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古穿文中的皇帝

A+A-

    昨日只是匆匆路过, 今天这些孩子们才知道承国皇宫有多宏大,各色园林建筑,宫殿楼阁有多么精美威严。

    兰贵妃怕他们紧张, 轻声介绍路过的建筑。

    凰女牵着若问、若宁的手,年龄相仿的几个姑娘很快就熟悉起来了。

    本来不喜欢兰贵妃去关心别人的凤宝,盯住了那只狗, 不过在明爽把狗交给他的时候,他缩了回去。

    他能看出来爽哥哥很喜欢这只狗, 他觉得自己可能会伤到狗,还是不要抱了, 摸一摸就好。

    一行人很快就到高平宫的大门前,在远处他们就能望到高平宫那高耸的正殿, 他们以后就要住在这里吗?

    “女孩住正殿,男孩住配殿,等你们习惯了,可以换住处。”

    “今日安置下来,明日你们跟凤宝和凰女一样, 去承明殿学习,进行考, 根据你们的学习进度,有不同的先生教导。”

    谢奉盈从一开始的沉默恢复过来, 既然已经这样了,还不如现在补救, 这些孩子不能废。

    “若水、若云、若嫣还有明耀,你们年长一些, 亲的事不急, 先好好学两年。记住了, 你们是未来的郡主、县主,你再不济也会有个爵位,拿出你们的傲气来。”

    所有人一怔,下意识地站好,他们都是学过仪态的,只是在这里,无意识地把自己放低了。

    走进殿内,其余人好奇地看着摆件,一楼是正堂,并不住人,可以在里面聚餐嬉戏。

    八个女孩,住在上层,兰贵妃听过,这些孩子中没有不能登高的。

    只是嫡庶有别,嫡女住的更好些更高些,男孩那边也是一样。

    这一天,谢奉盈的午膳是在高平宫用的,偶尔问问他们在禁宫的生活,和他们喜欢的东西。

    宫里的消息很难传出去,但要是谢奉盈想要传出去,那又不一样了。

    很快,上京府的达官贵人们都知道陛下的承诺还有他对皇侄们的重视,这改变了对这些孩子的看法。

    他们原来认为陛下只是想施恩,对这些孩子不会太过重视的。

    这些孩子的外祖家得到消息后,有不在意的,也有真心高兴的,但其中有几分真情,得靠这些孩子自己掂量了。

    虽然身处禁宫,但若云他们还是跟着爹娘学过东西的,皇子皇子妃们都是被家里精心教养出来的,本事自然不差。

    这些孩子在承明殿跟叔叔姑姑们一起学,很快就适应了现在的生活。

    嘉元二年初春,这次的早朝,谢奉盈率先出击,他要册立皇后了。

    不用想,除了兰贵妃别无他人,实话,兰贵妃的样貌品行学识都不错,但就这气度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就不是大气的性子,看看陛下的后宫就知道了。当然她对两位殿下不错,这点不少朝臣承认。

    阁老们知道他们这些也没用,走了个过场,就由礼部定吉日,行册封大礼。

    兰贵妃自然知道这件事,虽然早有预料,但真的到这一天的时候,她依然觉得恍惚,她将成为他名正言顺的妻。

    贵妃再好听也只是妾,不是携手一生的妻!

    当初她不在乎,在朝廷勒令三品官员之女参加选秀时,她就明白,自己逃不过,先帝好美色一事,整个承国都知道。

    后来被太后指给太子做妾,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她只觉得这样也好,太子妃可不好当。

    可当她爱上太子,一想到百年之后,她连他的陵墓都进不去的时候,才开始难受。

    杨婵媛知道谢奉盈心怀天下,她想让自己变得重要一点点,在死前,求个入帝陵的恩典。

    没想到世事无常,恭惠皇后会先撒手人寰,而她将成为继后,日后还能陪在陛下身边。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临华宫的内侍齐声道。

    “娘娘,婢子就知道娘娘会成为皇后。”凝荷高兴地。

    兰贵妃轻点了下她的额头,随后道:“这话你在我跟前儿没关系,可不能在外面。”

    “娘娘大喜,是否要阖宫赏赐一番?”师嬷嬷建议道。

    “临华宫的加一个月月钱,从我的私库出,后宫嘛,就多加半成月例。旁的也不用,省的那些人我轻狂。”兰贵妃眉头微皱,赌气地。

    “那娘娘以后是要端庄些了?”师嬷嬷反问道。

    “那可不行,我可做不出端庄的样子。”

    兰贵妃放下托腮的手,回的坚决,她知道自己的,一点都不端庄大气,学不来先皇后,引荐旁的女子给陛下。

    也不会劝陛下专心朝政,更学不来一月不去扰陛下!

