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chapter 39

A+A-

    薛裳枝一听便知道她对药膳有误解,药膳虽带有药这一字,实则是膳,药食同源,同样讲求色香味俱全,调和统一,通过调配膳食使之兼具药效和食效。

    华夏药膳在周朝就有记载,御医分为四科,“食医”隶属于四科之一,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遵生八笺》中都有药膳详细做法。

    薛裳枝家传承至今,其流传的药膳秘方就不算少。

    何良君撑着下巴道,“家里也曾请人做过,可惜不得家中人喜欢。”

    薛裳枝知道何家中何良君的哥哥何文静就十分挑剔,料想她家中其他人也是如此,也不知为何养出何良君这样一个万事不愁、什么也不挑的姑娘。

    薛裳枝没立刻反驳她,而是问,“我新得了做鱼的方子,可要试试?”

    何良君一早就按耐不住等着试薛裳枝的手艺,不知为何她家中明明有不少名厨,但她梦到最多的却还是那日晚上,她啃着胡饼,薛裳枝放在桌上她没尝到的酸辣胡萝卜,凉拌鱼片,胹鳖汤,这桌菜就像执念一样萦绕在她心里,即便回家后让铛头们按照所做出来,可都不是那个味道。

    薛裳枝让人去食堂讨了鱼肉和佐料,便准备做菜。

    她在要做鲤鱼汤、薏米粥和红烧冬瓜。

    鲤鱼处理好后加入佐料,冬天的鲤鱼肉瘦而实在,记载中特制的鲤鱼汤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薏米和冬瓜都可作为药物使用。

    薛裳枝手艺好,一会儿就闻到鲤鱼汤散发出浓烈的香气,薏米煮得软糯,入口即化,红烧冬瓜酸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何良君虽然奇怪菜色搭配,但她历来很认可薛裳枝手艺,就着红烧冬瓜下饭,一连吃了三大碗。

    薛裳枝:………

    薛裳枝道,“你胃口可真好。”

    何良君用手帕擦拭嘴角腼腆笑道,“因为太好吃了。”

    薛裳枝不知什么才好了,就算是减肥的药膳,吃这么多的话效果恐怕也不如预想中那么好。

    薛裳枝沉痛收下她的赞美,道,“这几道药膳方子就交给你了,记得找些手艺不那么好的厨子来做。”

    何良君擦手的动作一顿,惊讶道,“这就是你做的药膳?怎么一点药味儿也没有。”

    薛裳枝叹气,“这才是正宗药膳,便作为你生辰礼物送给你了。”

    何良君感动得眼泪汪汪,差点就要出留下来陪薛裳枝一起的话了。

    薛裳枝馒头卖得好,也有人订做大型馒头回家祭祖,既实在又有面子。

    一日之间,食堂收到的订单多达千份。

    虽然生意好是好事,但好到这种程度就让人头痛了,毕竟厨娘数量有限,也不能在年前做出这么多馒头来。

    幸好薛裳枝脑子灵,决定把一部分工作外包出去,方才解决燃眉之急。

    然而最大的一份订单,来自于一位薛裳枝没想到的买主:皇宫。

    前几日薛裳枝做的那只巨大馒头在集市上引起巨大轰动,不光品尝的人很多,更有传言此物比胡饼更好吃。

    当时微服私访的薛衷就坐在茶楼上,看着喧闹的人群笑道,“比胡饼还好吃?”

    伺候他的侍人躬身,“不过坊间玩笑,当不得真。”

    薛衷却道,“我看此次比试谁胜谁负却未尝可知。”

    结果到最后,果然是薛裳枝赢了,薛衷便喝着茶若有所思,“母后吃了一辈子胡饼,总该换换口味。”

    侍从不敢话,只能盯着地板装傻。

    薛衷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随后薛裳枝便接到宫中旨意,让其去做祭祖馒头作为贡品。

    食堂的厨娘们闻言都沸腾了,她们这是要进皇宫,要光宗耀祖啊。

    薛裳枝也没想到事情居然这么离奇曲折,一时惊了,等好容易才冷静下来道,“不算什么大事情,只要不是臭豆腐进宫做贡品就好。”

    这来源于何铛头给她的故事,据此时宫中没什么禁忌,只要觉得好的便召入宫中,开国年初,太后就常爱把一些江湖杂耍艺人召入宫里,有一名厨子做烩肉做得好,也因此进了宫,这已经是惯例了。

    房娘笑道,“姑娘,你那是见过世面,自然不知我们这些普通人心情。”

    薛裳枝家世不凡在观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毕竟她举止和容貌与普通人大不相同。薛裳枝见多识广,不论看见什么都能扯出个一二三来,进退有度,吃饭虽然多(……)但斯文有礼,一看就知道是好人家教养出来的。

