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椒盐兔架、做青团 等到了三月三,我和……

A+A-

    关筝仍遣了轿子送关鹤谣回家, 但是关鹤谣不敢暴露自己真实住址,还是提前两个街口下轿。

    今日吃拨霞供,不像往常一轮一轮来回上菜, 祖孙三人吃得饱饱的, 却没用多少时间,关鹤谣得以早些下值。只是又去和关策商谈金明池之事,反倒比平时还晚了。

    她家里种着两颗呆瓜,坚持要等她一起吃夕食,关鹤谣不敢耽误, 快步往家走去。

    她进了屋,瞧见萧屹瞬间亮起来的神色就觉得疲倦全消,欢喜得只想逗弄一下, “我今日听你喜欢吃兔子?”

    萧屹茫然点头。

    关鹤谣便将嘴一撇,带着哭腔, “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

    “不吃了不吃了,我再也不吃了!你别哭。”萧屹惊愕失色,连忙闪身到近前要给她擦泪, 却见关鹤谣抬起头笑得喘不过气。

    不是四川人,还没听过那句“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走出四川”吗?

    多么振聋发聩、豪情万丈!能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吃货都联合起来。

    况且她是厨子, 更没有那些矫情心思。她只是玩梗, 没想到萧屹反应这么大, 可能是被午间那一哭吓到了。

    这下关鹤谣倒是有些罪恶感了,“我哪有那么爱哭?逗你呢!”

    主动握住萧屹无措的手,她声音柔和,“五哥喜欢吃什么都行,我做给你吃。”

    听萧屹爱吃兔子, 她就把那两只兔架拿回来了。准备一个煸成椒盐兔架,一个熬成汤,这本是烤鸭剩下的鸭架子的处理方式。

    椒盐兔架是爆锅之后下剁成块的兔架慢慢煸,待兔架焦黄,再加花椒、孜然、芝麻,翻几下就可以出锅。另一只兔架加些豆腐、米缆、白菘熬成汤。再配着府里发的油酥饼,这顿夕食,着实很奢侈了。

    关鹤谣边咬着兔架子,边著书立,硬是编出一套“架子”论来。

    “吃架子,绝不能端着架子。”

    她舔舔手指,“就是要直接上手啃才香。鸭架这么做也好吃。鸡架的话……油脂本就少,不适合煸了。须得下油锅炸,炸得骨头都酥了,刷上酱料啧啧。”她不由得想起在现世游荡于各个炸串摊的美好回忆,还有那些炸鸡皮、鸡心、鸡排、鸡脆骨……

    又想起前两日做的糟鹅,“鹅架子大、骨头硬,还得费些功夫糟着吃。”只可惜府里的糟卤不太合她意,有时间应该自己吊些糟汁。

    “但要兔架,其实还是卤的够味,”天下卤菜出四川,川卤天生适合料理兔子。“今日来不及,下回吧。”

    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

    兔子一直算是稀罕物,穷人关鹤谣猛然梦醒,“我还真不知道哪里去买兔子,贵不贵啊……”

    萧屹给她添一碗汤,“城西三十里玉竹山兔子多,我常去猎,等我带你去。”

    “好。”关鹤谣接过汤碗,两人手指堪堪相碰,相视一笑。

    掬月“嘶溜”吸进最后一口米缆,捧着碗瞧着他们,终于看出不对劲了。

    吃过了饭,关鹤谣带掬月进厨房做青团的准备工作。这是她们第三道“寒食清明”限定新品。

    今日早市,她见一位村妇卖艾草。正想着做青团呢,便手一挥,把那三大束艾草包圆了。

    这时节艾草最鲜嫩翠绿,清新喜人。能用就用,用不了就晒干,拿来煮鸡蛋、洗澡、熏虫、做香囊,好处多的是。

    艾草焯水后,切碎捣成糊,加水、糯米粉和成碧绿的面团。若是只用糯米粉,口感是最软最柔的,关鹤谣喜欢劲道一点,又加了粳米粉进去。

    因是做好了明日再卖,她怕之后发干发硬,便准备多加些油,揉得面团油滋滋、软乎乎才好。

    她正揉着面,就听边上捣艾草的掬月开口问道:“娘子,你和郎君……”

    该来的总要来,他们是瞒不过掬月的。到底,这也没什么可瞒的。

    关鹤谣就将萧屹的身份来历挑能的了,震得掬月嘴都合不拢。丫头闹不清楚什么恩荫、闲职之类的,只是听是五品的大官,险些把杵臼摔了。

    “太好了!若是郎君娶了你,你就不用嫁到魏……”

    “嘘——”想起萧屹的顺风耳,关鹤谣赶紧去捂掬月的嘴,丫头嘴边霎时一片面粉。

    “谁我要嫁他。”这个…以后再议!她红着脸嘱咐,“你且待他如常就好。”