    就算陛下要处理政务,她也想在一旁待着。

    “做不出就做不出,陛下也没要求娘娘做这些不是?”师嬷嬷本来担心娘娘会走偏,没想到她高估了。

    谢奉盈知道兰贵妃赏了阖宫半成月例后,轻笑了一声,跟保福道:“你从朕的私库取些银子,阖宫加一月月钱。”

    “那临华宫的……”

    “也给。”

    吩咐完,谢奉盈继续处理政务,如今上京府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商人,光禄寺已经开始着手承国商会的事情了。

    正在这时,工部右侍郎穆哲求见,并且带来了一块大玻璃。

    “禀陛下,您要的大块玻璃成功了!!”

    谢奉盈一时有些懵,看着眼前这块剔透的玻璃,反问:“朕、要的大块玻璃?”

    他只是让工部研究出玻璃,没想要大块的啊?!

    穆哲回过味来,工部营缮司的匠坊近一月一直在研究大块的平面玻璃,他以为是陛下的意思,现在看来好像不是!

    两人面面相觑,随后找来了尚书、营缮司郎中、员外郎等等,最后挖出了况园园。

    “回禀陛下,年后玻璃工匠已经掌握了制造玻璃器皿的方法,也制造出一批算不日呈上来。”

    “但臣等愚钝,听那女奴要大块的,便认为这不是陛下所要的,就让匠人们继续研究大块的玻璃,为此匠人研究半月,才研究出压延法,压出大块的玻璃。”

    “不过这女奴也是好心,这才……”营缮司郎中道。

    工部康大人眉头紧皱,问道:“到底你是营缮司郎中还是这女奴是?那些匠人听到这无理要求,竟然不找你询问一番?”

    营缮司郎中无言,那些匠人有了思路后,如获至宝,根本不管他。

    “陛下、大人,可否让奴婢插上一嘴?”经过几个月的磨炼,况园园也算练出来了,反正她的身份这些人都知道,她也不藏着捏着。

    “你吧!”

    “此事实属跟郎中无关,是奴婢误会了,大人们只造玻璃,奴婢自然是认为要造最常用的平板玻璃,所以才有了这误会!”

    “最常用的,这些平板玻璃是要安装在窗户上?”穆左侍郎反应过来。

    “正是,玻璃原料便宜,制造方法也简单,那些器皿,不是人人都需要用的。而这能装在门窗上的平板玻璃,却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并且需要的。”

    谢奉盈走到玻璃前面,轻轻敲了敲,问道“这玻璃应该是易碎之物,还易伤人,你们那是如何处理的?”

    “碎玻璃的话可以回炉重造…”况园园努力回想,艰难地着:“门窗我们用的厚玻璃,里面不知道加了什么,碎掉后会变成颗粒状的,不伤人。”

    到这里,况园园想哭了,为什么这些人这么聪明,不管是匠人也好,王公贵族也罢,这是要把她逼死的节奏!

    谢奉盈有点嫌弃,问道:“你在你们那,应该很普通吧?”

    诛心之言,一句话正中靶心,况园园真的只是很普通的一个学生,脸还没现在的好看。

    “陛下,臣会带领木匠们,研究将玻璃妥善安插在窗架的办法。”穆右侍郎道。

    谢奉盈颔首,随后对况园园:“此次玻璃能制造出来,你也有功劳在,你现在还是奴籍,是否要脱离奴籍?”

    “奴婢要,谢陛下恩典。”况园园立刻弯膝行礼,这种时候就算下跪她也愿意,虽然很没骨气,但骨气能吃吗?

    “你们回去吧,康卿、穆卿留下。”谢奉盈道,另外又让郑立把户部和光禄寺的官员叫了过来。

    “这次玻璃能这么快制作出来,工部功不可没,那些琉璃匠也一样,根据等级和贡献分发赏银。现在加紧时间,制造出一批玻璃器皿和平板玻璃。”

    工部几人应是,户部也表示会配合。

    这时,早先制造出的玻璃器皿运送过来了,其他人一看,这些器皿和琉璃器皿不同,琉璃是瑰丽的,而玻璃则是通透的,却给人一种纯净的美感。

    “陛下,此物定可卖出大价钱,不知这些东西造价几何?”贾尚书感觉金银在朝他扑来。

    “沙子和天然苏。”工部穆右侍郎道。

    “天然苏可是贵重之物?”

