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

A+A-

    ◎她有自己的心思◎

    许慧丽心里刚把主意想定, 就传来了敲门声,还有人在外头喊:“许姐,是不是琳琅回来啦, 都两年没见着那孩子了,可把我给想坏了。一听她回来, 我就跟人,得好好看看孩子。”

    许慧丽脸色就是一变, 看了邓林强一眼。邓林强不情不愿挪着碎步去开门,邓琳琅扑哧一笑:“是钱姨吧,她还那么好热闹。”干啥啥不行,八卦第一名。

    想听八卦的可不止钱姨一个人,跟她一起被邓林强迎进来的一共三位, 都跟邓家在一个楼道住着,没有工作, 平时干完家务, 四处听消息扯闲话是她们的唯一的业余活动。

    “哎呀,琳琅可是出息了不少。”钱姨一进屋就把眼睛盯到邓琳琅身上, 边还边回头看了跟着的二人一眼,看似向她们求证。彼此了解的许慧丽, 却看到三个人的目光实际都聚集在两个孩子身上。

    邓琳琅全当没看出三人目光所向,站起身向三人点了点头,笑着招呼一声,继续平静的坐下跟两个孩子吃面条。许慧丽对闺女的应对满意到十二分。

    就该这样, 明知道孩子刚进门, 自己家人话还来不及, 就巴巴来串门, 不就是想听两孩子的事儿吗, 还想让她闺女放下饭碗陪她们聊天?

    想聊,来呀,不把天聊死算她许慧丽输。

    几位老街坊,很快就邓琳琅下乡生活以及两个孩子的情况展开了你来我往的讨论,许慧丽应对自如,邓琳琅充耳不闻:她从来没有刻意隐瞒两个孩子是收养的,孩子们在庄头早就知道,也曾被人当面议论过,早明白这样的人你不把她的话当回事,她们自己很快就失去议论的兴趣。

    是娘养她们,又不是扯闲话的人养她们,在意扯闲话的人才会让娘生气,她们还在意什么。

    看着跟没听到自己话一样的两个孩子,钱姨心里不大痛快:“琳琅呀,你一个人养两个孩子,吃了不少苦吧,不怕她们的亲娘把她们找回去?”

    她对付不了许慧丽,还对付不了这个点火就着的丫头?!

    邓琳琅头都没抬:“乡亲们都是实在人,平时能搭把手帮忙从没二话,没有一个嘴上关心、心里看热闹的。我没觉得吃啥苦,大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孩子们都跟乡亲们学的挺好。”

    钱姨老脸有些挂不住:“那平时也没少占你的便宜吧,我听你娘可没少给你邮东西。”帮忙,人家是看着你的东西才帮忙的。

    “占我的便宜?”邓琳琅不在意的看了钱姨一眼:“我收养大妮的时候,我哥还没去过庄头呢,没乡亲们帮忙我连房子都盖不起来,是我占了乡亲们的便宜。”

    钱姨败下阵来,另一位孙姨接过话茬:“你在插队的地方盖房子啦,乡下盖房子就是省事儿,听自己晒点土坯就能盖两间。”吹啥牛呢,土坯棚子也叫房子?

    大妮很奇怪的看了孙姨一眼,声向邓琳琅问:“娘,咱们家不是砖房吗,还是四间的大砖房,这位奶奶没去过咱们家,咋非得咱们住土坯房呢。”

    童言无忌的杀伤力更强,孙姨败退。

    李姨抗起大旗:“原来琳琅盖了那么大的房子,那得欠不少债吧。你姐要结婚,你大哥也该张罗着娶媳妇,你娘手里可没多少钱了,你可不能再不懂事的跟你娘要钱。”话里话外端的是替许慧丽着想。

    许慧丽的鼻子却被气歪了,她才不用姓李的替她着想,闺女好不容易回来了,要是因为几块钱再气走了,她跟姓李的没完!

