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常青
后宫风水轮流转,盛宠不衰哪怕只是一年,都足够让所有人憧憬了。
而砚儿和萧毓凝,实际上自为妃以来就从未有过所谓的低谷,原因无二,只是两人一直能观察出转折点罢了。
而驱使着两人不停做这些的,不是对于杨渐的感情,而是最真切的亲人的仇恨。
大雨那日过后,后宫的局势也像被洗刷了一般,重新有了变化。
先是景更衣连着晋封几次,直接从最末等的更衣晋升成了美人,而柔嫔则也经常侍寝,白日里也去御书房找杨渐,一直是惊吓过度,得见了皇上心中才能安一些。
眼见着胡府的事情被杨渐都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而父亲那边甚至一点消息也没有,究竟怎么对着侯府出手,完全没有眉目。
砚儿心中烦躁,胡府两位老人还都是白身,即便想要进宫也不能像曾经的镇平侯夫人或者如今的雍王世子妃那般自如。
只怕还是要亲眼见到父亲,才能有所帮助。砚儿想了想,狠心从库房里拿出一副卷轴,也没开看,交给金兰便往御书房去。
御书房早就是柔嫔的稳定去处,每逢午后,柔嫔便借着各种由头去御书房坐着,有时是在杨渐身边盹,有时则是拉着杨渐一同玩乐。
今日好不容易柔嫔歇下了,砚儿才能赶紧去见缝插针。心中更是不免觉得好笑,自己也沦落到等着杨渐有空才能见到他的地步了。
听人传话是砚儿来了,杨渐也不怠慢,让她坐在书桌的一旁,问道:“今日得了空吗?”
砚儿浅浅一笑,伸手接过了卷轴:“是今日皇上得了空,臣妾才能来见您。”
杨渐不免有些耳根子发红,他有点尴尬地道:“柔嫔胆,最近受惊吓了,难免要朕陪伴。”
砚儿也不接这话,展开了那副卷轴。原来竟是两年前的夏天,杨渐命人画的京城双姝图。画面上的萧毓凝和砚儿,温柔地看着对方,放松地一同闲话。
杨渐也看得入了神,砚儿才出声道:“臣妾最近整理库房,发现这幅画放在臣妾这里倒是可惜了,不如物归原主,让皇上欣赏。”
杨渐抬起头看着砚儿,感叹道:“比起画中,你二人容貌更胜了。”
砚儿腼腆一笑,又眨了眨眼睛:“但臣妾也喜爱这幅画,皇上让臣妾献出了心中所爱,是不是也要还臣妾点什么?”
杨渐看砚儿的狡猾模样,心里也泛起了疼爱。砚儿虽为妃两载,也有了一双儿女,但始终对他一片坦诚,从不拐弯抹角,这也是他心中最放松的一块领地。
杨渐心中软了又软,握住砚儿的手:“你想要什么,直便是,朕能够为你做到的,一定不会推诿。”
砚儿看着杨渐,知道自己这招还是唤起了他的一些愧疚和真心,便道:“臣妾上次见父母,已有一年多的日子了,如今臣妾还是想召父母亲进宫一日。”
杨渐自然点头应允,又拉着砚儿了好久的话。此时便听见外面有人传话,太后身边的刘嬷嬷来了。
自从楼兰做了郡主后,就像是隐居深宫了一般,虽然偶尔会在人前露面,但是不是紧要的时候,几乎总是闭门不出,有些新进宫的宫人甚至都不知道楼兰郡主的存在。
一方面这是太后为了免得杨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楼兰自己的一种明哲保身。
刘嬷嬷一进殿,看到是砚儿在,便行礼问安后道:“太后娘娘让奴婢来叮嘱皇上,暑热难耐,切莫忽视了朝政。一看是云贵嫔在旁作伴,奴婢这心里就踏实多了,回去报了太后娘娘,娘娘心里也会安心。”
罢便拿了些冰镇好的茶饮给两人,很快就离去了。
砚儿心中又何尝不知,这是太后有意要帮自己一把,有意让杨渐把自己经常放到御书房中。
果然,杨渐品了口凉茶,笑着:“看来你的贤明聪慧,母后也能感受到。既是如此,怎么能辜负了母后的夸赞?来,你给朕读读奏折,朕好好把这几日积压的折子都过过去。”
砚儿赶紧推脱道:“臣妾不敢如此大胆干政,太后娘娘只是随意称赞,皇上当不得真的。”
杨渐此人,砚儿最是了解。他表面上遵从礼节,骨子里却最爱离经叛道的女人;
表面上孝顺太后,背地里却十分反感太后的种种安排。也正是因此,哪怕是太后已经点了名放心砚儿,砚儿也不敢表现出顺从太后的意思。
必须要假意推脱,杨渐心软不会拒绝别人,这才能想着办法挽回自己,一来二去,杨渐就会觉得自己是做了决定,自愿让砚儿加入到朝政中。
果然,见到砚儿推脱,杨渐劝道:“你只是帮朕读折子,还是朕亲自审批,哪有什么干政不干政的?”
话到这里,砚儿也不推辞。她拿起一本奏折,虽已经是看过许多次奏折的模样,也偷偷摸摸在杨渐身边瞄过许多次奏折的模样。
但当她亲手拿起奏折时,这种纸张的触感还是让她一愣,那种权力和天下掌握在手中的感觉,慢慢从砚儿心里破土而出。
是读奏折,但想要比自己亲自看奏折还快,必须要精简许多内容。
一切繁文缛节的问候词都一并省略,把事情的梗概大致提炼出来便可以告诉杨渐。
砚儿先是大概看一眼折子,再把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告诉杨渐,而请安问好之类的折子则统一放在一边,一会就可以统一批复。
于是两人便一人看着折子总结,一人接过折子直接批阅,砚儿的声音沉静而有条理,杨渐接过折子也是全身心地信任,不会再自行阅读,只是按照砚儿所的内容进行回复,若有难解的问题,还会出声询问砚儿,两人有商有量。
不知不觉间,积压了几日的奏折正在飞速地变少,而砚儿也透过这一封一封的奏折,窥探出了些天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