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诚意救灾、李嫂子 实是个不好糊弄的主……

A+A-

    “娘子, 真的不用我跟去吗?可是郎君——”

    “郎君郎君又是郎君,”关鹤谣掐住掬月越来越胖乎的脸,“你叛变啦?听我的还是听他的?”

    “当然听你的, 可是——”

    “好啦没事的, 我很快就回来。你在家把米粉团和面饼皮做出来,我回来要检查!”

    关鹤谣跳上驴车,挥手让她回院去,然后看着丫头倚门眺望的身影笑得直摇头。

    萧屹的草木皆兵影响了掬月,毕竟他曾郑重地反复告诫掬月照看好关鹤谣。

    掬月甚至因此得了信国公府和城北水军军营的腰牌各一块, 方便她遇事及时求救。

    她不明就里,但向来乖巧听话,又心思敏锐, 看出萧屹确实忧虑不已,遂将他的嘱咐奉为圭臬地严格执行, 成天看着关鹤谣。

    是以每次关鹤谣要外出布施,掬月都吵着要跟随。

    但是在关鹤谣这儿,这趟活计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着实不需要掬月再跟着受累。

    有毕二跟着, 有雇好的驴车和短工帮着,有信国公府罩着, 还有吕大娘子他们接应着, 里里外外都透着专业。

    就连之前看她不顺眼的福田院院丞和慈幼局局丞, 都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对她态度良好起来,变得非常配合。

    所以关鹤谣每次去布施都顺顺当当。

    而且因为大家各司其职,做得越来越好,她也不是每次都需要亲自去了, 而是每三天去一次。

    不过,所有吃食还是经她手做的,关鹤谣对此深感骄傲。

    路遇突兀石子,驴车猛地咣当,晃掉了一个食桶盖子,关鹤谣忙将其盖好。

    只这片刻,就有一股浓厚的油香飘散而出。

    赶车的刘老四不禁吸吸鼻子,扭头问:“娘子今日又做的什么这么香?”

    “是南瓜饼和蜜煎藕,等下给您包几块。”

    南瓜饼她挑最成熟粉糯的南瓜煎成,蜜煎藕却是选的九孔脆藕,蜜糖熬煮许久过后仍有爽脆质感,各有风味。

    “哈哈那敢情好,我家孙盼我天天给你驾车嘞。”刘老四笑道。

    他心想这娘子着实肯费工夫,每回给难民们送的吃食,比他在正经铺子给孙儿买的糕饼还精细、还好吃,也不知是图什么?

    他实在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反正人家给他的车资丰厚,每回还送些好吃的,他也乐得做这门生意。

    *——*——*

    “我看看我看看!”

    “哇,好漂亮呀关姐姐!”

    “这就是金子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金子呢。”

    “是你自己买的吗?”

    关鹤谣脸颊发热,无奈地面对一群萝卜头儿的盘问。

    “是姐姐最重要的人送的。”

    萝卜头儿们一片惊呼。

    关鹤谣首饰不多。

    除了萧屹送的,仅有那几件都是云太夫人和关筝绞尽脑汁巧立名目塞的,可她一般也不戴。

    主要是她穷,怕丢,一根金钗丢了够哭一年。

    尤其每次来布施,考虑到难民们的心情也不会做这露富之事。

    唯有这枚指环,她如何舍得摘?

    素圈又不耽误干活,就直接这么戴来了。

    而孩子们眼睛最尖,看到她指间闪亮亮就七嘴八舌问开了。

    虽都是苦命的孩子们,却还都是给一颗珍珠,也只将其当弹珠玩的年纪,对“金银珠宝”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因此他们只能看出这东西好看,关鹤谣戴着也好看。

    也正是这样满是童真的声声夸赞,让关鹤谣幸福得心旌摇曳,脸上尽是盈盈笑意。

    “谁送的呀?”

    “是你阿爹送的吗?”

    “笨啊你,肯定是关姐姐的夫君送的!”

    “啊关姐姐成亲了吗?”

    “好了别缠着你们关姐姐!就差你们几个没量了!”一声利落呼唤断了孩子们的叽叽喳喳。

    关鹤谣抬头,就见一包着黄布头巾的娘子快步走来。

    来人是慈幼局雇的一位大娘子,本家姓李。

    因常有尚在吃奶的幼儿被遗弃在门口,慈幼局便要雇佣寻常人家的娘子们来哺乳。

    这对后者来,也是个补贴家用的好差事。

    中有那品行好的,之后不能再做乳娘,也会被留下来当“保姆”。

    这位年近四十的李娘子就是如此,现在仍在局中照顾孩子们。

    这家慈幼局里现有四位娘子照顾五十来个孩子,还有四个手分做些看门、采买的杂事。(1)

    关鹤谣招呼,“李嫂子。”

    对方一抹汗,回以一笑,“鹤妹子,这些家伙真是,见你来了就高兴得发疯。”

    她抓鸡仔儿似的揪住最淘气的那两个,又教训剩下的都赶紧去量尺寸。

    “要不然不是白费了关姐姐心意?”

    她这话一出,孩子们果然乖乖跟着她往廊下走去。

    乘人不备,关鹤谣悄声拽住刚刚问“关姐姐成亲了吗?”的姑娘。

    “芳芳,姐姐偷偷告诉你。”

    她都惊讶于自己这按捺不住和孩子秀恩爱的无耻,却还是轻声:“姐姐很快就要成亲啦。”

    “真的?”