    没等许慧丽挽袖子,二妮手已经往自己怀里掏了起来。几个人对着邓琳琅话,眼睛就光明正大的看着她们娘仨,对二妮突然停下吃面条的动作,全都没看明白是咋回事。

    钱姨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这农村孩子卫生习惯就是不好,咋能在饭桌上抓痒痒呢。”

    二妮已经把手从怀里拿出来,一起拿出来的是一张两块钱纸币,转身递向同样看着她的许慧丽:“姥姥,给,二妮有钱,给姥姥花。”

    许慧丽心里乐开花,脸上却嗔怪邓琳琅:“咋给孩子装这么些钱呢。”

    邓琳琅一脸无辜:“我怕自己路上万一跟两孩子走散了,就给她们一人装点钱,告诉她们到时找人多的大房子,里头都有电话,她们借用别人的电话给我爹,不得拿这钱付电话费。”

    咋家庭就教孩子拿钱电话,她们记得住电话号码吗?钱、孙、李三位都不相信,七嘴八舌问两个孩子是不是记往了轧钢厂的电话号码。

    直到两个孩子分别把电话号码了三遍,又各自展示了一下咋请总机转到后勤处,要找后勤处的谁,她们跟邓晋山是啥关系,许慧丽才一脸笑容的:“行了,姥姥知道你们都聪明的好孩子,快吃面条吧,再不吃该坨了。”

    钱、孙、李三位想听八卦,却被娘三个怼的不出话来,讪讪坐了没两分钟便该回家做饭,灰溜溜出了门。许慧丽关门后,听见她们在自己家门口开始叽喳,根本不当一回事,回屋直接把大妮两个抱在怀里:“你们两个人精。”

    大妮任姥姥抱了一会儿,就要帮着娘收拾碗筷,被邓林强给抢了先,连邓琳琅都被他推出厨房,让她好好跟许慧丽话。

    原身还在的时候,跟许慧丽就没好好过几句话,何况邓琳琅这个半路占据了身体的人,除了问问身体好不好、现在食堂里的活累不累、里头的人好不好相处外,领导是不是偏心,邓琳琅就找不到别的话题了。

    许慧丽却已经觉得很满意,以前哪敢想二闺女有这么好声好气跟自己拉家常的时候。每当邓琳琅完一个话题,搜肠刮肚想下一个话题的时候,她就感叹一声:“虽然知道你吃了不少苦,可看你现在话办事,我又觉得孩子吃点苦也不全是坏事。”

    是这么,等家里人都回来吃了晚饭,许慧丽还是当着所有人,把自己想过的主意了出来,眼巴巴看着邓琳琅,就盼着她点头。

    邓琳琅想过邓家人想让她返城,却从来没想过许慧丽宁愿办病退都要让她顶替,忙看了邓林胜一眼:“娘,大哥回来没跟你,我现在还不能回城。再还有林强和林壮呢,你班让我顶替了,他们两个咋办。”

    “不就是两个孩子的户口吗,我们一人少吃一口,咋也能把孩子养大了。”许慧丽此时眼里只有几年不见的二闺女,两个儿子被暂时抛在脑后,十分坚持自己的意见。

    邓琳琅却缓缓摇头:“娘,大妮都六岁了,明年就该上学,没有户口人家学校不会收她。还有二妮呢,她们两个上不成学,得当一辈子睁眼瞎,长大了连工作都不好找。我可不想让孩子跟钱姨她们似的,天天在家里扯闲话。”

    许慧丽因为认识几个字,才成为轧钢厂的正式职工,虽然只是食堂做饭的,却也一直是她引以为傲的事,现在听大妮两个要成睁眼瞎,第一个反应就是:“孩子可得上学。”

    邓琳琅赶紧点头:“不光是上学,我们娘三个回来,咱们家可咋住?姐后天就结婚,娘你不能再收着姐的工资,到时家里就剩下我爹、大哥和我有工作,要养活八口人,大哥连媳妇都该找不到了。”

