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成长 习惯成自然。
……
习惯成自然。
陆亦凝习惯了被采荷、采莲这四个贴心侍女众星捧月, 也喜欢她们同自己叽叽喳喳些什么俏皮话。
她们四个走之前提拔起来几个二等侍女确实也负责人,可到底是不够贴心,不够亲近。
陆亦凝愈发怀念起过去的岁月, 倒不是不喜欢安容、安心,倒也是熟面孔, 只是磨合的时间太短, 彼此都还属于半陌生半熟悉阶段。
二等侍女书香、秋月倒也还得用, 办起事来很麻利, 从前就帮着对接其他院子里的眼线,如今倒是得再培养几个了。
其实府里像陆亦凝这般到年龄就放出去的,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婚配给府里的家生子,一方面稳固自己的势力, 另一方面侍女还能继续侍奉主子, 直到成了心腹嬷嬷。
但陆亦凝想, 一时的不适应还是可以忍受的, 她真切地希望她们四个能有个好归宿。
尤其是采莲要嫁的,乃是四爷的亲卫, 虽是普通旗人出身,可武艺、人品都不错,将来前途不可限量。采莲日后怎么也能做个官夫人, 既然如此, 陆亦凝是不肯耽误她的。
便是采荷嫁的那家生子,日后也可以培养成管事,那采荷当个管事夫人也不错。
月言、月香嫁的是家里人给的,普通商户出身,但陆亦凝想, 就凭借着同她主仆一场,也没人敢怠慢她们。
日后......
待四爷成了大事,待弘历坐上高位,她们的日子只会愈发舒心。
陆亦凝神色愈发柔软,她总归会帮衬着她们的,不会给任何人伤害她们的机会。
这日,四爷来了景心院,起了这件事。
“若是不习惯,便叫她们回来吧。”四爷提了一嘴。
却被陆亦凝瞪了一眼:“胡!安容、安心现在也贴心得紧,这做什么总得有个过程,哪里能上来就成的。”
四爷笑了笑,没有再什么。
弘历这几日是跟字杠上了,宫里的康熙爷赏赐了一些字帖,他见天的去写。
闲暇时刻还要去见见他们铺子的管事。
这铺子啊,是四爷友情赞助的,三个孩子一人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十则是雍王府的。
三个孩子的额娘大手一挥,一人赞助一个铺子,于是乎在京都就开了四家羽绒服专卖店。
成衣直销,价格优厚,就连贵人们都常常去买,普通百姓进去只略略考虑一下就能买上一件。
孩子们都很欣喜,常常去看看铺子的运行情况。
趁此机会,陆亦凝还给三个孩子讲了讲如何看账本,收支运行等等,更是亲自盘账给他们看。
目的嘛,自然是为了锻炼一下孩子们,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尤其是宝珠、弘历,宝珠以后也是要管中馈的自然得会管账才行,至于弘历,未来的一国之君自然得什么都涉猎,生得被下头的人欺瞒,对弘时就完全是顺手带上了。
四爷对此是大力支持,于是乎三人组就有了新任务。
府里四个孩子,三个都来了,四爷想了一下,舔着脸来问陆亦凝,能不能再加一个学生。
陆亦凝无语了一瞬,倒也没拒绝。
耿格格倒是挺热切的,生怕再错过什么,可她愿意了,弘昼还是没参与成。
当然了,这回纯粹是他自己不愿意。弘昼本以为跟上回一样做实验,每日里嘻嘻哈哈也快乐地跟,没成想是要学习账本,他一听就不肯加入,反正那铺子也没他的份,干嘛要多一份作业。
弘昼呢,就是典型的六岁孩子,毕竟是生在皇室还是比一般孩子懂点眼色。再加上府里就这仨阿哥,除了弘时大一些要去宫里进学,他同弘历一同在府里开蒙,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故而这心里还没有那么多的名利之争。
虽然他晓得贝子是个好东西,但没了也就没了,也就当天不开心一下而已,其他时候又是快快乐乐的,看得耿格格既是哀愁又是担忧。
这孩子是不是太单纯了?
