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捡漏一瓶洗发水
宋英玲拿到钱后,又准备去三叔家。
可系统里的鸡枞菌还没卖。
宋英玲又往黑市走去。
黑市在县城钟鼓楼后一条巷子里,宋英玲把鸡枞菌找个没人的地方拿出来,又扛着一袋鸡枞菌,朝着巷子里走去。
巷子外没几个人,一进巷子口,里面络绎不绝。
大都行色匆匆,带着草帽子,或者纱巾,把脸给围住。
宋英玲过来的时候,脸上也蒙了纱巾,只露出两只眼睛。
买卖双方都很利落,卖完的赶紧走,给下个人留地方。
宋英玲找个空位,把鸡枞菌的口袋拆开,露出里面一堆白生生的菌子。
路过的人瞧见,都惊讶地看了眼宋英玲。
野生的菌子本来就不好找,因为大家都在采挖,而且菌子生长地方比较隐秘,能一口气挖到这么一大蛇皮口袋鸡枞菌,看菌子还是新鲜的,明显是刚挖出来的。
宋英玲看了眼袋子里的菌子,没想到系统还有保鲜冷藏的功能,这菌子在系统里储存了三四天,一点都没坏掉。
没过一会,宋英玲跟前就围过来几人。
一个妇女同志惊喜道:“鸡枞菌,这八月份山里可以挖到菌子了,我还是头一回在黑市上看见这么多菌子。”
“这个怎么卖?”
“一块一斤。”
宋英玲这个价格是按照猪肉的价格定价的,猪肉现如今在供销社几毛钱一斤。
但是在黑市会比供销社贵,而野生菌菇,又如此新鲜,卖一块钱一斤,完全合理。
妇女同志露出纠结的神色,身后也有人嘀咕。
“一块一斤,这比供销社猪肉还贵。”
宋英玲轻笑,“你在供销社买得到猪肉,可买不到新鲜的鸡枞菌。”
一个中年男同志,压低帽檐,抓了一把鸡枞菌,“给我来一斤。”
一斤鸡枞菌其实也没几朵,这鸡枞菌本来就个头大。
宋英玲拿出顺便从街上买来的秤,给男同志称了一斤。
那妇女同志也咬着牙道:“真是肉疼,可这菌子太新鲜了,闻到都是香味,鸡枞菌可是比肉炒出来还鲜香。算了,也给我来一斤,这个月少吃一顿肉。”
宋英玲笑着又给妇女同志称了一斤,装进她的篮子里,也不用宋英玲找袋子装。
大家几乎都自己带上篮子,宋英玲这边也准备了一叠报纸。
她知道鸡枞菌谁都爱吃,可没想到这么好卖,没到一个钟头,宋英玲采的将近五十斤的鸡枞菌,就全部给卖完了。
宋英玲数着兜里的钱,总共五十块,加上那一千块,待会先去供销社一趟,买两辆自行车,大哥一辆,她一辆,如今没个自行车不太方便,剩下的钱,直接存在银行里。
宋英玲撑开蛇皮口袋,里面卖得只剩下一抔泥土。
她把泥土倒出来,把袋子叠起来,正准备离开,往巷子口走出去,便听见一阵惊呼。
“条子来了,快跑啊。”
这一声响起,里面卖货的全都了鸡血似的,迅速捞起大包包,就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宋英玲的鸡枞菌卖光了,又干脆把袋子和称塞在一个隐秘的墙角,身上啥都没有。
果不其然那两位身穿便服的男同志进来,搜查了宋英玲身上,询问一番,便让宋英玲离开,紧接着去追其他人。
宋英玲悠哉地走出巷子口,身体突然被人猛地一撞,偏过头看去,只见一个头发乱糟糟,衣裳褴褛的男子背上扛着一个巨大的麻袋,里面塞得鼓鼓囊囊,也不知卖什么的,身后两个便衣不追别人,这会只朝着他追了过来。
宋英玲惊讶那人速度真快,力气也大,背着山似的包裹,还能把两个便衣远远甩在身后。
嗯,个子也高,衣着破烂,骨架却挺拔,将近一米八九,腿脚轻便看出来年纪挺。
宋英玲惊讶自己竟然专注一个背影,一时想太多,瞧见那男子身影消失在墙角,便没有再注意,分岔路口,朝着县城百货商场走去。
结果她没走几步,身后又传来动静,瞧见那男子又跑过来,速度太快,没看见另一条道上的宋英玲,就把那大包东西,往旁边一个废弃的垃圾堆墙后一扔,身后那两个便衣还真又追了上来,追着男子跑远。
宋英玲怔在原地,又实在好奇,乌黑的眼珠滴溜溜一转,便两手一抓,利落地趴在墙上,翻了过去,开那个袋子,只瞧见里面竟然全是些进口货。
电饭煲,手表,风扇,明星磁带,港城洗发水,沐浴露,女士裙装,压发,雪花霜,带跟皮鞋,大大,杂七杂八都有。
难怪鼓鼓囊囊的,大部分都是需要购买券,且大部分这个县城连百货商场都没有卖的。
比如电饭煲这些进口货。
宋英玲咽了口唾沫,这人还真是不简单啊。
宋英玲轻笑,从袋子里取出来一瓶洗发水。
“是你自己扔进垃圾堆,可别怪我捡漏。”
宋英玲眯了眯眼,唇角勾起一抹坏笑。
想要离开,又转身掏出一张纸和铅笔,写上「买你一瓶洗发水」几个字,折成信封,装了二块钱进去。
她不知道这洗发露卖多少价钱,那这是港城货,内地也只有沪城京城大城市百货商场才有。
宋英玲嫌弃地看了眼脏兮兮的垃圾堆,爬了出来。
她离开后,没过一会,一道身影回到垃圾堆,正要扛起袋子,就看见袋子已经解开。
那道高大的身影顿住,在袋子里一阵翻找,最后数了数洗发水的瓶数,少了一瓶。
男子唇角微抿,涂满污泥的黢黑面部,一双漆黑的眼眸,寒山翠玉般夺人心魄,透着冰冷至极的寒气。
又看见一张信封。
上面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竟然有几分可爱?
男人唇角微勾,又挑了挑眉,将信封装进口袋里,捞起袋子离去。
宋英玲这会走到百货大楼。
三层楼的百货商场,算是县城地标性建筑。
购买自行车,需要自行车票或者工业券。
宋英玲连忙把那个大礼包里的票券拿出来,只有一张自行车票,还有几张工业券。
一张自行车票可以买一辆自行车。
可用工业券,一辆永久牌,要二十张才足够买一辆,别的自行车,需要的工业券数量也不同。
宋英玲一时又难住了。
算了,先给大哥买一辆,他去学校到时候更方便,也可以骑车游历省城和周边,拓展视野,毕竟是个大学生了。
自己可以先慢慢赚,赚够了工业券或者自行车票,再买自行车就是了。
宋英玲去到商场,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花费一百六十块,和一张自行车票。
宋英玲骑上自行车去三叔家,找到大哥,先带着大哥出来,把自行车的牌照给登记完成,再回到三叔家。
三婶听见宋英玲买了自行车,便让他们吃了晚饭再回家,这有了自行车,也不用去赶汽车,可以在县城多待会,宋英玲兄妹俩也就答应了。
宋英伟听见宋英玲要给他买自行车,是死活不答应,还问宋英玲钱是哪里来的。
宋英玲便把这几天发生的事告诉宋英伟,宋英伟目瞪口呆,没想到妹妹真把这件事给办成了,还赚回来一千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