    邓林胜就知道,刚才妹妹看自己,自己没马上站出来支持她,她得把话题落到自己身上,只好笑笑:“我也存了点钱。”

    “娘你看吧,”邓琳琅抓住邓林胜的辫子,得意的:“大哥现在就开始藏私房钱了,等他娶了媳妇,家里又少一份收入。”

    邓林胜气恨恨冲邓琳琅举了举自己的拳头,很想告诉爹娘,自己存下的钱,都是邓琳琅不停捎大米换来的。却因几次被邓琳琅在信里提醒,不能把他卖大米的事儿告诉爹娘免得他们担心,失去了最好的时机,现在怕爹娘连大姐的婚礼都没心情准备。

    邓琳琳一直看着变了个人似的妹妹,想了一下轻声:“我结婚也是老邓家的姑娘,会每个月给娘孝敬钱的。”

    “姐,你孝敬得量力而行。结婚你不得要孩子,自己家要不要添置东西。姐夫家同样有父母,你每月给咱娘钱,人家父母你给不给?”邓琳琅按照自己在现代时的理念劝邓琳琳。

    邓琳琳仿佛头一次想到这些问题一样,低下头没再话,邓琳琅更惦记着劝许慧丽,又把话题转回自己不接班上:“娘,你也不想天天跟我钱姨她们似的,每天东听西听惹人烦吧。那就好好在食堂干。”

    “我哥去看过,我那房子真是砖房,洗澡做饭都方便。现在是协助妇女主任工作,可妇女主任天天长在我家里,根本不用到大队上工,每天还给我记十个工分,一个月有十块钱的补贴,现在我们大队妇女又成立了手工合作社,加起来不比你食堂那个班挣的少。”

    邓林胜吸取了教训,马上声援邓琳琅:“他们生产队的人是挺好的,我去了好几家要请我吃饭。孙婶子天天过去帮琳琅带孩子做饭,她肯定不想回来帮娘你做饭。”

    尽管最后给自己挖了个坑,邓琳琅还是赞许的看了邓林胜一眼,当着全家人的面把自己带回来的大箱子开,一样一样给家里人拿礼物:

    爹娘的保暖衣、姐姐的布料、两个弟弟的钢笔,哪一样在平山本地都是拿的出手的好东西。邓琳琳摸着光滑平整的哔叽布,有些不好意思:“上回大哥捎回来的料子,我已经做了两件上衣了。你一年才分几尺布,咋又给我带了。”

    上一次捎的青布是论匹的,所以邓琳琅也没掩饰自己可以买到好布:“我又没特意托人,碰着合适的就买下来了。哔叽还是在城里穿的出去,在农村穿糟蹋了。”

    邓琳琳听了,高兴的收下礼物,手一直没离开布料。

    邓晋山一直抽烟看着邓琳琅分礼物,此时才:“你惦记着家里人是好的。刚才还劝你大姐量力而行,到自己咋大手大脚的。”完,有些不满的看了大闺女一眼。

    邓琳琅忙:“我好几年才回来一回,总不能空手回来。”

    邓林强扯了扯自己的裤腿:“二姐你好好劝劝娘,你让大哥带回那老些布,她非得要帮你留着,过年才给我和林壮一人做了一条裤子。”

    接下来便是许慧丽与邓林强互相伤害环节,马上把邓晋山那一眼掩盖过去了。邓琳琅觉得邓林强这子不错,如果再大两岁的话,应该比邓林胜更适合跑外。

    结果邓林强接下来的话,直接把邓琳琅的滤镜了个稀碎:“二姐,你你得有多懒,给孩子起名就大妮二妮的叫,幸亏孩子,真上学了肯定得跟你急。”

    这个问题孙桂英也向邓琳琅提起过,可惜她是个取名废,又不喜欢这个时代红、翠、英之类的名字,一拖再拖便延续着大妮、二妮的叫法。听邓林强也提,顿时觉得大妮、二妮两孩子看自己的目光里带着控诉。

