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传言
萧毓凝虚弱地睁开眼睛,看着砚儿,轻声道:“如此一来,你便不用畏首畏尾了。”
砚儿的眼泪落了下来,她知道萧毓凝所做的这一切,包括催产,都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再把目光注视在深宫中的姐妹,而是考虑起天朝的江山和后宫中蓄势待发的太后。
太后在宫中的势力其实主要是侍卫和暗卫,宫女因为之前选秀的大换血,已经流失了很多。而这些新塞进来的砚儿的人手,正是要派上大用场的。
砚儿看着萧毓凝,把额头贴在萧毓凝的手上。待到她好不容易控制好的情绪,不再流泪,抬头时发现萧毓凝已经沉沉睡了过去。
砚儿为萧毓凝盖好被子。轻轻起身,把所有开了个缝换气的窗子都关上,又检查了屋内的供应和保暖,确定都没问题后,砚儿才关切地看了好几眼书儿和宣儿,又留下了墨儿继续看着,才出了寝殿,也不回宫,在未央宫的偏殿里候着。
这才起了话头,问道:“这些日子皇上如何?”
朱翰远上前回复道:“皇上身子真是有些不适了,不知道是太后娘娘做了手脚,还是皇上憋得久了,生出病了。”
砚儿点了点头,又问道:“若是此时让我们的人去救皇上,有几成算?”
朱翰远看着砚儿,思考了片刻,问道:“即便是能救出来,娘娘又有办法能让深宫中的一切脱离了太后的手脚吗?”
砚儿犯难了,的确,只救出杨渐是不难,可是太后一直保留着势力,后宫前朝,仍然是太后了算。
太后会对杨渐下手吗?以太后的个性,已经想到废帝重立了,那是否也会害怕兵败,干脆直接杀了杨渐,这样无论如何新帝还会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幼儿。
太后能够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手吗?砚儿左思右想,但她没办法下一个定论太后一定不会。
唯一能够有定论的,就是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如何才能最快地救出杨渐呢?
朱翰远看着砚儿犯难,于是又上前一步,低声道:“奴才时候在梨落台周围长大,听过一个传言。”
砚儿看着朱翰远,示意他继续下去。
朱翰远凑近附在砚儿耳边:“奴才听,宫中嫔妃一直无子,都是太后一手把控着的。而太后的儿子,也就是当今圣上,实际上也是太后从别的妃嫔那里抢过来的。”
先帝时,这样的传言不是没有。砚儿也隐约在后宫中听过这样的传闻,但要是真的相信,那倒是完全不至于。
毕竟后宫中无论是生产还是抚育,无数双眼睛盯着,想要换一个孩子实在是很难。但这个时候朱翰远提起来,未必不能拿它做做文章。
砚儿抬头看着朱翰远,道:“既然有这样的传言,不如就让它多传一点。就太后如今是软禁了皇上,想要让害死皇上后,扶含有李家血脉的孩子做皇上。这样才是自己的亲子孙。”
朱翰远点了点头,道:“娘娘放心,三天之内,此事必然传遍六宫。”
砚儿微微一笑:“非也,是要去前朝。此时六宫早就人心惶惶,只有前朝那帮人,才是太后真的顾虑的。”
朱翰远颔首离去。砚儿继续坐在那里,思考着战事的走向。
按照道理,前方已经频频传来捷报了,估计等到镇平侯到的时候,青婵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但若是青婵遇到了镇平侯,真要是起来威胁到生命安全怎么办?
京中得发生大事,让镇平侯被迫到不了边界就折返回来,不仅得折返回来,还得要让他来不及直接造反,就就地伏诛。
看来是时候,让胡家的人出马了。也是时候,把颜家的底牌亮出来了。
此时后宫已经充斥着太后的耳目,想要明目张胆去见颜如玉是自然不可能的。
但颜如玉见自己出来这么些日子还没找自己,怕是本就要自己找上门了。
只需要耐心等待几日,今日萧毓凝生产的消息传出来,颜如玉应该也明白自己是要动手了。
未过两日,夜深人静时,未央宫中便等到了颜如玉。
她仍是一身黑衣,却看着喜庆了许多,见到砚儿便:“肯定是早就盼着我来了吧。”
砚儿笑了一下,没想到颜如玉琢磨自己的心思也已经琢磨得这般明白,便道:“不出几日,朝中就会闹起来。到时候颜家可得带头要求探视皇上。此为第一,第二便是,胡家手里的杀手锏,本宫算放出去了。而颜家手中的那个,颜家可也得紧跟着本宫了。”
颜如玉点了点头,这些她都熟记于心,前因后果也都明了。
但她还问了一句:“上次联络时,祖父让我问娘娘,天变了后,颜家当如何自处?”
这是要砚儿给一个许诺了。的确,颜家已经卷入到这些事情中很多了,自己心里也明白,颜家不是只出于对皇室的忠诚,也有对自己的言听计从。而自己能给颜家的,也应该许诺出去了。
砚儿看着颜如玉,道:“武官沦落,文官自然就会势起,而文官之首,自然是颜家。”
颜如玉展了个笑容,道:“有娘娘这句话,颜家心里就放心了。等这件事了了,颜家就会想办法接我出宫,到时候,我就自由了。”
砚儿也笑着看向颜如玉,欣慰道:“那你也就自由了。”
但砚儿疏忽了一件事,为什么颜家觉得这件事就会是能够用上颜如玉的最后时间呢?为什么完成了这个事情,颜如玉就可以出宫了?
不是后宫再也不需要留意,而是后宫中会有新的,能够直接联络颜家,能够让颜家放心交往的人。
而砚儿忽视的这一点,正是颜家世代为官所培养出的警觉。
因为在乾清宫中,早有一碗一碗的汤药伺候着杨渐,但他羸弱的身子就好像好不起来一样,迅速地衰败下去……这些汤药真的是治病的吗?是先有的这些汤药,还是先有的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