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告知身世 “为了大局考虑,咱们不得不……

A+A-

    城头上的鞑靼将领收起手中的千里镜。

    “晋朝人居然没有选择第一条路。”他摸了摸胡子, 似乎觉得非常有趣,“竟然选择了主动攻城吗?”

    明明守城不出,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啊。

    “不过,他们既然选了第二条路, 对我们倒是更加有利。”他, “看来, 我们可以更快地消灭他们了。”

    他是乌察笃汗手下仅次于岱钦图的第二员大将,一直不甘心屈居岱钦图之下。岱钦图在宁州之役中阵亡后,乌察笃汗对他委以重任, 让他作为主将,攻晋朝。

    在通过京城的消息渠道得知晋朝守军粮草不足后,他并没有立刻向前推进,而是给晋朝人设计了两条路。

    第一条,仍旧坚守他们那条所谓的“防线”, 等到弹尽粮绝,就可以轻易地击破他们;第二条, 试图攻济州城, 在残酷的攻城战中被反复消耗,最后同样可以轻易击败他们。

    无论他们选择哪条路, 结果都是死路一条。

    他对自己的设计感到非常满意。

    “岱钦图那个废物。”他对副将, “只不过是一个宁州,居然能把性命丢在那里,他的部下还晋朝人有巫术……真是笑话!我一路到这里,就没见过什么巫术!难道这巫术还是西边才有, 东边无的吗?”

    “大将军的是。”一旁的副将连连附和,“晋朝人连围城都不敢上前,生怕靠近了被弓箭射中, 怎么会有什么巫术?只不过是掩饰他们无能的借口罢了!”

    他面露嘲笑之色,挥了挥手中的长弓,似乎是想威慑一下城下的晋朝士兵。

    砰!

    没有人看清发生了什么,就看到那条手臂带着手中的弓箭一同往后飞去。

    鞑靼将领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副将的惨叫还没出口,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这是什么!”鞑靼将领满面惊惧,方才的得意已经消失无踪,“蹲下!都赶快蹲下!”

    晋朝人为什么能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击中他们!

    这怎么可能!

    巫术!这真的是巫术!

    岱钦图的部下没有谎!岱钦图死在巫术之下,现在他也要重复同样的命运了!

    几轮连射过后,城头上方才耀武扬威的鞑靼士兵已经全部消失了。

    沈云霁快步赶回谢韫之面前,单膝跪下:“老师。”

    “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

    这场攻城战的确非常残酷。

    不过是对城上的鞑靼士兵来。

    只要他们一从城上探头,密集的子弹就像雨点一样砸来,只要被击中,非死即重伤。

    而他们并没有任何反击手段,甚至连防御都非常困难。

    他们已经发现了,晋朝人用来攻击他们的并不是巫术,而是一种新型的武器。

    “狄岚从来没有提到过,晋朝还有这种武器!”鞑靼将领侥幸捡回一条命,捏着手中变形的铅弹,十分愤怒,“他居然隐瞒了这么重要的消息!”

    “这个叛徒,人!”他痛骂狄岚,“等我回到王帐,一定要把此事告诉可汗!”

    他不知道的是,狄岚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恐怕跳得比他还高。

    被困在城内的鞑靼士兵终于体会到了晋朝守军当初的感觉。

    四面楚歌,无计可施。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后援怎么还没有到?”鞑靼将领十分焦急,“他们不是知道我们在这里吗?”

    济州城十里之外的地方,刚刚伏击了一支鞑靼后勤的魏烨一挥手,让士兵去清点物资。

    京城筹措的军粮还没有送到,但目前看起来,好像也不大需要了。

    “去,把这一半物资送去给顾将军。”他对部下道。

    “是!”

