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唐思涵被弹劾
天刚亮,唐思涵便穿着厚厚的棉衣,等在宫门口。
京城不比古河镇,四季如夏,气候温暖。
唐思涵适应了古河镇的温暖,乍一来京城,受不了春天的寒冷。虽穿着厚厚的棉衣,依旧挡不住清晨的冷气逼人。
唐思涵正缩卷着身子,不停的原地跺脚,给自己增添点温暖。
唐思涵正跟寒冷斗争,身后一个熊孩子,将唐思涵抱了起来,原地转圈圈。
等唐思涵双脚着地之后,一个高高的,长得有七分熟悉,俊朗、精神的伙,站在唐思涵的面前。
伙有些激动,喊道:“唐。”
唐思涵不敢相信,这才三年,景儿侯爷就长这么高了。
三年前,景儿侯爷只到唐思涵下巴下;三年后,两人身高来了一个上下颠倒。
唐思涵仰望着比自己高一头的侯爷,愣了三个呼吸,才敢认人。
景儿侯爷昨天半夜从庄子上回到家里,门童报告了唐思涵来拜访的事。
景儿侯爷本打算连夜去见唐思涵,被左安大长公主拦下。
因为是宵禁之后了,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劝景儿侯爷明日再去。
而且天很晚了,估计唐思涵也睡了。
有左安大长公主的劝,景儿侯爷这才作罢。
想着今日上朝,唐思涵刚回京,肯定会去述职,睡了一个时辰,再也睡不着。
景儿侯爷干坐了半个时辰,就来上朝了。
宫门口,还真让景儿侯爷撞见了唐思涵。
唐思涵被孤立着,无一人与唐思涵交谈。
年前,左安大长公主去给敬老王爷拜年,敬老王爷见景儿侯爷大了,给左安大长公主建议,让景儿侯爷去朝廷站班。
虽然站班很累,有时候一站就是两三个时辰,但是左安大长公主府脱离朝廷太久了,消息闭塞,以至于被人轻视了去。
敬老王爷腿脚不便,但是举荐了不少门生给皇帝,加上皇帝隔三差五要召见敬老王爷,敬老王爷也渐渐融入朝政当中。
景儿侯爷见唐思涵一直打哆嗦,以为唐思涵紧张,安慰唐思涵不必担心。
得知唐思涵是冻得,连忙让人从车上拿了毛毯,给唐思涵披上。
习惯了古河镇的温暖,披上毛毯,依旧很冷。
约莫过了半柱香,上朝钟声响起。
朝中大臣,分作四班,左右各两班,在引路殿前官的指引下,依次井然有序的进入大殿。
殿前官,尖锐着嗓音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御史大夫,张修便站了出来。
张修今年五十六岁,经历了两朝,声望颇高。
张修是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弹劾百官的权利。
殿前官话音刚落,他就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
字字句句针对唐思涵。
起因便是唐思涵住进了一晚需要二钱银子的东升客栈,天字号房。
怀疑唐思涵在古河镇的时候,收刮民脂民膏,不然以唐思涵一个的知县,每月二两的俸禄,如何住的起。
张修话完,皇帝并没有发作。
这个张修,谁都敢弹劾,听风就是雨。
皇帝只是让唐思涵站出来为自己辩解,并没有处置的意思。
上朝有规矩,没有皇帝的允许,别人就是把你祖宗十八代全骂了,也不能站出来替自己辩解。
皇帝特许,唐思涵站了,并没有着急解释,而是反问张修:“张大人,陵安城一共分为五个区,中间是皇宫,皇宫四周又分为东南西北四城。
东城郊外连接着皇家园林,地界最为宽广,风景好,所以这东城达官显贵较多;
南城临水运,做生意的人住在这边的较多;
西城多房舍,外来人口居多,以便到南城做生意;”
北城本地人较多,一般选择定居京城的,都喜欢在这买房落户。
如果下官没记错,杨大人家就住在北城吧。”
御史大夫杨修不明白唐思涵好端端的绕这么一个大圈子做什么。
按理,御史大夫杨修怀疑唐思涵,唐思涵要给自己做辩解,以证清白才是。
杨修不明白唐思涵要做什么,且他家住在北城,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唐思涵继续道:“杨大人住在北城,东升客栈在南城,下官昨日才到,今天早上杨大人就听了昨天下官住哪?请问,您是怎么知道的?”
唐思涵没有直接怀疑杨修在京城安插了眼线,而是选择用质疑的态度,让大家自行脑补。
张修毕竟在京城干了二十年,不慌不忙道:“本官无意中撞见的。”
唐思涵又发问:“您去北城干什么?”
张修根本没去过北城,自然是听有心人故意告诉张修的。
张修是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自然要告知皇帝。
而且现在是张修弹劾唐思涵,怎么变成张修被唐思涵质疑了。
张修继续道:“唐大人,现在是本官问你。本官身为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弹劾百官的权利。至于本官如何知晓,为了监督百官,自然是常外出走动,调查得知的了。唐大人,你是否要解释一下,你的钱,哪里来的。”
唐思涵理直气壮道:“我家有钱,我当官是为了做事,不是为了那点俸禄。入京赶考,家里给我准备了不少钱,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我就是把东升客栈买下来,你也管不住。”
唐思涵的态度,让张修很不满。
谁不知道他张修,凭借一张嘴,可以随意弹劾百官。谁见到他不害怕、不巴结、不敬而远之。唐思涵的态度,让张修很窝火。
张修呵斥道:“唐大人,这里是朝廷,不是菜市场,注意你话的态度。若传出去了,被人知道,唐大人不敬上官,有损朝廷脸面。”
唐思涵顺着张修的话,客客气气的道:“也对,若让外人知道,上官不知爱惜下官。很难让人信服,这样的朝廷是否真心愿意护佑平民百姓。”
张修心中一乐,抓住了唐思涵的辫子,严肃的道:“唐大人,你是在质疑朝廷,质疑陛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