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派遣监军 “朕已经派遣都监,前往凉州……

A+A-

    谢韫之在凉州大营内的造火处巡察。

    所谓造火, 其实就是制造火器的意思。朝廷并不允许卫所自行制造兵器,例如刀枪,铠甲一类,是绝对不可的, 最多战时补充一下箭支。

    原本应当是兵造处, 谢韫之取了个巧, 起名为造火处,也有刻意避嫌的意思。

    朝廷只不能造兵器,没不能造火器。

    谢明秀跟在她身边, 低声和她交谈。

    “您就这样让郑先生把火器图纸献给了那狗……”谢明秀瞪大眼睛,难以置信,“您真是——这怎么能行呢!火器威力那么大,他又有钱有人,要是成批造出来, 装备了其他部队,那我们以后——”

    “不必担忧。”

    “的确是火器图纸没错。”谢韫之对她, “但火器同火器之间, 还是有差别的。”

    非但有,差别还不。

    就拿发射速度来, 突火/枪和火铳要数分钟甚至十数分钟才能完成一次装填;火绳枪使用繁琐, 足足有四十多个步骤;转轮火/枪每次发射后都要使用发条上紧转轮;而线膛燧发枪,一分钟内足够完成三次射击。

    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仅仅发射速度一项,就足够拉开差距。

    更别提还有射程和精度的区别。

    谢韫之给西北军装备的是无限接近工业革命后步/枪的线膛燧发枪, 但交给宗明旭的图纸,只不过是比突火/枪强一步的火铳。

    “总得让他有点事情做。”谢韫之露出一个微笑,“二来, 也是把这件事情过一过明路。”

    火器的威力和冷兵器不是一个量级。一旦使用,根本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万一被弹劾谋反,那就麻烦了。因此她让郑礼快马进京,先下手为强,向皇帝密献图纸,借机谋取利益。

    人类往往会被自己的第一印象麻痹。只要延景帝产生了“凉州守将忠君爱国”的错觉,就很难再去怀疑,这张图纸背后是否隐瞒了什么技术关键。

    “原来是这样……”秀秀想通其中关窍,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公子考虑周全。”

    “您真是太坏了。”系统忍不住在她脑海里开口,“故意坑害他,让他造出一堆废铁……”

    “这怎么能算是坑害呢?”谢韫之心平气和地用精神力回复它,“如果我不给他图纸,他能造出火铳吗?我给了他进步的技术,他应该感谢我才是啊。”

    虽然不过她的部队,一鞑靼还是可以的嘛。

    没准还能镇压一下农民起义。

    东南军大营中,狄岚突然了个喷嚏。

    ……

    如今已经是秋末,要收税了。

    晋朝的粮税从十月初起征,到十二月底截止。到了收税的时节,税吏就会敲着铜锣走街串巷,催收税粮。

    凉州地处偏远,土壤贫瘠,税收向来不易,然而今年格外难。

    十月过了没两天,税官愁眉苦脸地寻上顾府,找谢韫之。

    “怎么了?”

    “顾将军。”税官站在她面前,有些紧张地搓着手,“那个,要征税了。”

    “要征就征啊,找我做什么?”谢韫之微笑,“我又不管这个。”

    税官:“……”

    祖宗诶,这还不是您惹出的麻烦!

    他有些着急:“先前鞑靼攻城的时候,您同百姓们,要向京城上书,免去五年赋税——这,京城没答应啊!现在好些百姓不肯交税,是您答应过免除赋税的,要您亲口了才肯交!下官也是实在没法子了……”

    最后一句问得心翼翼。

    “要不,您出面和他们?”

    税官也知道这是个挺丢面子的事情,因此并没有把握她会答应,只是死马当活马医试试。

    他忐忑地抬头看谢韫之表情,谢韫之坐在椅子上,仿佛恍然大悟一般:“哦!京城没答应吗?”

    税官不知道应该摆出什么表情。

    这不是去年就被拒绝了吗?

    难道,这位顾将军是准备假装失忆,逃避面对百姓?

    “哎呀,你早呀。”谢韫之和颜悦色,“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我疏忽了,耽误你们收税——”

    “还要麻烦陈税官,去把不肯交税的百姓都找来。”谢韫之想了想,“就让他们在点将台下面等一等,我这就去和他们清楚。”

    “放心,这件事我来解决。”

    陈税官完全没想到,她竟然没有半分推脱,答应得如此爽快。

    原本的怨气顿时烟消云散。心头一块大石落地,他几乎感激涕零:“谢过将军体恤,下官这就去找他们!”

    顾将军这人能处啊!

    有人品,有担当,一人做事一人扛!

    就是记性稍微差一点,不过那根本不算事!

    陈税官出门的步伐都是轻松欢快的。

    完全遗忘了是谁把他坑到这个局面的。

    “您算怎么解决?”系统忍不住质疑,“押着他们交?”

