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A+A-

    一起比惨,痛苦减半

    他明明刚才看到媳妇儿要扇他一耳光的眼神。

    看来对媳妇儿还是不够好,没有把媳妇儿给感动。

    他以后一定要再接再厉!

    马璇用高智源带来的大米,煮了一锅白米粥,蒸了玉米面窝窝头,就着黄鱼,吃完了早饭。

    饭碗刚搁下,隔壁狗蛋妈张国芳就喊马璇,让她一块出工,去农场菜园拔萝卜。

    高智源不想让马璇去,留在家里陪着他多好,两口子一块砖坯,高智源也更有干劲。

    但马璇,都答应人家了,不能话不算话。

    马璇见高智源蔫头耷脑的,担心自己一走,这男人不定会撂挑子,就故意戴上了大胡子给她买的桃红色头巾,嘱咐道:

    “我走了以后,你也别偷懒,好好在家砖坯,争取三天时间,把砖坯都出来,早点把院墙圈起来,好不好?”

    “嗯!你也别累着,人家干多少,你也干多少,不要比别人多干,听到没?”

    “听到了。”

    马璇热乎乎地答应了一句,高智源终于重新高兴起来。

    他把自己刚刚带回来第一双棉线手套递给马璇,:

    “戴上手套,别伤着手。”

    马璇接过棉线手套,装进上衣口袋里,然后出门去找张国芳。

    来到张国芳家门口,已经有七八个妇女,还有五六个半大的孩子在那等着。

    马璇一看,咦,看到了老熟人。

    马兰花和孙带娣竟然也在!

    孙带娣是被她婆婆叫来干家属工的。

    孙带娣那晚被她婆婆带回家后,当晚就跟她的丈夫王二林见面圆了房。

    昨天又到场部办公室,领了结婚证,把户口落了下来。

    三个人里,孙带娣的婚事,算是完成的最顺利的一个,没有任何波折。

    不过,孙带娣的日子,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好。

    她没有享受一天新媳妇的待遇,刚一到家,就有一大堆家务活落在她头上。

    王大娘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王大林是复员军人,在隔壁公社邮局工作,是体面的国家工人。

    王大林的媳妇儿,是大城市来的知青,在农场学教书。

    这大儿媳妇不但有文化,长的还漂亮。

    又因为生了个儿子,所以很受全家人的喜爱,婆婆更是把她当成心头宝一样宠着。

    平时家务活,一点也不让大儿媳妇伸手。

    有了这个漂亮洋气的城里媳妇一对比,一身破烂、逃荒而来的孙带娣,顿时就成了粗使丫头。

    所以,孙带娣一来,就包揽了全部家务,不但要扫地做饭,还要洗全家人的衣服。

    甚至要帮忙带孩。

    人家的这个孩子,就是个宝贝疙瘩,孙带娣一点也不敢马虎,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但凡孩子摔了一跤,被婆婆看见了,就要指责她没有看好孩子。

    要是没有个对比,孙带娣或许觉得,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可现在,饭是吃饱了,但眼看着王家的大儿媳妇,就跟皇后娘娘似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好的,那日子过的好不气派。

    而自己,虽然是新媳妇,可是连件新衣服都没有,仍然每天穿着她那件破棉袄。

    还是那个知青大嫂,大概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施舍了件旧棉衣给她。

    那件旧棉衣其实还很新,上面只有两块的补丁,棉花也很宣软,比孙带娣身上那件硬邦邦的破棉袄好多了。

    可孙带娣穿着人家给的衣服,就是心里不舒服,像有根刺一样。

    同样是人家的儿媳妇,怎么差别那么大?

    孙带娣心里委屈,很想找马兰花诉诉苦。

    可手里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根本没有时间让她出去串门,她也不敢偷偷跑出去,就只能作罢。

    这天恰巧农场招收家属工拔萝卜,她婆婆把她派过去,孙带娣终于能走出家门透透气。

    人一到这,就看见了马兰花。

    两姐妹多日未见,赶忙凑到一起抱怨。

    马兰花羡慕地:“带娣,还是你的命最好,结了婚,有了对象,还能有新棉袄穿,哪像我,住在我姑姑家里,成天给我姑姑干活,看人家脸色过日子,今天还被我姑姑逼着来干家属工,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来了!”

    孙带娣叹口气,想什么,可一肚子委屈,又不知从哪开口,张开嘴,就只能深深叹息。

    马兰花又轻声问:“你对象好不好?对你怎么样?”

    孙带娣想了想她的对象王二林,也有点不上来的感觉,就只囫囵点头:

    “嗯,还行。”

    王二林对孙带娣确实还行,新婚夫妻嘛,总有几天黏糊劲。

    只是,孙带娣总觉得,王二林太听家里人的话了,听他妈的话,听他爸的话,听他哥的话,听他嫂子的话。

    唯独不听孙带娣的话,隐隐之中,似乎还有点嫌弃孙带娣。

    孙带娣能什么呢?

    谁叫她是逃荒来的?

    没有大嫂有文化,没有大嫂长的好,没有大嫂会话。

    什么都不如大嫂!

    马兰花不知道孙带娣的处境,仍然十分艳羡地:

    “我听我姑姑了,你对象家条件很好,你公公是正式工,你大伯哥在邮局工作,你大嫂是民办教师,你对象是农场的家属工,一家人拿好几份工资!”

    孙带娣声嘀咕:“他们拿工资,跟我有什么关系?”

    孙带娣开了口,像开了话匣子一样,开始往外倒苦水:

    “我到他们家,一样东西都没给我买,什么都是别人用过的,我对象问他爸妈,要不要给我们摆酒结婚,他爸妈,人已经来了,就别摆酒了,太麻烦。

    我可听了,他大哥大嫂结婚时,足足摆了十二桌酒席,还给他大嫂买了两身新衣服,一百块钱彩礼,还买了块手表,了个双开门的衣柜,当时为了他们结婚,差不多花光了家底,那时候怎么不嫌麻烦?怎么到了我,就什么都没有,太偏心了!”

    马兰花没想到孙带娣过的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如意,顿时——心里就平衡了。

    一起比惨,痛苦减半。

    姐妹两个在一块诉苦,心情好了很多。

    再想想那个马璇,嫁给了声名狼藉的大胡子,心情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