    大妮却声对邓林强:“别人我的名字不好听,建功哥哥会他。”

    二妮挥挥拳头:“流血。”

    邓琳琅一点也不知道建功为两姑娘的名字人的事儿,心里有点内疚,又不好意思自己不会起名,强行找了个理由:“我其实是想着,两孩子好歹也是咱们邓家第三代的前两名,自己给她们起名字不庄重,这名字还得咱爹起。”

    邓林强笑嘻嘻看了邓琳琅一眼:“也对,是得让爹帮两孩子取名字。我现在还记着时候你养了一只猫,管人家叫二蛋。”

    全家人一齐笑过后,邓林壮终于鼓起勇气对邓琳琅出一句:“二姐,我不记得你养的那只猫了。”

    邓琳琅摸了摸弟弟的脑袋:“你比你二哥厚道多了。”

    这时每周还只休息一天,哪怕第二天是周六,该上班的还要上班,笑一阵便安排起睡觉的房间来。家里明显住不下这么些人,邓琳琅提出自己带了介绍信,可以带两个孩子去住国营旅店,又把许慧丽的泪招下来后,一声也不敢吭了。

    最后邓晋生、邓林胜分别带着邓林强、邓林壮去挤集体宿舍,许慧丽带两个孩子住大卧室,邓琳琳跟妹妹住卧室。

    “琳琅,你会不会觉得我贪心?”邓琳琳躺在床上好一会儿,向妹妹提了一个问题。

    邓琳琅觉得很奇怪:“你咋这么想?”

    “爹看我的时候我知道。”邓琳琳压低声音:“上一次你让大哥给我捎回来那老些布,这回又给我带了哔叽布回来,我竟然还收下,都没……你肯定觉得我贪心。”

    邓琳琅笑了:“我要是不想给你,就不带回来了。咋会因为你没跟我多推让,就觉得你贪心呢。”

    “可是爹肯定不这样想。”邓琳琳似乎十分在乎邓晋生的看法:“你捎回来的大米,我跟娘要了二斤给李传涛家之后,爹就一直对我有意见。”

    原来还有这么一出。邓琳琅很想告诉邓琳琳,她不要的话,邓晋生或是许慧丽应该也会提出给未来亲家点,偏她自己先开口,让事情一下子变味了。如果只这么一件还好,邓晋生今晚的目光,显然邓琳琳同样的事儿做了不止一件。

    按邓琳琳在轧钢厂当出纳,行事不应该如此毛燥。

    邓琳琅对这个姐姐暂时无感,避重就轻的:“爹咋会对你有意见呢,肯定是舍不得你嫁人,又不知道咋表达,才比平时脾气急了一点。”

    “他可不是脾气急了一点儿,”邓琳琳觉得自己总算找到了倾诉对象:“他现在看李传涛可不顺眼了,挑人家屋子、挑人家家人口多,还挑李传涛气。你李传涛气吗,他们家六七口人,就他跟他爹两个上班,本来自己手里也没多少钱,过年看爹来买了两瓶酒,爹就嫌人家没给林壮买糖。林壮都多大了,还吃糖。”

    行吧,你啥是啥。邓琳琅听着邓琳琳对邓晋生的抱怨,突然觉得自己没啥可劝的了,合上眼装出迷糊的唔了一声,邓琳琳侧身想看时,听到了均匀的呼吸声,妹妹竟然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邓琳琅被大妮两个推醒,发现孩子们已经换上了葱绿的春衫,两个泡泡袖在这个时代十分出彩,头发也梳的十分整齐,全都一脸兴奋的看着自己。

    “你们今天咋起这么早?”邓琳琅一个孩子捏了一把脸蛋,自己懒洋洋起床。大妮忙把自己手里拿的浅苹果绿衬衫递给她:“娘,穿这个。”

    自从邓琳琅想出亲子装的主意,大妮两个很喜欢娘三穿一样衣裳。当初做这件的时候,大妮还想让邓琳琅也做葱绿色的,邓琳琅抗争了半天,才逃脱身披葱绿的命运,用浅苹果色代替。

    现在大妮就把衣裳找出来,邓琳琅有些头疼:“不是等大姨结婚那天再穿吗?”

