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宫廷乌龙 根本没人要夺皇位……

A+A-

    陆青青他们身处蓟城郊外, 离京城还有二百里路。就算报信人快马加鞭,消息也会滞后一天。在他们得到四皇子被御林军扣押、无法进城的消息事,京中早已哭声一片。

    皇帝驾崩了。

    百官痛哭,百姓哀嚎。除去真情实感的, 听到宫里的丧钟, 谁不哭谁就是逆臣贼子。

    赵守成刚一进京, 城门就关了。他察觉事态不对劲, 却未退缩, 报上姓名后入宫。刚进宫, 就听到了丧钟。

    引路太监立刻跪下来, 叩头哭道:“陛下驾崩了。”

    赵守成面部一麻, 整个脸顿时无血色,是高展用力拉了他一下,才唤回他的神志, 两人在通往皇帝寝宫的路上, 跪了下来。

    皇帝驾崩,他再无法面见父皇,也再得不到想要的真相。一切只剩下母妃留下的书信, 以及自己的猜测。

    他伏在青石地上, 埋头痛哭, 心里不知是愤恨还是悲哀。

    他为母亲哭,为皇帝哭,更为自己哭。多年隐忍和谋划,终于查到害死母亲的幕后黑手,却连当面质问的机会都没有。

    他无法杀他,可连见一面都不允许么?

    可现实情况容不得他难过与痛苦。

    赵守成跪在地上半个时辰,刚扶着墙壁站起来, 这时,远处一阵脚步声急促而来。

    高墙间光线昏暗,脚步声由远及近,渐渐露出几十个身穿铠甲的身影。他们虽是御林军扮,此时却不是听从皇帝号令,这些人已被后面那个坐在软轿里的人收买。

    皇后让太监放下轿撵,一位侍女掀开帘子,另一位搀扶着娘娘下轿。

    皇帝刚刚驾崩,皇后不在皇帝榻前痛哭,不在后宫安抚众嫔妃的情绪,不在太子身边应对接下来的混乱,而是带兵围堵赵守成,其意不用言。

    “阿远,多年不见,叫人挂念。”

    赵守成不再假客套。她连兵都带来了,两人之间还有什么好话。他冷冷一笑,站直身子道:“皇后娘娘确实挂念儿臣,这几年三番五次派人问候,还用刀剑作为礼物。”

    皇后的脸顿时沉下来,涂脂抹粉也遮不住面部的阴郁。她原以为,皇帝病重的消息一旦散出去,平南王定会回京,到时她就以带兵入宫,意图谋反为名,将他射杀在宫门外。

    没想到皇帝突然驾崩,她更想不到,平南王如此胆大,竟只带了一个护卫进宫,两人都没带武器。

    皇后心里直鼓。自从皇帝病重,梦里呓语,喊着平南王赵远的名字,皇后就惴惴不安。本以为太子再撑些日子便可顺利登基,没想到皇帝心心念念的还是五皇子。

    她的孩儿虽是太子,但太子继位需传国玉玺及先帝诏书。如今这两样东西均不在皇后掌控之下,她担心皇帝到最后废了太子,改立五皇子为储君。

    若是皇帝真的改立太子,没有传位给她的儿子,那么最有可能当储君的是谁?四皇子被拘禁,三皇子毫无野心,只可能是皇上做梦还念叨的五皇子赵远。

    只有赵远死了,太子才能顺利登基。然而,五皇子比四皇子聪明,没有带兵进京,谋反之名无法坐实。

    眼下该怎么办?

    放过五皇子,让他祭拜父皇?还是……

    皇后后背发冷,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身后这几十位御林军都是她养的死士,她谋划多年,将他们收归麾下,为己所用。

    通往皇帝寝宫这条路,墙高池深,一路上的护卫都被她提前点过,此时早已不见踪影。赵远进京只带一人,可见他并不愿声张。今日若在深宫围墙内杀了他,恐怕也不会有人知晓。

    皇帝死了,没人过问他这个多年没回京的边缘王爷。到时候她随便编个理由,就平南王得了恶疾,因病去世,无法回京吊丧。

    对,就这么办!

    皇后缓慢抬起手,身后戴甲士兵纷纷亮出刀剑,就等皇后下令。下一刻,只听“嗖”一声,为首的士兵胸口中箭,身体一摇倒下来。

    “什么人!”皇后惊慌,抬头看,只见原本已被她清理过的高墙上,一名护卫朝她这边射了一箭,杀死一名御林军。

    紧接着,丞相带领曲佟等十名朝臣,前来与皇后对质。皇帝在世时削权,丞相的权力和威信远不如前朝丞相,此时追随他的十人都是朝堂不得志的或者过去站错队的人,比如曾跟随过四皇子的曲佟。

    听闻四皇子谋反在城外被捕,曲佟吓得屁滚尿流,只想重新抱个大腿保命。这个大腿不是丞相,而是赵远。只要能救下赵远,他就能活命。

    皇后看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大臣,冷笑:“尔等血肉之躯,也想与我身后的御林军抗衡?”