    萧屹瞧着两位娘子捧着绿莹莹的糯米面团进来,一个脸上红扑扑朝霞,一个脸上白蒙蒙面粉,当真精彩纷呈。

    只是他还来不及细思,就开启了加班模式——包起了青团。

    关鹤谣总共做三种馅料的青团:纯豆沙馅的,又加了蜜豆的,最后一种是豆沙包咸鸭蛋黄。

    她倒是有心做一些香干、肉松、马兰头,甚至是鱼虾的咸口青团。

    她曾吃过一种刀鱼肉的青团,惊为天团,什么男团女团都赶不上的那种天团。

    清明时节刀鱼最细嫩,连骨头都能吃,正所谓“清明前细骨软如棉”,过了清明便是“骨硬如针”。剁得细腻的刀鱼馅加鲜荠菜或是韭菜,配着艾草的清新,鲜美无比,让人吃完了恨不得一猛子扎到春江里裸.泳。

    可是咸口青团材料更繁复,以她们三人的精力怕是做不过来。这豆沙仍是免费劳动力萧郎君白日里洗好的,衍生出三种口味,做起来简单,却也是各有特色。

    关鹤谣揪剂子擀皮,掬月负责团馅料,萧屹则负责团青团。

    一条分工明确、成熟高效、充分凸显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线就这么诞生了。

    三人埋头苦干,很有默契,一刻钟就包好了五、六十个青团。

    关鹤谣看看左边——童工,看看右边——伤员,黑心老板叹了口气,起码为雇员们准备点加班宵夜吧。

    趁着蒸青团,关鹤谣给萧屹蒸了花椒梨,给掬月热了一碗甜奶。

    掬月咕咚咕咚干了奶碗,便更觉困倦,揉着眼睛道:“娘子,阿郎,我好困啊……”

    关鹤谣:……你就是这么给我“待他如常”的?

    “阿郎”是用来称呼家中男主人的。

    萧屹超级加倍快乐,飞身给她放倒大衣柜,“睡吧睡吧,掬月赶紧睡吧。”

    掬月猫进了衣柜,桌边只剩两人对坐。

    一句“阿郎”叫得关鹤谣有点不自在,她压低声音转移话题:“郎君觉得这家梨子怎么样?若是好,我再去买些。”

    萧屹点点自己耳朵,以口型:“听不清。”

    骗鬼啊?

    他又拍拍身边凳子,“你坐过来。”

    关鹤谣瞪他一眼,却还是默默挪了过去。

    萧屹瞬时笑开,舀起一块,“阿鸢自己尝尝不就知道了?”

    屋内温暖又安静,灯火悠悠摇曳,他和心仪的娘子独处,是总不自觉的带些坏心思的。这话也是为了看她害羞,只是没想到关鹤谣有些黯然的低下头去。

    “不能…分梨子吃的…”她轻声道。

    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在这一点上很讲究,家中吃梨从不切开分食,而是各人吃各人的。

    只因分梨,便是“分离”。

    萧屹呼吸一滞。

    孤灯之下,她的睫毛疲惫地、无精采地垂着,在莹白的脸上拖成长长的阴影,掩住了眸中的光。

    她低低的声音继续着,“我今日和朝散郎仔细商量过,定好了计划。等到了三月三,我和你一起去金明池。”

    萧屹扶住她肩膀,将关鹤谣转向自己。

    “阿鸢,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他目光沉炽,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认真,“我会带你去骑马猎、游园赏景,去看大漠和雪山,去见义父,去喝夏日里的雪泡梅花酒。”

    会把我能寻到的,我认为的,这世间最好的东西都捧到你面前。

    “我还要陪着你开食铺,陪着你寻访食材,陪着你买菜做饭。”

    也会珍视所有你珍视的东西,尽我所能达成你的愿望。

    他垂眸看一眼那碗润泽的蒸梨,“我还要吃很多很多你做的美食。”

    这样一席话,像翻滚的铁水,像破云的骄阳,明朗朗、光灿灿,终于映得关鹤谣眸中暗澹尽数散去。

    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

    “我了,”她清浅地笑起来,“五哥喜欢吃什么,我都做给你吃。”

    青团蒸好了,关鹤谣一边等着它们晾凉,一边裁纸。她准备把青团先用厚油纸包一层,外面再包一层白绵纸。

    这不免让她想起之前在桂香坊买的那个青团,绵纸上套印着彩色的店家商标,便与萧屹:“我应该去刻个章子。” 尽早进行品牌培育总没有错。

    结果萧屹他会刻,半信半疑的关鹤谣去找了几块木头,并着她平时做木工的所有刀具,一股脑丢给了他。

    萧屹拣起一把匕首掂量起来,挑眉笑了,正是当时关鹤谣拿来捅他那一把。关鹤谣冲他吐下舌头,闷头画图样,又看着萧屹选好一块木料磨光滑,把图样拓了上去。

    “郎君明日再刻吧,这伤神伤眼的。”

    “今日刻好了,你就可以用了。”

    忽明忽暗的灯光勾勒着他的侧脸,萧屹神色专注,大掌稳稳捏着一块木料,细碎的木屑悉悉飘落。

    人总——认真工作的男人最帅。

    关鹤谣想,诚不欺我。

    她一边裁纸,一边抑制不住地不时向他看去。

    忽就忆起了萧屹写签语的那天。

    仍是这般寂静的春夜,仍是这盏涩然的孤灯,仍是这“沙沙”的裁纸声,仍是眼前的这个英俊郎君。

    只是转眼,他已到心上。

    关鹤谣微笑起来,提笔为他写下一张字签,“我的回礼。”

    君如山岳,万仞屹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