    ……

    济州城下,西北军中军大帐内,谢韫之正在同纪禀聊天。

    时刻盯紧城墙上方的动静并不需要太多兵力,他们甚至可以三班倒,至于剩下的士兵,平日做得最多的其实是收敛平民尸体,挖坑掩埋。

    济州城位置偏远,并不繁华,但毕竟是一州州府,也有十几万人口。要收敛这些尸骨,已经是十分繁重的工作。

    “若是这场仗完,鞑靼缩回漠北,主公又作如何算?”纪禀问她。

    “这还用问吗?”谢韫之道,“来都来了,难道回去?”

    她足足带了五万兵马前来,只留了一万人驻守西北,就是有集中兵力直取京城的意思。

    “……哦。”纪禀抿了抿唇,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怎么?”谢韫之看向他,“有话想?”

    “没事。”纪禀摇摇头,仍旧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纪禀告辞出去。谢韫之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眸光动了动,召唤帐外的亲兵。

    “去把沈云霁叫过来。”她,“我有事要同他商议。”

    ……

    济州城内的鞑靼主将还在焦急地等待着援兵,外围的援兵却是一头雾水,难以理解目前的状况。

    晋朝的军队包围了济州城,看起来和大将军先前的计划并没有什么出入,但他们一旦靠近济州城,就会遭遇猛烈的攻击,根本无法探知包围圈内的状况。只能通过旗帜辨认出,包围济州城的是宁凉总兵的部队。

    “把这个情况告诉可汗。”一名穿着皮袍的鞑靼将领对部下道,“大将军尚未派人求援,情况应该并不紧急——不过狄岚那边怎么还没有起兵?难道要等咱们下京城,他才准备起兵吗!”

    “告诉狄岚,他要是再不起兵,我们就直接告诉晋帝他要造反,让他看着办吧。”

    ……

    消息转了几道,几天以后,终于到了狄岚手上。

    “狄某正准备起兵,只不过有些东西要临时准备,这才耽搁了一段时间。”狄岚诚恳地对鞑靼使者,“请回复可汗,狄某一定会竭尽所能——现在战况如何了?”

    “还在胶着。”使者,“宁凉总兵带着部队来援助魏烨,现在在济州城下。”

    “宁凉总兵?”狄岚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顾韫之?她不是已经造反了吗?”

    “你上次不是,她和我们是一边的,让我们不要再攻西北吗?”鞑靼使者质问他,“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会帮助晋朝人!”

    “使者稍安勿躁。”狄岚扶额,“她的确和我们是一个阵营……”

    虽然他还没有来得及告知她,但是不应该啊?皇帝和她几乎是结下了死仇,她怎么会答应帮他们抵御鞑靼?

    “可能她那边有一些误会。”他诚恳地对鞑靼使者道,“狄某这就派人去让她撤军!”

    送走了鞑靼使者,狄岚的面色立刻沉了下来。

    狄岚觉得谢韫之简直有病。

    这么好的机会,不京城,什么鞑靼!

    这下可好,鞑靼直接派人来质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看来,咱们这位郡主,脑子有点不大好啊。”他叹了口气。

    “派人传信给她,告知她的身世,让她好好考虑一下。”他对属下道,“究竟是随我们一同起兵反晋,还是一意孤行,和那个姓魏的混在一处。”

    “如果她想不清楚的话,先前准备的那一条暗线,就可以启动了。”他。

    ……

    这么一番周转,已经又过去了十天。

    城外的尸体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只留下遍布黑褐色痕迹的土地,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恢复原样。

    一般情况下,攻城的将领都会对守城一方进行劝降,但谢韫之从来没有对城内的鞑靼劝过降。

    但城内的气氛已经越来越死寂,一开始,鞑靼还会用铁板作为遮挡,在城墙上观察他们的动向,最近几日,城头已经没有动静了。

    “他们撑不了多久了。”谢韫之。

    “哪怕是杀马而食,撑到现在,也是时候了。”

    没有粮草,马会饿死。因此只要没有补给,城内的鞑靼就不可能支撑太长时间。

    “他们会开城投降吗?”沈云霁忍不住问。

    “投降?”谢韫之摇头,“鞑靼不会投降。”

    “他们只会开城诈降。”她轻声道,“待我部入城后,伺机埋伏反攻,被全歼于城内。”

    沈云霁被震住了。

    “……那是二十万人。”他咽了一下唾沫,“虽是敌虏,但是……从古至今,杀孽太重的将领,都是没有好结局的。”

    “那你,该怎么办呢?”谢韫之看向他,“把这二十万精兵放了?”

