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说脚头

A+A-

    温淑芳是学中医的,人最爱干净,家里弟妹挨着个的被盯着洗澡清虱子,时不时地还从医院带回来点除跳蚤的药洒一洒,最见不得人邋遢。白玉凤两妯娌虽为了窜门换了干净衣裳,可是指甲缝里的泥都没扣干净,身上又明显有跳蚤在咬,温淑芳怎么可能看得惯。

    这会强忍着恶心,过去把棉布棉花收起来:“家里孩子多,被子都不够用,这才要新被子,倒叫婶子笑话了。”

    白玉凤眼睛一亮:“啊,是给留弟被子是吧?正好啊,她在家盖的被子也都旧了,这么着,你们好了我就给她带回去盖嘛!也省得白费心了……”

    还带回去盖?这带回去盖在谁身上就不一定了。

    温淑芳脸上的笑越发冷淡,连答话都懒得答了,只是收了棉布,喊李留弟把东西抱到西炕上去,自己也抹身过去就让李留弟在西炕上呆着。

    李留弟自己却不干,非得挣着身去瞪住白玉凤两人。

    这两个女人来肯定是来她的事儿,她怎么能不听?

    被温淑芳干脆利落地扫了面子,白玉凤脸色也不大好看,拉着脸,手指头一伸:“姜大姐,你看着了,我这都被咬成什么样儿了?”

    姜婉如也觉得歉然,忙从柜子上拿了盒紫罗兰的胭粉,又拿了卷纱布:“拿水冲冲,我给你包上——要不,上点二百二?”

    这年头家用医疗品少得可怜,一般伤都是拿胭粉止血的,孩跌破皮了,直接上点二百二,也就是红药水,学名汞溴红溶液,90后基本就没见过了。

    白玉凤哼哼两声,洗了手之后,拿红药水上了一层又一层,整个手指头都是红通通的,这才拿纱布包了,包完之后顺手就把剩的半卷纱布就塞兜里了。

    温淑贞尖着嗓子叫了声:“那是我姐买回来的……”

    话没完,让温佑安拿江米条塞了嘴,又抓了两根给一旁瞪大眼睛一脸懵懂的温佑国。

    白玉凤眼一扫过去,看看活泼可爱的温淑贞,又看豆芽一个似的温佑国。

    虽孩子头发黄细,肚子鼓鼓,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样儿,可是架不住那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溜溜转逗人啊,一看就知道是个精明,还有那个大的,更是一看就知道是个好学生的样儿。

    老温家也不知道是得了什么济,这一窝孩子个个都生得好,又聪明又伶俐的……

    心里泛酸,白玉凤酸溜溜地道:“可是我好心,把你家的大晦气带走了,这才让你家得了这么几个宝贝儿……”

    姜婉如的脸色一下就变了:当着她的面,也把二娣是晦气,想也知道平常是怎么对二娣的了。

    “啥晦气?她婶,你这话我可不爱听了。有啥话你往明了,这阴阳怪气的是要给谁听啊?我家二娣,在我们家那也是个宝贝,可不是别人嫌的啥晦气——也是巧,我还想去找你们呢,既然你们来了,那咱就吧!我的意思是吧,二娣都回来了,那就……”

    “呀,大姐啊,你可别生气。”那头正偷着把江米条往嘴里塞的王桂花往插了一嘴,囫囵吞枣似地把嘴里的江米条咽下去,噎得直翻白眼:“咳、咳,这上门都是客,还不给我们点水喝啊?”

    话到这份上,姜婉如只能示意温淑芳去倒水。

    王桂花连灌了两大口水,这才缓过来:“姜大姐,当初我抱孩子走时,就了的,我这妯娌养的孩子站不住,盼着你闺女去了能带个好脚头,可你看,居然带来个傻儿子……”

    叹了口气,王桂花装没看到白玉凤瞪她,仍是道:“我这妯娌心里苦啊,话冲你别见怪。”

    姜婉如皱眉,还没话,温淑芳已经接了话茬:“婶子,别怪我话直接。我是学医的,虽不是西医,可医术都是相通的,这都什么年代了,还那么封建迷信的话?孩子傻,那是父母基因或者是脑缺氧的问题,和什么脚头不脚头的有什么关系?”

    “啥?啥基因?你那是我们两口子的事?尽瞎,要是我们两口子的事,那我闺女啥不的呢?”

    一看白玉凤炸了,温淑芳不慌不心的,仍是笑道:“您这么可不更明和脚头没关系了?要是脚头不好,那您闺女不就也是个傻的了?”

    “你会不会话?我闺女……”白玉凤气得不轻,却被王桂花在旁边一扯,后半截话就哽在喉间憋得她脸色发青。

    “大姑娘是学医的,果然懂得多……”王桂花笑眯眯的:“大姐,你看我们大老远地跑过来,是真有诚意的,你总不能就让我们这么回去吧?”

    要留饭,姜婉如是不想的,可人客人自己都这么了,哪儿还好意思不留。

    “可不是,大老远来的,啥都得吃完饭再走,这大中午的,一会还得上班,那就……”

    便饭还没完,王桂花已经道:“吃饺子吧!下车饺子上车面嘛!”

    别的话就不出来了,姜婉如只能招呼温淑芳,开了柜子取了粮本:“去秤两斤白面。”

    虽城里供细粮,可像温家这样的大家庭一般是不买细粮的,都是换了粗粮吃,要不是逢年过节,也不会吃饺子。

    温淑芳答应一声,没看瞪着眼一脸巴望眼神看她的温淑贞,反倒拉了不情不愿的李留弟出去。

    “你别怕,妈不会把你再给他们带回去的。”轻轻安抚李留弟,温淑芳特意带着李留弟绕到卖部,买了糖给她吃。

    虽然只是一分钱一块的糖球,连个糖纸都没有包,可是李留弟还是觉得甜到心里。

    离一粮店不大远,这会正是月中旬,买粮的人也不大多,一般月初月底买粮油的人多得能从店里排到街对面去。

    两斤白面三毛六外加两斤粮票,这会没有方便袋塑料口袋,都是自己家带来的布袋子,倒是环保了。

    在一副食店花了一毛钱,买了一棵足有四斤多的大头菜(卷心菜),温淑芳也没带着李留弟转去卖肉的柜台。

    这时候,肉也分级,五花三层的带着肥肉的反倒要贵些,一般的连肥带肉,是七毛八一斤,平常人家是不大常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