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A+A-

    第一桶金

    宋英玲兄妹去县城,包里还背着一袋鸡枞菌和自家种的蔬菜,是给县城的三叔带去的。

    三叔住在县城的教师宿舍,待会宋英玲让大哥先去三叔家,自己找个机会溜走,去黑市把昨天下午收纳进系统的鸡枞菌给卖了。

    只是这班车等了一个钟头,这座位还剩下两个没坐满,车里热烘烘的,大热天气味不太好闻。

    不过宋英玲这会不在意这些,满怀期待去县城,毕竟她没见过七十年代的县城。

    只在后世的黑白影画上见过,仿佛历史回溯,一切都有种不真实感,却又无端生出微妙的感动。

    终于,两个穿着蓝色制服款式,带着眼镜,胳肢窝夹着公文包的男同志上车,挤上来把两个位子坐满,客车也终于发车。

    其中一个男同志,瞧见宋英伟,热情地招呼。

    “宋老师,你也去县城?”

    宋英伟笑着点头,往旁边示意,“和妹妹去县城买书,顺便看望我三叔。”

    男同志笑着看了眼宋英玲,眼中露出惊艳的神色,又在宋英伟身后的空座上坐下,挤眉弄眼地和宋英伟声道:“我记得你过你有个妹妹,今年高中毕业,没想到这么水灵。”

    宋英伟警告,“你都有未婚妻了,可别我妹的主意。”又和宋英玲介绍道:“我们学校的老师,唐俊峰。”

    “唐老师。”宋英玲笑着问候。

    唐俊峰伸出手,和宋英玲握了下手,笑容满面:“唐俊峰,和你哥一个初中教书,二十岁,未婚,可别听你哥乱,我没未婚妻。”

    宋英伟诧异道:“你那天不是和张老师吃饭来着?还要见家长?人家张老师可是优秀教师,配得上你。”

    唐俊峰无奈苦笑,“果子是个好果子,可惜吃不到咱嘴里。人家张老师心气儿高,和县城一个工厂车间领导好上了,嫌弃我们当老师没钱呗。”

    着又拍了拍宋英伟肩头,“对了,你那个通知书下来没有,你真要辞职,去读大学?”

    宋英伟点头。

    唐俊峰又笑着伸出手,道:“那先恭喜你啊,宋老师,这等好事不摆个庆功宴。”

    宋英伟和他握了下手,又摇头轻笑道:“我爹不想太张扬,今天有事,以后有时间单独请你。”

    唐俊峰也道:“那行,我今天去县城也不得闲着。”

    宋英伟转过头来,“你去县城干啥?”

    唐俊峰道:“咱们县城现在只有一所县立高中。县领导那天找到学校,今年县里要建立一所师范学校,先从各个镇上调派两名优秀教师,你正好等通知书要去读大学,这个名额就分给我和另一位老师。”

    宋英伟倒是对名额不甚在意,毕竟他今后要读大学,又道:“那学校建在哪里?”

    “当然是在县城。城墙边上有所女子师范的遗址,不过那老房子又是民国时期建造的,破砖烂瓦,学校都废弃好多年,肯定不能用了,还得重新翻新。

    我那天去见校长,那老校长还在愁这桌椅床设备,毕竟建校招生好几百上千人,这宿舍得给准备好啊。”

    宋英玲两只耳朵就全神贯注听着唐俊峰和她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那所师范,这重新建校,老校长选的旧址翻新,这学校是经费不够啊。

    也能想得通,这七十年代,又是公办学校,又不是私人贵族学校,这经费还得用在刀刃上。

    教室桌椅板凳暂且不提,镇初中便有自己带桌椅板凳去学校念书,但总不能把床给背上。

    这学校新建肯定是缺宿舍设备,这宿舍一张铁架床,上下睡两人,这公办学校全校得容纳至少六七百人,这铁架床至少需要三四百张。

    这一张铁架床,新的至少十几块钱,这光是宿舍床铺,就得花费上千块。

    宋英玲脑中一激灵,她记得书中,有段剧情提到一个废弃工厂,公私合营给搞垮了,那厂子的地址,就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市里,班车一个钟头的车程,那厂子里还剩下些废弃的设备,还有厂房宿舍。

    因为在偏郊区的地方,也没多少人知道,就一直荒废着,后来是被户外探险给发现的。

    宋英玲脑中琢磨着,没注意班车已经开到县城的汽车站,宋英伟喊了宋英玲一声,宋英玲又看向唐俊峰。

    “唐老师,您可知道那位师范学校校长的电话?”

    唐俊峰一愣,没想到宋英玲这冷不丁的一句话,倒是没多问,把校长的电话告诉宋英玲。

    宋英玲道谢,等唐俊峰和宋英伟告别后,又朝着宋英伟道:“大哥,我想去一趟市里,你先去三叔家吧。”

    宋英伟不解道:“你一个人去市里干啥。”

    宋英玲解释道:“我刚才听你和唐老师聊天,听见新学校需要设备,我倒是可以找到那些设备,就是需要点时间。”

    宋英伟好笑地摸了摸宋英玲的头,“胡闹,丫头乱想什么,那设备哪里是你可以找到的,那得和国营厂进购,咱们没渠道,别去那些主意,先去书店把你要的书买了。”

    宋英玲叹气,往汽车站外跑去,“那大哥你去三叔家,我自己去买书。”

    宋英伟瞧见宋英玲跑走,以为她真去书店了,便往县立高中的方向走去三叔家,而这边宋英玲瞧见宋英伟走了,便又折返回来,没带介绍信,买不到车票,宋英玲干脆在街上租了个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往书中记载的厂房地址驶去。

    宋英玲骑了两个钟头,终于找到目的地,厂房外还有看门的大爷,宋英玲拿出在县城买的一包大前门,交给大爷,大爷便同意让宋英玲进去。

    大爷带着宋英玲进去,厂房还挺大,从车间到住宿楼都有,只是年久没人住,地上长满了野草,墙壁上满是青苔和藤蔓,玻璃也是碎的,从窗户往里看,车间那些值钱的设备早就搬空了,厂房内空荡荡的。

    宋英玲找到宿舍楼,里面废弃的铁架床还没搬走,虽然比较破烂生锈,这些都没大问题,只要翻新涂上漆,再找个焊接师傅,这些铁架床还能使用。

    大爷老板早就跑了,这些东西也没人要。

    他是住在山下的村子,以前也在这厂房里做工,现在偶尔会上来看一眼。

    既然铁架床没人要,宋英玲便找来几个师傅,先把这些铁架床给翻新上漆,断的地方也焊接上。

    宋英伟一下午没找到宋英玲都快吓死了,又想到宋英玲可能去市里,又着急忙慌算去找她,好在宋英玲提前给三叔家了电话,宋英伟才松了口气。

    铁架床为了方便运输,可以不用焊接安装,只需要架子和床腿都没落下,宋英玲等翻新完,又叫了卡车,直接拉回到县城。

    宋英玲又给师范校长电话,电话里是需要宋英玲把铁架床拉到学校去,宋英玲这边又吩咐卡车司机,拉着铁架床到了学校门口。

    校长在门口等她,从电话中得知宋英玲是唐老师介绍的,本来又急缺床铺设备,这学校宿舍还在施工,但教学楼建立完成,已经可以招生进校。

    校长当场验了铁架床设备,没什么问题,就吩咐财务给钱。

    宋英玲拿到钱款,付给卡车司机运输费后,净赚一千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