    “用不毛之地的土能提炼出许多。”

    贾尚书、贾尚书觉得更多的银子朝他飞来!!

    了解完玻璃的情况后,他们讨论的最多的还是如何管理商人,虽然况园园自己也有些迷糊,但从她的一些言语中,后世商人的地位应该会很高。

    也就是,比起地税,后世的税收应该是商税占大头,百姓不再困于土地。

    所以谢奉盈着手掺和商贾之事,想提前控制这股力量,并且利用这些力量让承国更加强盛。

    不管是前面几代王朝还是承国,皇室和百官对于商贾从来都是压的,现在朝廷正式介入商贾之事,让一些大儒颇有微词。

    或者,是让他们有了危机感,儒家本来一马当先,可看当今的样子,有重用其他家的趋势。

    之前的法家,后面工部的那些匠人,有许多是墨家的,司农寺是农家,现在又是商贾之事,里面怕是会有轻重家的那些人!难不成陛下想要重启百家?

    万万没想到那些大儒会想这么多的谢奉盈和其他大臣,真的一点也没关注这些,他们只想着怎么充盈国库,组建船队!

    光禄寺如今进进出出各色商贾,为各地来的商贾登记造册,这也变相地调查出现在的承国有多少大商贾。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们依稀猜出朝廷的意思,朝廷要开始管控商贾了,但具体的方法不得而知。

    “你们朝廷究竟意欲何为?”

    “不管如何,应该不是坏事。”长相斯文些的商人道。

    “怎么可能不是坏事,现在朝廷都把手插到商队上了。”被朝廷登记了整个商队的行头不满得道。

    “以前朝廷不管,一旦官府看不过眼了,就随意找个理由对付你,大商贾还好,商贾真的是有冤无处伸。”

    “现在朝廷愿意插手,并且让光禄寺的大人来管我们,只要我们不蹦跶,就能安稳地过日子,你不喜欢?”

    和商人虽然不知道朝廷意欲何为,但当今陛下,应该不是会强取豪夺的人。

    “喜欢,但谁知道朝廷要什么!”吴成文决定,只要朝廷的要求不过分,他就给。

    其他商贾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大不了大出血一笔,真让他们和朝廷对上,他们还没这胆量。

    二月初二,天气渐渐回暖,皇后的册封仪式正式开始。

    百官穿着朝服立于乾坤殿前的道路两边,谢奉盈穿着一身威严的龙袍,立于殿前的长阶上。从长阶上望去,正好能看到凤桥徐徐而来,杨婵媛端庄地坐在凤轿上。

    乐声庄严中带着一丝恭贺之意,宗亲们面带微笑,在肃穆中添了几分喜气。

    走下凤轿,杨婵媛穿着雍容华贵的拖尾凤袍,向谢奉盈走去,累吗?自然是累的,但这都抵不住她的喜悦。

    牵过她的手,谢奉盈带着她继续上前。

    谢奉盈之前站的只是乾坤殿中上段的龙首处,离殿前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需要帝后携手走过。

    随着两人携手,乐声开始转变,充满着祝福欢庆。

    皇后的册封,有太后时太后加冕,无太后时,会有皇帝或德高望重过的宗亲加冕。

    在两人祭拜天地祖先后,谢奉盈替杨婵媛带上凤冠,亲自将凤印和金笺送到杨婵媛手上。

    凤印代表着掌管后宫的地位,金笺意味着日后杨婵媛有驳回圣旨的权利,这个权利由谢奉盈所给,但日后却不是他能轻易收回的。

    承国历代的君王,很少会把金笺交给皇后,杨婵媛是第一个!

    在看到金笺的时候所有人都呼吸一滞,拥有凤印的皇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凤印和金笺的皇后,则代表着帝皇愿意与她共享权利,并肩前行。

    “祝陛下、殿下圣安,恭贺承国繁荣昌盛,河清海晏!”

    这是帝后的大喜,亦是承国的大喜。

    嘉元二年,在武宣皇帝和文昭皇后大礼之后,承国即将迎来它最繁华昌盛的时候。

    作者有话:

    轻重家:古代的政治经济学家们。

    最下面的武宣皇帝和文昭皇后为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