    薛裳枝没做解释,反而是文娘子酸酸道,“臭豆腐口碑可好多了,却也没法进宫。”

    薛裳枝面含笑意,“这可不一定。”

    于是等过两日,薛裳枝就要去皇宫中做贡品了。

    在去之前,薛裳枝先收到来自亲人的年礼,只是这次年礼和之前有所区别,竟然都是些桌椅类不好售卖的物品。

    既然不能换钱,薛裳枝看完后兴趣大减,自然也没有看见接她回家过年那封书信。

    薛裳枝带了食堂中性格稳重踏实的杜娘、多才多艺的房娘二人入宫去制作过年贡品。

    皇宫是薛裳枝迄今为止最大的金主爸爸,据做好了不但有工资,不得还能受其他赏赐,若是运气好,得到一块御赐牌匾,那就光宗耀祖了。

    等到入宫那一日,薛裳枝特意换上最轻便的衣服,头发利落梳成一条辫子,不饰钗环,只辫尾上扎一根彩带,又干练又俊秀,让人眼前一亮。

    而杜娘和房娘则慎重多了,杜娘胳膊上还挂着一只沉甸甸的金镯子。

    被文娘子看见后好一番嘲笑,“你就这土里土气的模样进宫?人家流行精致轻巧的手饰,可不兴这个。”

    和文娘子接触久了就知道,她这个人就是嘴巴臭,高傲,其实没什么坏心思。

    但被这么点出来,戴着家传手镯的杜娘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

    郑娘子不客气道,“总没有那什么臭豆腐西施土气吧?”

    文娘子被一击入魂,怼得失去言语,恨恨瞪着薛裳枝。

    无辜看好戏的薛裳枝:……怎么又扯她身上去了?

    刚过正午,宫中来接人的牛车便停在昆阳观门口,来接人的侍从不是什么贵人,因而言语随和,不多时就和众人成一片。

    薛裳枝坐在牛车上张望,因为上次走的另一处宫道,因而她未发这就是皇宫。

    只见皇宫之中确实气势不凡,平整的路上铺着干净的碎石子,道路两旁栽种着各种花木,远处随处可见假山乱石,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掩映成趣,往来之人行事自有法度,与外间集市和街巷间的嘈杂喧闹是截然不同的两番光景。

    房娘见此惊讶道,“原来宫中竟然这么宽敞阔气,我以前见过乡里老爷家中的庭院,就以为是最好的院落了。”

    杜娘也附和道,“不得一辈子也看不完。”

    薛裳枝坐在一旁静静听她们讨论,若阔气,当然比不上紫禁城之类的阔气,但在这个时代也算颇为不错。

    牛车一路沿着路通过一处侧门来到院中,这处院就是宫中的御膳房所在,上到后宫娘娘、一国之君,下到宫女太监,伙食全从此而来,可见其能力之强。

    等到御膳房时,侍从便请她们下牛车道,“等到了此处,负责祭祀一应事项的王铛头自然会和你们清楚事宜。”

    薛裳枝点点头。

    侍从知道她看起来年纪很,却是此次的负责人,更是昆阳观食堂的总负责人,听闻厨艺也相当不错,前途不可限量,因此不敢怠慢她,非得亲自把她带到王铛头面前不可。

    等见了王铛头,王铛头自然要先审视一番薛裳枝,目光落在她头顶不伦不类的辫子上对侍从道,“你是要做菜祭祖,怎的给我带来了个姑娘?”

    侍从赔笑道,“这位裳枝姑娘可了不得,厨艺那是一流,年纪虽,却不是那什么普通民间艺人能比。”

    侍从深谙宫廷生存之道,虽未见过,但什么吹牛的话都能出来,王铛头自然知道他半句话都不可信,开口刺道,“比民间铛头手艺好,那就不是民间铛头咯?”

    侍从又连连解释。

    房娘见此就知道这位铛头不好对付,跟在薛裳枝身后暗暗吐了吐舌头,拉着杜娘袖子做了个鬼脸。

    另一边,接薛裳枝入宫的马车也缓缓到了昆阳观门口。

    然而等到了的时候却被告知薛裳枝根本不在观中。

    碧茹迷糊道,“一早不是接进宫了吗?”

    高景玄想抓狂,“谁接进宫的,不是好我亲自来?

    碧茹瞪着他,“我们又不认识你,哪来的早就好,接人的牛车是位和善的公公,可不像你这般脾气古怪易怒。”

    脾气古怪易怒的高景玄:………

    高景玄深吸一口气,强扯出一抹笑意问,“行,你告诉我,谁把她接走了。”

    碧茹哼一声道,“御膳房啊,不是好做菜祭祖吗?”

    高景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