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元宵宴

A+A-

    颜玉书回府,迎面遇到几个婢女,斯端着东西进了门,颜玉书一眼便瞧了出来,是浮生记的东西。

    “三公子……”

    “你们这是拿了何物?”

    领头的是颜玉婷身边的丫头,闻言躬身回答道“夫人晚间要去参加宫宴,便让奴婢等人到浮生记买了些铜黛珍珠粉,为八姐裁了一件蜀锦的衣物,让八姐穿了今日进宫。”

    “一件?”那便是没有颜玉婉的了,颜玉书瞧了他手里的衣物,淡声道“下去吧。”

    “是……”

    几人捧了东西回去,颜玉书才对颜絮吩咐“让崔管事送一件宋锦衣物过来,要时兴的款式,让四姐晚间穿了去宫宴。”

    “是,公子。”颜絮转身去了,颜玉书还未走几步,颜子垣领着金氏便兴高采烈的迎了过来,“好啊,书儿。”

    颜玉书微眯了双眸看他,这还是颜子垣第一次夸他呢,显然是知道他今日一早就去赈灾的事了。

    “父亲……”

    颜子垣很是开怀“我让你姨娘准备了你喜欢的饭菜,都在等着你回来吃呢。”

    “是啊玉书,你今天辛苦了。”金氏随着颜子垣笑着“快先进门用餐吧,老夫人也在等着呢。”

    “嗯……”

    颜玉书下了马车,随着颜子垣进了宫门,金氏带着颜玉辉颜玉婉颜玉婷跟在身后,今日宫宴,参宴都是朝中位高权重之人,女眷由皇后领着四妃出面,办在了登月楼。

    进了宫门,便有宫人引路,颜玉婷穿着她那身云蜀锦所制的衣裙,头上戴了一套玉兰花的头面,她走动得快,两支步摇便不停晃动。

    颜玉婉妆面不如她招摇,穿着一身的素色宋锦裁衣,安安静静的,分开之时,颜玉书低声叮嘱她“我不在,自己心。”

    “我知道,会照顾好自己的,三哥不必担心。”

    那厢颜子垣嘱咐好了金氏和颜玉婷,正要嘱咐颜玉婉两句,见颜玉书已经同她了,便没有再话,对金氏道“带着两个孩子去吧。”

    “妾身明白。”

    颜玉书看着金氏带着颜玉婉颜玉婷在宫人的指引下往登月楼而去,忍下心头不适,跟着颜子垣进了殿中。

    来的人中,全是朝廷大员的正妻嫡子嫡女,只有颜子垣带了侧室,庶子,庶女,他就不会觉得脸上不光彩?

    殿中布置得富丽堂皇,已经到了不少人,颜家三人进来,纷纷招呼,颜玉书本就是吃了药提神的,不想话,正好颜玉辉把话接了过去,颜玉书便随着宫人的指引去了自己位置上坐下。

    颜玉书坐下,便已有侍婢为他斟了茶。

    “多谢……”

    颜玉书正欲赏茶,抬眸便见姬幕弦正于远处看着他看。

    颜玉书今日束了冠,玉冠做工精致,少了清冷,多了些矜贵,有一颗水滴状的锤珠锤到额前,装饰着额间,配着纤长的睫毛看人一眼,能把人魂儿勾了去。

    颜玉书今日的衣裳,全身精白,却罩了一件绯红外衫,光袖之上以银色丝线用湘绣绣有一九尾狐,为颜玉书整个人都添了些生机。

    那九尾狐栩栩如生,姬幕弦瞧着,又去瞧颜玉书的眸子,只觉得,这人恐就是这九尾狐成了精,才生得这般好看。

    颜玉书心里头对他不快,见他盯着自己,眸子凝了他一眼,便转过头来,只当做没有看见他。

    颜子垣带着颜玉辉寒暄完了,方才过来,太子带着九皇子便走了进来,众人纷纷行礼“见过太子,太子千岁。”

    “诸位不必多礼,今日宫宴,当做自己家里就好。”

    太子出来了,颜玉书看了姬幕弦一眼,难道,玉妃不是他的人?

    姬幕铉完,便直直走到颜家这方,颜玉书起身,跟着颜子垣行礼“太子。”

    “左相不必多礼。”姬幕铉面上带着笑意“孤听闻玉书病了,可好些了?”

    他病了一事,连颜子垣都不知道,姬幕铉又是如何知道的?

    颜玉书面上不显“多谢太子关怀,草民已经大好了。”

    “那孤便放心了。”

    颜子垣侧首瞧颜玉书,实在没有看出来他何处病了,便对姬幕铉拱手道“玉书自身体便不好,有劳太子挂心了。”

    “孤知晓,否则左相也不会让玉书常年在府中医治。”

    颜玉书一旁听着,眸子便冷了下来,什么在家医治,分明就是他落水后身体不好,母亲早产诞下颜玉腾,担心疏忽中他再给金氏害了,不得已不让他轻易出院子。

    “陛下驾到。”

    太监的声音断了颜玉书的思绪,站直了身体,殿中众人也回到自己的位置,昭和帝上了上座,众人才参拜“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家平身吧,今日宫宴,不必拘礼。”

    “谢陛下……”

    众人入座后,昭和帝便传了歌舞,宫侍有条不紊的往各桌上了热菜,颜玉书静坐着,听众大臣拍昭和帝及玉妃的马屁。

    旁的颜玉书不论,但这玉妃,绝对是个极聪慧的女子,如今江南水患未曾平息。

    倘若她的封妃之礼大办,定会引得朝野上下不满,在言官口中,她定是成了妲己褒姒之流。

    如今,她自己向昭和帝请愿,封妃之礼走个过程便好,元宵夜应当与众臣同乐,倒是让朝臣一众好评。

    “父皇。”宫人撤了碗筷餐具,姬幕铉便起身陈情“如今江南难民,有许多流落至京都,间玉书赈粮赈棉一事,让京都的难民元宵可得暖饱。

    但今后他们又当如何,故而,儿臣觉得,若能将西郊山头的荒地开采出来,让他们自力更生,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这的确是一个好法子,众人纷纷点头,唯有姬幕弦双眸一直盯着颜玉书,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昭和帝看了殿中一圈,见姬幕弦这样子,只当他是见着颜玉书便丢了魂,面带笑意询问姬幕铉“太子以为,该如何执行?”