    “真的!”

    关鹤谣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六岁的女孩,拉着芳芳的手边边跺脚,两个人就那么在原地蹦蹦跳跳。

    关鹤谣看到芳芳蓦然睁大的圆眼睛,看到她身后兴高采烈的一队孩子,看到远处那棵簌簌流金的桂树,在清爽微风中蓊蓊郁郁。

    她勾唇,露出一个比秋季朗空还干净的笑容。

    *——*——*

    “关娘子,都量完了。”

    “辛苦杜大官人,还麻烦您跑来这一趟,妾实在过意不去。”

    “哪里哪里!”

    杜二柱忙堆起笑脸,交叠揉搓着双手,絮絮道来。

    “我们这是跟您做行善积德来了,是天大的好事哇!就算有那么一点点累,喝一碗您做的甘蔗荸荠饮子,吃两片蜜煎藕就好了!”

    他一拍胸脯,“您放心,这些衣衫我们都按照府里众人的衣衫裁制,一定做得漂漂亮亮。”

    “倒是不用多漂亮。”关鹤谣正色道。

    信国公府钟鸣鼎食之家,仆从的衣服亦看重时兴美观,不落主家脸面。

    可是给难民们的衣衫却不用加华而不实的装饰,或做什么修身风流的剪裁,有那功夫,多做两身贴身衣好不好?

    “样式简单大方,做得结实些就好。料子妾都挑好了,倪家布庄明日会送到府上。”

    关鹤谣又陆续了几点想法,而后看着眼前人越来越僵硬的营业假笑,暗自叹气。

    她确实不太放心这位脑筋过分灵活的杜大官人,最后只能:“妾明日正好要到府上叨扰,就去针线局和您一起对对衣样。”

    杜二柱笑容一僵,心中恨道:实是个不好糊弄的主儿。

    云太夫人让关鹤谣管这些捐赠米粮之事,他开始不以为意。

    想着一个娘子,要么怯怯懦懦,不敢真的上手;要么只是博个名声,不会真的上心。

    没想到关鹤谣非常认真,拿着那厚厚一沓什么“企划书”,把事事都安排得有模有样。

    一会“换季时五成钱粮折换做布料”,一会“这米价格不对,你们是在哪买的?”

    杜二柱往常只需要在固定商行采购米粮,定时派人送到城中救济所便可。

    可如今关鹤谣一直跟着把关,且不她把事情搞得复杂了不少,关键是样样食材价格她都门儿清,于是杜二柱就连原来那一点回扣油水都捞不着了。

    关鹤谣也不想把事情做绝,她笑道:“这衣服赶得急,杜大官人实在帮了大忙,下回妾一定给您在太夫人面前好好道道。”

    轻盈的声音拉住了杜二柱马上要沉下去的老脸,他重燃笑意。

    两人寒暄几句,杜二柱便问:“我送娘子回去?”

    关鹤谣指着正在收拾东西的毕二,只道等会儿和自己伙计一起回去。对方也不强求,告辞离去。

    先是慈幼局,再是福田院,布施吃食外加量体,今日事已毕。

    关鹤谣仰头舒一口气,抬脚正要去帮毕二和吕大娘子,就见院门口一抹绯色踱步而来,身后跟着几丝颤巍巍的绿意。

    她忙低头撤到一旁,心想这位少尹大人日理万机,还能再次抽空前来此处。

    且不论是表面工程还是真心实意,确实姿态很足,难怪受人爱戴。

    福田院几个绿袍官吏簇着盛浺走来。

    关鹤谣耳尖轻动,听他们在什么“这批难民”。

    她偷偷往院门看——有三、四十个衣衫褴褛之人,正排着队,木然地被吏引进来。

    涌进金陵的难民确实越来越多了。

    水灾的后劲儿一点点显现,各路难民都朝着他们心中最安全、最富饶的京城跋涉而来,并陆续抵达。

    还是要想些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

    关鹤谣收回视线,蹙起眉尖盯着地面。

    是以,她便没看到,有人正侧目向她看来。

    刹那之间,盛浺已将她上下量明白,随后视线便停留在她手上。

    倒是从没见她戴过首饰,没由来的,他突有此念。

    金环套在纤细莹白的手指上,本可算赏心悦目。

    盛浺却不知为何,觉得那金色光亮有些刺眼。

    关鹤谣恭敬安静地站在那里,实际正在神游天外。

    若想更好地帮助难民,她现在人手肯定不够了。

    最近店里和这边的活儿都越来越多,总雇短工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给店里再招一个人。

    思考到店里目前的人员配置,关鹤谣觉得她们现在就缺一位“奶妈”来负责后勤,照顾队友。

    嗯,像李嫂子那样的大娘子就不错,干活利索又细心。

    她正想着,忽听到一声沙哑的嘶叫——“二娘子?”

    关鹤谣抬头,只见队伍中一个妇人直愣愣看着她,被吏催促也呆立原地。

    那妇人难以置信地又叫了一声:“是二娘子吗?”

    看清了那张脏污的脸,属于原主的记忆霎时翻涌,关鹤谣脱口而出——

    “乳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