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声势
砚儿下意识地把孩子护在身后,自己则站起身来往大殿门口走去,金兰见状,一把抱起两个孩子就往未央宫深处走去。
见了砚儿的举动,太后也不恼怒,只是道:“哀家回宫来看你,你不迎接便罢了,把哀家的孙子孙女都抱走是何意?”
砚儿抬眉,淡淡地看了太后一眼,问道:“太后实乃聪明人,岂能不懂臣妾的想法?”
一眼扫去,太后身边只有刘嬷嬷一人,但身后的未央宫宫门外,却是有许多的宫女等着。
见状,砚儿笑道:“太后不若随臣妾进殿聊吧。”罢便做了个请的手势,不等太后抬脚,自己先一步迈进了门中。
未央宫的大门缓缓关闭,这后宫中最为善谋的两个女人迎来了她们第一次真实的对话。
太后走近殿里,见砚儿已经坐在上首,愠色一闪而过,却也只是傲气地站在砚儿面前,问道:“几日不见,规矩竟是一点也不懂了?”
砚儿身上竟然隐隐散发出些强势,这是她头一次在太后身边没有收敛锋芒。
她笑着道:“如今臣妾已经是犯了大错的,错上加错便又如何?太后娘娘还是尽快明示臣妾,少兜圈子,这样也能少站一会。”
太后是必不可能在砚儿面前居于下首的,只能继续站着,也不再拖沓,甩袖问道:“不知道你有什么能耐,侯府竟然还是要留你一条性命。”
砚儿心中也是一阵诧异,难道是……砚儿迅速理了一下思绪,应当还是文册的事情,镇平侯仍然以为胡家一人死亡,文册就会公之于众,砚儿掩住自己的神色,平静地问道:“那太后娘娘想要怎么处置臣妾?”
太后抬眼看了砚儿一下,道:“自然是软禁在宫中。”
砚儿摇了摇头,嘲讽地看着太后:“只怕您老人家的如意算盘成不了真。”
太后瞪了砚儿一眼,问道:“你是一点也不怕哀家了?”
砚儿感到心中更加平静,追问道:“太后娘娘已经对臣妾完全坦诚了,臣妾还有什么可怕的?您既不能处置臣妾,也不能夺了臣妾的孩子去,如今臣妾在这未央宫中,倒是最安全的人了。”
太后愤怒地看了一眼砚儿,转身拂袖而去。未央宫的门再次重重的落下,还能听到太后的声音:“看紧了,若有人进出,所有人都立刻掉脑袋。”
听着太后渐渐远去,金兰才将孩子们再次抱出来,问道:“娘娘怎么就会有十足的把握,太后不会动娘娘分毫?”
砚儿刚刚松了一口气,接道:“本是一分算也没有的,但太后了侯府要保本宫,就多了几分底气,再加上她本可以兴师动众来抄了未央宫,却也没有,可见她还是有自己的顾虑。
如此之下,是不会今日就做出什么动作的。不若多放几句狠话,虚虚实实,太后摸不清咱的底细,也好拖延一段时间。”
砚儿收到青婵来信的时候,是在又一个午后。她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灰喜鹊。
砚儿本以为,灰喜鹊是认地方不认人,从前那段时间里,是因为能找得到自己和母亲所在的钟粹宫,才能从宫外传递信息来。
却没想到,这灰喜鹊实则是极有灵性的一种动物,只怕是青婵过去来时,带了几次那个训鸟的姑娘,也就认下了未央宫这个地方。
砚儿先是给灰喜鹊喂了些生肉和水,又接下缠在她腿上的信纸,展开一看,便是青婵不拘一格的字迹:“皇上已秘派我至突厥借兵,我该怎么做?”
看来杨渐仍然还是思前想后,想到了青婵身上。朝野上下,唯一一个能忠心为国的,只怕就只有这个雍王府的庶女。杨渐应该也是万分庆幸从前抬举了青婵。
砚儿提笔回复:“极力促成此事,务必要让我出宫为质。”
金兰在旁,看到砚儿这般写,惊讶道:“娘娘,还真要去突厥吗?”
砚儿点了点头,把信纸卷好,缠在灰喜鹊的腿上,它便一个闪身飞了出去。
砚儿这才回答道:“困在未央宫中,做事处处受限制,不如奋起一搏,或许能有另一片天地。”
从前翻阅奏折时,砚儿就察觉到自己经常在地图上能看到的北方突厥,从来都和天朝没有任何往来,仔细翻阅史书后,才知道先帝时就与突厥签下了互不侵犯、互不干扰的协议,这也使得天朝从突厥和大月氏两边受敌的情况下能够专心对抗大月氏,而突厥也能够向更北方扩张。
如今算上侯府,大月氏的实力必然是远远大于天朝的,若没有外力来帮忙,恐怕天朝此次危难。
砚儿暗自感叹,太后和镇平侯实在都是不管不顾的个性,想要毫无边界地扩张自己的权势,却想不到大月氏也不是好控制的,哪怕一朝一夕能与之合作,总有一日他们赋予大月氏的力量会反过头来反噬自己。
突厥若是答应牵制,自己便前往突厥为质,一有机会便教唆着突厥和大月氏两相争斗,而此时青婵还可以继续在国内积蓄力量,杨渐也能励精图治,好好培养一支天朝军队,待到自己归来时,已经是大不相同的局面。
未央宫中已然冷清了数日,没有了来访的人,每一日砚儿除了看书和冥想,便也是逗逗孩子。
青婵的灰喜鹊来了又走,带来了青婵即将启程的消息,预计不到一月便能到达突厥,而砚儿也在这消息闭塞的未央宫中,等待着一个突破口。
直到,萧毓凝腹痛难止,宫中无太医可治,有人冒险提出从未央宫里带出来墨儿,这才迎来了新的转机。
外人,包括太后看来,砚儿和墨儿都是疏远的关系,眼下萧毓凝的子嗣对于侯府和太后的合作至关重要。
因此墨儿等于是为未央宫开了个口子,哪怕是有去无回的口子,也是能和外界直接联系到的。
颜如玉的消息还算是及时,没辜负朱翰远日日都在内墙边上转悠,就在太医还在会诊,众人还在犹豫要不要放出墨儿时,消息已经送到了砚儿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