时过境迁,耿格格已经走出了当年的颜狗本性,虽然也还是本能欣赏美颜,却没了那股子热情劲,更多的是驱避就利。
她觉得自己是成长了,实际上她的“成长”让她失去了很多东西,只是她自己没察觉而已。
作为“掌柜”,几个孩子倒是趁此机会溜出去逛逛街、撒撒欢。当然了,身边的侍卫可是没少带,所谓君子不立危墙的道理他们都清楚,这好日子还没过够呢,可不想被人拐跑咯。
他们那铺子真正开始大卖是要从十月底开始,京城一冷,大家伙就想起来那羽绒服专卖店的标语,比棉衣更暖和、更轻薄,那还是成衣,分大、中、三个号,不用家里人紧赶慢赶制作了,最最重要的是价格公道,只要棉服的三分之二,普通人也能买得起。
尤其是这宫里的皇帝、娘娘以及贵人们都穿这个,就给人一种这肯定是好东西的感觉,再加上买的人试验过后的好评,这羽绒服便是一传十,十传百,买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乎,从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三个孩子几乎是数钱数到手软。羽绒服造价低廉,又暖和,他们铺子走得路线主要是两个,薄量多销的普通款、造价昂贵款式新颖的贵人款。
不管是哪一款,都给他们挣了不少钱,三个孩子的腰包瞬间鼓了起来,话都更有底气更有自信了。
十一月里,采荷、采莲风光出府嫁人,各自拥有了新的家庭。
陆亦凝很欣慰,赏赐了一大笔银子,更是给她们一人送了一份嫁妆,金银珠宝、丝绸衣裳……各式各样的,可是把来看晒妆的人惊讶坏了。
这雍王府的侧福晋可真是个大方的,看来这采莲/采荷在侧福晋那很得脸啊,以后可得心应对着。
如此一来,倒是避免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两人心中很是感激。
陆亦凝也同安容、安心磨合得差不多了,她们俩可算是把陆亦凝的喜好摸透了,在陆亦凝面前不再是公事公办,反而是亲昵自在。
在她们的帮助下,陆亦凝把景心院治理得井井有条,不给任何有心人机会。
与此同时,十四爷府里更是风光无限,明明人还没回来,可府里那叫一个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啊。
莫是路人心里羡慕了,便是皇子们心里也是羡慕极了,老十四这可真是运气好啊,老天爷赏饭吃啊。
八爷心里别提多不得劲了,他风光时,十四是个什么东西?如今倒是踩着他起来了。
一想到门人对十四爷的奉承样儿,八爷心里就忍不住恼火,比起太子等人的落败,他这才是更叫人唏嘘。
竹篮水一场空,空为他人做嫁衣啊!
他心里不得劲,八福晋心里更是不得劲,昔日里奉承她的十四福晋翻身做主人了,见了她只一句嫂子就过去了,偏她还不能什么,还得笑脸盈盈凑过去,真真是叫人恼火啊。
这夫妻俩心里再难受也没法子,事情已成定局,除了接受还能有什么办法?
......
接近年关,弘历的腰包富了起来,可字还是没写好,最多就是有些进步。
可把孩子气坏了。
其实陆亦凝一开始写的也不好,但几年坚持下来,也写的有模有样,字里行间透露着机敏和灵气。
不管她怎么安慰,弘历心里依旧满是挫败,只是面上不再表露出来而已。
弘历忍不住同康熙爷抱怨这件事,似乎很是苦恼,当然了信里更多的是闲话家常。
康熙爷通过弘历,了解到雍王府妻妾和睦,兄弟姐妹齐心协力很是欣慰,唯一就是弘昼那孩子有些不合群。这其实是正常现象,便是亲兄弟也不一定能合得来,更何况这还是异母兄弟。
两人通信时,康熙爷常常以一些事启迪弘历,时不时教弘历一些技巧。
再加上四爷有意无意的教导,弘历几乎是集百家之长,颇有玲珑心,待人宽厚有礼,却又圆滑有度,能够把所有人的想法和需求都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