掩掩,对旧党大规模的整治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如此一来,不止是京官,许多地方官员纷纷上京走门路,文靖安所在的农事处因为家底清白又有东宫背景,俨然成为了旧党官员趋之若鹜的最佳衙门,自那个张弘提出要一个农事处职缺之后,每天来找文靖安要职位的人又开始从门口排队到菜市口,文靖安每天回家都被堵门,林宁宴和陈崇章等人也是同样的待遇,据农事处一个九品录事官的职缺,外面已经有人炒到了上万两银子。

    文靖安甚至收到了关于《新华月报》各州郡分部的职缺请求,这些人见缝插针,无所不用,为了找上他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他被骚扰得不厌其烦,干脆暂时躲到工业区那边不回来了。

    而随着事件的发酵,人心越惶恐,局势越压抑他们农事处就越发捡便宜,有了林宁宴亲自去找温仪良,加上萧慈祐从中斡旋,中书省那边很快就送回了再次审核的条约,这次顺风顺水,文靖安快速回复,温仪良那边更加快速给盖上了中书省的大印。

    除此之外,文靖安这边也等到了凌世心的回复,凌世心成功服家人加入农事处,周洵向萧慈祐上奏之后,凌世心正式替代了严素光原本农事处右少卿的职位,而杨玄素、卢玉邻那些学生也各自跟家里人商量好了,大多数人选择跟文靖安一起去江州。

    如此,万事俱备,一切基本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周洵、陈崇章和凌世心留京,文靖安、林宁宴和崔琰带领一批人去江州。

    等林宁宴和崔琰处理完手头的琐碎之后,他们定于十月初十,也就是两天之后正式登船前往江州。

    文靖安跟翰林院那边已经交割清楚了,手头上的公务也都办完,离京之前,他做了一件事,写了一封信。

    他把从剑州带回的账本交给文妙安,让她秘密送给萧弘治,因为既然元景帝已经下令抓了殷平海手底下的将军,这就意味着萧弘治已经成功了,殷平海迟早会被他推下水,那么这本账簿文靖安便如约交给他,只是殷平海没有正式倒台之前,文靖安还是不方便和萧弘治见面,所以让文妙安秘密转交。

    办完这件事,他再写了一封信。

    与其是信,不如是一张便条,没有署名,内容也简单。

    “局势多变,若有不虞,我在江州恭候。珍重万千。”

    写完还是让文妙安秘密带给严素光。

    此时的严府已非没落可以形容,那些没有服从严素光安排提前离京的严家人已经被软禁起来等候查办,严府周围有大量的官兵监视,形成了“只进不出”的局面,文妙安轻车熟路,借着夜色翻墙而入,顺利找到严素光那个院子。

    秋夜霜重,严素光的房中更添清冷,多日不见,她还是穿着淡薄的孝服,跪坐在一个蒲团上,面前摆着一张矮桌,点了一盏昏黄的油灯,她便借着灯火聚精会神看一卷书。

    这让文妙安觉得,严素光似乎和清冷浑然一体了。

    她心翼翼推开门进去,严素光听闻声响抬头瞧了她一眼,并不吃惊,随即又继续翻看她的书册,仿佛一早便会料到文妙安会来。

    文妙安走过来问她:“你不冷吗?”

    严素光:“我过让你别来了。”

    文妙安蹲到她面前,把信交给她,道:“我才不想来。”

    严素光把信接过去,看也不看,直接移到油灯的焰苗上焚烧,文妙安慌忙阻止,一把将信件夺过来:“你干嘛?!这是哥哥给你的!我不想来找你你也别撒气啊!”

    信封烧掉了一个角,文妙安心疼死了,呼呼给烧焦的地方吹气,企图还原,严素光却道:“我和他没关系了。”

    文妙安愤然道:“啥叫没关系了!就有关系!他去江州之前就给你写了信,你——”

    话到一半,她自己停下来,放低了语气,问道:“你是不是故意反话气他?”

    严素光:“……”

    文妙安笑道:“没事,我懂。”

    严素光不想多言,快速把信看完,然后又快速把信烧掉,“这信是他勾结旧党的证据,必须烧了。”

    文妙安点头道:“你看,你还是很关心他的嘛。”

    严素光:“信我看完了,你快点走,外面都是温仪良的人,别被抓住了。”

    文妙安不肯走,问道:“你没有话或者什么回信让我转给哥哥吗?”

    严素光果断道:“没有。”

    文妙安:“哼!白眼狼!”

    罢转身就走,临出门时还是停下来,回头:“反正我哥哥对你仁至义尽,他不来看你是因为他的身份和我们这些亲人,要是他自己一个人无牵无挂,今天晚上来看你的就是他,你不要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就算你不开口,我们力所能及帮忙的一定会帮你。”

    严素光不为所动,等文妙安离开之后,她微微抬头看文妙安离去的方向,轻轻了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