    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她杀了这群人,太子继位,再重新选用朝臣。

    丞相不紧不慢道:“娘娘得没错,臣确实无法与御林军抗衡,但臣手中有娘娘一直没有寻到的东西。”他走上前,“就在昨日,陛下秘密召臣进宫,将传国玉玺和诏书交给臣。娘娘若杀了臣,太子永远无法继位。至于娘娘……”

    年迈的丞相一抬手,顿时,高墙之上出现上百名弓箭手,剑拔弩张,直指皇后及其身后的戴甲士兵。

    “陛下驾崩就在宫中用兵,视为谋反。擅自笼络御林军为己用,妄图谋害皇子,其心可诛。娘娘若快得过护卫手中的弓弩,大可放手让身后这群叛徒冲上来,取下老臣项上人头。”

    “不可能……不可能……我的布局天衣无缝……”皇后脸色惨白,失心疯般的念叨着。

    丞相道:“娘娘当真以为,卧病在床的陛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么?您也太瞧陛下了。陛下早就察觉娘娘怀有异心,对您留了一手,否则老臣为何会带人出现,护卫为何没按您的布局离开?您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实则早就在陛下掌控内。”

    他提高声音,朝皇后身后的御林军喊道:“放下武器,投降免死!”

    一群见风使舵的人见形势已变,毫不犹豫放下武器,齐刷刷跪下来请罪。

    皇后顿时成了光杆司令,身前只躺着一具被白羽箭射死的士兵尸体。

    不一会儿,宫墙上下来几十名护卫,保护赵守成。

    丞相转头,向赵守成行礼:“五皇子殿下受惊了,老臣这就安排人将谋反罪人关押,待新皇登基后处置。”

    若皇后神志清醒,听完丞相的话就明白他是何意。可她此刻已经失了理智,仓皇失措六神无主。

    “稷儿不知道这件事,所有都是本宫策划的,与……与太子无关!”

    丞相不理会,抬手示意护卫将皇后暂时软禁。然而赵守成却断他,:“事情既然已到这个地步,就让皇后娘娘亲耳听一听先帝的遗诏,也好安心。”

    皇后略显狂躁的脸顿时僵住。

    丞相点头默许,抬手让身后人上前。为表示最后的尊重,他们扶皇后上轿,由护卫押送着抬至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泰安殿。其他参与谋反的人,无论被操控的御林军,还是皇后身边的侍女,一律囚禁,听候发落。

    众人来到泰安殿。

    大殿外跪着文武百官,身披缟素,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太子赵稷立于殿内,忐忑不安的看着丞相带领一众人走来,其中便有五弟赵远。

    记忆中,父皇给了他太子的地位,却从未真正看好他,只是他运气好恰巧是嫡子而已。二哥擅文,四哥擅武,三哥会讨父皇欢心,只有他文武都比不过。至于五弟……若非他出宫离开京城,恐怕太子位早就易主。

    赵稷悲哀的想。谁不想当皇帝,他也想守住这个位子,可他从心里承认,自己不是这块材料。若非母后家族势力强大,替他死撑,他恐怕……早就被父皇废了太子位。

    没想到,虽丞相一众人进殿的皇后,并非是从前尊贵的模样,而是被人押解着,头发凌乱,妆容哭花。

    太子怒:“大胆,竟敢如此对一国之母?”

    丞相淡淡:“皇后收买御林军,操纵皇宫护卫意图谋反,计划败露后缴械投降,现已伏法。”

    “什么?”太子不信,提高声音,“你这是污蔑!丞相受谁指使,污蔑皇后?是不是他?”太子指着站在人群中的五皇子赵远,嗓音尖锐。

    “太子请慎言。”赵远微微欠了下身,“与其在此妄加猜测,不如听从父皇的遗诏。”

    父皇遗诏?赵稷冷笑出来,父皇定是要废太子,把皇位传给他赵远。眼下他还在那里惺惺作态,假装好人,着实该死!

    丞相双手碰着先帝遗诏,立在高台一侧。上至太子,下至殿外文武百官,齐齐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赵稷,聪慧过人,得天庇佑,朕今传位于其,望其为爱民如子,成为一代明君。五皇子赵远,文韬武略,胆识过人,望其辅佐新君三年。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一时间瘫软在地上,她仰面大笑,满脸都是泪痕。

    自始至终,皇帝都没动过废太子的念头。他欣赏五皇子,却只是叫他辅佐新君而已。

    那她这些年做的这一切,算得了什么?除了让陛下和她更疏远,让先帝对稷儿有所防备,没有任何意义!

    皇后伏地痛哭,太子……不,是如今的新君跪在母后面前,忍不住也哭出来。

    “稷儿,为娘对不住你,连累你了。”

    赵稷不敢言语,此时若敢为皇后一句话,那便是知晓皇后谋反,甚至纵容她杀五皇子。手足相残乃君王大忌,他这位刚继位、还没坐稳的新君将被身后百官非议。

    他只能咬紧嘴唇,默默流泪,目送母亲被人带出泰安殿。

    一场臆想的夺位风波,最终以这样荒唐悲伤的局面,落下帷幕。