    “现已是务农时节,可由朝廷派人为他们在西郊搭建房屋,领他们开垦荒地。”

    姬幕铉得有条不紊“这第一年,由朝廷发放粮种,收成之后,八成便收入国库,难民每日劳动由朝廷发放工钱,来年他们也有粮种播种,地仍是朝廷的,日后收成好了,他们需年年上供一成的粮食给朝廷,现我大盛各地都有难民。

    倘若各地都如此执行,既能解决难民的温饱一事,各地余粮也可送往边关,稍解边关将士粮草一事。”

    姬幕弦抬眼看了姬幕铉一眼,没有话。

    如今大盛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很多贫困百姓是没有土地的,他们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没有土地,只会越来越贫穷,除非,朝廷能年年拨款救济。

    但如今朝廷连边关将士都养不起,如何有钱去救济贫困百姓。

    但这个办法,确实是如今唯一能解决江南水患灾民的办法。

    可惜,真要做起来,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更何况,如今国库空虚,哪里拿的出钱来,为难民修建房屋,发放工钱。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只是,如今水患未平,国库业已空虚,如何能为难民搭建房屋,更遑论工钱。”

    户部侍郎直言道“如今京都难民逐渐增加,修建房宿,发放工钱,可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姬幕铉显然早有准备,答道“可向全国商人增加赋税,父皇可张榜公布天下,江南水患一过,免其商人三年赋税。”

    “殿下,国库之中库银商人赋税占三成,若是免商人三年赋税,三年时间,国库如何充盈。”户部尚书拱手道“若是这三年,再出现江南水患此等天灾,又该如何。”

    此言一出,殿中便议论纷纷,昭和帝饮下杯中的茶“诸位爱卿认为此法不可行,可还有更好的办法。”

    殿中一时安静下来,姬幕铉瞧着,笑了一声“若是连江南水患都难以过去,如何讨论日后。”

    昭和帝看着姬幕弦事不关己的模样,问道“祟王以为此法如何?”

    姬幕弦左右看看,见殿中之人目光都放在自己身上,放下手中酒杯,站起身拱手行礼“儿臣以为,太子殿下此法甚好。”

    姬幕铉还未笑开,便听姬幕弦继续“各位大人所言也不差,所以儿臣认为,增加商人赋税一事必不可免,且越快越好。只是,不免三年赋税,而是,江南一事过后,免商人往后三成赋税。

    但,凡大盛有天灾之年,商人需自觉加五成赋税。每年少三成赋税可是一笔不少的钱财,我大盛也不是年年都有天灾。

    若我是商人,定是愿意的,国库也每年都能充盈。如此一来,朝廷商人都有益处,何乐不为。”

    往后每年都少三成赋税,对商人来,真真是一笔不少的钱财,商人都是利益为先,这年年少三成,若有天灾之年,也不会吝啬加到五成。

    毕竟,年年少三成,可比一年多五成划算多了。

    而朝廷,既能年年都有商人的赋税,也能解决此次难民一事,往后天灾也定不会少银钱。

    颜玉书终于看了姬幕弦一眼,真是一举两得。

    “不好了。”昭和帝还未下定论,就被门外跑来的声音断。

    来人连滚带爬的跑到殿中,见着昭和帝沉着脸坐在上位,冷汗直流对着昭和帝磕头“奴才给万岁爷磕头……”

    是颜玉辉身边的斯,颜子垣呵斥“大胆,陛下面前,如此大呼叫……”

    颜子垣话没完,斯便急着“老爷,是四姐,四姐落水了……”

    “什么?”颜子垣怔住。

    颜玉书一时失态站起身来,昭和帝吩咐“快去看看。”

    得了允许,颜玉书转身就往登月楼跑。

    颜玉婉还有孕在身,应是会格外注意,怎么会落了水。

    关于《美强惨王爷攻略指南》上架感言

    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写,那时候景色描写啊,动作描写啊,都不会,只会写个对话,一混毕业了,终于有机会把发出来了。

    心情很好。现在也要上架了,希望诸位能一直喜欢。《美强惨王爷攻略指南》的人物构思了很久,我不觉得世界上有纯粹好人和坏人,每个人都有想要得到,都有心里的那点温情。

    姬幕弦少年时意气风发,想要为百姓谋福祉,后来被囚三年,他只想要为柳家平冤,量地归民,让百姓有地可种。

    后来想要的,多了个颜玉书。颜玉书自认为不是个好人,生在左相府中,有一颗玲珑心。

    却想要自由,有想要海晏河清,生在乱世,这实在矛盾。

    他在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他最后什么夜没保住,只保住了一个姬幕弦。

    郁放是个想要爬出烂泥坑的疯子,他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此不择手段,又为明王留了一丝善意。

    颜玉绒先把自己给了国家,其次才是云锦瑟,他守住了大盛边关,守住了大盛的河山,守住了大盛的人民,他的爱人,他的亲人,唯独,负了云锦瑟。

    让云锦瑟等了他一辈子。“我愿守她子孙满堂。”是他对云锦瑟最好的爱和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