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谣言
只瞅了一眼,刘恒便出了一脑门子汗,这些药材无一步带有毒性,更遑论方才他还用过这些药,不是一味是全部都用了。
药萧翀已饮下,若是摊上这谋杀亲王的罪名,抄家灭祖是免不了的,他不由偷偷瞄了下沈谣。
沈谣面色平静,盯着马月见道:“你进了我的药室,这些都是你偷出来的?”
马月见吓得一个哆嗦,忙跪地道:“王爷对我有救命之恩,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您害他。”
“你哪只眼睛见我害他?”沈谣冷笑。
马月见不敢看她的眼睛,含糊答道:“翻一翻药渣子便知有没有下毒了。”
程氏道:“来人将药渣子拿来,让她们当场验。”
很快便有仆人将药渣子拿来,不及翻查,便听到内室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程氏听到儿子的声音,急忙进了内室,一抬眼便瞧见萧翀俯首吐出一口鲜血重重倒在床榻上。
程氏疾呼:“太医,快传太医来。”
“沈氏,你还有何话可?”
沈谣瞥了马月见一眼,冷冷道:“我无话可。”
程氏道:“将王妃带去祠堂看管,没有我的命令不得踏出祠堂半步。”
轻红浅碧在外头哭成一片,不断向程氏求情,程氏却让人将她们一道儿看管起来,细细审问。
沈谣甚至不及踏入祠堂,便有内侍太监带了太后娘娘的旨意前来,只因此行隐秘,贴身婢女亦不能带,她只好让人收拾了几件衣裳,自个儿则从药室内收敛了几味药材,拿上药匣子便随内侍宫人入了宫。
她被安置在慈宁宫的含清斋,每日早晚需陪太后娘娘礼佛,其他时辰可以自由行动,前提是不得离开慈宁宫。
自她住进含清斋,弘光帝每日早晚都会来,着为太后娘娘请安的名义,由她伺候皇上进药、针灸。
她一心埋入药材中,只盼着早日将陛下所用药丸赶制出来,也好离开这座精致的牢笼。
然而她却不知外面早已流言四起。
直到那日弘光帝刚走,她离开太后的延寿堂回含清斋的途中碰到了来请安的皇后娘娘。
沈谣俯首行万福礼,上头却迟迟等不到起身的旨意,她便一直这么屈膝站着。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皇后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如有针芒在背。
许久之后她听到纷踏脚步声渐行渐远,细碎的话声传入她耳畔。
“沈家的女人都生了一副狐媚像,姐姐将太子殿下迷得神魂颠倒,如今又来个的,嫁了人还不守妇道,狐媚惑主……”
断断续续的话声传入耳畔,让她身子踉跄险些站不住,到这会儿才恍然明白为何太监宫女总是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她。
这样的闲言碎语传得最是快,敬妃得了消息后,翌日便递了牌子进宫,跪在殿前恳求太后放沈谣归家。
“母亲回去吧,太后娘娘留我住几日,待我抄完了经卷便可归家。”正午日头正盛,沈谣有些看不下去便出殿劝阻。
谁知敬妃听后,微眯的眼猛然瞪圆,指着她鼻子骂道:“住嘴,你不要脸面我还要呢!”
沈谣重重一颤,脸色瞬时苍白,站在敬妃面前有些无所适从。
敬妃用力拉扯她,将她扯倒在地,呵斥道:“你若还有点廉耻心,便同我一起跪下。”
“母亲,不管你信不信,我从未做过任何对不起您和宁王之事。”沈谣闭了闭眼,再睁开已没有了方才的受伤彷徨。
太后身边的赵嬷嬷连忙将沈谣扶起来,对着地上跪着的敬妃道:“宁王妃是太后娘娘请来的客人,望敬妃娘娘知悉。”
敬妃却是不信的,她双目满含戾气,看向沈谣时眸中尽是怨毒。
回到内殿,太后娘娘瞥了她一眼,叹气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清者自清只是糊弄孩子的把戏。丫头啊,兴许经此一事你再也回不了宁王府了,你恨哀家吗?”
