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A+A-

    ==================

    【十四】

    怕孟红蕖冷着,佩环早便让人在车上先燃好了银丝炭,还特地备上了厚实柔软的波斯毛毯。

    扑面而来是融融的暖意。

    甫一上车没多久,孟红蕖一张脸便晕上了两抹红意。

    比单抹胭脂还要更俏丽几分。

    心似擂鼓般跳动。

    孟红蕖腿上盖着毛毯,出神地盯着手上的白铜鎏金手炉。

    公主府里的用度大多是宫里库房所出,桩桩件件皆是精细名贵的珍品。

    这手炉上头刻着的牡丹,一朵朵皆是雍容华贵,精细万分。

    她仔细瞧着里头烧得正火红的银丝炭,心思却不在那上头。

    有全然陌生的情绪涌上来,搅得她心乱不已。

    她需得好生冷静一番。

    正兀自怔愣着,面上有温暖柔软的触感传来。

    是方才林青筠替她系好的兜帽。

    她嫌弃撇嘴。

    没的将她的发髻都给弄乱了。

    真是多事。

    低头,玉指开始解起了那系带。

    堪堪才将兜帽取下来,骨节分明的大手便掀开了车帘。

    林青筠上了车。

    宽大的身影笼罩了半个车厢,强势逼人,隐隐有几丝压迫的意味。

    鼻尖能嗅到那人身上淡淡的甘松香。

    两人视线对上。

    瞧见孟红蕖解开了兜帽,林青筠眉峰微怔。

    不过也没开口什么。

    孟红蕖轻飘飘地撇开了视线。

    两人一时无言。

    车夫驾起了马车,车辙声和铃铛声一同响起。

    今日的寒风又大又急,马车行得比之前慢,就连一贯刺耳的铃铛声也都缓和了几分,听来甚至有些悦耳。

    孟红蕖就这么靠着马车,耳边听着铃铛声,渐渐却只觉得有困意袭来,眼皮闭了又睁,想闭眼沉沉睡去,却又只能兀自强撑着精神。

    车内的案上不知何时已泡上了茶,有袅娜的烟雾升腾而起。

    林青筠手握书卷,五官深邃,眉眼专注。

    “公主若是困了,大可闭眼憩一番,到了宫城,臣再叫醒公主便是。”

    语气一如既往平淡如水。

    陡然被这人看到自己惫懒的一面,孟红蕖却生出了些许羞恼。

    “不敢劳烦驸马,到时佩环自会来叫我。”

    声音染上了几丝慵懒,少了以往的咄咄逼人。

    林青筠却没再出声,似乎又专注地看起了手上的书卷。

    一时车内只有清脆的书页翻动的声响。

    孟红蕖不禁侧眸偷瞥了一眼身旁的林青筠。

    那人的视线一直紧盯书页,未曾移动分毫。

    莫不是背后长了第三只眼,才能看到犯困的她。

    孟红蕖在心里暗自嘀咕了几句。

    只是困意渐浓,她也再顾不上那么多,靠着车壁便沉沉地阖上了眼。

    很快,车内便有均匀的呼吸声传来。

    狭长的眸子目光沉沉,盯着手上的书卷。

    拂在书页上的手却迟迟未有动作,只仍旧停在方才看的那一页上。

    许久,林青筠轻叹了一口气,还是仔细收好了手上的书。

    本来他就看不进去,不过是做个模样罢了。

    车外寒风呼啸,那抹沉沉的目光,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凝到了一旁熟睡的人身上。

    精致的凤眸一改往日的清冷,有温柔又缱绻的情绪在其间跳动。

    似是怎么也看不够,眼神贪恋地绕着那人的面庞描摹,一遍又一遍,不会停歇,永不厌倦。

    马车悠悠停在了正阳门前。

    要进宫赴宴的官员家眷,历来都是在正阳门经守门的士兵核验了身份,方能进宫。

    至于平日里,若无圣上旨意,这正阳门是绝不会开的。

    见到了地方,佩环欲掀开帘子叫人,被林青筠抬手制止了。

    孟红蕖仍旧阖着眼,显然未有察觉。

    林青筠倾身,高大的身影朝她逼近。

    娇媚的面容在眼前放大,能瞧得清根根长翘分明的眼睫。

    饱满的红唇微微翕和着,有温热的气息喷洒而出,带着女子身上特有的清香。

    林青筠微怔,喉结不自觉上下滚动了一番。

    本一片清明的双眸渐染上了一层暗色。

    还在睡梦中,孟红蕖只觉脸上传来丝丝痒意。

    嘴上不满地嘟囔了几句。

    那痒意却更甚。

    怎么也抓不住那只作乱的手,她只能迷迷糊糊睁开了眼。

    却猝不及防地,闯入了那双幽深的眸子。

    心里竟奇异生起了一股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却不是因着那双与徐翕存相似的眸子带来的。

    而是,自己似乎曾见过这人?