    “还能怎么解决。”谢韫之一笑,“负荆请罪呗。”

    “走吧,去点将台。”

    ……

    百姓们陆陆续续地聚集到点将台下。

    “顾将军真的会来见我们?”

    “不会是把我们骗到这里,准备抓起来吧?”

    “好了能减五年赋税,现在又变卦不算数了,这些当官的,果然一个两个都不是好东西……”

    “……”

    贺俊智跟在谢韫之身后,把这些话听得分明。

    他现在负责屯田事宜,税官之所以敢上门请谢韫之,也是他授意的。

    他看看谢韫之。

    谢韫之站在人群身后,负着手,看不清面色。

    良久,像是叹了口气:“过去吧。”

    她从人群中走过。

    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停息了。

    许多人期待地看着她。

    “各位。”谢韫之走到人群前方站定,“请允许我明一下事情原委。”

    “当日守城战结束后,我的确向京城上书,请求嘉奖凉州百姓,为大家免去五年赋税。”她语气沉重,“可惜,京城并没有答应。”

    “地方赋税,是要收归朝廷的。朝廷不答应免税,我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百姓们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不过,这件事情起因在我,我不会推卸责任。”谢韫之诚恳道,“若是家无余粮,到我府上登记一下,哪怕倾家荡产,我也会为大家补齐粮税。”

    场面安静了下来。

    众人面面相觑,都有些震惊。

    谢韫之拱手,对着百姓们深深鞠躬:“是我对不起大家。”

    有人忍不住开口了。

    “顾将军,您别这样。”

    “对啊顾将军,咱们种的土豆已经够吃了,五年的粮税而已,交就交了,又不会饿死。”另一人道,“要不是顾将军,咱们还没有土豆吃呢!就算五年不交粮,以后要是遭了灾,还不是没有粮食?现在好了,以后都不用挨饿了!”

    “照我,咱们应该多谢谢顾将军才是!”

    “……”

    点将台下又热闹起来,众人七嘴八舌,居然宽慰起谢韫之来。

    贺俊智站在一旁,把一切看在眼中。

    她明明早就得知京城驳回了免税申请,却一直等到这个时候,才出来。

    他看到周围一张张感激信任的面孔。

    期望落空的百姓们非但没有产生失望和愤怒,反而对她更加信赖,甚至心怀愧疚。

    不,失望还是有的。

    只不过不是对顾韫之。

    而是对京城。

    ……

    京郊校场。

    今日校场内并无兵士训练,却被锦衣卫牢牢把守,禁止任何闲杂人等出入。

    延景帝站在校场一侧,身后是身着武官常服的魏烨。

    前方有两名内侍恭敬地捧着一个铜管,细看是青铜浇铸的火铳。

    延景帝道:“放来看看。”

    于是又有一个内侍拿着一包火药跑过去,三人协力,往里填入混合好的药粉,又用木马子捣实,往里装入铁制的弹丸。装填完之后,一人扶着火铳控制方向,另一人拿出火折子,引燃木签后伸进火门点火。

    轰然一声,硝烟和火光从铳口猛地窜出,前方的靶子直接被击倒在地。

    “魏卿以为,此物如何?”延景帝问。

    “此物甚好。”魏烨沉思片刻,“但亦有缺陷。”

    “哦?”

    “此物装填费时,速度和距离亦不如弓箭。”魏烨道,“然威力巨大,对接近之敌,或有奇效。”

    “若是用来守城,或是用于海战,应该都有不错的效果。”他,“也可以训练部分士兵携带此物,在敌军首次冲锋时使用。”

    “嗯。”延景帝对他的回答表示满意,“朕已经安排工匠铸造一批火铳,魏卿先熟悉一下火铳,等到铸造完成,训练士兵,排演军阵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这一柄火铳,你带回去吧,注意不要泄密。”

    “是。”魏烨恭敬道,“臣谢陛下赏赐。”

    “对了。”延景帝忽然想起来什么,“那一日凉州来的参军,鞑靼近年多次扰边,且人数众多,难以抵御。朕准了西北军扩充兵员,从原本的一万定额扩为五万。”

    魏烨眉头一跳。

    “魏卿,怎么了?”

    “……无事。”魏烨皱了皱眉,委婉道,“臣只是有些担忧——卫所兵额,一卫不过数千人而已,五万兵马,恐怕交由经验丰富的将领更为合适……”

    “我大晋良将不多。”延景帝看着他,“丁鹏威算一个。他既然要,那就给他,若是他掌不住这五万兵马,再换他人不迟。”

    “爱卿战功卓著,也要给别人一点机会嘛。”

    魏烨于是不好再开口了。

    “你放心,朕也不会任他胡为。”延景帝。

    “朕已经派遣都监,前往凉州,监察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