    沈云霁不出话。

    “有因必有果。要怪,就怪他们的指挥官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吧。”谢韫之叹息。

    “当然,对我来也是如此。”

    她凝望城头的方向。

    “若有什么后果,我等着。”

    沈云霁愣了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外面传来亲兵的声音:“顾将军,有人找您!”

    “找我?”谢韫之问,“是什么人?”

    “是您的一位故人,有重要的信件,要当面交给您。”

    “带过来吧。”

    几个士兵手持火铳,围着一群晋朝人进了大帐。

    为首者面白无须,文士模样。

    “见过顾将军。”他进了大帐,见到谢韫之,恭敬行礼,“在下受狄岚将军所托,有一封重要信件,要交给您。”

    他从怀里摸出一封以火漆封口的信件,双手交给谢韫之。

    “哦?”

    谢韫之接过信件,端详了一下,却并未立刻拆开。

    “我不记得我有这么个故人。”

    “您不知情,也是正常。”文士并不生气,“在下这次来访,是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告知将军。”

    “四十年前,晋代周朝,天下倾覆,周朝末帝被迫自缢,皇子公主,大多殒命敌手。”

    “但很少有人知道,末帝有个女儿流落民间。那位公主封号安远,若能活到今日,也该有四十多岁了。”

    “她是您的母亲。”

    文士抛出最后一句话,等着看谢韫之的反应。

    谢韫之毫无反应,一点震惊之色都无,只是微微挑眉,似乎有点意外。

    文士心里有点捉摸不定。

    “您……不惊讶吗?”

    “稍微有一点。”谢韫之礼貌地。

    “您没有什么想问的?”

    谢韫之想了想。

    “还是有的。”

    文士顿时起精神。

    “敢问前朝皇室,是不是姓谢?”

    文士:“……”

    这种几乎是常识的东西,大街上随便抓个大字不识的百姓都知道,你一个前朝皇室之后,连这都不能确定吗!

    “……是。”他压下心里的荒唐感,做出一副情真意切的表情,“我家主上是大周功臣之后,眼见山河倾圮,江山易手,万分痛心,于是苦心筹谋多年,一边积蓄实力,一边寻找公主的下落……只可惜,时间久远,寻访艰难,直到找到了您,才得知公主已经香消玉殒……唉!”

    “你们怎么能确定我母亲就是前朝公主?”

    “凡我大周帝裔,肩后都有蝴蝶印记。”文士顿了一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居然开始抹眼泪,“那日主上发现您的身份,万分震惊,但又无力相救,只能眼睁睁看着您受刑,心中刀割一般,回去就大病一场,割发明志,誓要杀进京城,将那昏君千刀万剐!”

    谢韫之:“……?这也太夸张了吧。”

    “殿下!”那文士抬起头,膝行两步,痛哭流涕,“如今主上已经在东南备好兵马,特命在下来向您明身世——主上已经为您备齐了旒冠冕服,召集了志士忠臣,只等您率军南下,一同进京城,就能光复大周,奉您登基为帝……”

    “好了,他的心意我知道了。”谢韫之敷衍道,“等我先把这边的事情处理完,再考虑考虑,你可以先退下了。”

    文士:“……”

    “这个,殿下您且先缓缓。”他连忙抹了把脸,“其实呢,主上为了顺利推翻晋朝,和草原上那位可汗订立了一个盟约……大家都是自己人!还请您解了济州之围,不要为难盟友才是啊!”

    谢韫之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

    “屠了济州城的‘自己人’?”

    她伸手一指济州城的方向。

    文士叹了口气。

    “有时候,为了大局考虑,咱们不得不做出一点必要的牺牲。”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