    大妮拼命摇头:“姥姥,大姨马上就要结婚了,可以穿。娘,姥爷已经给我们起好名字了,我叫邓秋怡。”

    冻秋梨?邓琳琅觉得邓晋生的水平跟自己差不多,很怕二妮告诉自己她叫冻苹果,结果二妮张了张嘴,又张了张嘴,求救般的问大妮:“姐,我叫啥?”

    “邓秋爽。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大妮一脸求表扬的看着娘。

    邓琳琅呵呵:“姥爷起的名字真好听,回去咱们让许爷爷把户口本上的名字改过来。”秋梨脆爽吗?邓琳琅现在无比期待邓林强得知亲爹给两孩子起的名字后,是个什么表情。

    邓林强的表情就是没表情,同样口头赞叹了老邓同志的取名能力,便问邓琳琅今天有啥安排。许慧丽直接给他一下子:“快吃完了给我上学去,你二姐有啥安排,你还能带她去咋地。”

    邓林胜已经吃完了,同样撵邓林强上学:“还剩下两个月不到,你咋也得坚持下来。”

    “坚持下来也是插队。”邓林强气哼哼:“当我有你这么好命呢。”着一眼看到邓琳琅,马上不话了。

    邓林胜看了妹妹一眼没话,邓琳琅才发现邓林强已经到了高中毕业的时间,同样面临着插队的问题,便:“不行你就插队到庄头呗,离平山近,跟我还有个照应。”

    邓林强没搭茬,邓林胜却向邓琳琅使了个眼色:“他的事儿不急,我倒有点事儿得请你帮帮忙。我已经请好假了,上午你陪我去百货一趟。”

    邓琳琅纳闷的点点头,邓林强磨蹭着闷头喝粥。

    不知道邓林胜让自己帮什么忙,邓琳琅便没带两个孩子。跟着他出了门后,才知道他要带自己去见曹研究员:“明天曹研究员要出差,是来回得四五天时间,我怕你呆不了那么长时间,还是今天见一面好。”

    对此邓琳琅当然是同意之至,问了问曹研究员的喜好,到百货商店买了点礼品,便跟着邓林胜往兽研所走。一路上向邓林胜问起家里的安排,才知道邓琳琳变成这样子,李传涛似乎起了不的作用。

    “都是她自己选的,日子以后也是她自己过。”邓林胜用一句话总结了对邓琳琳的不满:“还是她自己有心思,不然李传涛啥也没用。”

    邓琳琅同意邓林胜的观点,有些担心的问:“那我捎回来的大米,她不会跟李传涛吧?”真出去的话,自己就不是帮邓家而是害邓家,而邓琳琳,也不值得邓琳琅费心替她在商城里挑选布料,还准备了一个大红包。

    邓林胜冷笑了一下:“她当然问过。所以爹才对她不满意,也提醒了我。我电话跟李卫东了,后来捎的米都是送到别处了。”

    作者有话:

    本想日万,三次有点事儿,这个月又泡汤了。

    ◎最新评论:

    【虽然但是还是希望这个大姐思想能转变,不然极品亲戚看着难受啊】

    【原来我本可以看到日万,呜呜呜】

    【就是,因为结(出)婚(嫁),自己家里有点好东西得向别人家扒拉,这样的女性也真可悲】

    【家里的事也是难办了,邓琳琳嘴这么向着夫家,有啥资源也不能明显拿出来了。

    还是等她结婚回门后,离开家里,再和家里人商量后续的粮食供应,不然弟弟都难长身体。】

    【撒花】

    【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哔叽"给作者大大捉个虫~

    毕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