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温柔的巨人
05年的网络论坛上, 流传着一个有意思的都市传。
传中的“死亡穿山甲”。
据在华夏国的南方,经常会有人看到,一只孤单的穿山甲,行走在各大城镇之间。但凡吃野味的人, 一碰到它, 就会受伤, 留下残疾。
从来没有人抓到过它,为此还列为著名网络十大未解之谜:穿山甲到底做了什么?
没见过的人,只当是一群无聊的网民杜撰的故事, 因为他们也不吃野味。
而也有见识过的网民在网络上晒图,那触目惊心的伤口,仿佛诠释着一段恐怖的记忆。
他们信誓旦旦地:真的有这么一只穿山甲。
可是这样的“怪谈”,在二十一世纪初年,几乎是隔三差五就在网络上出现一批。大部分有脑子的人也就当段子看。谁信谁傻逼!
李辞辛带着弟穿山甲, 已经游历了7年了。七年间救下来不少野生动物。
他们倆从鸡同鸭讲,到现在能简单交流, 共同合作, 也算是历史的进步。
不过李辞辛觉得,穿山甲一直这样跟着自己也不是个事儿。
按豪猪的寿命来看, 理论上是12到15年。可自己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成年豪猪, 估计当时就有三四岁了。
现在自己已然是老年,大概没几年好活。可穿山甲的寿命就在二十年左右,它还只是刚刚中青年的时候。
所以这段时间,他是找了不少母穿山甲, 给它们相亲,速速婚配去吧。
在李辞辛孜孜不倦地催婚中,这家伙, 面对这么多或肥硕、或苗条、或活泼的穿山甲妹子,居然能坐怀不乱。
李辞辛也就随它去了,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他们联合起来,救了一头哺乳期失去幼崽的母穿山甲。
谁知道,它们就看对眼了。
李辞辛:“…………”
没想到啊,没想到!原来穿山甲里也有曹贼啊。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护送着它们两口子进了山林后,李辞辛也算是解决了一个身后事。
三年后的一天,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的他,找了一个深深的溶洞,安静地迎接着死亡的到来。
“滴,C级次生任务完成,完成度B级。
无基因奖励,如想达到开启基因奖励的程度,需连续选择C级次生任务。
请问宿主,是否愿意继续进行C级次生任务?”
居然一个次生任务,都不能达到奖励基因改造的地步。李辞辛思考了一下,决定接着完成一个次生任务。
“是,继续任务吧。”
这也算是自己第一次连续完成任务了。
“滴!C级次生任务:温柔的巨人。
保存巨儒艮的种群火种。时间坐标为十八世纪,开始传输。”
李辞辛总感觉这种次生任务哪里不对劲,可又不上来。
任务开始…………
茫茫无垠的大海上,寒流卷带着冷空气一路南下,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一些海象正在休息。
而开启新任务的李辞辛,则发现自己仰天躺着,身下是一摊柔软温和的触感。
怎么回事,自己变成了什么东西了?
他刚想翻个身,就被两个爪子扒住,根本动弹不了。
“系统,我现在变成了什么动物?”
“宿主现在为哺乳动物纲–食肉目–犬形亚目–鼬科–海獭属成员。资料请接收。”
原来是变成了海獭,印象里一种非常可爱的海洋哺乳动物。
海獭常年生活在海里,吃饭睡觉都是在海中,因为其皮毛密实防水,也不要担心沉下去,一生的时间都几乎飘在海面上。
海獭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北太平洋区域,以捕食海胆、鲍鱼、螃蟹及贝类为生。是海洋中发现最的吸气式哺乳动物。
即使如此,它们的体重也在三十二千克,到四十五千克之间。
因为海獭的繁育非常缓慢,几乎五年才有一胎,而且怀孕的时间,和人类一样也是长达9~10个月。
所以母海獭在哺乳期,非常喜欢自己的宝宝,经常会把它们放在自己干燥的肚皮上,防止胎毛沾水。
海獭的皮毛非常厚实,是著名的毛发富翁。到什么程度呢,类比一下人类的头发:
人类的头顶,约有10~12万根头发;而据估计,海獭每平方厘米的体表上,最多就有15万根毛发。
这恐怖的毛发密集量,让当代秃头年轻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如此丰富的毛发,也是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恰恰是这毛皮,引来了人类的觊觎,早在17世纪,就有熊国的皮毛商人盯上了它们。
大量的海獭被捕杀,皮毛被当成奢侈品售卖,成为了一些贵族富商的围脖或衣服。
李辞辛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的西侧岛屿。在这个年代这一片还是人迹罕至,所以,这里的海獭得以安逸地生存着。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海獭妈妈让李辞辛知道了什么叫母爱如山!