“妾身不敢。”沈谣跪伏余地。
太后亲自上前将人扶起,垂眸道:“是不敢,不是不恨。”
沈谣哪里敢接话,起身扶着太后,二人向着御花园走去。
“哀家这一辈子得罪过许多人,前半生为秦家谋划,后半生为皇室祈福,然而无论是秦家还是皇家皆无我容身之处,哀家百年之后怕是连个去处也无。”
太后今日很有兴致,絮絮叨叨与她了很多,多数时候是太后娘娘一个人在,沈谣是个很好的聆听者,她话不多,却每每开口都能到太后的心里去。
“秦家女儿表面上尊贵无比,堪比皇室公主,私底下却被百姓们戏称虎姑婆,吃人不吐骨头。哀家更是其中的翘楚,连亲生儿子都不放过,可他们又哪里知道哀家也有苦衷……”
慧昭太子乃太后嫡长子,亦是被她亲手所杀,这在本朝并不是秘密。在二十多年前的宫变中,她选择了秦家,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她似乎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弘光帝是她嫡次子,亦是她在世间唯一的子嗣。皇帝中毒之事的前因后果没有人告诉她,但她心中猜测与秦氏脱不了干系,太后娘娘将她召入宫中掩人耳目,让弘光帝争取最后的时间部署一切。
沈谣知晓未来的这一年,大周朝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然而她却被困深宫什么都做不了。
太后走得累了便歇在凉亭里休息,让她有事自己先回去。
她的确有事,为弘光帝炼制的药丸还远远不够。
拜别太后,她沿着来时的路快步往回走,穿过梨园时不经意的一瞥,竟然发觉花圃中零星值着几株毒草,她心下好奇便跳入花圃中,仔细观瞧。
皇宫这地方真的是藏污纳垢,沈谣认出毒草后便算将其铲了带回去,谁知刚蹲下不久便听到了细碎的话声由远及近。
“皇上,念月是您的亲生女儿,她怎么能嫁给四皇子,何况他……”
何况四皇子还是个傻子,如今整个京城都知道被皇室捂得甚严的四皇子是个痴儿。
“这桩婚事是皇后娘娘请的旨,如今赐婚的圣旨已下,朕岂能朝令夕改?况且她究竟是不是朕的女儿尚未可知?”弘光帝面上虽是威仪模样,心中已是杀气腾腾,半月前皇后前来请旨赐婚,难得了恭维的话,并以此作伐,言称只要他同意了这门亲事,日后再不追究太子娶沈氏女为太子妃之事,他随意问了几句周念月的相貌品行之后,便答应了此事,并亲自下了赐婚的圣旨。
信国公周熠宁压下心中怒火,明明前些日子皇帝派人亲自调查过周念月的身世,如今却又装作不知。
他从袖中摸出一张册子呈递给弘光帝道:“这上面是念月的生辰八字,当年为念月接生的稳婆亦可作证。”
弘光帝自知此事抵不过,当年信国公夫妇入宫赴宴,他无意间邂逅醉酒的信国公夫人,见她生的貌美,尤其三寸金莲甚合他心意,便借故将信国公遣至外地巡查盐务,他自个儿却鱼龙白服潜入信国公府将人给糟蹋了,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借着太后娘娘的名义将人招入宫中欺辱。
周熠宁六岁那年曾亲眼看到母亲被这位道貌岸然的皇帝压在身下欺辱,母亲时时以泪洗面,父亲更是常常酗酒不归,直至母亲生下念月后出血而亡。
被人当面戳穿了谎言的弘光帝面上无光,冷冷道:“周念月乃信国公嫡女此事毋庸置疑,婚事照旧,若朕听到任何风言风语必拿你是问。”
周熠宁垂下头颅,双拳捏得死紧,恭敬道:“是,谨遵陛下圣谕。”
弘光帝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他抬起头,望着弘光帝离去的背影,双眸中的仇恨铺天盖地,忽然他转头看向沈谣所在的方向,冷冷道:“谁?”
沈谣停驻不动,他却不依不饶,手中捏了块儿石子便要朝她击来,她自知躲不过整了整衣衫,缓缓从花木中走出。
“是你。”周熠宁先是一惊,复又冷笑道:“倒是忘了恭喜你,嫁人不过一月又爬上了龙床,下次见你是不是得尊称一声娘娘?”
他的声音比往昔多了几分尖利,更显杀气腾腾,显然是被方才弘光帝的推诿之词激怒,他此刻正在气头上,沈谣本不该惹他,偏偏她这些日子同样被流言蜚语缠得火气难消。
她亦讽刺道:“比不得信国公,马上就要做四皇子的舅舅了。”
“你!”他放在轮椅上的双手不由握紧,狠狠盯着他,好一会儿突然嗤笑出声:“真是好笑,我与你计较什么!”
她亦不过是受害者,是如他母亲一般软弱可欺的弱女子。
幼年时他亦曾怨恨母亲为何不反抗,更怨恨自己的父亲软弱无能,任由妻儿被人欺负,自己却如老鼠般躲在黑暗中苟且偷生。
待他长大了才知晓世上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有时候死才是最轻松的。
沈谣见胸口起伏不定,察觉到他情绪的剧烈变化,想到方才自己无意间窥得的隐秘不由呼吸一滞,弘光帝不愿意撤回旨意,周念月嫁予四皇子,不仅仅嫁了个傻子,更是兄妹□□。
如弘光帝所言属实赐婚圣旨乃皇后所请,那么皇后本人八成是知晓实情的,她此举又是何意?
“你准备如何做?”周念月与她颇有交情,沈谣做不到无动于衷,更何况此事涉及到周念月的终生幸福。
周熠宁凝视着她,嘴唇颤动,似乎了什么,然而沈谣不仅没有听见一个字,甚至连他的表情也不看懂。
那是一种奇异的,静默中透着死寂,死寂中又隐隐透着疯狂。
沈谣完全猜不透他的意思,张了张嘴道:“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周熠宁瞥了他一眼,“我与宁王妃非亲非故,以后也不会有任何干系。我信国公府即便落魄至此,亦轮不到旁人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