    孟红蕖微微失神。

    林青筠瞧她仍旧一副怔愣着的模样,忍不住开口轻声唤了一下她。

    “公主,已到正阳门了。”

    依旧清冷的嗓音。

    回过神来,孟红蕖忙摇晃了一下脑袋。

    她从未离开过平城,林青筠又自幼长在清水村,两人不过是今年琼林宴上才见了第一面,她怎可能之前便见过他?

    大抵是自己睡糊涂了,才会有那般荒唐的感觉。

    不再多想,孟红蕖细整了整头上的发髻和微乱的衣裙,掀帘搀着佩环下了马车。

    只是这回倒自己戴上了兜帽。

    外头的寒风依旧凛冽,时辰愈晚,天色愈发阴沉了起来。

    寒风吹得两人身上的大氅猎猎。

    这般阴沉的天,就连宫城里的琉璃瓦似乎也比以往要黯淡了几分。

    林青筠看着走在自己身前那抹窈窕的绛紫身影,眼眸幽深,不动神色大步跟在她身旁。

    宫城里不允车驾,马车只能停在正阳门前,孟红蕖和林青筠需得步行往里去。

    远远瞧见了他们二人的身影,有引路的太监殷勤地过来了,脸上带着惯常谄媚的笑。

    扬了扬手里的拂尘,太监弯腰伏地行礼,掐着一把尖嗓:“奴才见过昌平公主,见过驸马爷。”

    “起来吧。”

    孟红蕖声线淡淡,未曾给地上匍匐的身影半分眼神,拢了拢身上的大氅,目不斜视朝前走着。

    那太监言了声谢,起身胡乱拍了拍膝沾着的灰尘,又匆匆赶在孟红蕖身前,把人往太明宫的方向引去。

    只是孟红蕖在宫里多年,对这宫城再熟悉不过,这路带与不带,实则没甚紧要的。

    太明宫里头,有三三两两的宫女一直进进出出,见到来人,皆恭恭敬敬行礼称一声昌平公主。

    与外头北风呼啸的萧瑟之景相比,太明宫内显然要热络得紧。

    屋外的天阴沉,太明宫内却是一派金碧辉煌之景,各处皆点灯燃蜡,全然不见一丝冷清的模样。

    炭火燃得很足,门窗各处皆换上了厚重的帘子,一丝寒风也吹不进来,一股股暖意从地板处升腾而起,恍惚间还让人以为又回到了日暖风和的四月。

    能听清里头热络的谈话声。

    间或有几声爽朗的妇人笑声从其中传出。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孟红蕖从容踏着的脚步一顿。

    她尚年幼之时,曾每日都盼着能在椒房殿里听到这般爽朗的笑声。

    但她从没能等到那人过来。

    奶娘,只要乖乖听话,那人就会过来了。

    但她没来。

    孟白兰,只要不拘礼节任性做自己,那人就会过来了。

    她依旧没来。

    再后来,她长大了,知晓了椒房殿的宫女为何总在背地里偷偷叫她灾星。

    她再也不想着让那人过来了。

    那人不来看她,正好,她也不稀罕了。

    握着手炉的手微微用力,指关节隐隐泛着一层苍白。

    这么多年了,孟红蕖还是有些害怕见到张菀青。

    怕张菀青真会如同梦里那般,指着她的鼻子,唤她作灾星。

    视线转到了佩环手上拿着的嵌金檀香木盒。

    里边装着的是她这些天来抄写的佛经。

    看到佛经,心里似乎又隐隐添了些底气。

    深吸了一口气,孟红蕖面色恢复如常,跟上了前头太监的步伐。

    察觉到孟红蕖的异样,林青筠的步伐却稍稍慢了下来,盯着前头孟红蕖的背影,是若有所思的模样。

    太监恭恭敬敬将人引到了正殿。

    “昌平公主到——”

    尖细的嗓音在殿中回响。

    正一道闲话着的众人皆止住了话头,量着来人,一时是神色各异。

    殿中谁人不知孟红蕖嚣张跋扈的名头?

    或是好奇,或是八卦,或是厌恶,各式目光一时皆聚在了孟红蕖和林青筠的身上。

    殿内一时寂静。

    众人只是间或与身旁的人交换一下眼神,心中各有思量。

    是一副看热闹的模样。

    好在孟红蕖早已习惯了这般场景。

    她面上一切如常,只安然解下来自己的大氅交予佩环。

    迎着众人各式量的目光,孟红蕖进到殿中,规规矩矩叩首行礼。

    身旁的林青筠与她一道行礼。

    二人身后则跟着佩环和林萧。

    有森然的目光落到二人身上,似乎是在量。

    好一会儿,才有一道庄重的声音悠悠从上座传来。

    “昌平今日来得倒是比本宫想得要迟上了一些。罢了,都起来吧,今日是本宫的生辰,不拘那么多礼数。”

    孟红蕖抬头。

    上座的女子一袭金黄色的牧丹古香绸裙,头戴着点翠的三彩凤冠,贵气逼人,气度雍容,让人不敢直视。

    狭长的眸子微眯着,抹了口脂的红唇紧绷,面上不带一丝笑意。

    只瞧上一眼,便能让人心里生出了怯意,不敢妄为。

    一如孟红蕖记忆中的模样。

    正是大周后张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