母海獭常常抱着海獭不撒爪,时不时舔舐,还会翻面,抱在怀里亲亲蹭蹭,还要揉揉圆脸。
一副“妈妈的好大儿”的模样。
就这样,李辞辛享受了“浓烈”的母爱差不多半年。
等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生存能力的学习。母海獭就来了个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直接断奶遗弃了他。
不过李辞辛也终于可以继续任务了。
这一次,系统依旧抠门地只能使用三个基因。还是和上次一样,选择了那老三样。力量、隐身和强腐蚀液。
这一下子他从六十几斤的可爱,变成了五百斤左右的大可爱。
找了一个平静的海面,李辞辛照了一下。还好模样并不狰狞,像是个加大号的公仔娃娃。
当海獭的这半年,他也从资料中了解到,海獭这个物种,与这次的任务目标巨儒艮,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巨儒艮是人类出现的历史上,第二大海洋哺乳动物,体长6~9米,体重在4吨~11吨。和大象差不多大,甚至更胜一筹。
当然它们和大象的确有着渊缘,后世经过基因检测,海牛目关系最近的就是长鼻目。
在进化史上,它们共同的祖先分了家,一支成了后来的大象,一支往海洋进军,成了海牛与儒艮。
海牛目分海牛科与儒艮科,后来共三种海牛与一种儒艮。
巨儒艮一开始的名字,叫斯特拉大海牛。可实际上细分的话,应该是儒艮科的才对。
因为儒艮和海牛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它们的尾巴和嘴。儒艮是月牙型的尾巴与布袋状的嘴,而海牛则是铲子型的尾巴与分瓣的嘴。
斯特拉这个名字不是地名,而是源于巨儒艮的第一个发现者,同时也是悲剧的开启者。
1741年,熊国著名探险家维图斯.白令,带领着自己的船队,在彼得大帝的指令下,去开启一条新的航线,以缩短与当时华夏帝国的贸易路线。
可是1741年六月,他们的船队遇险,大部分船员死亡。剩下的人流浪到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之上,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白令岛。
就在这里,巨儒艮与人类第一次相遇,结果带来了灭顶之灾。
船长维图斯.白令因为坏血病而死去。当时,作为船上随行的博物学家与医生,斯特拉就成为了暂时的领导人。
这些船员为了活下去,他们想尽办法捕捉能吃的东西,什么海獭,海象,只可惜难度太大。食物来源极其不稳定,经常吃不饱。
直到后来,他们发现了巨儒艮。
虽然巨儒艮长这么大块头,可实际上它却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靠海草和其他海生植物为食,几乎没有攻击力。甚至斯特拉本人都称它们为“温柔的巨人”。
对于陷入绝境的这些人来,这不亚于是海面上漂浮着一块肥肉,他们开始想办法捕食这些大家伙。
斯特拉在他著作的《海洋兽类》中,光巨儒艮的部分就占了一半篇幅,上面详细记录了他们当时屠杀巨儒艮的方法与步骤:
他们会用大铁钩勾住水中的巨儒艮,然后三十几个人一起用力拉。等拖到很浅的地方时,巨儒艮会用前肢抵住海床,防止自己被拖上岸。
这时就会有人用长矛刺向巨儒艮,最后杀死它。
书中记载,巨儒艮的肉质非常鲜美,像极了牛肉;油脂可以用来照明;皮甚至可以用来补船。
就这样,靠着捕杀巨儒艮,这些人得以熬过寒冬,第二年船被修补好后,离开了这座荒岛。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也许巨儒艮还不会灭绝。
可是,事与愿违,斯特拉船队的传奇冒险,将巨儒艮这个物种的消息带了出去。
浑身是宝,又容易捕捉的巨儒艮,也被皮毛商盯上了,大量的探险者来到这片海域,对巨儒艮进行了毫无节制的屠杀。
有推测,巨儒艮可能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具有结群性。所以杀死一头之后,其它的都不会离开,往往都是被人类一锅端。
仅仅27年的时光,1768年,有记录的最后一只巨儒艮被捕杀,从此这个“温柔的巨人”就彻底消失了。
甚至连软组织标本都没有留下,只剩下光秃秃的骨骼。
后人经过研究,推断在更新世时期,巨儒艮曾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全新世时期数量开始大规模减少。
到人类发现它们的时候,估计就只剩下阿留申群岛、科曼多尔群岛以及白令海峡附近存在着,而且数量也不多,估计在1500头——2000头左右。
这样的种群数量已经比较危险。
而人类却是加快了进度,对其造成了摧枯拉朽的破坏。直接至其灭亡。
李辞辛知道,现在船队还没有流落科曼多尔群岛,他必须赶在前面,找到巨儒艮。
不过那些船员…………要知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
这个时候的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他们对于这些动物的索取,根本不会有节制。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一样有人存在这样的观念。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那可太难了。
不过,现在李辞辛的首要的目标:是游过宽广的海域,前往科曼多尔群岛的白令岛。阻止祸事的源头!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